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体育赛事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7-03-11 15:25梁锋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南宁530023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竞赛体育

□梁锋(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南宁530023)

广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体育赛事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研究

□梁锋(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南宁53002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开展体育赛事越发频繁,体育赛事的开展必然是需要有专业人员负责组织管理,高校是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当前培养体育专业学生体育赛事组织管理能力的分析研究,了解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中对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培养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体育专业培养方案与计划进行分析,通过研究提出合理培养方式,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今后培养体育赛事组织管理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体育专业体育赛事组织管理培养

前言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广西各级各类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对于体育赛事的举办如雨后春笋一般。体育赛事的开展需要组织者和管理者,如何能把体育赛事顺利、高效的举办,对于体育竞赛组织者的管理能力提出一定的要求。当前社会对于体育赛事组织管理者一个迫切的需求,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在在经过专业培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他们今后走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的重要技能,但在实际调查走访过程中发现目前大部分体育专业学生在体育赛事组织管理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在应聘中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为何出现这样的矛盾值得去深入研究。本文针对广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在体育赛事组织管理能力培养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研究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提出合理的对策有助于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赛事组织管理能力。

1、高校体育赛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广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目标是根据当前社会的需求而设定,培养方案则是依据培养目标的需要及时的完善与修订。培养方案作为指导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目标的蓝图,是学生学习方向的指南针。能做到有计划有目标使体育专业学生在毕业时满足社会需求,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主要依靠在校期间学校的培养。但目前有的学校在制定与修改培养方案时未考虑到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在设定的许多课程中未能落实到位,造成与培养计划存在差异,或是制定的计划课程不切实际。如在培养方案中开设高尔夫课程,主要考虑今后社会的发展需求,但学校本身都不具备相应的配套设施,只能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能力的培养让人不敢恭维。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规模的设定通常是1-2个班级,每个班级40-50人。在制定培养计划开设选项课程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比例,特别是选修课程应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不宜开设太多,容易造成某些课程选课人数不足无法开课(通常选修课程需要10人以上才能开课),若为个别学生开设选修课程,会造成教学资源浪费、增加教育成本。体育教学对于学校场地器材有一定的要求,并非所有体育项目和课程都适合开设,部分体育课程的硬件条件无法达到开设课程要求,应当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考虑。在设定培养目标时应当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师资力量,同时在指导学生时要以学生精益求精为方向,以提高学生教学能力为出发点,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

1.2、广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才的培养模式

虽然广西体育高校都开设有体育管理学这门课程,其中涉及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只是2个章节,想要通过2个章节学习熟练掌握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并非一件轻易能够实现的事情,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显然不是一门课程所能实现的。体育管理学教学以理论基础知识为主,缺乏实践经验,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能力需要经过理论与实践的检验,单单依靠一门与体育赛事相关课程就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了解体育赛事的方方面面这并不现实。但受到课程安排的约束体育赛事课程的开设也只是起到指引作用,还需学校将体育专业学生体育赛事组织管理能力作为重点的培养方向,如让学生参与体育赛事的编排与策划,熟练掌握规则与运作知识,培养竞赛组织管理人才,才能够起到本质的效果。

1.3、社会对于广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才需求

社会的需求,则是高校的培养目标,高校是培养体育人才的基本途径。当前社会对于体育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教学组织、基础知识、教学技能都是一个毕业生所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反之则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毕业生。体育赛事组织管理能力已经成为用人单位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但在高校培养时过于注重学生的教学技能培养,而忽视学生的体育赛事组织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培养。

在学校需要组织开展教工文体活动,组织学生各种体育比赛;在企事业单位体育赛事已经成为增进友谊,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体育赛事的举办离不开组织者和管理者,机遇造就商机,现实社会中新开了许多专门负责组织管理体育赛事的机构(公司),以承办单位企业体育赛事为发展方向。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体育专业学生想要在社会中立足,就需要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注重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

1.4、广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差异

在通过大学期间专门的培养,能够胜任体育老师的工作职责并不代表能够胜任体育赛事组织管理的工作。目前高校的培养以教师技能为主,开设的课程都是以提高学生师范生技能为出发点,缺少关于体育赛事组织管理课程。作为体育专业学生每年都会参与学校校运会的某个环节的工作,比如:终点计时、赛前控制中心、跳高跳远组。接触到的只是整个校运会的某个缓解,校运会从筹备到结束主要还是依靠体育学院(系)的老师负责,对于培养体育专业学生体育赛事组织管理能力微乎其微。作为体育专业学生经常会受邀担任企事业单位的裁判工作,但绝大多赛事都是由专门的部门策划与组织,体育专业学生只是担任裁判工作,通过实践裁判能力水平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但对于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则是杯水车薪。笔者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广西高校在培养体育赛事管理人才普遍存在一下几个问题:一是:注重理论忽视实践,在高校开设的体育赛事相关课程中绝大部分是以理论知识作为传授的核心内容,而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实践能力培养的局限性,对于学生体育赛事组织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赛事举办时间地方、学生外出、经费等条件的制约,造成学生只是通过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校运会、体质测试、各系院组织的球赛等途径来提高实践能力。三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体育赛事的组织与管理需要的是综合素质,包括对赛事的策划、运动项目规则的解读、人员的管理安排等方面,单凭一门体育赛事管理课程恐怕是难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2、体育赛事组织管理的层次性培养

体育赛事都是由几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都有其主要职责和任务,对组织管理者的能力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组织管理能力要从多方面进行,依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才能够发挥最大能动性,确保体育赛事能够顺利日期的完成。体育赛事一般分为四个时期:筹备期、准备期、竞赛期、结束期。

2.1、竞赛筹备期

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根据举办方的要求拟定竞赛组织方案,拟定竞赛规程,筹划各项工作计划等。对于组织者的能力要求极高,包含沟通、管理、组织、策划等方面的能力,每一个方面都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体育赛事无论规模大小,时间长短,都需要做好一系列的筹备工作,做到未雨绸缪。在大一大二学年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大三大四则通过模拟赛事要求学生独立撰写策划书,通过答辩的形式要求每一位同学都上台讲解和分析策划书,老师对每一位学生都进行详细的指导解答。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筹备期中所应具备的能力,形成自我完善的机制。

2.2、赛前准备期

赛前准备是落实赛事方案的过程,将构思和计划付诸行动阶段。体现执行能力与管理能力,主要任务是根据筹备期制定的方案,逐一的落实和检查各项筹备工作。体育赛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准备多方面的工作,如组织抽签确定竞赛规程、协调住宿饮食、落实裁判场地等,因此需要个人的管理能力,规划与实行成为关键。鼓励体育专业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承接学校各院系的体育赛事,通过相互合作的形式完成承办的体育赛事,把理论转化为实践。

2.3、竞赛期

这阶段主要是依照筹备计划开展,将计划转变成比赛的一个过程,实现比赛计划,完成竞赛任务。竞赛期开展能够顺利开展取决于筹备期和准备期的工作。竞赛主要依靠的是协调和管理能力,对赛程的把控管理、裁判的指挥、参赛者的调度、公布比赛成绩等。提高组织管理竞赛期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参与体育赛事,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去做才会找到自身的不足,在参与体育赛事的过程中体育专业学生要抱着学习的态度,向前辈和老师学习。

2.4、竞赛结束期

随着各项比赛落下帷幕,但不意味着整个赛事的工作完成。后期还有各种各类大大小小的事情需要善后,如场地器材的整理与归类、成绩册汇编与存档、劳务费与经费的结算等都是属于竞赛结束期重要的收尾工作。结束期主要是需要细心和耐心,对所有赛事细节都需要把控到位,做到心中有数。在处理竞赛结束期的事情首先要集中精力,理清事情重要顺序,有计划的处理手中的工作和事务,如场地器材的整理与归类是必须在当天完成的,而成绩册的汇编可以在日后在处理。因此做事情要分轻重,尽量把有限的时间处理好手上每件事情。如果需要同时处理过多事情,切记不要心烦意乱,情绪不稳,容易造成注意力涣散适得其反。

2.5、体育赛事的突发事件

体育赛事一般指比较有规模有级别的比赛,通过有计划组织而形成的一个大型活动,但在组织体育赛事过程中偶尔会出现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对于组织管理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通俗的说就是发生在计划之外的事情,如何妥当的处理对整个体育赛事造成至关重要的影响。如组织管理者无法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有可能导致整个体育赛事终止,组织管理者要是能够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好不过。作为体育专业学生在承办或是组织体育赛事时务必做好预按,特别是刚毕业或是没有组织过类是的体育赛事的同学。

[1]崔玉鹏,王守恒.大型体育赛事组织管理的基本模式——2002年悉尼同性恋运动会组织管理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5.

[2]王庆伟,肖杰,周龙峰等.北京奥运会对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建设的影响[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6.

[3]张春萍,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专业管理人员培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

[4]朱景履.高校体育竞赛理论与实践的研究[J].石家庄: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4.1.

G812

A

1006-8902-(2017)-05-LXY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竞赛体育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畅聊体育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