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纱帽

  • 乌纱帽:最初只是赶时髦
    王树人乌纱帽原来只是民间常戴的一种便帽。早在东晋成帝时,凡在都城建康(南京)宫中做事的人,都戴一种用黑纱做的帽子用来裹头发,人称“幞头”。据说“乌纱帽”来自南朝时期王休仁的点子。王休仁创制乌纱帽,纯粹是赶时髦,想做顶和别人不一样的帽子来戴。他将一块黑色的纱布,四边抽扎起。王休仁戴着自制的小帽在街上走的时候,果然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材料便宜、制作简单、式样大方,所以后来有不少人仿戴。唐代白居易《感旧纱帽》诗中写道:“昔君乌纱帽,赠我白头翁。”这说的是乌纱帽

    科教新报 2022年22期2022-07-02

  • 古代官员乌纱帽为何有两支长翅?
    是大官)头上的乌纱帽两侧各有一根尺把长的细翅,走起路来上下颤动,别有一番情调。其实,官员头上戴的乌纱帽最早起源于东晋,正式作为“官服”的一部分。是从隋朝开始,而到唐代才兴盛起来的,但纱帽的翅并不很长。长翅的乌纱帽据说是在北宋初年形成的。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夺得天下之后,為防止大臣们在朝廷上交头接耳,下诏书改变乌纱帽的样式,加长了帽翅,并装饰不同的花纹,以区别官位的高低。官员们戴上这种长翅的乌纱帽,不单不好交头接耳,即便平时走路也必须小心小心翼翼、四平八稳,要不

    今日文摘 2022年1期2022-05-30

  • 怎能报喜不报忧
    ,无非是头上的乌纱帽左右你。喜事多了,可以积累政绩呀,好升官晋职呀。而忧多了,则难免被撸掉乌纱帽的。所以呀,你认准了,一定要报喜不报忧。其实呢,常识告诉人们,喜和忧,都是客观存在,不是你報不报的问题。需要的是,实事求是,老老实实,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不夸大,不缩小。特别是对于忧,不仅应如实上报,还应认真解决,化忧为喜才对。否则,忧越来越多,势必占领喜的地盘,久而久之,局面将不可收拾。这点,你不是不明白,可就是明知故犯啊! 不客气说,像你这样一味报喜不报忧

    杂文月刊 2022年4期2022-04-22

  • 古人帽子“花样”多
    娇·赤壁怀古》乌纱帽 —“翅膀”抢镜的帽子相比于古人的其他帽子,乌纱帽更加广为人知,它的前身是古代男子裹头发用的“幞头”。乌纱帽作为正式官服的一个组成部分,起始于隋朝。看过宋代古装剧的小朋友可能已经发现剧里的官员戴着一顶长了一对“翅膀”的黑帽子。这对“翅膀”,据说是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下诏书改变了原有乌纱帽的样式而来的: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并在乌纱帽上装饰不同的花纹,以区别官位的高低。这样但凡官员脑袋一动,软翅就颤动,皇上居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2022年3期2022-03-27

  • 古代官服与纹饰
    在,我们常用“乌纱帽”代指官员的“饭碗”。这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官服的帽子也随着历史的变换不断变化。唐朝时,官吏流行穿圆领窄袖的袍衫,帽子流行“幞头”,幞头有四带,二带系脑后,二带反系头上,曲折附顶,这是一种用黑色纱罗做的软帽,也就是后来俗称的乌纱帽。宋代的帽子比较有特点,在乌纱帽的基础上加了两个帽翅。发明人据说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他尤其反感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头接耳,评论朝政,于是就在幞头纱帽后分别加上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铁翅各穿出一尺

    中国纤检 2021年2期2021-11-23

  • 貂蝉与“貂蝉”
    冕冠、帢,也有乌纱帽、进贤冠、武冠等。古代的冠是有意义的。我们在电视剧里常常看到秦始皇、汉高祖刘邦、汉光帝刘秀头上戴的冕冠。冕冠也叫冕旒。冕旒顶端的长板叫延,悬挂在延前后的珠玉帘叫旒,衮冕是12串珠玉,官员的珠玉则根据品级依次递减。两边耳朵处各垂下一颗珠玉,这叫“充耳”,提醒君王不要听信谗言。旒垂挡住视线,意在提醒君王不要看那些不该看的东西。我们也发现,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等唐代和明代的皇帝戴的冠又不同,冠后像长两个耳朵似的,叫翼善冠。今天的乌纱帽

    妇女 2021年9期2021-09-30

  • 明代乌纱帽考析
    犁 张倩倩关于乌纱帽,《辞海》中的解释为:“以乌纱制成的帽子。原为便帽,明代始定为官帽,亦指官职。”①明代乌纱帽与圆领袍、束带和黑靴组成文武官员朝见、视事的常服,佩戴之频繁使乌纱帽与官员画上了等号。乌纱帽的官帽属性使其逐渐演化为官员和官位的同义语,流传至今。本文以乌纱帽为中心,对其起源、形制与装饰艺术进行考析,旨在还原乌纱帽在明代的实际制作和穿用场景,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乌纱帽在不同时代与地域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符号意义。一、 乌纱帽的起源与明代乌纱官帽的确立乌

    艺术设计研究 2021年3期2021-07-15

  • 话说乌纱帽
    今人习惯以乌纱帽指代官职,大概因为历史上做官者常戴乌纱帽的缘故。而乌纱帽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帽子,又自何时起成为官帽,这就要从古代平民的头衣说起了。平民所戴的巾中有一种被称作“陌头”。陌头不像帻那样是覆盖在发髻上的,而是从后面向前绕过来,再在额上打结,有点类似今天陕北农民用羊肚手巾包头的方法。其名称也有多种,如帞头、络头、缲头、绡头等,皆是指这种头衣。《汉乐府·陌上桑》:“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少年所戴的绡头,即陌头。陌头音变而为襆头。这种头衣自东汉兴起

    奇闻怪事 2021年6期2021-06-03

  • 中国人办报,一不投降,二不受辱
    古代百姓也能戴乌纱帽乌纱帽也叫纱帽,它的前身是古代男子裹头发用的幞头。东晋成帝时,宫中做事的人都戴一种用黑纱做的帽子,人称乌纱帽。到了南朝宋明帝时,乌纱帽传到民间,成为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隋唐时,皇帝、官员和百姓都戴乌纱帽。但为了区别官位高低,乌纱帽上配有不同数量的装饰玉块。到了宋代,宋太祖赵匡胤下令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长翅,又在乌纱帽上装饰不同的花纹来表示官位的高低。明太祖朱元璋规定文武百官上朝和办公时,必须戴乌纱帽,穿圆领衫,束腰带。另外,取得功名但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1年2期2021-03-28

  • 百姓也戴“乌纱帽
    乌纱帽”也叫纱帽,它的前身是古代男子裹头发用的幞头。东晋成帝时,都城建康宫中做事的人,都戴一种用黑纱做的帽子,人称“乌纱帽”。到了南朝宋明帝时,乌纱帽传到了民間,成为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隋唐时,皇帝、官员和百姓都戴乌纱帽。但为了区别官位高低,乌纱帽上都配有不同的装饰玉块:一品有9块,二品有8块,三品有7块,四品有6块,五品有5块,六品以下没有装饰玉块。北宋时,宋太祖赵匡胤下令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长翅,又在乌纱帽上装饰不同的花纹,来表示官位的高低。明朝皇

    奇闻怪事 2020年4期2020-12-21

  • “比基尼”泳衣名称的由来
    尼”来命名。“乌纱帽”何时成为官宦的代名词早在东晋成帝时,凡在都城建康(南京)宫中做事的人,均戴一种用黑纱做的帽子,人称“乌纱帽”。到了南北朝宋明帝时,这种帽子在民间流传开来。于是,“乌纱帽”遂成为民间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隋唐时,全国上下不论地位尊卑,都可以戴乌纱帽。但为适应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隋朝用乌纱帽上的玉饰多少显示官职大小:一品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装玉饰了。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议事时朝臣交头接

    百科知识 2020年20期2020-11-06

  • 巧妙保持社交距离
    的官员往往戴个乌纱帽,两个帽翅又硬又长,一根有半米,两边加起来一米长,看起来很怪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有个说法,说这是宋太祖赵匡胤发明的。赵匡胤是武将出身,手下的臣子很多是出生入死的弟兄。因此上朝的时候,大家跟大哥就没那么守规矩,经常在朝堂上交头接耳。赵匡胤很不爽,但是也不好公开发作,他就想了这么个主意,做了一种乌纱帽,学名叫“展脚幞头”。幞頭就是帽子的意思,展脚就是把两只帽翅展开,有一米长,两个人再交头接耳就没那么方便了。熟悉理论的人都知道,这是典型的“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30期2020-09-02

  • 巧妙保持社交距离
    的官员往往戴个乌纱帽,两个帽翅又硬又长,一根有半米,两边加起来有一米长,看起来很怪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有个说法,说这是宋太祖赵匡胤发明的。赵匡胤是武将出身,手下的臣子很多是出生入死的弟兄。因此上朝的时候,大家跟大哥就没那么守规矩,经常在朝堂上交头接耳。赵匡胤很不爽,但是也不好公开发作,他就想了这么个主意,做了一种乌纱帽,学名叫“展脚幞头”。幞头就是帽子的意思,展脚就是把两只帽翅展开,有一米长,两个人再交头接耳就没那么方便了。熟悉理论的人都知道,这是典型的

    意林·作文素材 2020年13期2020-08-06

  • 话说乌纱帽
    崇琛今人习惯以乌纱帽指代官职,大概因为历史上做官者常戴乌纱帽的缘故。而乌纱帽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帽子,又自何时起成为官帽,这就要从古代平民的头衣说起了。古代贵族男子着冠,故所谓“冠盖”(盖即车盖,泛指车),实为仕宦之称。而古代平民男子头上戴的是“巾”。最初,这种巾有两种用途,既可以擦汗,也可以戴在头上。随后才有了专门包头的巾,被称为帻。由于庶人之帻多为黑色或青绿色,所以秦称平民为“黔首”(黑头),汉称仆隶为“苍头”。李白《古风》之八:“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读者·校园版 2020年10期2020-05-19

  • 帽子的习惯
    ,山上来了一顶乌纱帽。这顶乌纱帽看上去非常精致,非常昂贵。它全身乌油油的,两个帽翅儿晃晃悠悠,帽子正中间还镶着一块雕刻着精美花纹的金牌,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这可真稀奇,这么别致的帽子,以前帽子山上还没有出现过。大家都围上来,好奇地打量着它。“它身上镶的是真正的金子吗?”“它的两个帽翅儿真可爱,一晃一晃的。”“可爱?它可是以前有身份的人戴的帽子。”帽子们在窃窃私语地低声交谈,乌纱帽朝它们横了几眼,晃晃帽翅儿,显出不可一世的神气。它对帽子们说:“你们都听着,以后

    故事作文·低年级 2020年5期2020-05-14

  • 京城何时有女子学校
    务。百姓也戴“乌纱帽”“乌纱帽”也叫纱帽,它的前身是古代男子裹头发用的幞头。东晋成帝时,都城建康宫中做事的人,都戴一种用黑纱做的帽子,人称“乌纱帽”。到了南朝宋明帝时,乌纱帽传到了民间,成为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隋唐时,皇帝、官员和百姓都戴乌纱帽。但为了区别官位高低,乌纱帽上都配有不同的装饰玉块:一品有9块,二品有8块,三品有7块,四品有6块,五品有5块,六品以下没有装饰玉块。北宋时,宋太祖赵匡胤下令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长翅,又在乌纱帽上装饰不同的花纹,来

    百科知识 2020年1期2020-01-16

  • 百姓也戴乌纱帽
    张懿奕 乌纱帽也叫纱帽,它的前身是古代男子裹头发用的幞头。 东晋成帝时,都城建康宫中做事的人,都戴一种用黑纱做的帽子,人称乌纱帽。到了南朝宋明帝时,乌纱帽传到了民间,成为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 隋唐时,皇帝、官员和百姓都戴乌纱帽。但为了区别官位高低,乌纱帽上都配有不同的装饰玉块:一品有9塊,二品有8块,三品有7块,四品有6块,五品有5块,六品以下没有装饰玉块。 北宋时,宋太祖赵匡胤为防止大臣在朝廷上交头接耳,下令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长翅,又在乌纱帽上装饰不

    科教新报 2019年52期2019-09-10

  • 乌纱帽”的来历
    一说乌纱帽始自东晋(公元400年左右),起初并非官员所特有,不分贵贱均可戴。到唐代才定为官帽。乌纱帽初始是用藤编织的,以草巾子为里,纱为表,而后涂上漆。后来不但去掉藤里,还在纱帽上“平施两脚,以铁为之”。一说乌纱帽最早出现在北宋初年(公元1000年左右)。最初,宫廷中有人把男子裹头用的幞头改成一种纱帽,戴在头上,自觉很舒服。不久,此帽被皇帝看见了,很是欣赏,于是下令朝中官员都改戴这种纱帽,皇帝自己也带起了这种帽子。当时的纱帽两边各有一根细长翅,翅有一尺来长

    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 2019年10期2019-09-10

  • 从宋朝的“长翘乌纱帽”说开去
    蔡泗明一顶“乌纱帽”,就是古代封建社会官位的代名词。在不同的朝代,都会有不同的官帽样式,但相比于唐、元、明、清,不能不说宋朝的官帽设计就是一个奇葩——在帽子的两边都有一个长长的“翅膀”(学名叫展角襥头)。也正因为有这么一对“翅膀”,宋朝的乌纱帽被叫做“长翘乌纱帽”。据说,这种官帽的特有造型还是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所创。说起这个典故,您可别笑话,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呀!话说赵匡胤经过“陈桥驿兵变”,取代后周,开创了宋朝。可刚刚“黄袍加身”登上皇帝宝座的赵匡胤,有

    散文诗世界 2019年11期2019-09-10

  • 说“帽”
    拉他下去。”“乌纱帽”,顾名思义,就是以黑纱织物制成的帽子,古代曾经有一段时期不分贵贱什么人都可以戴,不过大多数时候都作为官服使用,只有做官的人才能戴。陆游《探梅》:“但判插破乌纱帽,莫记吹落黄金船。”白居易《初冬早起寄梦得》:“起戴乌纱帽,行披白布裘。”所以,在古代,头戴一顶乌纱,是当官的“标配”。后世因以“戴乌纱帽”比喻做官,而以“丢了乌纱帽”“掉了乌纱帽”比喻丢掉官职。“帽”字的字形演变跟“衣”“冠”既可以表示服饰本身,又能表示穿戴服饰的行为动作一样

    月读 2019年6期2019-06-18

  • 乌纱帽”的来历
    一说乌纱帽始自东晋(公元400年左右),起初并非官员所特有,不分贵贱均可戴。到唐代才定为官帽。乌纱帽初始是用藤编织的,以草巾子为里,纱为表,而后涂上漆。后来不但去掉藤里,还在纱帽上“平施两脚,以铁为之”。一说乌纱帽最早出现在北宋初年(公元1000年左右)。最初,宫廷中有人把男子裹头用的幞头改成一种纱帽,戴在头上,自觉很舒服。不久,此帽被皇帝看见了,很是欣赏,于是下令朝中官员都改戴这种纱帽,皇帝自己也带起了这种帽子。当时的纱帽两边各有一根细长翅,翅有一尺来长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9年10期2019-05-04

  • 穷秀才从教记(十七)
    要去扯胡大人的乌纱帽。胡大人慌了神,一边护着乌纱帽一边大叫道:“无理刁民,快给我抓起来!”凶神恶煞的兵丁们一窝蜂地向清风拥去。为保护清风,院长和教师们自发地围成一圈阻拦兵丁。胡大人继续叫嚣道:“抓起来!通通都抓起来!”文弱书生哪是如狼似虎的兵丁的对手,最后教师们不仅没有讨到公道,反而全被抓起来关进了监狱。旺财对这样的结果很满意,冲胡大人竖起大拇指道:“胡大人做事干脆利落,真是痛快啊!”胡大人想着又赚了一笔,乐呵呵地说:“旺财公子那么痛快,我能不痛快吗?”“

    快乐语文 2018年29期2019-01-22

  • 古人戴帽子不能太随便
    关。我们知道“乌纱帽”喻指官位,但你知道它被正式确定为官帽是在哪个朝代吗?(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答案就藏在下文中,快来找一找!传说帽子是由黄帝发明的,到了奴隶社会,帽子成为统治阶层无上权力和尊贵地位的象征,称为冠。只有士人阶层以上的男性才能戴冠,平民百姓是没有资格戴冠的,只能戴巾。不过在非正式场合,上层人士偶尔也会戴巾。一、等级最高的帽子:冕()冠冕冠是帝王、诸侯、卿大夫在参加祭祀等典礼活动时所戴的等级最高的礼冠。“冕”和“冠”最初是

    幽默大师(漫话国学) 2018年4期2018-10-27

  • 乌纱帽”加翅只为防止交头接耳
    如今提起“乌纱帽”往往与当官相联系。其实早在东晋成帝时,凡在都城建康(南京)宫中做事的人,均戴一种用黑纱做的帽子,人称“乌纱帽”。南北朝宋明帝时,这种帽子在民间也流传开来。于是,“乌纱帽”遂成为民间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隋唐时,天子百官士庶都戴乌纱帽。但为适应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隋朝用烏纱帽上的玉饰数量来显示官职大小:一品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装饰玉块了。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就下诏书改变乌纱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8年7期2018-05-14

  • 乌纱帽:从民间时尚到官场象征
    乌纱帽:从民间时尚到官场象征我们日常语境里,总把“乌纱帽”和做官紧密联系在一起,当官了叫“戴上乌纱帽”,革职的叫“摘掉乌纱帽”,以至于《现代汉语词典》对“乌纱帽”的解释就是“古代文官的一种帽子”,其实事情并非这么简单。宋朝的乌纱帽加了两个帽翅,有一尺多长,所以走起路来便会上下颤动。为了保护帽翅以免碰掉帽子,官员们都养成了小心翼翼走路的习惯。图为北宋官员头戴乌纱帽的画像乌纱帽源于民间,为赶时髦顾名思义,“乌纱帽”是使用黑色的纱织品制作,这种帽子并非出现时就是

    新传奇 2017年37期2017-11-01

  • 一顿饭丢了“乌纱帽
    于“一顿饭丢了乌纱帽”的热议。提拔不到一个月便被查处8月中旬,江西省纪委发布消息,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陈阳霞(副厅级、试用期一年)、省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处长程子亮、省旅游集团副总经理黎友才等6名同志因在私人会所组织和接受吃请被查处。2016年7月27日,陈阳霞到省纪委报到上班,担任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因陈阳霞调任省直机关工作、被提拔为副厅级干部,省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处长程子亮决定8月4日晚请陈阳霞吃饭,并邀请他们曾一起在国外参加培训的省直机关另外两名干

    党建文汇·下 2016年9期2017-01-05

  • 乌纱帽”的起源和发展
    ,总要戴一顶“乌纱帽”。其由来是这样的:“乌纱帽”也叫纱帽,其前身是古代男子裹头发用的幞(fú)头。北宋初年,有人将幞头改装为一种纱帽,皇帝对此大加称赞,因此便规定朝中官员都要戴这种纱帽,有时皇帝也会佩戴。这种纱帽两旁各有一根细长翅,由于翅有一尺多长,所以走起路来便会上下颤动。为了保护帽翅,以免碰掉帽子,官员们都养成了小心翼翼走路的习惯。到了明朝,官员们仍沿袭宋制戴纱帽,但皇帝已不再戴了。从明世宗开始,人们将纱帽称为“乌纱帽”,同时将其双翅也做了一些变动: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6年12期2016-12-07

  • “顶戴乌纱”的来龙去脉
    官员头上的那顶乌纱帽。20世纪70年代,马王堆的西汉墓葬就曾经出土过黑色的纱帽,形状类似现在的泳帽。有文献记载的乌纱帽最早出现在东晋。东晋成帝时,凡在宫里做事的人,都戴一种用黑纱做的帽子,不过当时尚没有“帽”这个称呼,而叫作“乌纱”。这顶乌纱,当时只是仆人们的穿戴。晋朝的贵族们,都是戴高高的白色纱。后来,南朝宋明帝时,有一位叫王休仁的,为了标新立异,把一块黑纱的四边抽扎起来,做了一顶与众不同的帽子。王休仁戴着自制的小帽在街上走的时候,果真引起人们的兴趣与讨

    特别文摘 2016年21期2016-12-05

  • 明朝官员戴乌纱清朝官员插花翎
    戴有两个翅子的乌纱帽,而清朝官员的红顶子的官帽上都要插上一束花翎。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迥然不同装饰呢?其实,明清两朝虽然都是坐镇北京,手握乾坤,掌控天下,但是这两个朝代的最高统治者身为不同的民族,因此,各级官员的服饰也大不相同。明代以汉族传统服装为主体,清代则以满族服装为主流。上层社会的官服是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明朝因皇帝姓朱,遂以朱为正色,因《论语》有“恶紫之夺朱也”,紫色自官服中废除不用。最有特色的是用“补子”表示品级。明朝的官员一律要戴乌

    国学 2016年9期2016-09-20

  • 乌纱帽”是怎么来的?
    用“保住自己的乌纱帽”来形容他们为官谨慎的态度。那么乌纱帽究竟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呢?乌纱帽是古代官吏戴的一种帽子,以物喻人,后来这种帽子也被用来比喻官位,新任官位被叫做“戴上乌纱帽”,被革职则被形容为“摘掉乌纱帽”。“重戴”北宋时衍生为“重盖”顾名思义,“乌纱帽”,使用黑色的纱织品制作,这种帽子并非出现时就是官宦人物的标配,恰恰相反,它们源于民间,唐朝时被官员作为官服,直到宋朝时被加上了“双翅”,才正式成为做官为宦的代名词。相传,乌纱帽的出现,与天气因素

    奥秘 2016年8期2016-09-06

  • 不脱“贫困帽” 就摘“乌纱帽
    不定还要丢掉“乌纱帽”,四川把官员的“乌纱帽”和困难群众的“贫困帽”紧紧地绑在一起,倒逼广大干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贫困帽”决定“乌纱帽”这是制度的创新,运用好这项制度,重在精准评价干部业绩和脱贫的成效,只有评价精准考核才有说服力,制度创新才能彰显生命力。毋庸置疑,脱贫攻坚战是一个“硬骨头”,打赢脱贫攻坚战、啃下硬骨头关键在人、关键在各级干部。今年以来,中央和省委已多次吹响脱贫“冲锋号”、下达“总攻令”,但是,仍然有一些干部心存侥幸、无动于衷。运用考核的

    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2016年1期2016-05-30

  • “乌纱”为何那样“乌”
    郭灿金乌纱帽最早出现在东晋。咸和九年 (公元334年),东晋成帝一时兴起,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统一戴一种用黑纱做成的帽子,是为最早的乌纱帽。到了南朝时,有个叫刘休仁的名士别出心裁,制造了一顶用黑纱抽扎边沿的帽子,也叫乌纱帽。因为样式独特,这种帽子很受民间追捧,很快风行一时,不分贵贱、不分官民皆得而戴之。隋朝时,乌纱帽成了等级的标志,乌纱帽上的玉饰数量有严格的级别限制,一品官纱帽上的玉饰可以有九块,而六品之下的纱帽则不允许有任何玉饰。到了唐朝,乌纱帽更是摇身

    国学 2015年7期2015-05-30

  • 七品芝麻官
    头戴一顶小小的乌纱帽,帽翅上坠着两个好大好大的铜板。两只眼珠子斜视着,似乎在想什么鬼点子。它满脸奸笑,手里摇着一把折扇,好像在说:“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它的脖子是一根细细的弹簧,如果你轻轻碰一下他的头,他就一边摇头晃脑,一边奸笑着,那副贪婪的模样,真是可恨。红色的官袍下,它的右脚牢牢地踩在一个大大的金元宝上。我眼前浮现出那些穷苦老百姓被剥削,甚至被逼得家破人亡的场面,而浸透了穷人血汗的金银财宝却滚到了这些贪官污吏的脚下。不杀尽这些贪官们,穷人

    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 2015年5期2015-05-30

  • 摘不掉“贫困帽”就摘“乌纱帽
    就意味着摘掉“乌纱帽”。扶贫开发工作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更关系到广大农村贫困群众的福祉。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已到了“攻坚拔寨”、“啃硬骨头”的时候,确保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肯定会有诸多困难。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因工作不力致使贫困地区不能如期脱贫、摘不掉“贫困帽”,理所当然就该摘掉相关领导干部的“乌纱帽”。当然,“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这一目标等不来、盼不

    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2015年9期2015-05-30

  • “顶戴乌纱”的来龙去脉
    官员头上的那顶乌纱帽。上世纪70年代,马王堆的西汉墓葬就曾经出土过黑色的纱帽,形状类似现在的泳帽。有文献记载的乌纱帽却最早出现在东晋。东晋成帝时,凡在宫里做事的人,都戴一种用黑纱做的帽子,不过当时尚没有“帽”这个称呼,而叫作乌纱。这顶乌纱,当时只是仆人们的穿戴;晋朝的贵族们,都是戴高高的白色纱。后来,南朝宋明帝时,有一位叫王休仁的,为了标新立异,把一块黑纱的四边抽扎起来,做了一顶与众不同的帽子。王休仁戴着自制的小帽在街上走的时候,果引起人们的兴趣与讨论。由

    月读 2015年1期2015-01-21

  • 乌纱帽的由来
    的,总要戴一顶乌纱帽。这种乌纱帽也叫纱帽,其前身是古代男子裹头发用的幞头。北宋初年,有人将幞头改装为一种纱帽,很得皇帝的赏识,因此便规定,朝中官员都要戴这种纱帽,连皇帝自己也不例外。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就下诏书改变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软翅,这样只要脑袋一动,软翅就忽悠忽悠颤动,皇上居高临下,看得清清楚楚,并在乌纱帽上装饰不同的花纹,以区别官位的高低。由于软翅有一尺多长,所以走起路来便会上下颤动。为了保护帽翅以免抖落

    文史月刊 2014年7期2014-10-31

  • 乌纱帽的由来
    王树人乌纱帽原来只是民间常戴的一种便帽。早在东晋成帝时,凡在都城建康(南京)宫中做事的人,都戴一种用黑纱做的帽子,用来裹头发,人称“幞(fú)头”。据说乌纱帽来自南朝时期王休仁的点子。王休仁创制乌纱帽,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纯粹是为了新潮,想做顶和别人不一样的帽子来戴。他将一块黑色的纱布四边抽扎起。王休仁戴着自制的小帽在街上走的时候,果然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材料便宜、制作简单、式样大方,所以后来有不少人仿效。北宋初年,有人将幞头改装为一种纱帽。宋太祖赵匡胤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4年9期2014-08-26

  • 百万求佛保不住“乌纱帽
    万求佛保不住“乌纱帽”文_魏斌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3年12月20日对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黄志光案进行一审宣判:黄志光犯受贿罪、非法持有枪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并处没收财产50万元。扣押在案的赃款80万元,制式猎枪6支、制式气枪1支、玉器摆件、香枝木罗汉床等均予以没收,上缴国库。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黄志光(正厅级)的最后一次露面颇具戏剧性。2011年2月22日上午9点,当时正值深圳市交委开展视察并检查“迎大运、创文明”活动,这天的视察,黄志光显得特别细

    清风 2014年3期2014-07-19

  • 乌纱帽”的由来
    王树人乌纱帽原来只是民间常戴的一种便帽。早在东晋成帝时,凡在都城建康(南京)宫中做事的人,都戴一种用黑纱做的帽子,用来裹头发,人称“幞头”。据说“乌纱帽”来自南朝时期王休仁的点子。王休仁创制乌纱帽,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原因,纯粹是为了新潮,想做顶和别人不一样的帽子来戴。他将一块黑色的纱布,四边抽扎起。王休仁戴着自制的小帽在街上走的时候,果然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材料便宜、制作简单、式样大方,所以后来有不少人仿戴。唐代白居易《感旧纱帽》诗中写道:“昔君乌纱帽,赠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4年1期2014-03-14

  • 大股东丢掉“乌纱帽
    迟忠波得知证监会要马上重启IPO,西安宝成科技公司董事长张成激动不已。他星夜赶到北京,与今日财富公司董事长何宇紧急磋商——今日财富一直在辅导张成的公司上市。何宇告诉张成:这次重启IPO,宝成公司上市的胜算大概能有7成。这让张成非常兴奋,已经做了6年的上市梦终于快圆了。他决定在北京多逗留几天,与有关部门疏通一下关系,争取进入2014年IPO重启的第一批名单当中。可是,到北京的第三天上午,张成突然接到公司总经理的电话。总经理劈头盖脸质问张成,说自己刚刚接到董事

    中外管理 2014年3期2014-03-10

  • 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
    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就要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把自己担任的领导职务看做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重托和责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兢兢业业、殚精竭虑,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和贫富挂在心上;随时准备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需要舍弃随着领导职务而来的个人权力、待遇和荣耀。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就是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对权力、荣耀和利益津津乐道,而把党和人民的希望和重托放在次要位置上。无事时工作得过且过

    西部大开发 2013年3期2013-12-19

  • 干事与乌纱帽
    ■陈鲁民干事与乌纱帽■陈鲁民1957年6月1日,毛泽东同志告诫吴冷西:“你到《人民日报》工作,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准备遇到最坏的情况,要有‘五不怕’的精神准备。这‘五不怕’就是:一不怕撤职 ,二不怕开除党籍,三不怕老婆离婚,四不怕坐牢,五不怕杀头。有了这‘五不怕’的准备,就敢于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了。”这五不怕,其实最核心的是怕丢乌纱帽。党和政府历来治官很严,对我们各级官员的要求规定有很多条、很多款,其实聚焦起来最基本的就是两条:一是干事,二是干净。如

    民主与科学 2012年3期2012-12-22

  • 乌纱帽
    ,只能束巾。“乌纱帽”常常被作为官员的代称。其实,乌纱帽在最初出现的时候并非官员专用帽子。最早的乌纱帽出现在东晋成帝司马衍(公元325-324年在位)时期。那时候,凡在宫中做事的官员,不论品级高低,都一律戴上一种用黑纱做成的帽子。到了南朝宋明帝刘彧时,这种帽子又有了改进,将原来下垂的帽边用黑丝扎起。帽子的形状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下面上翻或突出耳朵部位等式样。到隋代时,乌纱帽揭去了神秘的面纱,逐渐流向民间,不论地位高低、尊卑贵贱,都可以戴了。不过这时期官员的

    文史月刊 2012年4期2012-02-11

  • 命与乌纱帽
    ,那潜台词为:乌纱帽就是一些人的命。这就有必要往深了说说“命与乌纱帽”这个话题了。乌纱帽可谓路人皆知,古代官吏戴的一种帽子,表明官身,象征官位。自从有了扣在头上的这顶帽子,多少人就拜倒在它的双翅花翎之下,为之神魂颠倒,为之不择手段,“宁可少活十年,不可一日无权”,甚至视之如命,恰似贾宝玉脖子上挂的那块通灵宝玉,须臾不可分离。古代便有这等臣子,犯颜被君主问罪,性命都不保了,还惦记着那顶乌纱帽,请求戴帽受死。可见,其把乌纱帽看得不比命轻。旧时有临死不忘乌纱帽

    前线 2011年9期2011-05-14

  • 几个带颜色的熟语
    女”的称谓了。乌纱帽乌纱帽是官帽的代称。其实,乌纱帽最早并不是官员专戴的帽子,而是官民均可顶戴的。乌纱帽作为官员的帽子,从而作为做官的代称,是明代以后的事。《明史·服志》:“洪武三年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圆领衫束带为官服。”从此以后,乌纱帽便成了官吏的“专利品”,而一般平民百姓再也不敢问津了。至于乌纱帽式样不同而表示不同官阶等等,更是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所致。正是这样,在明清的一些文学作品中,把“乌纱帽”作为官位的代称,并流传开来,以后人们就把“乌纱帽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9年3期2009-04-21

  • 菜市口犯人临刑前吃什么等
    g年第17期)乌纱帽的来历李莉在戏曲舞台上,凡是古代当官的,都要戴一顶“乌纱帽”。提起这个词,有一段有趣的历史故事。“乌纱帽”也叫纱帽,其前身是古代男子裹头发用的幞头。北宋初年,有人将幞头改装为一种纱帽,皇帝对此大加称赞,因此便规定朝中官员都要戴这种纱帽,有时皇帝也会佩戴。这种纱帽两旁各有一根细长翅。由于翅有一尺多长,所以走起路来便会上下颤动。为了保护帽翅以免碰掉帽子,官员们都养成了小心翼翼走路的习惯。直到明朝,官员们仍沿袭宋制戴纱帽,但皇帝已不再戴了。从

    中外文摘 2009年24期2009-04-06

  • 帽子的“语言”
    有中国特色的“乌纱帽”,作为权贵“头衣”的乌纱帽始于隋朝,并以帽上饰玉多寡区别官职大小。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下诏书改变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这样只要脑袋一动,软翅就忽悠颤动。乌纱帽上装饰有不同的花纹,以区别官位的高低。皇上居高临下,看得清清楚楚。朱元璋定都南京三年后作出规定,凡文武百官上朝和办公时,一律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衫束腰带。另外,取得功名而未授官职的状元、进士也可戴乌纱帽。从此,乌纱帽成为官员的一种特有标志。

    知识窗 2009年12期2009-01-18

  • 为什么风险再高吓不退乌纱帽投资者?
    想,欲开办一个乌纱帽投资者风险意识教育培训班。此举也许不算是一种新的思想解放,也可以说是当政者煞费苦心罢。官本位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了,官文化也是儒家的正宗,孔子不是有“学而优则仕”之说嘛。鲁迅在《学界三魂》中也写道:“中国人的官瘾实在深,汉重孝廉而有埋儿刻术,宋重理学而有高帽破靴,清重贴括而有‘且夫”然则,“那灵魂就在做官——行官势,摆官腔,打官话” 。在封建社会,官是“奉天承运”的“天子”之代表,显示着高尚尊荣与富贵。官位等级那才叫森严啊!民见官,呼

    杂文选刊 2008年12期2008-02-11

  • 古时“四”字是吉祥·乌纱帽
    自《羊城晚报》乌纱帽看传统戏,常见到舞台上的官员头上戴着两翅的乌纱帽。官员被罢官,摘掉乌纱帽。乌纱,为古代官帽名。它始自东晋,那时乌纱并非官员所特有,而是不分贵贱,臣民皆可戴。到了唐代,才定为官服。当时,乌纱是官员们上朝和宴请宾客时所戴,平时在家不必戴,颇类似于今天某些着装行业的大盖帽。最早的纱帽,并非全是黑色。晋朝时的高筒纱帽,贵族们用白纱制作,品级低下的官员才用黑纱。到了明朝,朝廷官员才全都戴乌纱帽。据史载,1370年,明政府规定:凡文武官员入朝,都要

    民间故事选刊·上 2000年12期2000-06-14

  • 让“乌纱帽”更透亮
    把做官比作戴“乌纱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干部人事体制采取的是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干部的提拔方式主要采用任命制。这种带有明显战争年代痕迹的干部人事制度在某种意义上说适应了我国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的要求,为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其缺点和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选拔干部的视野不广,标准不一,程序不规范,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还有“关系网”、“裙带风”等等。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这种封闭的、小作坊式的干部人事制

    中国青年 1991年5期1991-09-27

  • 探源二则
    乌纱帽乌纱帽作为官帽的代称,至今活在人们口头上。这个词虽然古已有之,但官帽之义却是后起。因此,出现于古典作品中的“乌纱帽”一词,不能统以今义概之。李白有一首小诗,题为《答友人赠乌纱帽》,诗曰:“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诗中的“乌纱帽”,被一些研究者当成了官帽,从而引起对诗的写作时间和内容的错误论断。然而细想,李白奉诏入翰林,并非正式得官,何来官帽?退而言之,即使乌纱帽就是官帽,也只合朝廷授予,不当由“友人赠”之。王琦于此诗题下本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7期198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