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困境与优化策略

2017-03-11 15:25牛美惠西南石油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场馆体育

□牛美惠(西南石油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浅谈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困境与优化策略

□牛美惠(西南石油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府开始重视人民大众的体育活动并且全面组织开展各类活动,近十年我国全民健身的热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社会大众日渐增长的运动健身需要和社会体育环境资源的严重缺乏,针对这种发展现状,我国体育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做了很多努力,但资源短缺与部分资源闲置的问题仍然亟待解决。而大部分闲置资源就是我国的高校体育场馆。近年来,政府也鼓励公办院校能够为社会开放体育设施,在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同时,能更多为社会做有益贡献。本文将通过对国内部分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现状进行详细的探讨与分析,研究目前所处的困境是什么原因所导致,力求找到既能充分利用高县体育场馆资源同时也能切实汇集社会大众的策略,在全社会形成和谐融洽的健身环境氛围。

体育健身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困境策略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过程中,我们随机抽取了河南省、苏州市以及合肥市的部分高校进行调查,包括郑州、洛阳、平顶山、常熟、沙洲等30多所高校,详细了解其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情况。

1.2、调查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阅读查找文献的方法,重点研读国内外有关对各类体育场馆的管理方式、体育产业管理方面相关著作以及各种出台的有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此外,还通过中国知网信息检索系统,河南省、苏州市、合肥市各高校的图书馆信息检索系统,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最终获取了大量有关本文研究内容的宝贵资料和丰富成果;通过查询我国体育场馆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学术专著书籍,全方位了解体育事业发展的现状,为解决我国高校体育馆为社会开放所面临的困境寻找策略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首先检验问卷的效度和信度。为检测问卷的效度,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问卷进行综合评定,选择设计合理的问卷。主要针对各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使用情况、影响因素以及人们的锻炼活跃度设置问卷内容。然后是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分别对体育场馆管理人员、学生和部分校外人士进行问卷调查,将问卷回收后进行集中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3)数理统计法。

积极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运用统计学的思维对收集整理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处理,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4)专家咨询法。

针对本文课题研究内容,通过面谈、电话或者互联网等方式约谈体育管理领域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了解其对高校体育场馆面对社会大众开放的看法和建议,通过分析归纳,为之后的措施制定提供借鉴。

2、结果与分析

2.1、开放的主要场馆

高校体育馆向社会开放并不是一味追求全部无偿开放,要考虑学校本身发展的因素,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度有限合理开放。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校体育场馆有无场开放和有偿开放两种方式,极少部分为一律有偿开放或者无偿开放。开放程度最高的是篮球场,此外还有田径、足球和乒乓球场等,社会无偿开放室内运动场所占比率很小。大部分为有偿开放,如:羽毛球馆、网球场馆等。但是高校体育场馆的收费是远远低于社会上盈利性的体育运动场馆的,公益性仍发挥重要作用。考虑高校场馆内各种设施的维护更新需要,对校外人士大部分实行有偿开放。综合分析来看,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大多实行有偿开放为主,无偿开放起辅助作用,对于不同的人群,分时、分段、分类开放,力求达到管理科学、调控灵活的目的。

2.2、体育场馆开放的对象及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各高校体育场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为本校的师生员工以及生活在学校周围的居民,所以社会舆论环境会对高校体育馆的开放起到一定的影响效果,这个群体中的人在知识水平、传统观念以及生活方式上都不尽相同,也由于这方面的原因,不同高校体育场馆因其现实状况对外开放程度有所不同。本次调查的30多所高校也都采取了不同的开放方式,比如河南省部分高校场馆对外开放率高达70%,这说明其体育场馆除了师生正常教学使用以外,基本对校外人士开放,这对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3、体育场馆开放时间

经过研究分析,目前各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时间都具有合理性和人性化的特点,场馆设施开放时间基本与主要锻炼人群的时间保持相对一致,这也大大提高了场馆开放的利用效率。我们从日开放时段和全年开放时间作了整理分析,一般来说,下午和晚上双休日校园人流量大幅提高,场馆的开放程度也会达到最高,寒暑假时段和节假日则会关闭大部分场馆,因为这时人流量最少,锻炼人群虽然不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但校园内缺乏专人管理看护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4、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收益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探究,我国高校体育场馆主要的收费方式有开办培训中心收费出租场馆和会员制收费等,调查显示,只有22%收益较好,收益一般占46%,收支平衡占18%,亏损的占14%。由此可见,高校体育馆面向社会仍然是公益性为主,能盈利的少之又少,这一方面是因为收费价格偏低,另一方面学校本身性质也不属于营利性组织,运动场馆虽然使用率高,但收益平平,这自然也就让高校体育馆陷入了困境之中。

3、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困境

3.1、管理主体多元化导致管理责任不明

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主体多元化表现为其所有人、代理人和管理人这三者在分离的同时存在利益交叉,这是从场馆的产权角度来分析的。建设高校体育场馆的大部分支出绝大部分都是国家和地方财政,所以高校体育馆也是国有资产的一个重要部分组成。在使用过程中高等院校掌握着体育场的收益和支配权利,它作为体育场馆的代理者存在。运动场馆的管理和经营又隶属于学校的统一管理范畴,所以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就是由于产权的错综复杂和经营方式的多样性,经营管理责任划分不明,利益冲突不断产生。

3.2、制度缺失导致管理机制不健全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效的制度是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保证,制度完善也是解决当前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困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它能保障体育场馆的良性运行。从对苏州市12所高校的调查中发现,60%以上的高校认为只要管理制度做到简单实用即可,极少数采取科学有序的管理。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场馆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制度健全可以促使场馆开放程度提高,从而取得更好的收益,反之同理。通常管理制度的制定都是由校内某个特定部门自主进行,缺乏专业性和规范性;管理力度的极大缺失和未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让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3.3、专业人员缺乏导致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大多高校主要采取统一管理和部门管理的方式,聘用学校体育老师作为体育场馆的管理者,因其具备体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多年训练经验,能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但是这部分管理者追根究底不是管理专业出生,缺乏对管理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储备,无法从经营管理的专业角度对整个运动场馆的经营与运作进行操作,无法让资源实现最大最优配置。还有部分高校采取了不用的方式,利用个人承包经营或者引用物业管理模式进行运动场地的管理,这部分管理人员大多是行政专业的人员,虽有扎实的管理学理论知识功底,但是却极度缺乏对体育项目、体育专业知识的掌握。既满足体育知识丰富管理经验较多的人才缺口导致体育馆的管理水平低,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运营效率走低、服务意识缺失等问题暴露得越来越明显,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4、优化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管理策略

4.1、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高校体育场馆面对社会大众开放理应属于社会公共服务的范围,而社会公共服务的主导就是政府。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切实为人民群众做好服务工作。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双管齐下。当然,开放高校体育场馆不是口号,是需要切实地去做好每一个细节,因此它是一个系统大工程,不能一味求快,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它关系到人民群众健身利益的保障、和谐社会的建设和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维持等方方面面,由政府、社会和学校组成的管理队伍努力使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得到最优利用,遵循互惠互助原则,积极投入到全民健身事业中去。

4.2、规范多级代理制度,引用激励制度

由于体育场馆存在管理主体多元化导致管理责任不明的问题,高校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收益取决于多个管理主体和多及代理制度是否规范完善,同时采取必要的激励制度,将其贯穿于场馆建设管理的始终,在维护本校教育宗旨的同时也追求经营管理的利润最大化。

4.3、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合理划定收费标准

经过调查发现,目前的高校体育馆主要实行有偿对外开放,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这中间市场调研应作为关键一环存在,以不违反当地物价管理部门的管理规定为标准,定期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参照规范合理的收费标准避免场馆因价格失调出现空置的问题,努力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4.4、强化体育保险制度,保证安全

体育运动不可避免会出现某些安全类事故,这时场馆作为事故责任方必然要承担安全风险和相关法律责任,防微杜渐,高校体育馆应针对这些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定一系列的解决办法,出现突发事故是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日常管理中,校方就应该对学校环境安全做有效监控,保护学生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做好外来人员的登记与检查,时刻记住安全是第一要务。

4.5、构建高校体育场馆与周边社区的沟通渠道

搭建起高校体育场馆与周边社区的沟通桥梁,这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方向,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大力提倡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大力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社区就是社会的缩影,高校体育主动走进社区,让更多人了解它的积极意义,同时又把社区体育活动带入高校,形成多元化的良性互动,资源的共享也让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美满,推动高校体育事业不断向前迈进。

5、结语

本文主要从对国内部分高校目前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程度的调查,总结出高校面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的困难所在,寻找最优解决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阐述,表明高校开放体育场馆对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所在,从而为高校体育挂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理论参考,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钟天朗.体育经营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04.

[2]李燕秋.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6.

[3]张丽丽.论高校体育场馆对群众体育发展的影响[J].体育世界,2007,(2).

G818

A

1006-8902-(2017)-05-SY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场馆体育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体育场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与应用
2016体育年
场馆风采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