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动因、问题与对策

2017-03-11 18:43雷慧
武夷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智库特色建设

雷慧

(三明学院 科研处,福建 三明 365004)

地方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动因、问题与对策

雷慧

(三明学院 科研处,福建 三明 365004)

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建设新型智库是高校贯彻落实国家建设新型智库的需要,是地方政府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的需要,也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增强自身办学实力的需要。就地方高校智库发展现状来看,存在重复建设、研究成果偏弱、管理不善和影响力小等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具体分析,认为地方高校在参与新型智库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智库定位、立足地方区域彰显地方特色、强化协同合作提高服务水平、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管理方式、拓展传播渠道提高智库影响。

地方高校;新型智库;顶层设计

智库(Think tank),又称思想库或智囊团,是一种独立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在美国被称为是继立法、行政和司法之后的第四种权力。[1]随着社会发展,经济、社会、政治各方面问题日益复杂化和专业化,智库在国家决策咨询过程中的地位和影响愈发重要。近年来,我国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2]高校具有多学科综合的优势、有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优势、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优势、还有国际化的优势,高校建设新型智库是高校为社会服务的现代形式。[3]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高校新型智库已成为时代之需。

一、地方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的动因分析

(一)高校贯彻落实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需要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智库建设做出批示,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要求。同年5月,刘延东副总理在“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座谈会上指出,高校要以服务决策为导向,以提升能力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依托,努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端智库。2014年2月,教育部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对高校建设新型智库做出了总体规划。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将推动高校智库发展完善纳入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新格局之中。一系列的决策部署和上级要求,体现了国家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决心,同时可以看出高校在新型智库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此背景下,地方高校建设新型智库,正是贯彻落实国家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务实之举。

(二)地方政府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的需要

新型智库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地方政府层面来看,地方智库是地方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推进地方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当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凸显,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问题不断深化,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使社会舆论环境更加复杂多样,政府决策要实现科学化、前瞻化难度日益增大。因此,需要高质量的智库提供智力支持,帮助地方政府科学决策,进而推进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由于地区差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很多问题都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依靠外来智库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地方高校扎根地方,对于地方问题的了解具有先天的优势,地方高校依托其自身人才集聚以及多学科的优势,建设本土化的新型智库,聚焦地方问题开展政策研究,可以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思想支撑,提高地方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因此,地方高校建设新型智库,是地方政府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的现实之需。

(三)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增强自身办学实力的需要

当前,国家对地方本科高校提出了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地方高校要根据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特征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凸显应用性,更好地发挥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职能。应用技术型高校“解决实际问题”的本质与新型智库建设的目标具有极大的契合性,新型智库建设一定程度上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首先,新型智库基于问题建构知识框架,能够促进地方高校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学科知识体系的创新。其次,地方高校建设新型智库有利于知识的转换,在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知识转化为推进社会发展的力量。最后,通过新型智库建设,地方高校能够更好地发挥地方性的优势,与地方政府建立稳定、长效的合作关系,提高办学特色和优势,在服务地方党委政府决策的同时推动自身发展,不断提升办学实力。可见,地方高校建设新型智库,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增强自身办学实力的创新之举。

二、地方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近年来,各个高校积极投入智库建设的热潮中,涌现出了大量的高校智库。然而目前,高校智库总体呈现“有量缺质”的状态,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相对滞后。就地方高校智库发展现状来看,存在重复建设、研究成果偏弱、管理不善和影响力小等问题。制约地方高校新型智库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定位不明,造成重复建设

地方高校在参与新型智库建设的过程中定位不明确,没有找准自身发展特色,导致智库建设的同质化、单一化,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一方面,很多地方高校为了争取相关利益与声誉,在还没有完全理清到底什么是新型智库,如何建设新型智库时,就急于建设智库项目,有的甚至只是把学校原有的科研机构冠以智库的名称,其组织形式与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并没有发生变化,研究的针对性、实践性不强,过于学术化,应用性、对策性研究不足,并不能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在建设新型智库中存在以数量论英雄,不管是否具备条件都不切实际地建设智库,有的甚至连以基础学科研究为主的科研机构都要求向智库发展,然而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科研机构都适合建成智库。在没有明确自身定位、未能充分挖掘自身特色的情况下,一味追求速度和数量,必然造成智库建设的同质化、单一化。

(二)协同不足,导致成果偏弱

在日益复杂的社会发展问题前,只有协同创新才能解决地方高校智库薄弱的研究力量与高质量研究成果需求之间的矛盾,这是地方高校的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促进高质量智库研究成果产出的需要。一方面,高层次人才缺乏,缺少智库领军人物,是影响地方高校新型智库发展的关键所在。高端人才的不足,导致高端成果的产出偏少,新型智库的建设必须依靠智库人才的支撑,而目前地方高校智库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还存在学术专家多、智库专家少的现象。另一方面,智库所要解决的多是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依靠个别学者单打独斗往往难以解决。而地方高校建设新型智库却仍旧沿袭传统的研究团队组建模式,智库研究人员多来自同一院系,甚至同一学科和专业,智库研究团队的知识结构单一,研究力量分散、创新团队匮乏,导致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难以扩展,研究成果的创新不足、质量较低。协同创新的不足,影响了高质量成果的产出,制约了地方高校智库的发展。

(三)制度缺失,引发管理问题

目前,地方高校建设新型智库的热情很高,但管理明显滞后,这也是地方高校新型智库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科学的管理需要完善的制度,地方高校新型智库建设一是缺乏与地方政府的长效沟通机制,近在咫尺的地方高校智库往往被地方政府所忽视,有劲无处使,而地方政府舍近求远寻找外地智库的研究成果又常常水土不服。智库和政府之间的沟通不畅,智库研究就无法接近决策需要,导致研究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二是尚未建立新型智库人事管理制度,擅长理论研究的高校人员与直接面对政策的政府人员交流不强,尚未建立智库人才“旋转门”制度,导致智库研究人员中学术专家多而真正的智库专家少。三是高校科研考核的评价标准相对单一,多倾向于学术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对从事政策研究和战略研究人员的成果重视不够,导致研究人员不愿意从事应用性、对策性研究。四是地方高校新型智库的资金投入有限,缺乏智库建设的经费保障机制,不能保障智库研究的有序稳定开展。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正是引发智库管理中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方高校新型智库的建设和发展。

(四)传播不善,致使影响力小

影响力是衡量智库实力的重要指标。地方高校智库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影响力还很小。地方高校智库智库影响力小与其成果与思想传播不善密切相关。目前,地方高校智库的研究成果大多是以呈送给政府部门,获得领导批示的形式影响政策的制定,新媒体传播意识和能力还较落后,缺少专门的智库网站,很少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布智库研究成果、引领社会舆论。可以看出,地方高校智库在成果和思想传播上尚存在缺陷,一是缺乏主动传播的意识,地方高校智库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术成果一样大多还只停留在“象牙塔”内,没有意识到智库成果重在应用,需要通过主动传播从而引导社会舆论。二是未能充分利用各类传播平台,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媒体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智库思想传播提供了更多可用的平台。三是缺乏先进的传播手段,网络时代,传统的传播手段已经不能适应部分人群的要求,只有与时俱进更新传播手段,才能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在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地方高校新型智库要提高自身影响力,就要在提升传播力上下功夫。

三、地方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智库定位

地方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做好顶层设计是关键。地方高校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寻找自身优势学科与地方需求的契合点,整合现有研究力量,统筹规划,明确定位,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智库。在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等关键领域、关键环节,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上,发挥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的重要功能。一是开展关系区域长远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为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撑。二是围绕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产业发展等重大现实问题,开展综合研究,提出有针对性并且可操作的政策建议。三是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积极释疑解惑,引导社会舆论。四是积极开展地方文化研究,推动地方文化繁荣发展[4]。

(二)立足地方区域,彰显地方特色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高校的职能之一,地方高校建设新型智库必须面向地方、面向区域,建设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地方智库。与高水平大学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问题,建设服务国家重大决策的高端智库不同,地方高校新型智库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充分利用自身立足地方、依托地方的优势,将地方高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地方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需求确定智库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结合具有本地区区域优势的基础理论研究,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在地方政府决策参考、地方文化建设、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其咨询服务功能,将地方高校新型智库打造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智力支持机构。

(三)强化协同合作,提高服务水平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往往不是单纯依靠地方高校的力量就能够解决的,需要地方高校智库树立协同合作的理念。一方面要在高校内部进行跨学科协同,对分散的研究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破除学科间的壁垒,多学科联合攻关,协同研究跨学科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要改变传统单兵作战的模式,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以及其他高校的协同合作,可以由地方高校牵头,地方政府支持,联合相关企事业单位,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智库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这样既可以避免资源浪费与重复研究,又可以提高智库研究成果水平,破解地方发展难题。

(四)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管理方式

地方高校建设新型智库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一是要建立与地方政府决策部门的长效沟通机制,搭建智库与决策部门之间沟通联络的桥梁,为地方高校智库咨政建言和舆论引导提供有利条件。二是要改革智库人事管理制度,加大地方高校智库用人自主权,鼓励支持智库人员到党政部门挂职、参与政策制定实施,同时让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的政府部门人员到高校智库进行研究工作,建立人才交流的“旋转门”。三是要改革科研成果评价考核机制,现行的科研成果评价考核机制存在重学术轻应用的问题,决策咨询研究成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影响了科研人员从事决策咨询研究的积极性,要针对应用研究和新型智库的特点,建立科研成果分类评价、多元评价机制,免除智库研究人员的后顾之忧。四是要建立智库建设长效性经费保障机制,制定地方高校新型智库建设资助计划,修订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提高人员经费开支比例,保障资政咨询研究顺利开展。

(五)拓展传播渠道,提高智库影响

智库的生命力在其影响力,而智库的影响力取决于智库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美国学者帕特里夏﹒林登(Patricia Linden)认为,智库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就必须充分传播他们的观点,否则再有能力的智库专家也只是在自言自语。[5]地方高校新型智库要服务政府决策,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影响政策制定者,直接的影响方式是通过呈送渠道,将智库研究成果呈送给政府决策部门,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间接的影响方式是通过信息发布渠道,如报纸、网络等媒介,或举办公共论坛和学术会议,公开发布政策思想和研究报告,对智库研究成果进行宣传推介,加大地方高校新型智库的社会影响力。地方高校要增强主动传播的意识,拓展成果报送渠道,充分利用各类传播平台,在社会化传播中不断提高智库影响。

四、结语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以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需要适合地方的新型智库帮助出谋划策。高校是新型智库建设中的主力军,地方高校在总体发展上虽不如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但不同层次的高校有不同的服务领域,地方高校应利用自身与地方政府血缘一体的优势,扎根地方、服务地方,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高校新型智库。只有结合地方政治、经济、传统和文化特点,同时加强自身建设,才能走出一条适合地方高校建设新型智库的发展模式,打造出有特色、能够为地方所用的地方高校新型智库。

[1]谷贤林.智库如何影响教育政策的制定:以美国“教育政策中心”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3(4):38-42.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EB/OL].(2015-01-20)[2016-09-20].http: //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120/c1001-26419175.htm l.

[3]杨玉良.大学智库的使命[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1):1-4.

[4]雷慧.地方高校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研究: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6(4):23-24.

[5]唐纳德﹒E﹒埃布尔森.智库能发挥作用吗: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影响力之评估[M].扈喜林,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83.

(责任编辑:陈 虹)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Think Tank in Local Colleges: M otivation,Problems and Solutions

LEIHui
(Research Department,Sanming University,Sanming,Fujian 365004)

In the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ng the new think tank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Construction of the new think tank in Local Colleges is to implement the country's needs,for local governments to improve governance,but also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universities to enhance the strength of running their own needs.On the status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nk tank development,there are problems of duplicate construction,research weak,mismanagement and lack of influence.Through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we propos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the new think tank should be strengthen top-level design and clear positioning,based on the local area highlighting local characteristics,strengthen collaboration to improve service levels,innovate institutionalmechanisms and reform management,expand distribution channels to improve the impact of think tank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new think tank;motivation;problem;solution

G642.0

A

1674-2109(2017)04-0092-05

2016-09-20

2015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50555);2015年三明市社科规划立项课题(Z1507)。

雷慧(1986-),女,畲族,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智库特色建设
特色种植促增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医的特色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完美的特色党建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微智库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