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体育发展关联性探究

2017-03-11 15:25王维兴云南保山学院体育学院云南保山678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二者体育活动

□王维兴(云南保山学院体育学院云南保山678000)

宗教与体育发展关联性探究

□王维兴(云南保山学院体育学院云南保山678000)

应该说早期的体育萌芽与宗教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地,甚至可以说是有“血缘关系”,在体育发展的长河中,一直或多或少在经受着宗教的影响,从表现形式上来说,体育与宗教之间存在着“异同质”的现象。本文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来辩论这种“异同质”现象,分析宗教在体育发展长河中表现形式的作用,以及论述二者的共生和关联性。

宗教体育发展关联性

宗教与体育的关系研究我们可以追溯到20年代,那个时候已经将体育作为了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了,但是,当时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研究仅仅局限于现有的相关资料进行浅显的描述。到了21世纪,一些体育史学研究者开始逐步深入的研究这一课题,本篇文章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来辩论体育与宗教之间的“异同质”现象,然后分析宗教在体育发展长河中表现形式的作用,以及论述二者的共生和关联性,进而得出如何用宗教的正面作用来对体育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1、宗教与体育之间存在着“异同质”关系

应该说早期的体育萌芽与宗教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地,甚至可以说是有“血缘关系”,在体育发展的长河中,一直或多或少在经受着宗教的影响,从表现形式上来说,体育与宗教之间存在着既相似又有区别的“异同质”现象,所以,首先我们需要把这种“异同质”现象进行详细阐述。

1.1、宗教是一种普遍的意识形态现象

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宗教其实是一种普遍的意识形态现象,它是由大众的信仰和特定的仪式构成的,与超越自然的一些特定领域相连接,属于人类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宗教曾经对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影响,它的产生并不是无意识的,而是根据相应的社会现象产生的,比如说,受到阶级分化或者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影响,人们会面对很多的困境、恐吓、惊吓,在这些面前人们会产生一些虚幻的念头,甚至意识形态也会产生扭曲,直至编纂出神灵的存在。在这种非理性念头的误导下,开始出现了一些宗教祭祀活动。

当然,受到生存条件的影响,人们开始慢慢学会了攀爬、跳跃等运动活动,开始出现了体育的萌芽。其实,体育的产生与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有关,因为在祭祀的时候往往会进行一定的舞蹈活动,这些舞蹈活动具有明显的体育特征,人们通过这种肢体表达来抒发内心的激情,慢慢地,体育开始作为原始宗教的表演形式而存在。

1.2、独特的身体运动范式

在祭祀、葬式、崇拜活动等范式的宗教活动中,用身体运动来表达对神灵的信仰是最普遍的形式。相对来说,人是最复杂的生物,而且肢体行动大多会受到思想的支配,原始的人类通过借助自己的思维和想象,把自己的行为化身为“神灵”的行为,长此以往,宗教就产生了。在最原始的时代,宗教以一种超越自然、超越力量的形式来扭曲客观世界,它的目的就是为了产生能够束缚人的精神力量,于是,宗教开始成为了人们遵守社会的规范。

体育是一项对人要求很高的运动,要具有一定的协调性、组织性和竞争性,运动后可以获得精神和肌肉上的满足感。宗教是一种以体育为表现载体的活动,这种表现活动直观展示了“形、艺、神”的表演特质,随着这种表演特质的内化过程,促使产生了宗教集体活动的支撑内核,总之,宗教与体育是相互孕育、滋生与成长的,而且在历史长河中,二者不断自我完善。宗教是以“娱神”为主,而体育是以“娱人”为主的,二者只是价值追求取向不同而已,伦理道德思想还是同质的。

1.3、宗教与体育之间存在着同质的伦理道德思想

虽然宗教与体育之间价值追求取向不同,但是二者在伦理道德思想上是同质的,都倡导诚信、友爱、公平等。其实,在人类所追求的精神范式中,宗教与体育有很多雷同之处,比如说,不管是宗教活动还是体育活动,都能够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而且对于崇尚道义、乐于奉献等方面二者也有着相同的要义。

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开幕式上,我们还可以看见某种仪式,其实这就是对古代奥利匹克运动会上的各种祭祀活动的延续,只不过进行了改编和翻新,并且巧妙的融入了民族宗教的内容,让运动员和观众都能够感受到宗教与体育的紧密联系。

2、不同宗教形式对体育发展有引力作用

上文中也提到了,宗教是一种普遍的意识形态现象,它是以信仰为特色的文化形态,不同的国家、民族和地区对于宗教活动的诠释是不一样的,因此宗教活动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是哪种宗教形式,都会对体育起到推动作用。

2.1、巫术与法术活动

法术和巫术属于一种完全神化的宗教现象,法术会通过特定的动作配以默念经文的形式来表现,期间会采取徒手活动、手持器械或者是模仿舞蹈等体育形式;巫术是通过幻想来表达内心,通过意念发射“神功”来暗示信徒,期间巫师会通过祭祀歌来表达,比如说,屈原的《离骚》中就编著了很多天上地下的神话故事,其实这些法术和巫术都孕育着原始体育的雏形。

现代很多学者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法术和巫术已经完全变形了,但是我认为二者之间表现形式的“形意”还在。比如说在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上土著人的表演、希腊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古代奥运会的风姿、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类似法术和巫术的徒手运动等,这些其实都是一种传统法术和巫术的延续,只不过现代奥运会开幕式把传统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包装,这种包装注入了现代文明和民族文化精神。包装之后我们似乎看不见了体育和宗教的关联,也误以为现代体育中已经没有了宗教的元素,但是事实上,现代体育还是与宗教有关联的成分,这种关联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2、慰神与娱神仪式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各方面都不发达,原始社会的人们对于周围一切的事物都感到神秘,认为周围有很多超越自然的力量和神灵存在,为了取悦这些所谓的神灵庇佑我们,开始按照自身的喜好来设计特定的仪式来取悦神灵。开始产生了很多慰神仪式,比如说赶庙会、赛龙舟、傩戏等等,至今这些活动已经上升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拥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少数民族中,很多民族体育活动都是通过宗教娱神仪式表现出来的,比如说国外有一个狂欢节,里面包含化妆舞会、彩车游行等内容,狂欢节是起源于非基督教徒的宗教仪式。我们国家也有火把节,期间会设有赛马、摔跤、射箭等体育活动。从这些属于宗教的慰神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慰神活动形式怎样,但最终都是以体育为表现形式的。

2.3、修炼与养生活动

修炼与养生是在宗教观念支撑下特定的活动形式,活动参与者通过某些特殊的运动来改造身心,这种改造身心的过程其实是一种异化的过程,是一种畸形行为。但是,在修炼与养生活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运动健身价值,比如说道教的修炼方法有很多,要求参与者要动静交替、脑力平衡,通过保持健康的心态来达到长生不老。

修炼与养生活动对现代体育的影响主要是气功和太极拳,气功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吸纳、吐气、行气等,可以教给古代人们用气功来防治疾病。太极拳主要是运用了道家的阴阳五行说和中医经络学说。现如今,太极拳和气功已经成为了中国特有的民族体育项目,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我们专门找了2008名太极拳演员进行了太极拳表演,用来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

3、宗教对体育发展存在“应然”效应

宗教活动的群众基础是非常雄厚的,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渗透到了很多领域,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宗教对体育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历史性、文化性和教育性的作用,二者无论是在发展形式和内容上,都构成了一个关联度很高的文化现象。

3.1、宗教理论对体育理论的发展作用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宗教理论对体育理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说西方的宗教改革运动,确定了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为我们国家现代体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信息多样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促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宗教在生命延续中的“应然”价值。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与宗教所面临的社会背景有相通之处,体育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现如今甚至提出了终身体育、全民体育的思想,旨在通过体育运动来增强国民的体质,提高我们整体的健康水平,这些理念与宗教所追求的“仁和”与“和谐”是有共性的。

3.2、现代体育发展与宗教之间存在“冲突”

现代体育发展与宗教之间存在“冲突”是必然的,体育是一项有组织的生活方式,是为了追求自我需求或者是追求外在的奖励机制,所以体育是世俗的,但是宗教却是神圣的,所以二者在这个方面是对立的。体育本身的行为是比较现实的,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获得幸福的体验,但是宗教却具有否定今生,追求来世的特征。世界上大多数宗教理论都是以拯救灵魂、禁欲来追求目标,这与体育追求生理欲望是直接对立的。所以,在随后的发展中,宗教与体育开始慢慢分离。

3.3、宗教与体育之间相互联系与“共生”

宗教与体育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宗教会把体育中的获得者神化,在客观上会起到一定的鞭策合和推动作用,体育同样会要求身体、意念与精神的结合,这种观念其实是一种对未来社会理想化的选择,这与宗教也是相通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体育已经趋向于普及化,现代宗教的改革方式也在不断的翻新,其中体育表现形式必不可少。比如说我们国家的地方政府在发展区域经济中,会通过宗教来吸引外资,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宗教仪式来吸引投资者回归,来调动他们的投资热情,这些所展示的宗教仪式就必然用体育方式来展现,因此,宗教与体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共生。

4、结语

总之,体育与现代宗教的关系不是两条平行线,也不是相互决裂的关系,而是二者的相互结合并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我们要用客观的角度来对二者进行评价,并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对二者的关联性做出理性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二者更多的社会作用。

[1]李继国.试析宗教对体育的影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2]林北生,周庆杰,卢兆民.庄子技道观与武道修炼的境界[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5).

[3]赵瑞山.宗教背景下的中西体育文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7(4).

[4]杨曾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新发展[J].中国宗教, 2008(1).

[5]陈雁杨,郑志刚.论中国宗教对中国体育产生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6(3).

G80

A

1006-8902-(2017)-05-ZQ

保山学院校级课题“滇西宗教体育运动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谐发展贡献性研究”(项目编号16BY018)。

王维兴(1976-),男,云南施甸人,本科,云南保山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民族体育。

猜你喜欢
二者体育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Sweden's Icehotel went all out for its 30th anniversary
摇曳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