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伯利克里的爱国主义思想

2017-03-12 07:46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爱祖国个人利益爱国

丁 泽

(国防大学 政治学院,南京 210000)

论伯利克里的爱国主义思想

丁 泽

(国防大学 政治学院,南京 210000)

伯利克里的爱国主义思想将爱国与民主统一起来,并实现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极盛状态。他认为以个体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的民主思想是爱国主义的前提条件,没有民主就不存在爱国。爱国就是爱祖国的政治制度、爱祖国的人民、爱祖国的生活方式。因为国家对于个人幸福的获得、公正的待遇、个人价值的实现具有保障意义。爱国主义思想的践行需要个人自觉统一个人与国家的利益、服从国家法律、磨砺勇敢的品质。值得注意的是,道德的阶级性决定了伯利克里爱国主义思想的民主性被打上了独裁的烙印,我们要有选择地借鉴吸收。

爱国主义;民主;伯利克里;国家;个人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民主思想深入人心。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信息的高速流通进一步催醒了人们的民主意识,然而社会处于转型期的阵痛是客观存在的,个人追求民主乃至走向个人主义的极端,这背后实际上是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如何统一的考量。如果人人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没有节制,那么国家势必成为一盘散沙,那样,国家面临由内而外的溃败也就不远了。所以,研究民主意识与爱国主义思想如何实现统一在当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伯利克里是古希腊民主政治极盛时期的统治者(公元前443-429),他的民主政治思想引领了雅典的民主全盛时期。从他残存下来的演讲稿中可以看出,他提倡民主,并且将民主非常自然地与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对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辩证关系阐释得当。伯利克里的民主定义与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民主定义在一定意义上是相同的,因此他的民主政治思想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对于培育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主义品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爱国主义的前提条件

爱国这一行为意味着个人能够将自身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下,必要时为了国家利益放弃或者牺牲个人利益。国家与个人是一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但是个人置于国家之下并不是摒弃个人,相反,必须先有个人,才能有国家,才能谈及爱国。国家讲民主,个人才能谈爱国。民主即意味着个人能够成为独立自由的个人,而爱国是个人的行为,脱离了个人也就脱离了爱国的实施主体。没有了民主,个人也就不存在对爱国的选择自由。在阶级社会,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国家的利益也就是统治阶级的利益,统治阶级的个体的利益也就成为了国家利益的出发点,占统治地位的个体意志是国家意志的根源。可以说,民主是爱国的前提条件。

(一)个人是爱国主义的主体

伯利克里强调了个人对于国家兴亡的重要性,即使是战争,第一要务也是保存个人,而不是保存土地和财产。“我们所应当悲伤的不是房屋或土地的丧失,而是人民生命的丧失。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1]103伯利克里提出了“人是第一重要”的观点,比普罗塔哥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更早,虽然没有系统的理论论证,但是通俗的观点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人本倾向。在伯利克里眼中,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出了物质财富、法律制度,没有人就没有开发的赖以生存的土地、没有国家、没有一切。有了大量的个人的聚集和团结才形成国家,因此国家是由个人构成的,有了国家这个对象之后,个人实现爱国才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爱国作为一种主体意识的存在,依附于主体,以个人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在主体不存在的情况下,意识是无法脱离主体而单独存在的,也即爱国主义无法脱离个人而单独存在。

(二)个人在民主中才有选择爱国主义的权利

在没有民主的集权专政统治下,个人绝对服从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国家,爱国与否只能是被动的服从,没有主观的选择,而爱国主义必然是个人意志的自由选择,是建立在个人意志自由的基础之上的,没有自由选择的爱国主义无法言“爱”,更不能言及“爱国”,所以爱国主义是以个人在民主制下拥有选择的自由为前提的。

伯利克里提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反对宿命论,认为个人有对自己幸福的抉择权,并且认为这是民主和爱国的先决条件。面对与斯巴达交战初期的失利局面,伯里克利提出,不存在什么命运,命运在自己手中,人们只要睿智指挥,勇敢向前,完全可以掌控战争的局面,规划国家未来的发展,个人从中得到自由的发展。这样一种思想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伯利克里认为个人首先应该拥有自由,才能进一步拥有其他,包括爱国主义。这种自由在国家内部政治制度建设上体现为民主。

(三)个体意志是国家意志的根源

从历史角度来看,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时代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也是国家的主观能动性所在。个体的意志是国家意志的根源,同时国家意志对个体意志表现出包容。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道德总是从一定阶级的阶级利益中引申出来的,是为一定阶级的阶级利益服务的[2]。伯利克里的民主是奴隶主民主时代的产物,带有奴隶主阶级色彩和雅典的自傲,与我们国家走和平发展的复兴之路完全不同。在我国漫长的封建时代,社会结构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天下的结构,大多数时候人们将爱国与忠君捆绑在一起,人民无法在国家中主张自己的权益,以至于人民爱国意识弱化,而现代社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民主意识觉醒,人人都可主张自己的权益,爱国主义成为可能。个人在生产活动中联系在一起的爱国在社会上形成风尚,爱国成为社会品德,也说明了个体意志构成了国家意志。

二、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爱国主义思想是具体的,可实践的。爱国包括了爱祖国的一切,其中最基本的包括了三个方面:爱祖国的政治制度,这是国家所特有的属性,是一个国家的框架;爱祖国的人民,这是国家的有机力量,也是国家的活力和希望所在,是一个国家的动力源头;爱祖国的生活方式,这是国家最吸引国民的特征,国民在其中感到自由和幸福,是一个国家的对待人民的包容。只有满足了这三方面的要求才能谈得上爱国。

(一)爱祖国的政治制度

先进的政治制度能使祖国发展繁荣昌盛,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祖国屹立于民族之林。政治制度是国家保障人民利益的具体措施,是国家内部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约定。个人承认了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就意味着为了维护以及获得一些权益必须妥协于国家这个整体,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所特有的属性,爱自己的祖国就意味着爱祖国的政治制度。

“我要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3]38伯利克里的言论之中,对于祖国的政治制度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二)爱祖国的人民

人民创造出了先进的制度和法律,勤劳的人民创造出了丰富的财富,勇敢的人民保护了国家的领土。一个国家的人民是国家的有生力量也是主体力量,没有人民的国家是一个空架子,纵使蕴藏宝藏也无法开发和保护,确切地说,没有自己的人民就不能成为国家。一个国家的人民决定了国家的历史,爱祖国就包含着爱祖国的人民。

伯利克里的演讲中经常出现对自己祖国人民的褒奖,“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3]41他对人民高度评价,认为可爱的人民,团结一致的人民,是国家坚强的后盾,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伯利克里非常明确的表达出了人民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国家之所以伟大,使它伟大的是有冒险精神的人们,知道他们的责任的人们,深以不达到某种标准为耻辱的人们。

(三)爱祖国的生活方式

雅典的生活方式伴随着他们的民主显得轻松愉快,与同时期的斯巴达相比,“我们是自愿地以轻松的情绪来应付危险,而不是以艰苦的训练;我们的勇敢是从我们的生活方式中自然产生的,而不是国家法律强迫的;我认为这些是我们的优点。”[3]40

这种自由也是对人民最强烈的吸引,这种自由选择的生活方式可以发展成为风俗习惯,成为一个国家的人民所特有的,也是在这种生活方式当中,人民才会感到幸福。只有让人民感到幸福的生活方式才能让人民心甘情愿为其作出牺牲,这样一种对生活方式的热爱也就上升到了热爱国家的范畴当中。

“我所要说的,首先是讨论我们曾经受到考验的精神,我们的宪法和使我们伟大的生活方式。”[3]38伯利克里将祖国的生活方式称之为伟大,在于它的公民的自由精神。

三、爱国主义的保障意义

伯利克里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前提是民主,爱国主义表面上看似是使个人牺牲自身的利益、加强集权、削弱民主,实际上恰恰相反,爱国主义对于民主、对于个人利益是保障性的作用。因为国家的存在,个人才能幸福;国家的强大,个人才能受到公正的对待;国家的支撑,个人的价值才能实现。

(一)国家是个人幸福的保证

幸福和自由是相互联系的,只有自由,才能达到幸福,为了能够拥有选择幸福的自由,必须选择国家,必须把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当我们的工作完毕的时候,我们可以享受各种娱乐,以提高我们的精神。整个一年之中,有各种定期赛会和祭祀;在我们的家庭中,我们有华丽而风雅的设备,每天怡娱,使我们忘记了我们的忧虑。我们的城邦这样伟大,它使全世界各地一切好的东西都充分地带给我们,使我们享受外国的东西,正好像是我们本地出的产品一样。”[3]39

“我们是自愿地以轻松的情绪来应付危险,而不是以艰苦的训练;我们的勇敢是从我们的生活方式中自然产生的,而不是国家法律强迫的;我认为这些是我们的优点。”[3]40出于对国家的热爱而具备优良道德品格,国家作为一个引领,作为一个人们所假象出来的利益共同体,促进着人们相互间利益的妥协,以及团结一致抵抗共同体之外的利益坚守。国家溃败,社会必然纷乱,社会纷乱,则国家溃败也不远,国家的有序才能保证个人的自由。对于一个民主国家,爱国的国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是共同的利益遵守。

(二)国家的强权是公正的保证

公正既是强权。强大的国家拥有的权力即是公正的,公正是对具有同等国力的国家而言的,同等国家的公民间才能享受到同等的权利,次等的仅能享受次等的权利。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是国家权利底线,“关于击败敌人的好处,我可以说得很多。我宁愿你们每天把眼光注意到雅典的伟大。它真正是伟大的;你们应当热爱它。”[3]43

“因为我们的冒险精神冲进了每个海洋和每个陆地;我们到处对我们的朋友施以恩德,对我们的敌人给予痛苦。”国家被侵占,个人也将被奴役,哪里谈得上公正。伯利克里也曾凭借武力推行民主[4],以推动国家发展的更加强大,他深知只有强大的国家才有公正的对待,离开了强大的国家保证,个体的价值实现也将困难重重。

(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个人价值的保证

伯利克里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了个人是第一重要的,而对于个人如何评价,伯利克里也明确提出了他的观点,他认为,个人价值存在于行为本身,不以人们的评价而转移,公正地评价一个人,要看其在公德方面的表现,特别是对敌斗争,保卫祖国的战争中的行为。个人的价值就在于他遵循自身爱国主义思想为自己的祖国付出的一切,而不在于个人获得的一切。

因此,个人的价值是依赖于国家的。伯利克里作出这样的结论,“每一个人在整个国家顺利前进的时候所得到的利益,比个人利益得到满足而整个国家走下坡路的时候所得到的利益要多些。一个人在私人生活中,无论怎样富裕,如果他的国家被破坏了的话,也一定会牵入普遍的毁灭中。但是只要国家本身安全的话,个人有更多的机会从私人的不幸中恢复过来。”[1]145这段话明确表明了,即使每个个体的利益是出发点,也必须让步于国家利益,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得个人利益。民主与爱国的关系背后深层次的是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问题,个人价值的实现必须以祖国的保障为前提。

四、爱国主义的实现途径

伯利克里在演讲中强调了爱国主义思想之后,具体的落脚点在如何践行爱国主义、成为一个爱国的、对国家有用的人。他认为从根本的利益出发,个人利益应自觉统一于国家利益;在国家的日常活动中应该服从国家的法律;当战争来临的时候,个人应该勇敢地保护起自己的祖国。

(一)个人利益自觉统一于国家利益

他鼓励为了国家,个人应当能忍受一切痛苦,妥协一切利益。“他们中间有些人是有缺点的;但是我们所应当记着的,首先是他们抵抗敌人,捍卫祖国的英勇行为。他们的优点抵消了他们的缺点,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多于他们在私人生活中所作的祸害。他们这些人中间,没有人因为想继续享受他们的财富而变为懦夫;也没有人逃避这个危难的日子,以图偷生脱离穷困而获得富裕。”[3]43从他对阵亡将士的评价中,评价一个人不以一个人的个人在私人领域的取得来评价,而是以他对国家所作的贡献来衡量,国家和社会以此给予相应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个人利益相应地也得到满足;反过来说,如果个人一味追求个人利益而破坏国家利益,那么国家和社会一定会给予其惩罚,其个人利益反而受压制。

民主制背景下个人利益的过度膨胀导致社会道德沦丧,人人自危,互相敌对的情绪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每一方面都以猜疑的态度对待对方面。至于终止这种情况,没有哪个保证是可以信赖的,没有哪个誓言是人们所不敢破坏的:人们都得到这样一个结论,认为希望得到一个永久的解决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对于别人不能信任,只尽自己的力量以免受到别人的伤害。

(二)服从国家法律

“对于那些我们放在当权地位的人,我们服从;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的法律,那些虽未写成文字,但是违反了就算是公认的耻辱的法律。”[3]39服从法律是对于国家民主的尊重和认可,是在行为上满足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民主国家的法律由人民设计,是从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以社会强制的形式克制个人的利益。这样的法律从根源上就决定了必然为人们所心服。爱自己的国家,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就必须维护和遵守国家的法律。

伯利克里强调了个人的义务,这是国家保障个人利益的前提,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落实。“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3]38

(三)勇敢的意志是战争中爱国主义实现的必备品质

爱国主义的勇敢是指个人为了国家克服了对于牺牲自身利益可能性的恐惧,为国捐躯是其最终极的形式,为国捐躯乃是光荣的顶峰,是最美好的品德,是最高等的幸福。伯利克里在演讲中号召大家向英雄学习,“我们一定要有同样的勇敢精神”[3]43,他甚至将勇敢与自由放到了一个高度,他说“要勇敢,才能有幸福”[3]44,而之前他也提出过只有自由才能幸福的观点。他揭露了懦弱的耻辱感来反面论证了勇敢的重要性,“一个聪明的人感觉到,因为自己懦弱而引起的耻辱比为爱国主义精神所鼓舞而意外地死于战场,更为难过。”[3]44

他也强调了勇敢不是无知者无畏,而是勇于担当。“他人的勇敢,由于无知;当他们停下来思考的时候,他们就开始疑惧了。但是真的算得勇敢的人是那个最了解人生的幸福和灾祸,然后勇往直前,担当起将来会发生的事故的人。”[3]41

伯利克里思想中虽然包含爱国与民主的统一,但也存在独裁的影子,在雅典,说起来实行的是民主制,实际上却由他一人统治,是他领导大家,而不是真正的民主平等。他努力使自己成为举国之中最值得信赖的人,并使国家在他的领导之下。不同思想家对于勇敢、忠于国家的不同理解,其基础和立场必然不同,因此道德的阶级性无法避免,伯利克里的爱国主义思想难免打上独裁和奴隶主阶级的烙印。历史中的爱国都是有其阶级性的,然而对于人民民主集权的国家之爱却是为了人民自身的。我们的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占有统治地位。因此,对于伯利克里的爱国主义思想,我们在借鉴他巧妙地将爱国与民主统一起来的同时,也要去除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

[1]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2] 罗国杰.伦理学名词解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5.

[3] 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 郝际陶.伯利克里的民主与独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5):58.

(责任编辑:刘小林)

10.3969/j.issn.1009-2080.2017.05.021

2017-09-10

国家重大招标课题“现代伦理学诸理论形态研究”(10 & ZD072);南京政治学院“十三五”计划课题“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研究”(16ZY02-08)。

丁泽(1990-),男,江苏东台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D59

A

1009-2080(2017)05-0093-04

猜你喜欢
爱祖国个人利益爱国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我爱祖国这个家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集体主义话语权的重构
社会质量理论视角下乡村社区治理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爱学习 爱劳动 爱祖国
漫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