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看19世纪西方历史上的特殊女性
——交际花

2017-03-12 05:41杜慧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阿尔芒茶花女玛格丽特

杜慧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北京 100101)

从《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看19世纪西方历史上的特殊女性
——交际花

杜慧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北京 100101)

交际花是19世纪西方历史上的特殊女性群体,在当时的社会中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交际花在出身、教育、爱情、经济状况、命运等方面都不同于常人。从事交际花这一职业的女子有其独特的品质:聪明智慧,同时拥有男女两性的品格。交际花群体存在的历史意义在于:对传统社会秩序的挑战;开创女性自由解放先河,突破性别设置的樊篱;为艺术家和作家提供宝贵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激情。本文通过对小仲马的传世之作《茶花女》中塑造的玛格丽特和其生活原型——玛丽·久普列西进行剖析,探究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独特品质和历史意义。

交际花;生存状态;独特品质;存在意义

法国19世纪著名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塑造了交际花玛格丽特,这一让人心生怜爱的动人形象。命运的无情审判让她无奈屈服,在孤独、绝望中离开人世,曾经的传奇故事也随伊人而逝,无人悼念和缅怀。交际花,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她们出现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有着与众不同的生活状态。本文以《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作为切入点,探究19世纪西方历史上交际花的生存状态和她们的独特品质,并进而分析交际花存在的历史意义。

1 交际花的生存状态

1.1 出身

《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来自于农村。她的遗产由乡下的姐姐继承,“打从玛格丽特失踪后,姐姐已经有六七年没有见过她了”。玛格丽特去世的时候还很年轻,而此时她已经离开家六七年。可见,玛格丽特还是一个少女的时候就离开家乡来到巴黎闯荡,不再依靠家人养活自己。

玛格丽特的原型是玛丽·久普列西。她“出身微贱,这位诺曼底姑娘家里祖祖辈辈都是贫苦的农民”,“大约在十五岁的时候离开故乡来到巴黎,起先在一些店铺里打工,过着清贫的日子” 。

大部分交际花的职业生涯都具有相似性——“从蓝领女工变成了卖笑卖身的女人”。无数初来巴黎的姑娘都只是一名收入微薄、生活窘迫的女工,填饱肚子是她们奔波生活所追求的全部。然而,巴黎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香榭丽舍大街上穿戴时尚的妙龄女子,上流社会的绅士和太太们的奢侈生活,一一展现在她们眼前。许多姑娘为了改变贫贱的现状,去从事交际花这一职业。

1.2 教育

玛格丽特为了让自己脱颖而出得到更多人的追捧,她格外注意自己内在修养的提升。她喜爱读书,读书使她的气质脱俗,也使她的言语中包含着睿智。她的屋子里有很多书,她的学识是让巴黎上流名贵倾心不已的原因之一;她还学会了钢琴,熟稔各种社交场上纷繁复杂的礼仪,在社交场上生活地如鱼得水。

与玛格丽特一样,现实生活中的原型玛丽虽然青少年时期由于家境贫寒,从未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正规的学校教育,但是她主要通过自学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真正的交际花——她摸索如何搭配服装发型,并装扮上款式、材质匹配的珠宝首饰;她逐渐改变自己的口音;她学习各种社交礼仪。玛丽还注意提升自己的涵养:玛丽对拉伯雷、塞万提斯、莫里哀、王尔德、大仲马、雨果、拉马丁、缪塞等人的作品十分熟悉,喜爱诗歌,在音乐方面也有训练。正因为如此,她比其他姑娘向高处攀登的速度更快,赢得很多人的赞赏、尊敬,得到许多支持她从底层走进巴黎上流社会的助力者,成为了当时巴黎公认的最迷人的女子。

交际花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一系列的知识,比如文学艺术、性知识、处世哲学等等。她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才华,还要学会很多技巧:学会在谈吐中带上贵族阶层的口音,穿戴上优雅时髦但不能庸俗,还必须打理出时髦的发型,步履优美,会跳舞,会弹钢琴。她们还势必需要掌握餐桌礼仪,不同国家的外交礼仪,甚至宫廷礼节。有些交际花所做的,甚至超过这些要求,成为了作家、演员、舞蹈家、歌唱家。可见,交际花几乎都进行了一次等同于高等教育的自我培养。

1.3 爱情

《茶花女》的结尾处写道:“在她的一生中曾经产生过一种严肃的爱情,她为了这个爱情遭受痛苦,直至死去。”可见,玛格丽特为了她与阿尔芒的爱情付出了真心,也为这段感情做出了牺牲。

但是,玛格丽特的原型玛丽对待爱情却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玛丽或许爱过小仲马,“有一段时期,玛丽为了小仲马几乎抛弃了自己所有有钱的保护者”。然而,后来她常常向小仲马撒谎去见别的男人,与其他男人通信。后来,玛丽与佩列戈伯爵举行一场婚礼,因为种种原因,这场婚姻在法国被视作无效。玛丽回返巴黎之后,与佩列戈伯爵协议过一段时间的自由生活。她自己感到,作为一个真正的妻子或者情妇,她已经非常不适应。可见,玛丽并不习惯于将爱情和婚姻纳入自己的生活。

交际花与大多数少女少妇不同,她们中鲜有人经历恋爱和婚姻,走上相夫教子之路。交际花的字典里没有爱情这个词,她们放荡地消耗自己的青春和美貌。她们的肉体腐蚀了灵魂,情欲灼伤了心灵,放纵的生活养成了她们的铁石心肠,别人对她们讲的话,她们早已听腻了,别人使用的手腕她们也都熟悉,她们即使有过爱情也已经卖掉了。她们的爱情不是出于感情,而是为了金钱。

1.4 经济状况

《茶花女》为我们展示了玛格丽特极尽奢华、富丽堂皇的闺房:“布尔雕刻的玫瑰木家具、赛弗尔和中国的花瓶,萨克森的小塑像、绸缎、天鹅绒和花边绣品;真是目不暇接,应有尽有”,“奥科克和奥迪奥制造的各种各样的珍宝在桌子上闪闪发光,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数不清的上流社会人士为博红颜一笑豪掷千金,用金钱收买她。玛格丽特奉行享乐主义,夜夜笙歌,灯红酒绿。阿尔芒看到咳血的玛格丽特心疼不已,劝她爱惜身体,不要再继续糟践自己。而玛格丽特却说,“明摆着我的寿命要比别人短,我要让自己活得更痛快些”。

实际上,小说中玛格丽特的奢华生活与现实生活中交际花的实际生活是相符合的。玛丽成为小仲马情妇的那段时间,“每天晚上和玛丽在一起时的花销:戏票、茶花、糖果、晚餐、无奇不有的嗜好——这些数目加在一起足够使年轻的亚历山大破产”。可见,玛丽挥金如土。她成为交际花的原因之一就是:“习惯于挥霍,每年要花费十万金法郎”。这笔巨大开销鲜有人能够独自负担,因而玛丽需要有很多情人才能维持奢侈享乐的生活。

交际花依靠自己养活自己,虽然这种方式在旁人看起来并不光彩。她们靠着资助者获得金钱,生活之奢侈甚至让贵族望尘莫及:她们有价值不菲的珠宝首饰,有各个资助者赠送的古董器具,她们有款式多样、时尚新颖的衣裙,有昂贵的开司米披肩,有价格高昂的马车;她们出入高档餐厅,是剧院包厢的座上客。但是真正的经济独立是与交际花绝缘的。她们和她们的资助人之间绝对不会有忠诚协议,男人们只是把她们看成是如同女人炫耀珠宝一样的值得骄傲的展示品。她们的经济状况取决于她们的资助者肯她们支付多少钱,她们像寄居蟹一样攀附于那些能供养她们奢侈生活的人们。

1.5 命运

玛格丽特深知一旦自己失去了现在美丽的容颜和健康的身体,她所有的情人会离她而去,曾经对她百般顺从和奉承的像普丽当丝这样的女伴儿会毫无留恋地将她抛弃。在阿尔芒因为对她的怜悯而流下泪水的时候,玛格丽特终于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像我这样的姑娘,多一个少一个又有什么关系呢”。玛格丽特看透了这一切,她明白“一旦不能满足情人的虚荣心,不能供他们寻欢作乐,消愁解闷,他们就会把我们撇在一边”,而陷于这种境地时,她们也无可奈何,只得默默忍受。果然,当玛格丽特被疾病困扰时,没有人记起来这个可怜的姑娘,没有人主动踏进她的门槛一步;反而在她病入膏肓时在她的屋里来来回回清点能够拍卖的物品,向她索债,拿着借据纠缠不休,恶鬼索魂般逼着她死去。她临终前只有好友朱利陪在身边,安葬的时候只有两个男人跟在后面,曾经追求过她的人们没有谁再记起这个姑娘。一向自诩为正人君子的人,在她死后就来收取账款和高利息。拍卖会前的展览和当天,人们高声谈笑,对死者没有丝毫的怀念的之情。下葬后,以前关系不错的女伴儿们也都不来看她了,以至于公墓的园丁感叹“来看这个姑娘的可真是稀客呐”。她就像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上一样,她的传奇故事也跟着她一起下葬了。

玛格丽特的悲惨结局正是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交际花的真实结局。玛丽的肺结核夺走了她的健康,“她已经不能再靠出卖她那虚弱不堪的肉体来赚钱了”,她变卖了珍宝首饰,“当她逝世的时候,她全部的装饰品只剩下了两只手镯、一只珊瑚胸针、几根骑马用的鞭子和两只手枪”。玛丽死后,脱帽走在她的灵柩车后面的只有两个人。小仲马在悼念玛丽的短诗中写道,“勋爵们哪儿去了?公爵们不见踪影!他们用金钱收买过您的爱情,却连一个花圈也不敢献给您的坟茔。”由此可见,玛丽临终前生活的窘迫和她去世后的凄凉。

交际花兴盛于这样一个时代:女性饱受贫穷禁锢,饱受陈腐性观念束缚——在这一点上,无论贫富都是一样。这一切不人道的、假正经的事实,连同她们苦涩的泪水,混合成一片苦海,恰好用来孕育交际花的诞生。由于交际花出生于这样一个时代,她们的生存环境就天然地与当时大多数女性相异,她们生活在夹层中。虽然交际花是与上流社会人士打交道,她们本身也有着同达官贵人一样奢侈的生活,然而她们始终依附于他们,因为达官贵人一直把交际花看作是如同自己的身世、家产、名声等荣誉标签一样的存在。因而,她们始终处于附属品的地位。她们的生活充斥着金钱的交易,一切都以金钱来衡量。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资助者一旦离开,就意味着她们的生活无法继续维持。因而,交际花一旦患上疾病或者容颜衰老,她们就难以避免被无情遗弃的命运。正因为如此,交际花普遍缺乏安全感,身边的人随时都可能因为种种原因离开,她们必须要时刻为自己做打算。在某种意义上讲,交际花的生活就像泡沫,经不起风吹雨打,轻轻一碰,所有的东西就随之破灭了。交际花大都没有美好的结局,或者红颜薄命死于疾病,或者容颜已逝凄凉而终。

2 交际花的独特品质

2.1 女性魅力与男性气概

《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留给读者的印象是:她不仅具备女性魅力——容貌绝佳、气质优雅,散发着少女气息,而且具备男性气概——有傲骨,有勇气,争取掌控他人的主动权。

玛格丽特同时拥有女性的魅力和男性的气概。她有女性的魅力和优雅气质,她只带茶花在身边,因而有了“茶花女”这一称号。茶花的花语是魅力,白茶花的花语是纯真无邪,红茶花的花语是天生丽质。玛格丽特就是白茶花和红茶花的结合体。玛格丽特的美丽是天赐的资本,她本人就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她天生丽质,人们倾慕她的容颜;她魅力四射,引无数名流争相结交。玛格丽特拥有一种只有公爵夫人才有的微笑,她的身上散发着少女的气息。“总之,这个姑娘似乎是一个失足成为妓女的童贞女,又仿佛是一个很容易成为最多情、最纯洁的贞节女子的妓女”。玛格丽特还拥有着男子般的傲骨——虽然她的职业为人不齿,但她不会一味地讨好金主。尽管N伯爵能够为玛格丽特支付很大一笔生活开销使她能够更体面地出现在大家面前,替她为活计奔波省去不少麻烦,她还是不愿意在他面前表现出讨好、谄媚的样子。她从不将自己委身于她不喜欢的人,只有那些为她带来轻松自然的愉悦的人才能成为她的情人。玛格丽特对爱情的付出和对诺言的执着是勇气的体现。为了这份爱情,她毫无保留地付出:同老公爵、N公爵彻底断绝关系,瞒着阿尔芒变卖家具、珠宝……然而,阿尔芒父亲的造访,让她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熄灭。玛格丽特从开始时就知道,或许爱情这场熊熊大火将把自己烧的一无所有、面目全非,可是她还是勇敢地去爱。这样一种勇气不能不让人佩服。敢爱,证明玛格丽特足够坚强。她知道一旦爱情毁灭,她要有足够的力量支撑她继续生活下去。虽然玛格丽特依靠她的资助者维持生活,自己的命运掌控在公爵、贵族们手中,但是她并没有完全将自己置于被动地位。玛格丽特料定阿尔芒一旦成为她的情人就会渴望完全占有她,让她陷入为难的境地。因而,玛格丽特在答应他成为自己的情人之前几句话就简单明了地表明了她对男人的认识和对情人的期望——“男人们总是这样的,一旦他们得到了他们原来难以得到的目前、过去、甚至将来的情况。在他们逐渐跟情人熟悉以后,就想控制她,情人越迁就,他们就越得寸进尺。倘使我现在打定主意要再找一个情人的话,我希望他具有三种罕见的品格:信任我,听我的话,而且不多嘴。” 寥寥数语就轻而易举地掌控了主动权。

基本上所有的交际花、名妓、宠姬,无论她们怎样涂脂抹粉、珠光宝气,都像《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那样,不得不同时拥有男性和女性的品质。交际花的美貌和女性独有的优雅魅力,让她们吸引男人的目光,进而俘获他们的心。与此同时,交际花在女子的外壳下包裹着一个男子气概的灵魂。独立、坚强、极端自信、有勇气、大胆这些男子气概轮番上场。她们并非是被动的性奴角色,让另一个性别的人指令自己该干什么。相反,她们毫不怀疑自己任何一方面的能力,培养自己的男子气和女性化,将两者复杂地混合于自身。

2.2 智慧

玛格丽特有智慧的眼光,他摸透了阿尔芒的心理,当阿尔芒因为玛格丽特要去见别的情人向他撒谎而满腔嫉妒地写了一封措辞犀利的书信准备离开时,玛格丽特向阿尔芒袒露了自己的心迹,“我想使你成为我在表面热闹实际寂寞的生活中寻找的人。我在你身上所爱的,不是现在的人,而是以后应该变成的人”。她的话打消了阿尔芒心中的疑虑和嫉妒,让阿尔芒立刻向她恳求原谅。这正是玛格丽特智慧的体现。

小说中的玛格丽特是智慧的,现实生活中的原型玛丽又何尝不是呢?玛丽从一个出身贫寒的农村姑娘成长为一名内外兼修、耀眼夺目的交际花,实现这一巨大转变的原因之一在于:玛丽是一个聪明过人的姑娘,充满智慧。首先,从一名女工成为一名巴黎有名的交际花的准备中所学习的各种知识——从生活细节中的谈吐穿戴到接人待物的礼仪涵养再到对各种文艺作品的欣赏再到内在气质的提升,这个过程就相当于接受了一次高等教育。真正实现这种内外教育,需要参与者付出大量的努力,而缺乏聪明智慧和天赋的人是无法使这种教育发挥最大的作用的。其次,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交际花,更重要的是知道在什么时候把握住成名的时机,这是最需要智慧的眼光的。当玛丽在一个大沙龙里发现自己被“盯”上了,她并没有马上转身回应,不慌不忙,不着急去看是谁正在炽热注视她,最终以皇后般慵懒的神情给出了那道回应的眼光。正是这样恰到好处、时机刚好的浅浅一笑攫取了佩雷戈伯爵的心。再次,交际花们由于出身低微,曾经生活环境的残酷练就了她们敏锐的洞察力,从而使得她们更能看透社会和人们的欲望。因此,没有洞察人心的智慧眼光的人是无法在交际花的行当里生存下去的。

智慧是很有价值的财富,交际花拥有智慧显然是极大的优势。交际花的智慧有多方面体现。首先,交际花除了拥有丰富的肉欲知识,还能够掌握情人的深层激情和欲望,并适时创造相应的氛围。其次,交际花能够很好地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她们知道如何估价自己付出的一切、如何揣测市场动态、信赖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直觉从而知道如何进行下一步行动;就好像杰出的投资商,敢于在充分信息保证的基础上冒险,从而获取最大程度的利益”。再次,交际花是天生的模仿者,她们能够随时根据意愿来转换角色。这有利于她们灵活应对各种局面,表现自如,同时机智幽默地化解尴尬局面,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交际花“在任何一个瞬间,都能积极、敏感地观察出发生在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之间的事情”,帮助她们捕捉到有利的时机和有用的信息。

3 交际花存在的历史意义

3.1 挑战传统社会秩序

《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敢爱敢恨的女子,她的存在让整个巴黎都充满了美丽耀眼的光彩。玛格丽特与阿尔芒的爱情故事让所有的读者动容——她全身心地赌在这一场爱情上,最终输掉了所有。阿尔芒的父亲——迪瓦尔先生是当时法国社会的普通一员,弥漫整个社会的实利风气已深入他的骨髓,他只是现实的化身和象征而已,他只是按照当时的价值标准采取自己认为合情合理的行动。迪瓦尔先生以儿子的前途和女儿的婚姻请求玛格丽特离开阿尔芒,主动做出牺牲:“您爱阿尔芒,您就只能用这个方式向他证明您的爱情:为他的前途牺牲您的爱情”,“您有权利去破坏她未来的美好生活吗?您下得了手吗?既然您爱阿尔芒,既然您痛悔前非,玛格丽特,把我女儿的幸福给我吧”。最终,玛格丽特向迪瓦尔先生妥协了。玛格丽特与阿尔芒的爱情是对传统社会秩序的挑战,她同迪瓦尔先生的谈判是她与传统势力的抗争,代表着她对现实社会的反叛,是对现实社会中人们虚伪、自利丑恶面目的揭露。

从文艺复兴开始,变化就开始悄悄发生。交际花的存在改变了人们传统社会秩序中的阶级观念。资本主义在与封建主义的斗争中日益占据上风,伴随着工业革命在各国的推进,资产阶级革命席卷欧洲。交际花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新兴贵族和资产阶级反抗和挑战封建贵族的工具,交际花的华服毫不逊色于皇室服装,这暗示着权利正在从传统皇宫贵族慢慢地、稳稳地转移到新兴资产阶级者这边。交际花就伴随着这样独一无二的环境出现。

3.2 开创女性自由解放先河

在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不允许女子接受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即使是到了19世纪后期,在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少数女性被允许上大学学习医学、法律和艺术,但女性仍然被排斥在专业领域之外,被拒绝授以特别课程。因此,女性获得经济独立的机会和途径是非常少的。交际花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女子不能接受完整、专业的教育,不能摆脱家庭和丈夫实现真正独立,不能在婚前有性行为。交际花学习各种知识,单独在男人圈里打拼——她们挑战了既有社会秩序中对于女子的种种束缚和歧视。交际花享有一般女性所渴望的自由,这是即使有钱也换不来的最大的奢侈品。引用西蒙德·波伏瓦的论述来说,她们为自己创造了“和男性几乎平等的处境……无论是言行还是举止都很自由”,从而获得了“最珍贵的思想自由”。这种意义不仅仅在于启发了女性的自由、平等意识,更重要的在于开创女性自由解放先河。

3.3 为艺术家提供创作灵感

交际花的存在还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创作灵感,让艺术家们的才能尽情挥洒。交际花和艺术家之间维系着许多纽带,但也许最强烈的共鸣点就在于:他们都被对方的美所征服。文艺复兴时期,许多以女神形象为主题的画作都是以名妓为模特而创作的。新时代的到来,使得艺术家们和名妓们成为纳入新时代的最新派成员,将艺术和性解放联系在一起。提香·韦切利奥的画作《花神》便是其中的例子。芙罗娜即花神,但这个女子在成为女神之前,首先是一个妓女。当时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画家以妓女为模特,为什么这些画家在记录她们的身躯时也准确地触到了时代的脉搏?这个问题无法找到准确的答案。不过,有一些理由是显而易见的。除了交际花和妓女,还有什么样的女性愿意被画家如此坦白、如此率真地画下来呢?显然,妓女们充满情欲的身躯激发了某种动力,她们的形象引发了社会、艺术的运动。因此,一个妓女模特不只是一个叛逆者,而是叛逆的象征物,这才更加增强了这些作品的感染力。

当艺术家和自己所爱的女人分手的时候,爱情便在他的想象中获得了一种新的生命。小仲马以他和玛丽的罗曼史为情节基础,写出了著名的《茶花女》。李斯特曾在玛丽最后的一段日子里做过她的情人,他在回忆中写道,和她在一起,令他处在诗歌和音乐的气氛中。正是交际花的存在,让围绕在她们四周的艺术家和作家们献给世人美的作品。

4 结语

纵然交际花有着像《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那样的杰出的才华和无穷的魅力,也终究逃不出历史的命运。她们从历史中走来,也从历史中隐匿。交际花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衰落和另外一个时代的兴起,她们生活在西方19世纪这个过渡时代里,带来别样的光彩。交际花的很多才华都用来反抗、挑战当时的环境,但她们扮演的角色也必须依赖于同样的环境。伴随着过渡时代的结束,她们不可避免地在某种特定的气氛中渐渐消隐,直到20世纪后期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封建制度被资产阶级最终击垮,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站稳脚跟,资本主义所宣扬的自由、平等、民主、法制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至此,交际花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从而,渐渐随着过渡时代的结束而消失。

无数有名或无名的交际花,都生活在这样的历史里。尽管我们不能完全还原她们的生存环境,但她们的兴起、兴盛、消失都为社会进步和变革做出了或隐或显的贡献。然而,她们红颜薄命,生活奢华却得不到幸福,如那些囚禁在华丽城堡的人,看似生活富足,却掩不住内心的凄凉和孤独,也避免不了命运的悲剧结局。

[1]安国梁.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仲马的《茶花女》[J]. 美与时代,2007(3):106-110.

[2][法]小仲马,王振孙,译.茶花女[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3][美]苏珊·格里芬,于是,译.红颜:交际花盛衰录[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4]王忠祥. 真切的人生悲剧,崇高的艺术品格—评小说《茶花女》[J]. 法国研究,1983(2):18-21,47.

[5]徐澜. 互文性视野中的两部爱情小说——通过《玛侬·莱斯科》看《茶花女》[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2,32(3):79-82.

[6]徐潇雨. 玛格丽特与繁漪形象比较研究[J]. 文学界:理论版,2012(11):92-93.

[7]姚月英. 玛格丽特和陈白露女性自我意识比较[J].社会科学战线,2012(5):273-274.

[8]张琼. 《茶花女》中玛格丽特悲剧形象浅探[J]. 文学教育(上),2009(1):96-97.

[9]张英伦.茶花女[J]. 名作欣赏,1980(2):125-128.

I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17)02(b)-0063-06

猜你喜欢
阿尔芒茶花女玛格丽特
逃家小兔
《茶花女》:恋爱可以,“恋爱脑”不可以!
玛格丽特·米德:20世纪著名的人类学家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茶花女
茶花的滋味
巴黎锁在烟雾中
茶花女吊灯
歌剧《茶花女》剧照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
茶花女柳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