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实践探究

2017-03-11 15:25路倡广东省佛山市顺德龙江城区中心小学广东佛山528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集体小学生体育

□路倡(广东省佛山市顺德龙江城区中心小学广东佛山528000)

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实践探究

□路倡(广东省佛山市顺德龙江城区中心小学广东佛山528000)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等学科必须以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基础。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必须与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形式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掌握体育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体育,促进身心和道德素质教育的协调发展,终身体育,美学教育,始终把教育放在第一位。

体育教育道德教育集体精神

1、小学生体育教学中的德育作用

1.1、对性格改善和塑造作用

体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优良品德,锻炼意志,发展个性。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的锻炼、大脑的锻炼,更是意志和性格的锻炼。体育运动能克服某些不良行为,使小学生的性格开朗、活泼、乐观。小学生做一些体育运动要付出较大的努力,有时要克服各种困难,这就是很好的意志锻炼。运动后,孩子更有自信心和成功感。孩子会变得更加优秀、懂礼貌,与人相处较为主动平和。适当的运动对小学生人际关系发展有很大作用,使小学生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和遵守规则的行为,适于日后的社会需要。对于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孩子,要多让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和各种游戏,与众多小学生接触,可改变其孤僻、忧郁的性格,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1.2、对发展智力,发挥潜能的作用

体育是培养小学生优良品德的重要途径;体育是发展小学生智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根据体育在小学生身心发展上所起的作用不同,小学生体育的目的是:增强体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小学生未来的成长打好基础。向小学生传授粗浅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发展小学生智力。

体育锻炼中的各种动作直接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人在活动时,肌肉中的神经可将各种刺激冲动传到大脑,从而促进大脑的功能,使大脑对动作反应更加灵敏。从生理角度看,体育运动可以增加脑的血流量,能供给脑细胞更多的养料和氧气。

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孩子的体质,促进机体健康发育,而且能较大限度地开发小学生的潜能。运动能使骨骼强健,肌肉发达,促进身体健康发育,这已成为共识;运动能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为大脑提供高质量的营养,使头脑更灵活,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这一点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体育活动对人是重要的,要让孩子从小热爱体育活动,必须让他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身体状况、体育特长的确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如果不进行训练,这种遗传的潜能也是开发不出来的。相反不具备遗传优势的孩子,如果在小学生期得到适当的训练,往往会展示超水准的技能。

1.3、对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培养作用

小学生参加运动对身体健康十分有利,它不仅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育,对孩子性格的塑造也有很大的帮助。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的锻炼、大脑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性格的锻炼。体育运动能克服某些不良行为,使小学生的性格开朗、活泼、乐观。运动后,孩子要有自信心和成功感,孩子会变得更加优秀、懂礼貌,与同伴相处较为积极主动。适当的运动对小学生人际关系发展有很大作用,使小学生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和遵守规则的行为,有利于以后的社会需要。对于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孩子,要多让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和各种游戏,与众多小学生接触,可改变其孤僻、忧郁的性格,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我们从孩子的素质需求和兴趣出发,有目的的让小学生参加一些体育活动。身体哪方面素质欠缺就多炼哪方面。

2、小学生体育教学的具体策略

2.1、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集体精神

教师应树立榜样,严格执行课堂日常,严格考勤制度,培养学生纪律意识,在保证正常体育,培养学生良好风格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发展健康,纪律,爱心集体道德。例如在队伍形成中教师教学,统一指挥和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学生团队发现不规则的不及时现象,及时改变了思想教育的现状,教师可以通过国庆阅兵广场统一,整齐的步伐为了显示队伍的形象,可以看出国民军和强大的精神。体育班的班级也是班级风格的窗口在课堂上排队整洁,快速,安静,整洁,不仅可以展示良好的班级精神,而且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和集体意识荣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也培养学生对课堂集体精神的热情,以积极有序的方式为练习提供先决条件。

2.2、通过课堂练习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练习是体育课堂教学的重点,它与教学方法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完成课的任务。课堂练习为了达到一定的强度和密度,教师规定了练习的次数、距离等并限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学们的内心被充分的展现出来,有的同学表现出情绪高涨、思维敏捷、注意力集中、有恒心、愿意去完成任务;有的同学情绪波动大,动作技能不协调,不愿意去完成任务;有的同学畏难情绪大,完不成任务。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表现,不失时机、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达到全体学生充分、自由、和谐发展的目的。有时体育教学中遇到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时在教室上理论课,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等内容的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强身健体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现代人生活的基本条件。使同学们深入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例如通过对课的任务、要求的下达,以及讲解动作,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通过队形变换与调动,培养迅速整齐、集体协作和遵守纪律的作风;在分组练习时,对学生进行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在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时,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等的教育。在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学生从动作的生硬、呆板到动作的熟练、协调直至动作的自动化,学生会表现出疲劳、情绪紧张、胆怯、怕苦、怕累。此时教师应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到掌握动作的过程中,达到动作的自动化,心理的喜悦化。

2.3、通过体育比赛的道德教育

体育是以某种组织形式进行的,以便于教学,但也分成小组玩游戏和游戏。学生在课堂上集体学习,训练和竞赛,以培养学生创造集体精神的先决条件。学校体育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有一个强大的集体。因此,无论谁参加体育活动,他们都面临着争取荣誉的集体斗争的问题。任何体育赛事的成员,无论他在比赛中扮演什么角色,他都必须尽最大努力赢得集体荣誉。所以掌握集体的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爱,爱集体,爱祖国的情感,深入道德行为的意识,是体育老师集体教育的好时机。所以教育学生受到体育道德和行为原则的约束,培养学生的谦虚谨慎,忠诚的合作,团结,相互尊重和良好的品质。

2.4、创新小学体育教学内容

若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现德育教育,则必须对以往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创新也一直是我国发展的主旋律之一。在创新教学内容时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其能够带给教师更多的教学资源,而教师则能够利用此项资源来创新教学内容,使体育教学和德育教育能够充分融合。在创新时教师也可以适当询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如此一来学生的热情则可以得到更大的激发。

2.5、发挥小学体育教学优势

小学体育教学中往往不会进行强度过大的体育项目,而小学生又往往喜欢聚在一起玩耍,鉴于此,教师可以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形式来促进小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能动性。如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中开展短跑接力赛活动,此种活动需要多个同学的共同努力,如此一来即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情感,另外,该活动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参与到跑赛中的学生均想要获得最后的胜利,因此其一定会在比赛中用尽全力,长此以往可以养成学生不放弃、坚持到底的精神,同时其也会逐渐学会如何来适应各方面的规则。

2.6、利用情景教学播撒德育种子

如今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教育改革,无论是教育理念,或是教学模式等方面均有了很大的优化和完善,其中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并且深受学生及教师的喜爱。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用该教学法,如目前小学体育中的障碍跑训练,学生往往对于该方面有较大的抵触,主要是因为动作过于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情景教学法则能够很好的改善这一情况,若教师向学生说:“同学们是不是很喜欢消防官兵哥哥们?学生往往会答是,此时教师可以说我们这个动作是所有消防官兵每天都要做的动作。”如此一来学生会对障碍跑有了不一样的认知,并且其也会将消防精神融入其中。

2.7、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融入德育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活动虽然没有危险性,但一定程度上依然会为部分同学带来压力,如体育课堂中时常会进行短跑、长跑、跳远等活动,当学生面对自己从未挑战过的距离时,其往往会在一瞬间产生许多心理反应,有些学生也会将自己心理变化体现在肢体动作上或者脸上,教师如果能够对学生有充分的观察和关注,一定能够发现学生的变化。而当教师捕捉到学生的变化时,即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鼓励学生直面困难,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害怕失败,更不要因成功而过分骄傲,保持自己的本心。

2.8、挖掘社会文化浓郁体育德育

体育活动往往不被教育领域重视,而人们对其的认知也较为浅显,此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是将体育技能作为主要的传授知识,却忽略了体育知识的讲解,学生对于体育的发展史、未来发展方向一无所知。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并将体育教学与社会文化融合在一起,我国社会文化中有很多方面均能够体现出德育品质,如关心集体、富有责任心等。小学生十分单纯,极容易被身边的人或事影响,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小学生自身特点的优势,将优秀的德育品质融入教学中,使小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

总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高尚道德品格。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和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和人民的爱,纪律,统一的集体精神,尊重,诚实,正义,谦虚和礼貌的高尚的道德素质;培养学生进取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力的独立创造力和自信心;也可以培养学生乐观的个性和不屈不挠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学体育教学应以教育为目标,坚持“教育”准备,“体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内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自觉的良好习惯参加体育锻炼,从事培养独立的科学运动能力,为企业奠定终身运动的基础。

[1]仲佳.巧用微课,助力小学体育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10).

[2]李占山.小学体育教学中趣味田径的运用[J].吉林教育,2016, (35).

[3]吴江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快乐体育”理念[J].知识窗(教师版),2016,(09).

[4]陈刚.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尝试与实践[J].新课程(上),2016,(09).

[5]黄斌.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原因与对策[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6,(10).

[6]张海波,孙志忠.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篮球训练活动[J].新课程(中),2016,(09).

G807

A

1006-8902-(2017)-05-SY

猜你喜欢
集体小学生体育
我为集体献一计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警犬集体过生日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我是小学生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集体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