消费异化现象及其批判

2017-03-11 14:34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消费主义异化消费

陈 丹

(桂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消费异化现象及其批判

陈 丹

(桂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繁荣,消费成为拉动经济持续发展的稳定器。但是,西方的异化消费观念也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消费异化现象已经成为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消极文化现象。本文从消费异化现象入手,围绕消费异化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摆脱消费异化的路径展开研究,从而达到对消费异化现象的批判。

消费异化;人的异化;批判

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消费领域中出现一些歪曲和异化了人的需要的消费活动时,这种对物的异化需要超出了人的正当需要,就会威胁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本文对消费异化的现象和原因予以剖析,总结出消费异化带来的危害,并对消除消费异化的路径进行探索。

一、消费异化现象及其表现

(一)攀比性面子消费

“面子”提升为文化是人们对儒家文化的继承和积淀。首先,儒家的礼教是有严格等级之分的,社会地位不同的人,其“面子”的大小,以及面子行使的社会资源分配情况也不一样。其次,儒家注重通过礼治达到人伦社会的和谐稳定,既要维护自身的利益需求,又要给别人留“面子”。再次,儒家要求人人成为“君子”的道德主张过于理想化,却忽略了人的本性在利益的驱使下都是贪婪的这一现实,从而导致部分人为了社会地位而表现出期待他人肯定性评价和认可性心理特征。在面子文化的社会大环境影响下,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更倾向从人情、“面子”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需要的角度出发去消费。人们将要面子、给面子和礼尚往来视为交往之道。所以“面子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强迫消费的重大动因,也带动消费愈发具有攀比性。人们为了获得群体的认同,他们会不自觉地在行为方式和消费习惯上向群体看齐形成从众心理和羊群效应。否则在心理上会产生孤独感。为了寻求这种群体上的满足感,很多人会选择和群体保持一致的攀比性“面子”消费。

(二)夸示性符号消费

“在任何具有高度组织性的工业社会,声望最终都取决于经济实力。而显示经济实力以赢得荣誉、保全声望的办法,就是有闲以及进行夸示性消费。”[1]夸示性符号消费是人的主体性丧失最普遍的显性行为。夸示性符号消费其目的不单单是物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和人的需要,而是物所代表的符号向他人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炫耀财富的外延性意义。人们对物的需要超过了它的使用价值,他们更需要满足的是物所带来的那层象征意义下的虚荣感和满足感消费。

符号消费表现为示同和示异功能。所谓示同性功能,是指通过消费行为来寻求同类型消费者对自己的审美、品味、身份、地位的认同。所谓示异功能,是指通过消费行为展示与他人在审美、品味、身份、地位的差距。夸示性符号消费使人们的消费行为从物的消费发展到符号消费,人们在夸示性符号中不再追求消费物本身的价值,而是消费物附加的符号表达出来满足人们对差异的追求快感。人们可以通过符号消费象征自己的身份、地位和财富,今天夸示性符号消费已经构成了人际交往的联系中介。

(三)盲目性时尚消费

时尚消费是消费主义对某种消费客体或者消费行为的效仿和追随,是消费主体对于消费行为的个性化体现。它是一种社会消费形式,一种大众生活态度,也是一种流通消费文化。在当今中国,盲目性时尚消费就像病毒,开始的时候数量很少,而后向整个社会扩散。在中国不断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由国外吹进的崇洋时尚也已经蔚然成风。盲目性消费以奢靡享乐为特征,人们为消费而消费,认为消费是人存在的唯一价值。通过时尚消费获得了一种融入某种群体的满足感或成就感,达到脱离“寒酸”“屌丝”“不合群”的社会污名的标签,为了补偿自己的虚荣心和心理满足感。盲目性消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疯狂的盲目性时尚消费会促使消费者无法抵抗时尚物欲的刺激,即对物的拥有和浪费的欲望,甚至认为对物的占有就等于对美好生活的拥有。欲望随着物质产品的满足而愈发膨胀,可以说,消费者已经丧失了对时尚消费本能的控制,盲目的消费、盲目的追寻时尚已经逐渐成长为奴役消费者的异己力量。

二、消费异化的危害

(一)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

从消费主体的消费形式看,在“我买故我在”的观念引导下,消费主体的异化表现为消费行为的异化,从原来自身生存发展的需求出发,异化到只专注于满足占有欲。异化了的消费欲望越加贪婪,超越自身需要,盲目的消费、无止境的消费等等,必将导致消费主体对自然无尽地消耗、无情地摄取、疯狂地抢夺。这种消费行为异化成把消费本身当作目的的病态行为,消费的异化导致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在整个消费社会中主客体都制造生态问题。一方面,整个社会都在不停地生产商品、消灭商品,即不停地向自然界索取满足社会消费欲望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消费异化严重消耗着有限的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是造成我国生态危机和资源危机的重要因素,威胁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人的腐化与人文危机

我国自改革开放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受到西方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的传播和盛行的极大影响,同时腐化国人的是西方国家的文化态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享乐主义将物质满足或者追求自身享受的满足看作人生的成功。因此,人们便将追求物质的满足和追求无穷无尽的享乐视为人生态度。这样人们就处于“理性弱化”只关心自己购买商品给自己带来的心理满足感,失去了对崇高的价值理想和信仰的追求。似乎消费主体不是因为自身需求而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消费本身,最终导致人的物化,使消费成了人逃避现实痛苦与不幸的病态行为。由于消费异化对理性人的弱化,面对“商品拜物教”和“金钱拜物教”的价值观或生活方式的诱导,人们无法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欲望,其结果必然导致价值观的转变。最终引起人的腐化和价值观取向的进一步恶化。

(三)社会风气与道德危机

异化的消费是对人的本质的异化,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全面发展本来是维持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人们为自由而解放的物质前提。但是,消费异化却使人的主体性丧失。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主体性逐渐被外在物质性所控制而丧失自我。人和商品的关系发生了向对立面转化,人为了消费商品而生产商品,而不是为了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为此,人们尽可能的占有物质,消灭物质,人们不再是劳动者、生产者而变成了贪婪的占有者、享用者。再者,异化的消费使人所处的环境异化。人们购买商品不是为了使用需要而只是为了占有他们的满足感,人沦落成消费的工具。这些虚荣的占有和无限制的满足致使人爱慕虚荣,灵魂丧失,最后引起整个社会风气的败坏。异化的消费是对价值形态的异化,人们无止境的满足着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欲望。为了实现自己的享受欲望的满足感,不惜摒弃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和普世道德观念,迈向了物欲横流时代背景下的道德价值危机深渊不可自拔。

三、消费异化的原因分析

(一)市场经济造成义利失衡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市场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这样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市场经济义利关系发生了变化。生产的直接目的不仅是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满足人们的需要,更是通过创造和满足人们心理满足感或物欲的消费而获得高额利润,在这个过程中,受欲望的刺激导致生产的无节制, 当商品超越了社会的总需要和使用价值以后,不得不寻求消费的手段来维持市场秩序。市场经济时代,一方面,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追求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成为扩大和满足欲望的机器时,彻底背离了市场秩序、市场规则和社会公德。生产和消费背道而驰,人们鼓励生产、消费和浪费的不义思想,使整个社会陷入了市场经济利义失衡的漩涡中。

(二)消费主义是外在思想因素

消费主义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向我们阔步走来。一方面,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化市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促进消费主义根植于当代中国并获得了主导权地位。“消费主义指的是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2]中国传统的开源节流的观念正在被西方消费主义文化潜移默化的侵蚀。在生活方面,消费的高低彰显身份和财富象征,是实现人际交往的工具。人们的消费目的是为了彰显自身人生的成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展现。在社会方面,消费是为了支撑利益团体生存的手段。在制度方面,消费是为了促进再生产,带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所以说,消费主义所导致的消费异化,其本质上是对改革开放变革中人性的奴役,是一种人的异化状态。

(三)国民意识是内在观念因素

其一,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戒奢节欲”和等级观念的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消费国民意识。量入而出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人们倡导物尽其用,勤俭节约。这种保守的消费观念一直根植于中华民族的骨髓里。等级观念的思想是由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塑造了分等级的家庭本位的礼治关系网。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等级身份的衣食住行来区分尊卑贵贱。因此人们养成了依据外观判断彼此社会关系的方向和程度。其二,我国的主流消费观念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我国建国初期,生产力水平低下,粮油等生活必需品都是有规定的生产数量,消费者只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养成勤俭节约的国民意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意识由注重节俭到注重品牌,由量入而出到超前消费。消费已经成长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在满足了自身对商品使用价值的基本需求外,消费主体渴望追求和享受消费所带来的外延型物质和经济双重满足。中国传统的量入而出、物尽其用的节俭型消费观念正在被品牌消费、奢侈品消费的享乐型消费观念所取代,人们把消费看作是人生最高目的。

四、消除消费异化的路径

(一)遵循持续的消费理念

人们为了摆脱困扰自身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和谐生态消费理念。首先,全社会要积极培育和宣传生态消费观念,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高度入手,呼唤人们认识到异化的消费给物化的社会带来的各种危害,进而从物化自我转移到自己控制自己的实践行为,合理节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消费观念趋于理性化,最终实现人的生态化。我们一方面可以借助各种大众媒体来宣传合理的、绿色的、适度的消费理念。另一方面应集合社会各界的合力,通过组织参观学习、社会实践、学术论坛等方式,倡导生态消费观,为资源环境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精神动力。再者,生态消费观,离不开制度和政策的支撑。一方面通过制度和政策鼓励绿色生产,另一方面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规范、调节人们的消费行为。生态消费观念是对异化的消费所酿成的诸多问题的有效反思,有利于促进绿色消费的可持续消费理念的形成,从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建立健康的消费文化

首先,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国民消费理念。消费理念与本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我国传统的消费国民意识蕴含着“戒奢节欲”和等级观念的思想,注重节俭,倡导物尽其用,反对浪费。新时期,我们要扬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戒奢节欲”和勤俭节约的美

德,在全社会树立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消费文化,使整个社会自然营造出“节约适度为美,奢侈浪费为丑”的和谐消费大环境,使得消费思潮在文化上失去赖以生存的消费主体。其次,建立健康的消费文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受到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文化的影响,崇尚消费主义文化,为了消费而消费。为此,我们应当建立健康的消费文化,首先在上层建筑上对消费文化予以教化,引导人们树立合理的、理性的、健康的消费理念、消费行为、消费模式。再次,应加强精神消费文化建设,让人们树立合理的、科学的、健康的价值观念,这不仅符合道德标准,也符合人的全面发展原则。我们要弘扬具有中国传统特质的消费文化,摒弃消费主义思潮的不良影响,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节约的消费模式

建立节约型的消费模式,就是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更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是强化节约意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在全社会倡导节俭的消费理念,鼓励消费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消费资源节约型产品,而不是为了满足消费欲望而消费。节约是对国家、民族、社会、家庭、个人负责任的表现。积极构建全社会节约的消费模式,提倡合理的、适度的、健康的消费理念,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树立节俭的消费心理,营造浓厚的节约资源的社会氛围。让“勤俭、节约”的优良美德得到传承。二是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鼓励创造能源节约型产品。要形成节约型消费模式就必须进行节约型生产,生产大量的对资源消耗少、对环境污染少的消费品来替代高消耗、高污染的消费品。改进产品的制造工艺,提高对原材料的利用率和使用率。运用现代技术加强对资源的循环利用。三是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制约和规范人们的不合理消费,为此,我国应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应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

(四)优化合理的消费环境

加强政府监管,优化消费环境。首先要不断优化政治、经济环境。通过政府的政策导向、制度监管,引导大众消费方向。构建法治社会环境,打击不良商家谋求暴利的行为,营造一个和谐有序消费环境,使合理的、适度的、绿色的消费理念被大家所广泛认同。通过各种经济政策和制度规定保障经济协调发展,从多方面满足人们自身发展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抛弃以利益为目的的盲目扩大再生产,让消费更加合理化、现代化。其次,要优化社会文化环境,发挥正确的传播媒介舆论导向。一是加强政府对媒体的监督力度。政府应该监管媒体所宣称商品的真实性, 规范媒体的宣称活动。二是引导人们不断提高消费中的文化质量。目前,部分传播媒介受到消费主义利益的驱使,疯狂的追求高利润,盲目的进行虚假广告宣传,政府应该治理和整顿夸大的、虚假的宣传。三是运用大众媒介加强对消费主体的引导和教育,使其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消费。

[1] [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 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 [M].刘成富,全志钢,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 王宁.消费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 高亚春.符号与象征———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 夏莹.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基于早期鲍德里亚的一种批判理论建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6] 伍庆.消费社会与消费认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张连军)

2017-04-16

陈丹(1989- ),女,吉林白山人,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10.3969/j.issn.1009-2080.2017.03.017

F126.1

A

1009-2080(2017)03-0078-04

猜你喜欢
消费主义异化消费
Film review:WALL·E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40年消费流变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