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智养正 特色育人

2017-03-11 15:18◎冯
辽宁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养正写字书法

◎冯 薇

启智养正 特色育人

◎冯 薇

营口市实验小学创建于2006年,建校伊始便确立了“创建写字教育特色,丰富内涵,提升品位,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基”这一办学目标。本着“练字炼人”的宗旨,从“育德、启智、健体、审美”四个方面入手,努力构建书法技能与育人功能相结合、书法训练与学校发展相结合的办学特色。

“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10年来,学校不断充实书法教育内涵,扩大书法教育的外延,提升书法教育的品位,梳理出“正字、正人、正心”为主线的“养正教育”办学理念。

一、正字:写规范汉字,习优秀文化

实小人认为,写好汉字,练好书法,以中华经典为伴,以笔墨为友,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寻根、养根、立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

为创设人文环境,教学楼走廊里张贴了书法大家的个人简介、故事、碑帖,我们在班级醒目处设立师生优秀书法作品展板,设置了学生书法室和教师练字房,编排了写字歌、写字操、写字太极舞。我们还把书法家的讲座录制成光盘,在“午书”时间播放光盘,同时增添了“晨读”“午书”“暮省”活动。

“晨诵”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领略经典魅力。从“弟子规”到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唐诗宋词等,教师分年级用经典美文滋润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汉字的音韵、形态、意义之美。

“午书”让学生在书写中感悟书法艺术的魅力。每天中午,伴随悠扬的古曲,全校学生进行书法练习,本着先练姿势,如坐姿、握笔等基本的书法要求,再练习笔画、结构和章法,最后临帖的顺序,让学生在习字中培养一种习惯,获得一种乐趣,修身养性。

“暮省”让学生反省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给心灵加油。放学前,让学生静静地反思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并用随笔、日记等形式记录下来,也可以口头形式在小组总结反思自己。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练笔、运用汉字的能力,真正达到“三省吾身”的目的。

“晨诵怡情,午书励志,暮省不足”已经成为实小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此外,学校开设了不同的写字课型,组建软笔书法特长班。班级开展“四个一”常规活动,即:每周一次班级写字成果展示,每月一次学校写字水平检测,每学期一场写字竞赛,每学年一次写字段位考核。学校建立了“两姿”评估、书写习惯评估与写字段位考核评定标准。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常抓不懈,书写规范字让孩子们的心智得到开启,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陶冶学生性情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正人:立言行之正,养文明习惯

十年临池,练字炼人。写字训练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处处渗透德育,孩子们在吟咏经典、摹写文本的过程中,在飞墨走笔的书法实践中,不仅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神韵,体会到中国汉字书法的魅力,而且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品质与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达到以字修身,学会做人的目的。

(一)下笔不苟,养良好习惯

书法有许多规律与法则,如写字姿势、执笔方法、笔画的变化、用笔的技巧、章法布局等,为了使这些书法技巧变得通俗易懂,更易于孩子们掌握,学校创作了写字歌,让孩子们熟记于心,还创编了写字操,在每次练字前,伴随写字歌的吟唱与写字操的练习。孩子们正襟危坐,一笔一画认真书写,养成细致、专注、沉着、持久的学习品质。“提笔即是练字时”,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孩子们态度认真,意志坚强,精益求精,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乃至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都极有益处。

(二)立言立行,习礼仪规范

使墙壁说话,让环境浸润。学校着力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将“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勇”字样和文明规范用语及古代人物的励志故事张贴在走廊上,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学校以《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为蓝本,汲取传统经典精髓,赋予时代特色,制定了《实小容止规范》,从仪表、言行等细节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在班级开展了“对照《规范》照镜子”活动,同学们参照《规范》逐条对照,填写《践行规范评价表》,通过多方位评价,学生找到了不足,及时改正。

在全校开展了评选“践行《规范》最美少年”活动,各班召开了主题班会,在班会上评选班级“践行《规范》最美少年”,在此基础上评选出校级“最美少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践行《规范》的路上,教师也成为学生的榜样,学校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好教师,最美教师征文评比活动让学生们从最美教师身上学到儒雅的谈吐,文明的举止,高尚的师德。

我们也要求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文明行为做孩子学习的楷模。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了合力,共同发挥正面影响,让《规范》深入人心,改善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及精神风貌,逐渐形成“清、正、雅、和”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正心:悟为人之道,塑美好品格

如果说“正字”是起点,是载体,是“寻根”,我们对它的定位是以习练和吸收为主。“正人”是核心,是“立根”,是学生习惯养成与道德规范形成的关键,那么“正心”就是在“养根”,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之根本,重在感悟与实践。

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浸润,让孩子学做一个好人,养成君子人格,有一定的理想境界。

(一)以“字”载道,修身养性

“字如其人,见字如见人。”在欣赏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读帖,从中读懂书法家的人品,“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赞扬王羲之品行清纯;颜真卿的字方正刚劲,与其为人一样刚正不阿;柳公权的字以骨力劲健见长,正是他为人禀性刚直的真实写照。在教学中欣赏书法家作品,讲述书法家的故事,颂扬书法家的美德,学生渐渐受到熏陶,为其形成良好品质奠定基础。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一味地讲做人的道理学生很难接受,老师会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们懂道理、学做人。字要写得美观匀称,有时需要“避让”,教师在教学时,抓住这一时机,通过课件展示安徽桐城“六尺巷”的由来,介绍清朝邻里之间互相礼让的民间故事,让学生感到不仅写字需要“避让”,做人更需要“避让”。谦恭礼让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孩子们举了自己在生活中礼让的事例,明白了不仅要写好字,还要做好人。

(二)实践体悟,知行合一

我们提倡“实践体悟,知行合一”,确立了课程教学、主题活动和文化浸润三个比较成熟的模式。

课程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充分挖掘学科课程中包含的国学经典底蕴,采用故事激励法、吟诵涵咏法、实践表达法等理解经典、实践经典。

主题活动突出实践,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根本,坚持古为今用,将传统文化内涵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开展修身系列活动,如“日行一善”“孝亲”“家和”“诚信”“敬业”等。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深入学生心灵,并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

注重文化浸润。我们通过走廊文化、墙面文化、柱子文化、阵地文化、网络文化,传统文化节日等,打造校园文化特色,使校园成为一本立体的、会说话的经典教科书,在实践体悟中滋养孩子的心灵,引导孩子学习做人,树立人生理想与道德信仰。

四、启智养正,打造实小教育品牌

实小的优质教育深深地植根在独特的文化育人土壤中,以书法特色为切入点,以规范养成、特色活动为着力点,打造出富有实小特色的“养正教育”体系,今天的实小已经成为师生舒心、家长放心、社会称心的学校,在“养正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各项工作均迈上新的台阶。

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学生增添了许多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全面培养了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全校学生的言行举止更为规范,良好的文明品性也在悄然形成。学生的艺术品位得到提升,校内书法、乐器、合唱、舞蹈、足球等社团(特长班)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培养了大量特长学生。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显著提高,多人次获国家、省级优秀课;科研能力正逐步提高,80%以上的教师参与到市级以上课题的研究中,20%的教师成为课题的主持人,独立承担科研项目,仅今年就有近十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其中,《小学生写字教学中“三正”教育的研究》已顺利结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一些骨干教师已经走向反思性、研究型教师之路,形成了“奉献、敬业”的师德风尚,多名教师被评为市区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

我们梳理出“正字、正人、正心”为主线的“养正教育”办学理念,形成了一整套较规范的写字教育研究管理体系,编写了写字校本教材、开发了国学校本课程。逐渐形成以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礼仪文化、书香文化、节日文化、家和文化等为切入点,以规范养成、特色活动为着力点的“养正教育”品牌。

同时,师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形成“诚、智、礼、乐”的校园精神和“清、正、雅、和”的校园文化。学校被授予全国首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辽宁省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辽宁省课改示范校”等殊荣,还承办了写字教育现场会,省、市新闻媒体对我校的写字教育工作进行了多次报道。

十年磨一“墨”,心无旁骛,热情不减;十年磨一“墨”,锦上添花,再上层楼;十年磨一“墨”,逐渐形成了书法教育有形、有色、有声、有味的生动局面。今天的实小正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优质的教育品牌,成为营口教育的一面旗帜。

(作者单位:营口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养正写字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我学写字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学写字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
风景里的大美学校
——江苏省宜兴市湖实验学校“养正文化”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