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移情

2017-03-12 03:47张晓倩
林区教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移情西方人跨文化

张晓倩

(运城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0)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移情

张晓倩

(运城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0)

全球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不断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国际往来日趋频繁,跨文化外交这门学科应运而生。很多学者走出国门,留学、旅游或者从事商业活动。不管目的是什么,他们都正在参与跨文化外交活动。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往来日益深入发展,中文学习备受各国人民的注重和期待,国外留学生来到我国学习汉民族语言文化知识的人数不断增加。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交融中,我国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跨文化;文化移情;交际

文化移情就像是跨文化外交中的润滑剂,不论对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乃至是某个地域性的文化,适度的文化移情都会使得外交两边更为协调、更为有效地进行沟通。近年来,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形式不断创新,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上不再只是局限于教授汉语言常识,而是更注重怎样更好地打破异国文化理解阻碍,防止文化误解。我国汉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文化移情的作用下,留学生不仅可以把握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知识,并且可以带着对我国文化的尊重,加深认知与解读,使得国外留学生对我国汉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

一、社会组织中的跨文化现象

跨文化的发生源于经济全球化,由于国际间的交流首先即是文化的交流。一切的国际化经营组织都免不了与外国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跨文化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文化背景的集体间的交互作用。跨文化一方面是指在活动交往中,大家不只是按照自身的习惯、观念和方法处事,另外也要了解和尊重别人的习惯、观念 。我国有句俗语“入乡随俗”,说的即是这个意思。另一方面,集体或个体对某一文化的接收叫做文化认同,而跨文化,是指跨过不同国家或不同民族的文化社会。组织人员在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要学会习惯、了解他国的风俗习惯、处事方法等。在此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文化休克”,即由于社会隔膜而发生的郁闷、焦虑的状况。此刻,应调整自身的心态,增强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我们应当意识到,既然我们无法转变全部社会环境,那么我们可以转变自身思维方式。遇到“文化休克”时,我们要有信心去战胜它。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自我意象。尽管一时无法摆脱“文化休克”,这样做的目的可以最大程度上减轻我们的心理负担。逐渐习惯之后,就能战胜“文化休克”,在我们战胜“文化休克”的过程中,也增加了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了自身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使组织在跨文化交流中不会处于被动位置。

二、对中国社会组织情境下跨文化沟通的障碍分析

(一)跨文化沟通的意义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社会组织中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不同文化和背景的跨国人员往来更加密切,人们对跨文化沟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更加重视。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使得人们的文化背景变得更加多元化,跨文化沟通也越来越重要。跨国公司对工作人员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尤为重视,跨国人员的语言沟通对公司的影响很大,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公司的错误决策,对公司经营状况影响巨大。 在国际交流中,跨文化沟通也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在涉外交际场合,礼仪非常重要,任何服装都要做到整齐、清洁。着装也是沟通的一种形式,如果一个人穿着邋遢,那么他在别人心中的第一印象就会很差,业务间的合作交流也很难成功。相反,若是穿着正式、举止大方、语言得体,那么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很好,合作也比较容易展开。从这里也能体现出个人素养在跨国沟通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二)文化和社会组织文化

民族和文化密不可分,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民族文化。而社会组织文化又可称为“民族文化”,它作为一个特别的文化方式存在于大家的日常工作中。社会组织在进行生产、运营中都能表现出自身的文化价值。对于社会组织来说,组织文化能作为组织的一种方法来管理组织。组织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管理者能够拟定一些合理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职工的做事方法,也能够把自身的组织文化渗透到职工之间,使职工建立正确的组织文化价值观。这样做更有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更能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

组织文化的差异性会导致交流的障碍,但恰恰是由于不同文化的存在,我们的世界才五光十色。在交流的过程中,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处事方法,能增进彼此间的相互理解。这样不仅能使自身的交流更加顺畅,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互补,促进了文化的开展。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个体性和整体性

东方人注重整体性,而西方人强调个体性。本位主义价值观在西方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西方人认为,人类社会的出发点是自身,人要为了自身的利益斗争,在为自身斗争的同时也在为社会和别人斗争。个体都应该表现自身的特性,有特性的人才能表现出自身的人生价值。西方人会对自身取得的成果而骄傲,不掩饰心里的自豪和取得成果的快乐。对比之下国人建议谦善,不喜张扬;更注重整体性,尽管自身的利益要寻求,但这是在寻求整体利益的前提下,东方人认为表现自身价值的关键在于为社会作出大的奉献。

2.利与义、法与情

西方人重利、重法,而东方人重义、重情。在西方社会,强调自身利益,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则不被人注重。同样,西方人也比较注重法律。由于法律既能够维护自身权力,也能够制裁侵略人权的做法。而对比西方,东方重义、重情。在我国,大家能够为了友情献身或牺牲自身的利益,而在西方,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为兄弟两肋插刀”,这句话能极好地表达出情与义在我国的重要位置。在西方社会,国家会严格依照法律办事,没有商议的余地。而在我国,法律是有弹性的,没有清晰的规则,更具人性化。归根到底,这种差异是由于文化底蕴的差异导致的,在我国,谦让、尊老爱幼是美德,而西方人面对我国人的谦让可能会手足无措。

3.对等认识

在西方社会,大家的对等认识比较强,不论赤贫富有,人人都能尊重自身,更不会答应别人侵略自身的权力。而在尊重自身的同时,西方人也能尊重别人。在西方,基本上没有人会由于自身家庭富有而感到骄傲,也没有人会由于家庭贫困而感到低人一等,他们认为,只需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必定能取得成功。西方人的这种思想也与他们的家庭有关,西方人结婚后就要和父母分开住,在经济上,父母也没有责任给予帮助。西方人的做法能极好地培育年轻人独立生活的能力,有助于年轻人的成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疏远了父母同后代的关系。

4.表达方法差别

东西方在表达方法上有很大的差别,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较为直观,而东方人则比较委婉。东方人在日常生活中会用暗示的方法来表达一些问题,可是西方人看到这种暗示可能会满头雾水。我国的诗词内涵丰厚,需要认真仔细地去揣摩作者的意思,这对国人来说相对简单,可是如果让西方人来读,他们可能会摸不着头脑。

三、跨文化沟通中障碍的解决方法

(一)跨文化培训

在目前中国的跨国组织中,大多数重视对职工技能及常识的培训,而忽略对职工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训。跨文化培训的内容应包括:对职工文化敏感性的培训、对职工言语的培训、对职工处理抵触事件能力的培训,以及增强职工对各个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培训的意图是消除可能出现的文化抵触,促进职工对组织文化及理念的了解,并保持组织职工的人际关系,提高职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加强组织的凝聚力。

(二)影视作品、文学作品欣赏

电影和文学是一种文化背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向世界展现本国文化的窗口,为汉语学习者架起了一座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影视和文学作品能直观地反映一个国家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习俗和礼仪、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等等,透过鲜活的小人物去映射多元文化。在欣赏中国电影和阅读文学作品时,只有了解并尊重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才能真正领悟到影片和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汉语学习者在欣赏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时,往往倾向于透过自身文化的角度去审视中国文化,结果总是难以很好地解读。这样,文化移情就显得尤为重要。汉语学习者为了能更加透彻地理解作品,便会自然而然置身于中国文化,领悟其所传递的文化信息。

(三)文化移情

文化之间差异的形成和地理、历史和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越是长时间的积累,这样的文化差异则会越来越大,任何文化都有自己的形成背景。但是文化并没有好坏,所以对待其他文化,应该有正确的态度。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文化的优点和缺点,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文化,才能够更好地提高了解其他文化的能力和处理好文化移情。但在实际交流中,不受自己的文化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在沟通的时候,要保持冷静的头脑,预想到可能发生的误解并阻止它发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接触其他国家的机会越来越多。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如何避免误解,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他国人民的文化和他们国家的文化积累,不能戴有色眼镜去看别人。当今世界正往文化多样性的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企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国际发展可以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机会,但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跨国组织发展中,有效的跨文化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跨国组织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逐步建立自己的组织文化,避免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戴兆芳.试论跨文化沟通中文化差异的影响机制与消解机制[J].滁州学院学报,2012(2).

[2]张喜民,李鹏.跨国公司在华营销的道德缺失与防范[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

[3]张骏生,徐明.全球竞争中的跨文化沟通研究[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

[4]杨圆圆.中国跨国并购中跨文化沟通问题的分析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5]于战水.西门子威迪欧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责任编辑:李海波〕

2016-12-02

张晓倩(1983—),女,河南开封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翻译理论及实践研究。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2.018

H19

A

1008-6714(2017)02-0040-02

猜你喜欢
移情西方人跨文化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移情于物,借物遣怀(外一则)
面部表情、文化差异与移情作用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亭台楼阁
关于“移情作用”在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