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的狂欢与落寞

2017-03-12 05:41王征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屌丝受众文化

王征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天桥街道办事处 北京 100050)

“屌丝”的狂欢与落寞

王征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天桥街道办事处 北京 100050)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当下流行的一种网络文化——“屌丝”文化现象的内在特质和受众体验,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评介;在此基础上,对“屌丝”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大众文化建设做了一定富有建设性的探索。首先,本文以“屌丝”文化的发展轨迹为着眼点,向读者清晰完整地勾勒出“屌丝”文化起源、发展的历程,使读者对“屌丝”文化的主体认识更进一步。其次,本文抽象出“狂欢”和“落寞”这两个概念对“屌丝”网络文化的内质和受众群体体验做了概括,包含了“屌丝”文化的原因、影响及各方态度。最后,针对“屌丝”文化的现状和其受众体验,提倡大家对网络文化进行建设性的探索,给予网络文化和受众群体更多的人文关怀。

“屌丝”文化;狂欢;落寞;建设性

在2012汉语盘点之网络十大流行语中,“屌丝”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这个长相猥琐、发声粗鄙、出身卑劣,原本难登大雅之堂的怪胎,何以在一霎间便敢于招摇过市,竟至于红遍大江南北,充斥于各种网络传媒,就连国内第一大报、党中央的机关报《人民日报》也对其欣然接纳?它反应了当下怎样的社会现状和文化境况,表达了受众怎样的心理诉求和精神体验,又会给我们的文化建设带来怎样的启示和思考?这些问题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1 “屌丝”如何“逆袭”大众口味

1.1 “屌丝”的发家史

从一个避之唯恐不及的脏话一跃而成为人人传说的网络热词,“屌丝”的蜕变让世人再次见证了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力。而能够取得现在的成就,“屌丝”离不开它与生俱来的网络文化基因——它的娘胎便是赫赫有名的“李毅贴吧”(又称“帝吧”,李毅为前著名足球运动员)。百度贴吧是一个神奇的所在,各色网友在这片自由不羁的乐土上尽情挥洒着自己的爱与恨,由此也展开了一场又一场口水战。“屌丝”便生于“雷霆三巨头吧”(一个黑球星朱芳雨和艺人潘玮柏、周杰伦的贴吧)对“李毅吧”中李毅粉丝(称为“毅丝”)的恶搞称谓,继而又被“魔兽世界吧”(又称WOW吧,百度贴吧第一大吧)用来嘲讽“毅丝”,意为“劣等毅丝”。

“毅丝”对“屌丝”的欣然接纳,是“屌丝”蹿红的关键一步,这是“屌丝”的胜利,似乎也是对广大网友的心声得以寄托的欢欣鼓舞。在网络报刊的争相传唱、民众显要的争论评议下,凭着网络流行语本身具有的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屌丝”因其词义本身承载了年轻一代在面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阶层固化后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时的心理需求,便由起初的一个网络污名化的恶搞称谓一晃而成为星光熠熠、人人追捧的网络热词。

正所谓“母凭子贵”,当“李毅吧”以“屌丝文化的发源地”自居而霸气侧漏时,人们真正“给跪”的是“屌丝”自身的无限魅力。不仅仅贴吧和微博是“屌丝”大放异彩的舞台,现实生活中的“屌丝”更是遍地开花——每每冠之以“屌丝”之名时,或戏谑、或嘲讽,亲切活泼的生活气息便油然而生。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3月,巨人网络趁冯小刚炮轰“屌丝”而引发广泛争议之时抢注“屌丝”商标,并推出“屌丝网游”;紧随其后,以鸡犬升天之利而蹿红的热词“逆袭”也被中青宝抢注商标,至此,“屌丝”声势之盛再攀高峰。广告、文化衫、影视作品,“屌丝”以铺天盖地的声势轰炸着人们的感官体验。此外,相较于其他网络热词,“屌丝”引领的热风更为持久,自2010下半年刮起的“屌丝”文化风盛行至今而依旧风力强劲,足见“屌丝”之深得人心。

1.2 “屌丝”家族:独特内涵的话语体系

“李毅吧”不仅以“屌丝文化的发源地”自居,更以“讲内涵”而自得,或许正因为内涵是“屌丝”话语体系的独到之处,“李毅吧”才以此为乐,乐此不疲。究竟“屌丝”话语体系有着怎样的独特内涵,让我们逐个品味。

1.2.1 屌丝&女屌丝

屌丝来自五湖四海,正如一个纯屌丝所总结的:“用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来划分的话,屌丝应该是包括了赤贫人群的一部分,农民工、城市小手工业者、产业工人、不满现状的企业雇员、流氓无产者,困厄的三本狗、专科狗。总的来说属于社会的中下层。”而至今,不论线上或线下的生活,屌丝是你,屌丝是我,屌丝是每一个意愿将自己视为屌丝的人。

女性起初在“屌丝”身份的设置上并未涉及,甚至是以“物”的身份被“男屌丝”玩弄。凭借网络流行语的复制性和再造性,在之后的演变中,也称相关的女性为“女屌丝”。

1.2.2 矮穷挫VS(高富帅& 白富美)

这三个词表面分别是三个形容词意义的加合,但它们组合起来就是截然对立的两类群体——“矮穷挫”是准“屌丝”,高富帅和白富美则是“屌丝”如影随形的对头。但高富帅与白富美手中的优质资源是“屌丝”心中永远的梦。

1.2.3 黑 & 撸 & 湿

这是一组动词,是屌丝舌战的利器。“黑”由其本意“抹黑”而引申为嘲讽、污蔑之意,“撸”由本意而引申为打飞机的指称,“湿”由本意而引申为性冲动,三词皆用于戏谑、嘲弄。

1.2.4 翔 VS 女神

这是两类有着天壤之别的物种的指代。“翔”与其本意相去甚远,此意为“屎”,其来源多指向“李毅吧”网友李翔,因其高调自嘲为“一坨屎”;“女神”在网络流行已久,指那些清纯可爱、美丽大方的女性,一般女方条件优于男方,多为男屌丝的梦中情人。

1.2.5 逆袭

“逆袭”是屌丝终极上演的“神迹”,意为在逆境中反击成功,通常与“屌丝”形影不离,是“屌丝”家族的二当家。“屌丝逆袭”也是屌丝题材作品的主要情节框架和归宿。

1.3 “屌丝”的足迹:在网络语境和现实语境之间

一个简单的网络热词引发了一场猛烈、持久的网络文化风暴,不得不说是“屌丝”生逢其时。当今社会是现实世界和虚拟网络世界的交叉与融合,“屌丝”正是当今网民数字化生存的社会镜像,游走在网络和现实的两种语境之间。

与其说“屌丝”生于网络事件之中,倒不如说其是社会生活的产物,正是现实情绪的积压才导致李毅粉丝与其他吧群的冲突,进而才孕育出“屌丝”的神话。虽源于现实,但在网络语境的滋养中,“屌丝”更加如鱼得水。网络文化除具有一般文化的特征外,还具有实时、交互和以受众为主导的特性,当网民利用数字技术在网络中畅游时,针对某一现实议题,代表各种利益诉求的网民自发聚集在一起,以网络空间的自由和宽松为契机尽情展现自我、张扬个性,从而成就了中国颇具平民化色彩的网络文化。和“二逼青年”、“河蟹”等网络热词同根同源,“屌丝”的标签仍是戏谑和恶搞,只不过这次它把矛头指向自己。当“屌丝”再次回到现实语境中时,久违的亲切和自然让它一下子便虏获了大众的心。

由此,“屌丝”正是现实社会生活与后现代网络文化交集的产物,在“屌丝”传播扩散的过程中也有着明显的根源性烙印。作为社会化的网络流行语,结合对“屌丝”发家史的探究,“屌丝”的传播路径应该是这样的模式“社会现实+网络空间→网民效仿(含误用、混搭) →大众传媒复合传播→商业意识收编”。这个过程肯定有回环往复,而最终,“屌丝”可能归属于大众意识、成为日常用语的一部分,也可能成为过眼烟云、化为一种时代的记忆,这些是后话。

1.4 小结

肇始于网络吧群的口水战,借助于网络传播的快捷、大众,融合于网络体系的丰厚、包容,“屌丝”巧妙地利用网络的母体特性谱写了自己的辉煌乐章,奠定了自己显赫的网络话语地位,由其衍生的一系列往来于网络和现实之间的话语体系和心态价值体系构成了蔚为大观的“屌丝”网络文化现象。

2 “屌丝”的呐喊:以话语狂欢和群体反叛

2.1 以“屌丝”之名

2013年2月份,著名导演冯小刚在其实名注册的新浪微博中炮轰“屌丝”:“称自己是草根是自嘲,称自己是屌丝那是自贱”,直言“屌丝”是个“恶心的词”。此语一出,哗然一片。赞成欢欣者有之,而力挺“屌丝”者更甚。巨人网络总裁史玉柱和李毅大帝等纷纷挺出为“屌丝”正名,史直言喜欢自称“屌丝”,并要坚持以“屌丝”自居;李则对“屌丝”给予慈母般的关爱,称其“充满正能量”。这样一场颇有意味的论战再次体现出大众对“屌丝”的那份近乎狂热的认同,任何一种剥夺他们“屌丝”身份的声音必定要在千万“屌丝”的口水中湮没。就是这样一种力量,上演着“屌丝”的狂欢盛典,指引着追随者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叛。

2.2 语言的狂欢:颠覆与重构

细数“屌丝”话语体系,除了与“屌丝”气质相对立的词语,我们似乎都能看到那些具有浓厚“屌丝”气息的话语大多都是对其本意或经典的彻底颠覆和戏弄,如“屌丝”本身就是彻底摆脱了本意的肮脏与不堪,堂而皇之地成为年度网络用语。又如,“(给)跪”、“求(别说)”、“瞎(了)”这些词语,原本是有辱于自身尊严、唯恐避之不及的,而“屌丝”们却总以它们作为自己的口头禅,主语就是自身,但大多被省略。就像这样,“屌丝”们无视既定汉语语法和词义规范,通过一系列富有想象力的改造、重组、充实,构筑了属于自己的且受众不断扩大的话语体系,他们在自己的语言领地里挥洒恣肆,那些呆板烦闷的经典规范被这场语言狂欢“完爆几条街”。

伴随这场语言狂欢,“屌丝”们突出地体现出他们在这场话语制造中的心态和精髓——自贱与比惨。

“自贱”的事实如导演冯小刚所指,但“屌丝”们享受的就是这自贱的“快感”,他们在这一方面特别舍得下嘴,不仅争相“给跪”、竞相“求虐”、相“瞎眼”,甚至常人口中多用来恶语斥人的“狗”,“屌丝”们也要抢着当,似乎越猥琐、越不堪、越低贱,它们就越能体现“屌丝”身份、越能获得自轻自贱而来的满足和惬意、也越能承受无永止境的自轻自贱。

比惨算是国人的老传统了,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就给我们树立了比惨的不朽榜样,他历数文王、仲尼、屈原等人之不易而类比自身的惨状,得以寻求心灵慰藉。“屌丝”们坚定不移地继承了这一传统,穷尽自身之能事来比惨,誓死做到“没有最惨、只有更惨”,基本句式如下:“我会告诉你……瞎了吧!(“……”所指若是空前绝后之惨状请务必保持淡定)”不得不佩服“屌丝”的智慧与气量——用炫富的心态来比惨,这样的句式恰到好处地体现出“屌丝”比惨时的义正词严与怡然自得之态。因此,比惨才是“屌丝”的时尚,惨烈程度和自身与“屌丝”契合度成正比,而炫富不仅在“屌丝”群中没有知音,反倒会被“众生惨象”挤兑得无处可藏。

2.3 持久的狂欢盛典

“屌丝”话语体系引领的文化风暴逞的不仅是口舌之快,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狂欢盛典、一场彻底的群体反叛。在这里,大众狂欢场景的展示似乎与巴赫金“狂欢理论”中的某些特质关联甚多。

这场狂欢盛典和群体反叛中存在着两个形态各异、特质分明的世界:“屌丝”狂欢时空的归结就是“屌丝”世界,而与之对应的则是主流的、严肃的统治世界。在狂欢时空里,所有“屌丝”世界的成员是以全民参与的姿态出现的,他们不顾言语、经典的限制或禁忌,消解着统治世界的一本正经和规范桎梏,他们“以贱为荣”、“以惨为乐”,把现实的压抑进行掩埋,将心中郁积已久的所谓“意淫”用散发着血腥味的狂笑释放出来,在肆无忌惮的肢解、反串和集体自慰中与狂欢的现实融为一体,某种意义上,此时的“屌丝”是以人的自由存在的形式得到展现的。在一种浓烈的社会底层的或者是平民大众的氛围中,“屌丝”狂态化的展现形式集中在了“笑”这一载体上,“自贱”要笑、“比惨”要笑,今朝有喜要笑、苦中作乐仍要笑。在“屌丝”的眼中,“屌丝”不是屌丝的悲剧,而是众生无上的荣耀——借此身份,他们可以露出颠倒世界、消解一切严肃和恐惧的笑,露出狂喜的、冷嘲热讽的笑,露出既肯定又否定、既埋葬又再生的笑。在这些笑中,“屌丝”也在感受那些生命中难得重视与思考的概念——存在、意义、价值、收获、压抑、重生等等——这些抽象而又深刻的概念折射出“屌丝”在这场狂欢里表现的不只这么简单,因为他们复杂的生存状态原本就不简单。

但是,“屌丝”的这场狂欢盛典真的是奉巴赫金“狂欢理论”为圭臬的西式狂欢的复制吗?作为大众文化中网络亚文化的一支,“屌丝”文化的狂欢内涵重在消解和调侃,面对压抑的现实和强大的主流文化它却倍感无力。而巴赫金理论中狂欢节的狂欢内涵不仅指向消解,更为深刻的是它的重构与再生指向。“屌丝”狂欢只能偏安主流文化没有触及的一隅,它无法体现与主流文化平等对话的精神,也无力改变主流文化统治地位的现实。因此,一元化狂欢内涵的“屌丝”狂欢不能与西式狂欢同日而语。这也是中国式大众文化狂欢的流弊所在,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反思。

2.4 小结

贯穿于网络空间和现实生活,以“屌丝”为名的网络亚文化受众群体用全新的情感和话语方式制造了一场持久的狂欢盛典,演绎了一出彻底的群体反叛,有人说这是“庶民文化的胜利”,而这场狂欢与反叛蕴藏的落寞和困惑更值得人们努力去挣脱。

3 “屌丝”的彷徨:存在状态的落寞

3.1 “屌丝”文化现象的生产评析

网络流行语的诞生和流行,从根本上是活跃在虚拟且相对自由的网络空间中的网民通过网络这一媒体,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网络语言,以寄托自身理想、表达自身心理需求,传达其独特的价值观念。“屌丝”文化现象的勃兴固然得益于网络文化本身的交流与共享性、渗透与融合性、创新和世俗化,但终究还是那些“屌丝”文化骨子里的东西成就了它。

首先,“屌丝”文化现象的产生有其特定的背景,这些因素借助网络媒体的承载发挥了重要作用。由审美传统的淡漠、道统灌输的疏离、反叛规则的风行和众语喧哗的兴盛等因素的参与、改造后的网络语境更加适宜“屌丝”文化的成长。其次,社会转型期间的贫富差距和阶层分化加剧,使社会资源的分配更为不公,把底层民众的向上通道变得更为封闭,置底层民众于更为边缘化的社会地位。此外,媒体人文关怀的缺失助长了“屌丝”文化对待社会消极、无力的态势,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规劝。最后,“屌丝”文化受众在面对社会现实的压迫时没有更好的渠道宣泄、释放自身压力。在这里,需要对引发“屌丝”文化热潮的社会和文化因素给予更多关注。

一方面,“屌丝”文化的传播是一个受众阶层不断扩展的过程,最初是由于受众的生理属性(身体或生理特征)、心理属性(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等)、社会属性(工作收入和交往对象等)、集体属性(身份认同)等方面的契合而产生了对“屌丝”文化的共鸣;而随着受众阶层的扩展,“屌丝”文化的传播更是具体的各阶层的社会存在状态的反应,如大学生作为“屌丝”文化的受众主体之一时,他们更倾向于以“屌丝”文化表达自身的“底层化意识”——因为大学生群体社会地位的历史性降低、向上流动的机会与概率骤减而导致的工作、生活压力加剧的生存状态的现状,及受社会优质资源分布不均、分配制度不公限制和公平正义的社会原则被破坏的压抑。又如白领群体在以“屌丝”文化受众主体出现时,他们更多的是因社会竞争的加剧和残酷、社会保障的薄弱和滞后而导致对未来生活缺乏信心、经不起意外情况冲击的担忧,是出于无力改变社会现实和自身生活状态的无奈。

另一方面,当前的文化环境是“屌丝”文化兴盛的有利条件。首先,我们现下身处一个所谓的“消费”社会,文化也是消费的主要对象,“屌丝”文化因其鲜明的“时髦”、“新奇”、“刺激”、“权威”等符号指向被受众所消费。其次,以网络亚文化为代表的大众文化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对主流文化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屌丝”文化便用其特有的下里巴人的品格、粗俗浅薄的作风和自甘堕落的态度对讲究和谐韵律、追求永恒价值的主流文化形成了一种戏谑式的解构。此外,“屌丝”文化使人们对生殖器官类词语的态度由讳莫如深变为津津乐道,消解了文明社会的各种伦理规则,暗含了一种崇拜生殖文化的张扬;而且“屌丝”话语体系的本意与延伸在对社会伦理进行消解的同时,也把受众的“审丑”倾向和娱乐精神显露无遗。

“屌丝”文化迎合了受众低层次的审美情趣和感官刺激,它的流行不仅折射出当前社会底层与“高富帅”的阶层对抗的现状,也是弱势群体心理压力的释放。更为深刻的是,“屌丝”文化现象折射出当前受众群体生存状态的落寞:一方面,他们借助“屌丝”文化的指代和内涵达到一种底层的“小人物的集体认同”,从而用这种身份认同进行自我设障,降低对自身成功的期望,得以缓解压力;另一方面,他们利用“屌丝”文化的狂欢与反叛达到双重嘲弄的效果,既是对自身缺乏资源和向上机会、日益被边缘化状态的悲哀和戏谑,也是对所谓主流品味及励志成功学的讽刺与不屑,得以集体自慰。

3.2 “屌丝”文化现象的价值评判:两种声音的对抗

从网络文化孕育出“屌丝”文化这朵奇葩的那刻起,关于“屌丝”文化现象的价值评判就没有停止过。正是因为其巨大的文化张力,关于它的论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或许是“屌”字本身既不高尚也不雅观,“屌丝”文化刚一露面便被人冠以“低俗”、“恶劣”的帽子。知名导演冯小刚就大声疾呼“屌丝纯属自贱”、“拒做屌丝”;著名学者尹鸿也毫不留情地指出“屌丝”文化的流行是一种不太健康的社会情绪的反应;金羊网评直言“‘屌丝’……并不只是‘集体焦虑’,而是社会价值开始崩塌、人伦底线逐渐沦陷的标志……这个社会的灵魂确实应该被狠狠地、彻底地改革一下了。”还有一个发人深省的现象是,网络出炉的“2013男女屌丝标准”中 ,超过6条以上是以金钱为评判尺度的,这些标准虽不乏嘲讽戏谑之味,但其显露的铜臭和对个体存在的漠视却让人倍感冰冷。

或许也正是“屌”字的既不高尚也不雅观,“屌丝”文化所获得的某种挑衅性、谐趣性、标志性和力量感才更容易被受众解读。随着“屌丝”身份被越来越多的群体(或阶层)所接受认可,人们更愿意以一个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屌丝”文化现象,更愿意把它当作是受众诠释生活的一种角度或是权利。此外,社会名流如史玉柱、韩寒等也欣然自称“屌丝”,准高富帅族群的主动“示好”虽然有以“屌丝”身份的噱头彰显自身之嫌,但他们愿意以这种低姿态的集体的(虚拟的)身份认同来与大众得到和解,某种程度上也是缓和阶层矛盾的方式。

此外,在娱乐至上的今天,媒体注重对富有娱乐价值的、具有鲜明的冲突和戏剧化色彩的形象,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强制进行建构。通过他们的 “奇观化”、“暴力化”运作,大众容易对“屌丝”的概念认知存在偏见,认为其过度地呈现出一种负面化的、弱势的群体状态——某种程度上,这是对“屌丝”形象的误读或是过度解读——是非常值得反思的。

3.3 “屌丝”文化现象的未来走向:从落寞中解脱

“屌丝”文化仍然是现在进行时,关于它的未来走向和最终结果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在新一轮网络文化潮流的冲击中淡出大众视野,成为一种文化记忆;二是在受众的力挺中高歌猛进,最终进入官方承认的语库、被主流文化所接纳。不管哪种结果,都还尚需时日,而且也不受个体的左右,真正需要我们关注的是我们看待“屌丝”文化现象的态度。

诚如学者张跣所说,面对“屌丝”文化现象,我们“既不必过度阐释,更不必过于紧张;不要首先用道德的大棒去敲死它,而是去理解它、分析它,寻找它深层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原因。”这样的态度是极为可贵的,也是极具建设性的。能够撇开对“屌丝”文化的偏见,能够用一种客观、积极的态度去认识它,去体会受众背后个体存在感的幻灭和落寞状态,并努力去追寻、去解惑,这才是对待流行文化的正确态度。

此外,张跣先生还指出:“文化建设不要有洁癖,文化管理要把枪口抬高一寸。甚至可以说,要给所谓的‘低俗’留下一定的空间,以便保持文化自身的活力和自我修复的可能性。”诚然,“屌丝”文化的风靡固然给社会情绪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消解压力的同时也消解了动力,但我们应适当允许它带来的某些不良反应,给足其修复自身、完善自我的时间。因此,给予网络文化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建设性意见不仅有利于具体文化现象的发展,对我国的大众文化建设和整体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具有重大意义。

3.4 小结

面对“屌丝”文化现象,我们不仅要以开放的、建设性的姿态去接纳它,更需要去反思受众背后的落寞——基于生存压力的无助、改变现实的无力、追求未来的无望。这种落寞状态的特殊化表达恰巧构成了本质与形式的巨大反差,而如何走出这种落寞状态,回归到人性本真的平和与从容才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并付诸努力去解决的课题。

4 结语

有学者指出,“屌丝”文化以其游戏式的狂欢、叛逆言行的快感、身份认同的革命及审美视角的“乌托邦” 将成为新的意识形态,会引发一场“后现代话语权的革命”。诚然,“屌丝”文化现象作为当下不容小觑的一个网络文化景观,它已深入到受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我们的生活和网络文化建设产生了。它不仅是受众群体的集体狂欢,更是受众个体存在感缺失的落寞表达,我们要以积极的、建设性的心态去看待“屌丝”文化,致力于落寞状态的解脱,致力于网络文化和受众人性化的回归。

[1]赵伟.“屌丝”一词的传播机制与社会心理[J].青年记者,2012(36):41-43.

[2]林纯洁.比惨[J].晚报文萃,2007(12):9.

[3]陈一琳.巴赫金“狂欢理论”与中国式狂欢[J].魅力中国,2010(17x):300.

[4]宋凤龄.从网络语言看网络文化现象和社会心理[J].当代教育论坛,2011(2):75-76.

[5]周星.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景观与应对策略[J].艺术百家,2012 (4):23-33.

[6]李斌,汤秋芬.走近“屌丝”——大学生底层化表达[J].中国青年研究,2013(1):17-20.

[7]张猛.刍议网络热词“屌丝”的文化张力[J].文化学刊,2012(5):36-40.

[8]王玉香.新媒体时代透视青少年“屌丝”文化现象[J].中国青年研究,2012(9):85-88.

[9]田香凝.“屌丝”媒介形象建构研究[J].东南传播,2012(10):79-81.

[10]李超民,李礼.“屌丝”现象的后现代话语检视[J].中国青年研究,2013(1):13-16.

[11]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97-126.

[12]罗钢,王中忱.消费文化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3-84.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7)02(b)-0007-06

猜你喜欢
屌丝受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自我矮化症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屌丝”六儿的快乐生活
“自由女神”扇了“屌丝”一记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