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编昆曲《绿牡丹》戏剧冲突的安排

2017-03-11 17:26邱雪惠
文化学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喜剧牡丹冲突

邱雪惠

(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1)

【文学评论】

论新编昆曲《绿牡丹》戏剧冲突的安排

邱雪惠

(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1)

《绿牡丹》是明代喜剧家吴炳的代表作,自问世以来受到观众的广泛喜爱。现代人成功地改编了《绿牡丹》,恰到好处地继承并改进了该剧的戏剧冲突。该剧两生、两旦、两丑的独特人物体系构成了丰富的戏剧冲突,一波三折的戏剧冲突不但加强了喜剧效果,还推动了剧情的突转,使喜剧发生了“团圆其表,悲剧其里”的变化。在生与丑、旦与丑、旦与生的互相冲突中,喜剧氛围中安然的梦幻被彻底撕碎。

《绿牡丹》;冲突;美丑;雅俗;悲喜

2007年,江苏省昆剧院把吴炳的剧作《绿牡丹》搬上了戏剧舞台,为了便于演出,实现较好的舞台效果,编剧对戏剧结构进行了迁移,并且将两条并行的线索改为一主一副,在连锁式的剧情中不时安排一些小的戏剧冲突,先对人物形象做出细致的铺垫,最后通过强烈的戏剧冲突集中展现人物性格。人物的行为只是表象,美与丑、雅与俗、悲与喜的冲突才是构成整个戏剧的真正内核。

一、美丑对照

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捉对描写”的手法,在戏剧舞台上常常被表现得异常生动。在戏剧《绿牡丹》中,美貌多才的车静芳有个不学无术、粗俗不堪的哥哥;文质彬彬的书生谢英在不学无术、而且奸滑可厌的柳五柳家中坐馆。这种不协调,为后面的冲突埋下了伏笔。车静芳吟诗作赋,妙笔生花,而他的哥哥车尚公,却让车静芳替他作诗,滥竽充数。剧中“美丑对照”的情节还有许多,比如在沈重评点诗作时,车尚公装得有模有样,为了撇清自己没有偷取“香奁巧句”,居然说自己为了做这首诗“平均一字一升血”[1],这种欲盖弥彰的言行直接将他的丑陋面目展现了出来。具有真才实学的顾璨面对沈重的夸赞表现得低调谦虚,而胸无点墨的车、柳二人却得意洋洋,截然相反的态度更加突出了二丑的浅俗无知。

二丑在剧目中只是陪衬,像绿叶一样点缀着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他们所有的丑恶表现都只是戏剧舞台上的调料。编剧为了凸显车静芳在剧中的主要地位,特意加重了车尚公及柳五柳二人与车静芳的冲突。首先是车尚公与妹妹的冲突:车静芳父母双亡,按照封建礼法“三从四德”的要求,她的婚姻大事,自然该由哥哥做主,可车尚公是个终日走街串巷,不务正业的人,全然不把妹妹的亲事放在心上;车静芳聪明大胆,敢于冲破礼法的束缚,争取属于自己的幸福,所以当车尚公与柳五柳串通起来蒙骗她的时候,她不动声色地给了柳五柳一个大大的难堪,使其自觉羞愧,不敢再提亲事。为了与哥哥抗争,车静芳主动来到沈重家中,认沈重为义父,请求其为她主婚,又一次逆转了她要嫁给柳五柳的悲剧。这些情节将车静芳的聪明机智与柳五柳、车尚公的愚昧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车静芳与柳五柳的激烈冲突,表现在抢亲的情节中。面对柳五柳的蛮横无理,车静芳以出家明志,做出最彻底的抗争,终于逼退了柳五柳。这个场景下,美好被丑恶践踏,有恶劣行径的人大行其道,美丽善良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尊严和幸福,却几乎走投无路。这种情节的设计,在表面的“美丑对照”中,对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给予了有力的鞭挞。

当车尚公与柳五柳假称中榜,企图与车静芳和沈婉娥成亲时,两位才女坚决抵抗;顾璨与谢英为了自保,竟然慌忙澄清自己与成亲之事毫无瓜葛,这种构思是对两位才子的绝妙讽刺,是原作中没有的。这一情节的设计也揭露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软弱无能:多年苦读圣贤书,行止见识反不如两个不出闺门的女子,空有一副好皮囊,不敢坚持正义,连自己所爱的女人都无法保护;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正是由于顾璨和谢英这一类人易于向强权和丑恶势力低头,才使得社会更加黑暗。

二、雅俗相生

低俗常常把美好衬托得更美好、更高雅。车静芳在绣楼上对柳五柳和顾璨的一番品评,展现了她的风骨和见识;而酩酊大醉的柳五柳在偷窥车静芳时,就像进了大观园的薛蟠“忽一眼瞥见林黛玉风流婉转,便苏倒在那里”[2],真是一堆烂泥巴做成的须眉浊物。但正是这样雅俗交替的安排,使得剧情富于趣味性。从情节铺垫的角度来说,如果柳五柳没有见过车静芳,没有娶车静芳的心思,也就不会参加车静芳择婿的诗文考试,那么之后的剧情发展便不会顺理成章,自然天成。通过看,彼此之间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柳五柳眼中的车静芳美丽聪慧,所以他娶车静芳不单是为了娶妻子,还是要找一个能替他代笔的人,他不学无术,但还想落一个名士的名头,这就决定了他要装腔作势地附庸风雅;而在车静芳看来,柳五柳体貌粗俗,行为放荡,是一个断然不会写出好诗的大俗人。这样雅俗相生的情节,达成了叙事抒情的双重效果,让观众对后面的情节充满期待。

雅俗的对比在剧中许多地方都有所体现:谢英替柳五柳作诗,明明作得好却十分谦虚,柳五柳拿着谢英的诗作博得了名声,还得意地在谢英面前卖弄:“小弟从来第一,这次也只照常。”[3]但如果不是谢英代替柳五柳作诗,参加沈重的诗文会,车静芳和谢英又怎会因诗结缘?所以说,雅俗相互作用,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柳五柳再次请谢英代笔,用谢英的诗作参加车静芳的考试,谢英为了揭穿柳五柳的真面目,随便写了一首歪诗给柳五柳,并叮嘱他“千万照抄”。谢英表现得越是煞有介事,后面的喜剧效果就越强烈。车静芳本就知道这个柳五柳并不是那个冒名“柳五柳”的意中人,又看到柳五柳自己写诗骂自己是“绿毛乌龟”,更加验证了她的怀疑;柳五柳自以为聪明,其实愚蠢可笑又不自知,闹出了大笑话。而车静芳和谢英是真聪明却不动声色,用作诗这种雅事让一个大俗人出丑,是对柳五柳最好的讽刺。

原作中,柳五柳和车尚公抢亲的行为并没有舞台上表现得那么出格,实现了雅俗调和的结局,符合事情的发展规律,也符合喜剧精神。喜剧中不存在大奸大恶,反面人物的丑恶行为也都无伤大雅,喜剧的作用虽然是讽刺现实,但更是为了让观众用一种轻松、游戏的心态把梦做得圆满,所以喜剧中尽管也有冲突,但不会突破一定的限度,而且会利用一个必然的转机向好的方向发展。由于谢英破坏了柳五柳娶车静芳为妻的好事,所以被柳五柳驱逐,谢英无处可去,遇到了请他去车府代笔的车尚公,也因此得以与车静芳相见。如果没有柳五柳与谢英之间的激烈冲突,谢英与车静芳不可能见面,二人之间也不会产生感情。车尚公虽然答应柳五柳要将妹妹嫁给他,但请谢英为他捉刀的行为又促成了妹妹与谢英的亲事。这样的情节构思,具有明显的雅俗相生的特色。

三、以喜衬悲

《绿牡丹》原本是中国古代十大喜剧之一,但改编的昆曲《绿牡丹》却安排了一个不能算作喜剧的结局。原作中的顾璨是一个有文人傲骨并且不肯轻易认输的人,沈婉娥正是从他的诗中看到了这一点才倾心于他。原作中的谢英虽然不像顾璨那样有一身傲骨,但也不是向恶势力屈服的人。编剧在最后深化了二丑与两生的冲突,在其中寄托了更多关于现实的批判。沈重喜爱后生的才学,有意提携谢英和顾璨;虽然他要求自己的女婿入仕做官,但并不以功名利禄为念。所以尽管“美玉未焕光”,他也要把两位才女嫁给心仪的人,不给车、柳二人可乘之机。但谢英和顾璨听说车、柳二人高中,不去调查事情的真相,就表示只能“忍痛割爱,成人之美”。作为男子,即使受到损害的女子不是自己所爱的人,也应出手相救,像张生那样一纸书信,请来白马将军,解了普救寺之围;或像柳梦梅那样,为了使死去的杜丽娘复活去掘墓,就算被杜宝抓进监狱、遭到拷打也在所不惜。编者如此改编剧情,是为了突出车静芳的形象。面对同样的状况,沈婉娥的反抗就没有那么激烈,她受到的严格的家庭教育决定她虽然对顾璨在遇到危难对她置之不顾的行为有所不满,但并不宣之于口,为了顾全父亲的颜面和自己的名声她不能悔婚。车静芳的性格特征比沈婉娥更鲜明,她对婚姻的失望表现得更直接:

【星槎误】说什么金屏暖玉漏迟,香风细细袭庭帷;说什么比翼连理枝,案前高手唱 齐眉。回首当初浑似戏,细思量往事真痴,至如今红绒纳彩成何意!绿绮红鸾变滋味。纲纪缠绵安可期!只留得几许悲凄![4]

【叹绣帷】一个是做坐惯了西席,一个是执惯了弟子礼;空一腔诗文豪气,些许风浪,便颠簸的奇,更骨相乏胆识,才学风流俱已矣!问天下有几个真男儿?女儿家便这般将就下去,任绣阁丰神,翠帷绮丽;篷窗才澡,筚户清奇;终须是身随步继,只有这绿丹梦里依稀。[5]

这两段唱词是编剧的创新。车静芳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战胜了哥哥对自己追求真挚爱情和幸福生活的阻挠,但却没有料到自己选定的夫婿是一个空有才华却没有风骨的人。她从内心深处鄙视谢英和顾璨的表现,对自己的人生感到深深的绝望。车静芳是一个有主见、有胆识的女子,但她费尽周折嫁的男子诗才虽好,在见识行为上却并不能与她相配,这样的情节安排是为了表现更多触及社会本质的东西。其中“纲纪缠绵安可期”从车静芳口中道出,展现了她超越一般闺中女子的见识,在某种意义上,车静芳的精神境界与沈重相通,所以编剧设计了车静芳主动去沈府“认父”的行为,车静芳是沈重那种清流社会理想的继承者,且拥有比沈重更加强烈的社会改良诉求。沈重面对贤良被现实社会边缘化的事实,只是发出了“身已退,志未酬”的消极感慨,而车静芳化“小我”为“大我”,不仅由自己的命运想到了千千万万个女性的命运,也想到了整个社会风化的问题,可惜的是,这一切都不是她或是某个人可以改变的。

吴炳的目的并不是要揭露社会的真相,所以他安排了绿牡丹再次开放,沈重重新回到朝廷的结局,以喜剧的面貌消解了原本沉重的现实,将前面冲突的力度降到了最小。喜剧永远是轻盈欢悦的,但悲剧的沉重却是现实中必须要勇敢面对的。在结局的处理上,改编比原作更深刻,更具有现实意义。

灾难虽然已经过去,可那些甜美的梦幻却无法继续下去。既然无路可走,就只能呆在自己为自己筑好的围城里,用一刹那甜蜜的,对爱情、婚姻、人生知己的向往打发剩余的漫长而了无意趣的时光。

与车静芳处境相似又同为女性的沈婉娥虽然明白车静芳心中的痛苦,但她明白这个时候,已经无法再抗争,即使抗争也毫无结果,所以她无可奈何地安慰车静芳:“待不嫁伊又嫁谁?”[6]出嫁本是高兴的事,但两位才女却都因出嫁,走入了无法解脱的困境中,这种“以喜衬悲”的创作手法加强了戏剧冲突的效果,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孤立无援的困境。

新编昆曲《绿牡丹》对原作亦庄亦谐戏剧风格的继承和美丑对照、雅俗相生、以喜衬悲的独特的戏剧冲突的安排,是其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观看该剧流畅生动的舞台演出,既可以感受到编剧对原作的继承,也可以看到富于新意的艺术创造,这也使得新编昆曲《绿牡丹》成为了活跃在现代戏剧舞台上的为数不多的古典戏剧精品之作。

[1][4][5][6]江苏省昆剧院.绿牡丹[EB/OL].(2011-03-10)[2017-06-01].http://video.tudou.com/v/XMjA1MTI2MzQzMg==.html.

[2]曹雪芹.红楼梦[M].周汝昌,校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247.

[3]吴炳.绿牡丹[M].罗思宁,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649.

【责任编辑:周丹】

J825

A

1673-7725(2017)08-0057-03

2017-06-05

邱雪惠(1993-),女,河南南阳人,主要从事民族戏曲研究。

猜你喜欢
喜剧牡丹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三不够”牡丹节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牡丹的整形修剪
喜剧世界
绿牡丹
“含泪的笑”——《欢乐喜剧人》对喜剧的重新诠释
“牡丹”情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