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

2017-03-12 07:07夏研
领导月读 2017年8期
关键词:政和县乌纱帽廖俊波

夏研

领导素养

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

夏研

廖俊波有一句话:“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一句话,点出了干事者的魄力。

今天我们追思廖俊波,除了他的坚定信仰、一心为民,更是他敢于担当、务实创业的精神。回首廖俊波的生平事迹,他迎难而上、忘我奋斗的事迹比比皆是:在他的主持下,政和县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个广场、第一座双向四车道的桥、第一个红绿灯、第一条斑马线;4年时间里,政和从“省末位”跨入增长速度“省十佳”,城市建成区扩容近一倍,3万多贫困人口摘掉帽子;在他生命的最后45天,有22个晚上在开会,14个晚上在外出招商或者赶路,最近的一次,3天跑4个省,去了6家公司拜访……

为官避事平生耻,廖俊波的忙碌奔波,是一个党员干部该有的样子。党员干部谋事创业,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闭上眼睛签文件,而是要走到田间地头、社区街道、群众身边,多看几眼“什么样”,多问几句“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

廖俊波所在的政和县曾是福建发展的末尾,当地的县委书记也被戏称为“省尾书记”。廖俊波面临的难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都不能有丝毫懈怠。有人会问,如此奔忙不累吗?廖俊波有一句回答:人有信念,就不会觉得累。“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信念,就是“材料”之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看到群众生活困难、企业周转困难,党员干部为之席不暇暖、争分夺秒,正是党员干部为民之心的体现。在信念的支撑下,个人的一时困窘疲乏,也就置之度外了。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廖俊波的事迹,无疑是针对当前有些领导干部为官不为的一味良药。尤其是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各项事业都需要大刀阔斧地推进,各级领导干部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敢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撰写过一篇文章《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提出“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领导干部,就要敢于担当,否则,啥也不能,为啥选你?啥也不干,要你干啥?

为官一任当有所作为,自古以来就是衡量为政者的标准。宋代有个宰相叫王珪,尸位素餐,毫无建树,平生只是“以其上殿进呈,曰取圣旨;上可否讫,云领圣旨;退谕禀事者,曰已得圣旨也”,被时人讥为“三旨相公”;还有个宰相叫司马光,“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至生命最后,依然惦记天下大事。是否有所作为,历史会给出最公正的评价,每一个有追求的党员干部,都该从历史的感悟中领会人生的方向。

廖俊波离开了,但精神遗泽常在。见贤思齐,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该参照榜样,对照自身,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党的伟大事业中去。

(摘自2017年6月11日《光明日报》)

小知识

合浦珠还

“合浦珠还”也作“合浦还珠”,原指合浦又产珍珠了,现比喻人去而复回,或物失而复得。典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孟尝传》。

东汉时期,合浦郡盛产珍珠,人们将这里出产的珍珠称为“合浦珠”。这种珍珠又圆又大,色泽纯正,享誉天下。合浦郡当地的百姓都以采珠为生,并以此向邻郡换取粮食。由于采珠的收益较高,合浦郡的官吏乘机贪赃枉法,巧立名目,剥削珠民。结果珠蚌渐渐减少,并迁移到邻近的交郡去了。合浦的珠民收入大量减少,许多人因此而饿死。汉顺帝刘保继位后,派了一个叫孟尝的人到合浦当太守。孟尝到任后,下令革除弊端,废除盘剥珠民的苛刻规定,禁止滥捕乱采,以保护珠蚌资源。不久后,合浦郡内的珠蚌又繁衍起来,合浦珠又开始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政和县乌纱帽廖俊波
百姓也戴“乌纱帽”
政和县锥栗栽培存在的问题及技术探讨
百姓也戴乌纱帽
廖俊波
闽北革命老区“农村青年致富种子工程”推进会在政和县举办
“十年后,我陪着你。”——廖俊波和妻子的最后道别
“乌纱帽”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