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培养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7-03-11 03:58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2期
关键词:意识核心素养

黄 芳

(哈尔滨市卫生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培养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

黄 芳

(哈尔滨市卫生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核心素养;互联网时代;中职学生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发布。该成果是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成立课题组,历时3年完成。同年9月26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以“评价与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召开。几百位教育领域专家重点围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评价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1]。

核心素养体系概念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18个基本要点[2]。如此庞大的教育体系,仅靠传统的课堂教育是不行的,必须以互联网为途径,拓展教育渠道。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因此要拓宽教育渠道,深挖互联网思维背景下的信息意识、系统意识、责任意识,丰富核心素养内涵,并要在教育实践层面做好5个方面的引导。可以归纳为核心素养的“135”:“1”是 1 个渠道、“3”是 3种意识、“5”是5个引导。

1 建立1个渠道,拓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互联网已成为现代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像字典、辞海等工具书一样的一种现代高科技的电子工具。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目前学生的生活状态是:知识都在百度上、新闻都在微博上、朋友都在微信上、圈子都在QQ上。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有人指出,是否具有互联网思维将成为各个行业创新的关键因素。

2 培养3种意识,丰富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

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系统思维意识和责任意识。

2.1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具备较强信息意识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并处理信息;能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当有新生事物或疑难问题出现时,我们可以通过百度、微信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来获取多种信息,并进行收集、检索,判断这些信息的可信度和安全性,然后再加以分享、应用。

2.2 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意识

系统思维是指学生在运用计算机的思想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具备系统思维的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的处理方式界定问题、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合理地解决问题[3]。

例如:我们举办的各种限时比赛,过去常用手表、挂表、秒表来计时,为了能够准确报时,记时员根本无暇顾及比赛内容,还经常会出现时间上的误差,引起各种麻烦。如果我们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就可以从网上下载免费的计时程序,把记时任务交给计算机来做,既解放了人力又可以做到准确无误。由此可见系统思维的重要性。

2.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带来了根本性变革,同时也引出许多新问题。如个人信息隐私权、软件知识产权、软件使用者权益、网络信息传播、网络黑客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了一个人信息道德水平的高低,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遵守道德和法规。

责任意识是指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具备信息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学生一定具有信息安全意识,能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安全保密制度;遵守网络道德及著作权法;不会利用信息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权益的活动。学生只有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遵守公共规范,才能有效地维护个体的合法权益、他人的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的安全。

系统思维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和基本内容,信息意识是系统思维的基础和前提,并渗透到系统思维的全过程。系统思维也促进了人们对信息及信息技术作用和价值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应用信息的意识。责任意识则是信息意识和系统思维正确应用的保证,它关系到信息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信息意识从何而来,系统思维如何培养,怎样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是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好5个引导。

3 做到5个引导,共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环境

3.1 引导学生勤于反思、勇于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围绕任务主题进行探究,通过引领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方法和思路,允许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就不同的方法展开讨论和争论[4]。

比如,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作品展示,既可以对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测试,也可以使问题得到及时反馈。学生希望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其他同学的羡慕,所以我们在检查学生作业时会利用云教学平台,进行“转播示范”,让每位学生的自创“作品”都能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现,并让学生简述自己的创作思路。教师、同学一起进行讲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表现欲、求知欲。

3.2 引导学生乐学善学、参与教学过程

计算机教学通常是以任务驱动的模式展开的,教师可以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有效参与教学过程,解决关键问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每个班级中都会有基础好和基础不好的学生,如果只依靠授课教师逐个教,课堂时间根本不允许,直接的结果就是会使一部分学生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所以在上课时将学生按基础好和差来分组,让基础好的学生辅导那些基础差的学生,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负担,又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引导教师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在真实的实际问题中。比如设计以“512”护士节、母亲节、国庆节等节日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检索、判断所获取的信息,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然后制作PPT演示文稿进行播放。对计算机教学而言,真实鲜活的情境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并将学科的核心素养融入其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能促进他们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情境,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3.4 引导教师转换对学生评价的方式

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既要注意对学生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教育中有效的评价应该包括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小组合作、课外应用等方面,所以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单元小测、期末考试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3.5 引导教师提高自身教育水平

作为一名教师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要不断学习专业相关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和教学水平,要将移动互联的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结合。利用微信、微博、微课、MOOCS、OTO、在线学习系统、网络公开课等,让互联网教学进课堂、进宿舍、进口袋。教师要懂得关心每一位学生、要爱护每一位学生。一句句鼓励的话语就是学生不断进步的源泉,要让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1]赵婀娜,赵婷玉.今天,为何要提“核心素养”[N].人民日报,2016-10-13.

[2]人民网.“核心素养”成热词教育改革进入“3.0时代”[EB/OL].http://www.rmzxb.com.cn/c/2016-10-13/1079296.shtml,2016-10-13.

[3]赵克己.高中信息技术课计算思维培养简析[J].高考,2016(27):127.[4]谭松梅.如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2017(11):27-28.

G711

A

1671-1246(2017)22-0144-02

猜你喜欢
意识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