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净铅华 返璞归真
——让语文课回归本真

2017-03-11 04:59广东省揭阳市磐东街道乔南中心小学林旭纯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8期
关键词:本真语言文字语文课

广东省揭阳市磐东街道乔南中心小学 林旭纯

一、立足课堂求本真

薛法根老师认为语文课要有“简约之美”,王崧舟老师认为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崔峦老师要我们“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看来,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是简简单单,实实在在的。而高效务实的课堂应做到:

1.要多关注语文课的“工具性”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现在有些课堂上,教师不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不纠正学生错误的语言,该认的不认,改写的不写,该积累的不积累,而是花大量的时间去深究思想内容,这是以牺牲工具性为代价的所谓张扬人文性,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有些课堂上,老师设计的问题脱离了时代背景,远离了学生的实际;有的课堂上师生吹拉弹唱,尽显其能,却只是给少数优等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只是旁观者……这些现象,已经偏离了语文的初衷,本真的语文课,应当是低耗高效地“用语文的手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主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语文老师应该利用有限的课堂四十分钟,引导学生领悟文本的“语言文字所表之情,所达之意”,细细揣摩文字,了解文本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

2.要把握好多媒体使用的“度”

恰当科学地使用多媒体课件,确实可以使课堂生动、形象,现在有的教师热衷于用多媒体课件来包装课堂,一节课中,课件做得漂漂亮亮,图片、影视、动漫异彩纷呈,画面有声有色,语言文字成了直观动画,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使学生脱离了对文本的研读和体会,有时还会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这样的语文课堂是华而不实的。语文课堂应该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思考的余地,质疑的机会,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3.要注重课文的整体性

一些老师在教学中,喜欢说:“你喜欢哪个段落就读哪个段落”,然后对该段落进行理解,最后又不返回整体;有的课脱离了上下文,脱离了文章整体,让学生孤立地理解文中的某一句话,十分随意;有的大量使用课件,让学生只读屏幕上的某段、某句,课本被闲置,脱离了课文整体。笔者在几年前参加广东省语文教师骨干培训期间,曾到广州某学校听该校老师执教《将相和》一课。该老师上课一开始,引导学生初步知道课文写了三个故事之后,立即提出:“你喜欢哪个故事?”然后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分成三组展开讨论、汇报。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学生信马由缰,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有的学生竟把廉颇一顿吃多少饭这样的问题都拿到课堂上来讨论,个性张扬的说得兴致勃勃,性格内向的一言不发。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非凡,但却把文本完全切割开来,忽视了三个故事的内在联系,对于人物品质的理解完全停留在肤浅的层面,更谈不上好好读课文了。

一节课中,老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确定讨论形式和讨论内容,而不能为了“营造”气氛而讨论。课堂讨论要让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培养其合作的意识和在集体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要关心那些交往能力弱、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愿意倾听他们的声音,帮助他们,争取共同进步。课堂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讨论是让学生自由讨论,但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在表面的、外在的问题上去图热闹,而要让学生围绕所学的知识、所探索的内容、问题积极地去思考、交流,因此教师的“导”显得犹为重要。这就如同“放风筝”,要让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就必须要抓好手中的线,只有这样风筝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二、深研文本求本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关键是要在“语言文字”这方面下功夫。教师要凭借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并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本真的语文课就应该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听说读写的挖掘、训练,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各种花样翻新。

首先,真实的语文少不了对文本的品读感悟,思考玩味。品词析句要紧贴文本,而不能只是把教参书或词典里的解释照搬给学生。

其次,文本的拓展不应盲目。当前,语文教学走进了一个误区,似乎不拓展就不是好课。于是,一些老师在教学时盲目拓展文本,为了挤出时间进行所谓的拓展而放弃了文本的深度研读,结果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再次,要重视文本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于是部分教师理解为凡是学生的独特见解都要尊重,不论这些见解是否符合文本的价值取向。

三、诵读吟咏求本真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便是书声!但现在不少老师感觉到:听语文课,掌声、笑声多了,读书声少了。的确,课堂上的琅琅书声已经被各种各样的讨论、表演、才艺所代替。有些老师甚至在课文未通读的情况下,就匆匆忙忙组织学生表演、辩论,结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失去了语文课堂中最本真的东西——文本语言的诵读感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国历代教学都以“诵读”为主,《课程标准》也认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现实的教学中,由于朗读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没有静下心来品读和感悟,得不到艺术形象的真实感受。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教师:“要培养语言的感情色彩的敏感性,要做到使学生感到听语言就像听音乐一样。”课堂上,我们要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要把朗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学生在品读文章时,要对文章的语言反复理解、推敲,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猜你喜欢
本真语言文字语文课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本真
坚守本真做教育 履职尽责显担当
可怕的语文课
让语文教学回归课堂本真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