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嘉诗坛点将录》作者及成书时间补考

2017-03-12 19:21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黄 硕

(上海大学 文学院, 上海 200072)

《乾嘉诗坛点将录》作者及成书时间补考

黄 硕

(上海大学 文学院, 上海 200072)

陈文述确为《乾嘉诗坛点将录》主创之一。 据新出的《舒位年谱》, 推定《乾嘉诗坛点将录》的成书时间应为嘉庆二十年八月至十月间。 关键词: 《乾嘉诗坛点将录》; 舒位; 陈文述; 作者考; 成书时间

《乾嘉诗坛点将录》以点将的方式, 评点乾嘉两朝诗人共148人, 然这部书的作者和成书时间, 长期以来未成定谳。 这一情况并不利于对该书及乾嘉诗坛的深入研究。 今人张寅彭、 刘永翔、 周文静等均探索过这一问题, 然综观起来, 还是以外围材料推测论证为主。 笔者欲紧扣《乾嘉诗坛点将录》原书中的诗人, 与两个可能的作者舒位、 陈文述的关系, 通过爬梳两人诗文集及同时代人诗文集及史传材料, 深入考察《乾嘉诗坛点将录》中人物与两人关系尤其是与陈文述的关系, 探寻该书的真正作者及成书时间。

乾嘉时期, 社会承平, 诗坛呈现百花齐放、 流派纷呈的局面。 其诗学价值与诗学遗产值得学界重视。 《乾嘉诗坛点将录》评点乾嘉诗人时, “以游戏三昧, 效汝南月旦, 取《水浒传》中一百八人, 或揄扬才能, 或借喻性情, 或由技艺切其人, 或因姓氏联其次”[1]589。其网罗诗人众多, 涉及流派溥泛, 称得上是对当时诗坛面貌的简明勾勒。 而“苟能深悉录中人颠末者, 读之未有不击节失笑也”[1]589, 足见其比拟之工。 以至到了晚清, 学者仍“诧为秘籍”[2]61。 读懂此书, 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乾嘉诗坛。

此书撰者未署真名, 只题为“玉炉三涧雪山房赞”。 蓝居中《钞讫记后》虽言及“舒铁云孝廉、 陈云伯大令与当时二三名士”成此书于诗酒之间, 然毕竟时隔久远, 且为“据云”, 仅可视为一家之言, 启人探索, 而不可视为定谳。 此书成书后, 长期以传抄的形式于文人间流传, 迟至光绪年间, 叶德辉“从旧书摊购得同治己巳巾箱本, 遂付梓人刊行”[1]615, 此书才有刊本行世。 而叶氏旋又得武进庄氏旧藏足本, 并据群书对此本加以校订补充, 于宣统间“重刻”, 此书方大体完备。[1]615然今考叶氏两刻本, 署名亦为“玉炉三涧雪山房赞”, 可见至近代其作者仍未考清。

至当代, 则探之者渐众。 而大抵不出舒、 陈及无名氏三说。 为清眉目, 兹先述此三说之代表性意见及理由于下, 再申管见及补证于后。

一、 作者考

(一)无名氏说

持此说者为张寅彭。 张寅彭认为:现在一般将《乾嘉诗坛点将录》归于舒位名下, 然而所有关于舒位的碑传文字中, 均未提及他有此作; 其子在他逝世次年整理未刊稿, 历述遗著九种, 亦未言及该书;[3]6862-706王汝玉《梵麓山房笔记》卷四虽云曾从叶调生(廷琯)所藏“舒铁云亲笔原本”“假而录一副本”, 但叶氏自述亲见的舒位手书之作, 只有《瓶水斋杂俎》与《乐府杂剧》两种, 也未及《乾嘉诗坛点将录》。[4]另一可疑之处是《乾嘉诗坛点将录》点舒位为“没羽箭张清”, 而昔日阎若璩《潜邱札记》及《四库提要》即据阮大铖入《东林点将录》而排除其为作者的可能(另一位可能的作者陈文述也因同样的原因而存疑)。 叶德辉两刊此书, 其撰者皆署为“玉庐三涧雪山房赞”, 而未有真名实姓。 综上, 故张寅彭认为在有确证以前, 暂归此书于“无名氏”为谨慎。

(二)舒位说

此为当今学界一般说法, 刘永翔的《关于〈乾嘉诗坛点将录〉作者》考论最为详细。

1.著录情况。 冯桂芬《(同治)苏州府志》、 刘锦藻《清续文献通考》、 丁丙《八千卷楼书目》等言及《乾嘉诗坛点将录》, 皆认定为舒位作*实丁氏《书目》题为“不着撰人名氏”, 而非刘文所言于舒位作“无异词”。。

2.玉庐三涧雪山房为舒位斋名。 舒位《瓶水斋诗集》卷十六《喻东白大令宗仑属题梧荫书屋图》有句: “忆我玉炉三涧雪, 满城风雨催租钱。”句下小注云:“敝居斋名。”

3.蓝居中《钞讫记后》提及此书为舒位、 陈文述与二三名士编写。 且叶氏刊本前有檴园先生题词诗, 中有句云:“沈袁毕赵竞沦亡, 舒陈后起感自伤。 苦将一代芬芳迹, 谱入英雄草泽狂。”[1]593

4.蓝氏《钞讫记后》中提及当时《乾嘉诗坛点将录》中诗人唯毕筠硕果仅存, 且因此事喜而作诗, 属蓝和之。 毕为舒位旧交, 若书非舒位作, 毕氏不当默不作声。

5.刘履芬《古红梅阁集》有《题叶调生丈藏舒铁云先生〈乾嘉诗坛点将录〉墨本》一诗。

6.王汝玉《梵麓山房笔记》卷四所记。

由此六点, 刘氏认定舒位必为此书作者。[5]

(三)舒、 陈合作说

持此说理由最充分者为周文静。 此说实为舒位说之延伸。 蓝氏、 檴园先生既已明将舒、 陈并论为此书编者, 陈文述固不可能与此书毫无瓜葛。 张永祥文中已言:“陈氏与舒位过从甚密, 或曾参与过一些增损意见。”刘文中则言:“二人既为诗友兼好友, 舒要‘点将’, 揆之情理, 自不可能不与陈氏共商人选, 确定名次。 所谓合作, 当仅在这一层面上。”周文静于《乾嘉诗坛点将录研究》中, 在认同刘氏“舒位说”的基础上, 对陈文述参与《乾嘉诗坛点将录》的程度作了进一步探索。

1.据其考证, 陈文述与舒位相识于嘉庆六年、 七年间(1801—1802), 而于嘉庆十二年(1807)同家于苏州后, 交情渐厚, 且陈集中言及舒位其诗者不下数十首*舒集中言及陈氏较少者, 周文亦言其因。 一则以存诗数量远少于陈, 二则舒集为编年体, 舒、 陈相交后所作者, 仅八卷而已。 三则陈生活稳定, 舒颠沛流离。。 舒位殁后, 陈氏经纪其丧, 后又为舒子娶妇, 凡此种种, 若非至交不能为也。 这也就使陈有参与《乾嘉诗坛点将录》创造的可能。[6]

2.除蓝居中、 檴园先生外, 有叶德辉侄叶启勋《郋园读书志跋》所记云:“大兴舒铁云孝廉、 钱塘陈云伯孝廉文述曾撰《诗坛点将录》一书。”启勋自幼即受学于德辉, 故“他对《乾嘉诗坛点将录》作者的判定, 当与叶德辉一致”。 而叶德辉乃版本专家, 既于舒、 陈说无异词, 则其说可信。

3.据蓝氏言, 《乾嘉诗坛点将录》成于宴饮之间, 陈素好与名士聚饮谈文, 而未见有舒位招饮的记载。 且《乾嘉诗坛点将录》中诗人众多, 舒位一介白衣, 一生为衣食奔波, 交游狭隘, 陈文述则交游遍天下, 《乾嘉诗坛点将录》中人多半陈识舒不识。

4.陈文述素有评当时诗人之习, 其《诗中十一友诗》《病中无以自娱检各家诗集玩之分题卷端》《寒夜怀人诗》《顾竹峤诗叙》*分别见《颐道堂诗选》卷二十六、 卷十三, 《颐道堂外集》卷三, 《颐道堂文抄》卷一, 清嘉庆十二年刻本道光增修本。等诗文中, 评点了大量乾嘉诗人, 且其中大半见于《乾嘉诗坛点将录》中, 而所作评价也往往与《乾嘉诗坛点将录》中赞语意趣投合。 反观舒位, 其《瓶水斋诗话》涉及《乾嘉诗坛点将录》中诗人绝少, 集中亦仅有《海上停云诗》*海当作江, 周误, 参见《瓶水斋诗集》卷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论及当时十二诗人, 其中七人见于《乾嘉诗坛点将录》中。

5.其考“玉炉三涧雪”本为道教词牌名, 舒位集中除刘文所举诗外, 另有《新年》一诗云:“春水三篙浅, 春泥一尺深。 羊裘寒自钓, 鸿爪湿难寻。 冰柱诗人胆, 梅花天地心。 玉炉三涧雪, 何处抱青琴?”[7]而下断语曰:“与上下文相连, 可知必不指书斋, 而是与音乐歌声有关。”又陈文述集中, 有六次提及“玉炉三涧雪”之名, “其中五次与道教词牌有关, 其中一次虽与舒位有关, 但仍是词牌含义”。后引与舒位有关一次之《州府君行状》云:“舒铁云撰《琵琶赚》《人面桃花》《玉炉三涧雪》诸乐府, 王仲瞿撰《众香园》院本咸请正拍于府君。”[8]此则证明“玉炉三涧雪”亦可能为舒、 陈共用之笔名。 再加以上文所述另四条理由, 周认为陈文述应该在《乾嘉诗坛点将录》编撰中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 其程度当超过张、 刘二先生所料。

三说之中, 鄙意以为“舒、 陈合作说”较合情理。 然在既有研究基础上, 笔者将提出一些新的材料, 以巩固此说, 尤其是旁证陈文述为主创之一这一观点, 使之更坚实。

先谈舒位。 1.《乾嘉诗坛点将录》前有所谓“铁棒栾廷玉”的原序。 序中有句云“爰效东林姓氏之录, 演为江西宗派之图。 嗟乎!双泪堕南州, 叔子不如歌伎; 一樽倾北海, 中郎何似老兵?”而舒位《瓶水斋诗集》卷十三《饯花行》一篇有句云:“乃知南州功, 不如台上伎; 乃知北海名, 不如泥中婢”, 此处数典连用, 而二者相似乃尔, 若非同一人所作, 恐不能如此。 且原序乃骈体, 句句用典; 而此诗前有小序, 亦以骈体为之。 可知舒氏之才足为此序。 2.《乾嘉诗坛点将录》赞语就字面而言, 皆若雅若俗, 亦庄亦谐, 在可解不可解之间。 若详考释之, 则又冷隽入里, 能中肯綮, 此非性脱才高者不能为。 舒位之才奇博闳肆, 为当时公论。 其诗奇诡飘忽, 光怪陆离。 陈文述《舒铁云传》*见《瓶水斋诗集》附录。云:“君好学不倦, 于经史古文无不读, 尤喜观仙佛怪诞、 九流稗官之书, 一发之于诗。”已揭出其诗特色。 而考《乾嘉诗坛点将录》中赞语, 其古典除用《诗》《易》《论语》《国语》《史》《汉》等常见书外, 亦涉及道书《阴符经》*见《乾嘉诗坛点将录》中“神机军师法梧门”赞语“此不神之所以神”。、 纬书《师旷占》*见《乾嘉诗坛点将录》中“霹雳火赵瓯北”赞语“熛以赤, 雌霹雳”。、 书家别集《李北海集》*见《乾嘉诗坛点将录》中“没羽箭舒铁云”赞语“学我者拙, 似我者死”。、 米芾诗*见《乾嘉诗坛点将录》中“紫髯伯翁方纲”赞语“沧江夜夜虹贯月”。、 小说家言《唐摭言》*见《乾嘉诗坛点将录》中“探信接宾四酒店头领四员”合赞“八百孤寒三大白”。、 及《北齐书·斛律光传》*见《乾嘉诗坛点将录》“扑天雕杨蓉裳”赞语有“落雕都督”语, 乃用斛律光事。等, 此正与陈氏之论相合。 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三云位“书法亦秀挺绝伦”。 而舒位能画, 集中题画诗极多, 亦与用米芾、 李邕语合。 故《乾嘉诗坛点将录》中赞语极有可能出自其手。

次谈陈文述。 周文静举出五条理由以证, 此五条中, 第一条尚未出刘、 张二说之范围; 第二条似未成立, 因叶启勋大可直接据蓝居中、 檴园之说而定为舒、 陈合作。 即是叶德辉亦持此说, 亦未可仅以其精于版本学而遽信其说。 第三、 第四条理虽不错, 然言之太简, 有待深入。 至第五条, 则先是而后误。 兹先辩其第五条, 再补证其第三、 第四条。

陈文述集中确如周所言共六次言及此名, 陈所言舒位尝著“玉炉三涧雪”乐府, 今则未见于著录*参见王乐:《舒位年谱》附录《舒位著述简考》, 上海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2016年硕士毕业论文。。 然以舒、 陈之关系, 陈所言当有据。 今为直观计, 依此节引其余五次言及此词之诗文:

《雨中不得登庐山望香炉峰云气》:“观瀑彼何人, 将毋古卢敖?玉炉三涧雪, 长吟和笙璈。”

《山中杂诗》:“竹笕横斜引, 飞流转碧峰。 玉炉三涧雪, 寒溅万年松。 百丈泉。”

《华阳隐居诗云结庐多半在深山身似孤云野鹤闲何日扶笻同蹑屐拈花共证水潺潺敬和原韵》:“白云深处即仙山, 满地松阴鹤梦闲。 有约玉炉三涧雪, 冷泉亭畔听潺潺。”

《王秋海冰壑寒林馆诗序》:“茶熟香温, 微吟数过, 如入真多山中听童子歌玉炉三涧雪, 目之冰壑寒林, 洵称无愧。”

《与程蘅乡论诗书》:“句如……童子玉炉三涧雪, 仙人丹灶两峰云。”

此五处诗文之意境, 与周引舒位《新年》诗极似, 皆为《庄子·逍遥游》中状“姑射山人”一节之变相。 而此五处中, “山中”“华阳”两处所言及者, 与“音乐歌声”似无关。 故周文引舒位《新年》诗提及“玉炉三涧雪”而断定“与音乐歌声有关”, 恐显率意。 要综此语出道教词牌之渊源及舒、 陈两家言及此语之诗文观之, 此词当与泉林之意有关。 《乾嘉诗坛点将录》既成于文酒之会, 词意不与之悖, 又为舒、 陈所习用, 故署名如此亦情理之中。

下文将就《乾嘉诗坛点将录》中之人物与陈文述之关系, 来探索陈为作者之可能。

总体考察。 陈交游广泛, 又有点评、 追忆师友之习惯, 除周所举三诗外, 尚有其他诗文可参考。 今粗检陈集, 搜其中言及众师友之篇目, 暂得八篇。 先分列其中入于《乾嘉诗坛点将录》者之名于下, 再作考论:

1.《海上怀人诗》(《颐道堂诗选》卷八):铁保、 阮元、 吴锡麒、 杨芳灿、 许乃济、 钱杜、 乐钧、 陈鸿寿。

2.《诗中十一友诗》(《颐道堂诗选》卷二十六):邵颿、 舒位、 吴文溥、 钱杜、 杨芳灿、 郭麐、 萧抡、 查揆(文述舅父)、 彭兆荪、 杨铸、 吴嵩梁。

3.《自箴诗》(《颐道堂诗选》卷二十六):王昶、 孙星衍、 吴嵩梁、 杨芳灿、 查揆、 严学淦、 舒位、 萧抡、 潘奕隽、 邵颿、 陈鸿寿、 铁保。

4.《病中无以自娱检各家诗集玩之分题卷端》(《颐道堂诗选》卷三十)论及:吴文溥、 邵颿、 钱枚、 舒位、 查揆、 萧抡、 钱杜。

5.《寒夜怀人诗》(《颐道堂外集》卷三):王昶、 翁方纲、 吴锡麒、 阮元、 洪亮吉、 孙星衍、 伊秉绶、 汪端光、 赵怀玉、 邵颿、 郭麐、 孙韶、 吴嵩梁、 姚椿、 刘嗣绾、 周为汉、 钱杜、 许乃济、 陈廷庆、 陈鸿寿。

6.《编国朝人诗为远游集已得十家各题一绝》(《外集》卷五):吴兆骞、 赵文哲、 张埙、 王文治、 孙士毅、 杨芳灿、 王昶、 洪亮吉、 李鼎元。

7.《顾竹峤诗叙》(《颐道堂文钞》卷一):阮元、 秦瀛、 法式善、 彭兆荪、 邵颿、 吴文溥、 王芑孙、 彭绍升、 吴翌凤、 姚椿、 乐钧、 郭麐、 查揆、 厉鹗、 袁枚、 吴锡麒、 朱彭、 钱枚、 钱杜、 屠倬、 陈鸿寿、 黄景仁、 赵翼、 洪亮吉、 舒位、 王昙、 汪端光、 张问陶、 杨芳灿、 杨揆、 周为汉、 严学淦、 孙原湘、 赵函、 萧抡。

8.《州府君行状》(《颐道堂文钞》卷五):石韫玉、 阮元、 秦瀛、 戴敦元、 许宗彦、 潘奕隽、 汪端光、 王芑孙、 舒位、 彭兆荪、 姚椿、 吴嵩梁、 查揆、 王昙、 孙原湘、 郭麐。

汇而去其重复, 则得:邵颿、 舒位、 吴文溥、 吴锡麒、 钱杜、 杨芳灿、 郭麐、 萧抡、 查揆、 彭兆荪、 吴嵩梁、 王昶、 翁方纲、 阮元、 洪亮吉、 孙星衍、 伊秉绶、 汪端光、 赵怀玉、 孙韶、 姚椿、 刘嗣绾、 周为汉、 钱杜、 钱枚、 许乃济、 陈廷庆、 陈鸿寿、 石韫玉、 秦瀛、 法式善、 赵翼、 袁枚、 朱彭、 屠倬、 王昙、 张问陶、 杨揆、 严学淦、 孙原湘、 赵函、 铁保、 乐钧、 王芑孙、 赵文哲、 张埙、 王文治、 孙士毅、 李鼎元、 潘奕隽。 共计50人。

《乾嘉诗坛点将录》各版本中点将最多者, 乃叶德辉宣统辛亥刻本, 共录148人。 此50人外所余之98人中, 尚有诗名震一世者, 如沈德潜、 钱载、 蒋士铨、 黄景仁等, 似为“诗坛点将”应点之人。 今列此类重要人物及能确知与陈关系不浅或为陈所赏者如下, 至陈偶一提及者尚不计焉。

1.沈德潜。 以诗坛宗主, 名高一世。

2.胡天游。 陈有《梁溪舟中读陈其年胡稚威两先生诗集因书其后》(《颐道堂诗选》卷十二), 其中盛称胡诗。

3.钱载。 诗名盛。

4.蒋士铨。 诗名盛。

5.黄景仁。 诗名盛。

6.吴蔚光。 陈文述《题吴竹桥礼部素修堂诗集后》(《颐道堂外集》卷十), 中称吴诗。

7.吴慈鹤。 陈有《云间赠姚春木兼怀吴巢松太史严丽生孝亷》(《颐道堂诗选》卷十一)。 又《送沈丹穀罗浮诗后》(《颐道堂诗选》卷二十六)有“我友吴巢松”之语。 知为陈氏友。

8. 沈清瑞。 陈有《读沈芷生集兼哀亡弟寿苏即书红蕉馆遗诗后》(《颐道堂外集》卷五), 称其诗才。

9.毛大瀛。 陈有《书孙莲水书毛海客遗诗后》(《颐道堂诗选》卷十一), 又有《题毛海客大瀛戏鸥居诗集并其夫人吴绛衣若云香雪居诗即赠令孙申甫茂才岳生》(《颐道堂诗选》卷二十四), 称其人其诗。

10.徐鑅庆。 陈《书孙莲水书毛海客遗诗后》有注云:朗斋诗亦莲水所贻。

11.杨潮观。 陈有《临风阁怀杨笠湖先生》(《颐道堂外集》卷三), 追慕其人。

12.谢启昆。 陈有《题谢苏潭方伯六如图小影四幅分写四时一走马一独立也》(《颐道堂外集》卷十), 论及其人及其咏史诗。

13.杨之灏。 陈有《和杨篑山武关道中熊虎相斗诗》(《颐道堂诗选》卷一)。 又有《喜杨篑山见过话旧兼怀蓉裳蜀中》(《颐道堂诗选》卷十一)。 两人有谊。

14.黎简。 名重于时。 陈有《从浣筠假黎简民五百四峰草堂诗集翦烛读之因题一首》(《颐道堂外集》卷五), 盛赞其诗。

15.金农。 陈有《题金寿门冬心先生集》(《颐道堂诗选》卷二十一), 称其诗。 集中言及金氏尚有多处。

16.汪仲洋。 陈文述《题汪少海诗集》(《颐道堂诗选》卷二十三), 盛赞其诗。 集中数及之, 能见友谊。

17.林镐。 舒、 陈二人之友。 陈有《林远峰访我琴河同等寓楼望虞山喟然兴叹赋此赠之》(《颐道堂诗选》卷十五)。 集中另多处及之。

综上, 与陈直接有关者, 包括陈文述本人在内, 至少有64人。

从《乾嘉诗坛点将录》中诗人排名考察。 《水浒传》原书中, 将108将分为天罡36人、 地煞72人。 《乾嘉诗坛点将录》既打乱“英雄榜”排序, 故不可依《水浒传》人物之天罡、 地煞, 以视对应诗人于《乾嘉诗坛点将录》之分量。 然不妨依《水浒传》分配比率, 将148人中之前50人与陈文述之关联作一考察。

先看上文所汇之“50人”入于《乾嘉诗坛点将录》中前50位者:袁枚(2)*《乾嘉诗坛点将录》以沈德潜为“诗坛旧头领”, 而以袁枚配宋江, 实以尊性灵派为大宗旨。 《乾嘉诗坛点将录》中性灵派诗人排名总体靠前也可证明此说。 故袁枚为实际上之头名。、 王昶(5)、 法式善(6)、 阮元(7)、 赵翼(10)、 邵颿(11)、 萧抡(12)、 舒位(13)、 陈文述(14)、 彭兆荪(15)、 杨芳灿(16)、 孙原湘(17)、 张问陶(18)、 姚椿(19)、 查揆(20)、 严学淦(21)、 周为汉(22)、 许宗彦(23)、 洪亮吉(25)、 王昙(27)、 郭麐(28)、 翁方纲(30)、 戴敦元(35)、 刘嗣绾(37)、 乐钧(38)、 吴嵩梁(40)、 李鼎元(46)、 钱枚(49)、 钱杜(50), 以及王芑孙(51)*因“铁面孔目王铁夫”后为“马军骠骑旧头领10员”20名诗人, 故实应断于王芑孙为考察范围。 50乃取整数而言。。

可以看出此前51人中, 有30人入选。

再加以上文另考出之17人, 其入于前51位者:沈德潜(1)、 钱载(4)、 蒋士铨(8)、 胡天游(9)、 黄景仁(26)。

总计之, 与陈文述有关之64人中, 有35人入于前51位。 此数目不能不说是蓝居中、 檴园之说的有力佐证。 下文将在此基础上, 尽力探索此51人——尤其是其中当时声名不彰者——与陈文述之具体关系, 以切实验证陈为作者说之可成立否。

首先, 此51人中, 有一类主持风雅、 庇护寒士的人物值得注意。 舒、 陈皆未第春官, 陈虽结交一时名士, 然终沉沦下僚, 其于《自箴诗》中即缕叙于其有知遇之恩之师长、 气类相投之友朋, 情溢于言。 舒位更是漂泊南北, 依人而活*舒生平可参陈文述《舒铁云传》、 王乐《舒位年谱》; 陈生平可参看, 《清史列传》陈本传, 王锺翰点校:《清史列传》卷七十三, 北京:中华书局, 1987年。, 其集中屡见“猪肝”“八百孤寒”等典即可证之*“猪肝”一典, 出《高士传·闵贡》。 闵怀才而家贫, 无力得肉, 遂日买猪肝一片。 屠者不肯与, 县令闻之, 敕吏常给焉。 以喻在位者爱才之心。 集中如“一片猪肝未累, 千金马骨我难偿”“频书马券游真倦, 仅累猪肝愿亦偿”等。 “八百孤寒”典出《唐摭言》, 用李德裕能招致寒士事。 集中如“我亦孤寒八百人”等, 且《乾嘉诗坛点将录》中“探信接宾四头领”赞亦用此语。, 故《乾嘉诗坛点将录》中此类人物之多, 似不为无因。 故今于51人中, 凡遇此类人物, 若与陈文述无直接关联, 即不论列之。 至诗派宗主、 名震于世之诗人以及仅以诗为陈所赏而无交谊(如胡天游)等类, 此亦不论列。

1.王昶。 陈文述受业于王昶。 见《清史列传》卷七十三陈本传。 且王亦主一时风雅。

2.法式善。 法为陈游京师时所交诗友之一, 见陈《孙古云传》(《颐道堂文钞》卷十三)。 集中多与唱和。 法亦主一时风雅。

3.阮元。 陈受业于阮, 乡试时即以《团扇诗》见赏于阮, 后又随阮游京师、 浙中, 阮于陈实有厚恩。 见《清史列传》陈本传。

4.邵颿。 邵为陈内人之姑丈, 且陈少时尝随邵学诗。 见陈文述《邵梦余传》(《颐道堂文钞》卷三)、 钱泳《履园丛话》卷八等。

5.萧抡。 萧曾于陈文述家任西席十二年, 又对陈诗提出诤见, 令陈诗风一变。 见陈《萧樊村传》(《颐道堂文钞》卷三)。

6.舒位。 舒、 陈交谊之厚, 不待言。

7.彭兆荪。 彭为陈挚友。 陈集中言及彭者, 无虑数十处。 且于《萧樊村传》中云:“于娄东得二人焉, 其一曰彭君甘亭, 其一即君(按: 指萧抡)。”*且《乾嘉诗坛点将录》起草之日, 彭实与焉。 详本文第二部分“成书时间考”。

8.杨芳灿。 杨亦陈游京师时所得友也。 且当时与陈齐名京师, 称“杨陈”。 陈有句“元白齐名吾有愧”(《都门五君诗·杨芳灿》, 《颐道堂诗选》卷四)。 《自箴诗》且云“蓉裳长以倍, 视我如昆弟”, 见其情谊。

9.孙原湘。 亦陈游京师所得友。 见《孙古云传》。 陈集中屡言及。 且孙亦舒位友, 法式善尝以孙与舒位、 王昙并称“三君”。

10.姚椿。 陈游京师所得友。 见《孙古云传》, 集中屡及之, 甚称其才学。 见《寒夜怀人诗》《云间寄姚春木》(《颐道堂诗选》卷十一)等。

11.张问陶。 陈游京师所得友。 见《滦河行馆秋夜怀都门友人》(《颐道堂外集》卷三)。 集中屡及。 且张诗亦有大名于时。

12.查揆。 陈文述舅父。 见《自箴诗》。 两人又于京师重聚, 见《孙古云传》。 集中屡称其诗。

13.严学淦。 京师所得友。 时京师诸人与陈并举, 呼为“白鹰”“紫凤”。 集中言及严处无虑数十, 备述两人情谊。 见《自箴诗》《京口怀严丽生并寄蓉裳古云芷香》(《颐道堂诗选》卷十)。

14.周为汉。 京师所得友。 见《赠周箌云上舍为汉即送之甘州省亲》(《颐道堂诗选》卷三), 此诗述两人交谊始末, 且推周诗备至。

15.许宗彦。 陈文述儿媳汪端乃许宗彦夫人梁氏之戚, 端幼失恃, 梁氏鞠之成立。 见《挽许周生别驾》(《颐道堂诗选》卷十七)。

16.洪亮吉。 亦游京师所得友。 《题洪稚存太史西域诗后》(《颐道堂诗选》卷五)有句“我初识面记京华”, 可知之。 集中屡称其人其诗。

17.王昙。 舒位为昙姨丈。 舒位《城南雨夜与姨生王仲瞿孝廉话旧》(《瓶水斋诗集》卷五)。 亦为陈挚友, 陈集中言及无虑数十处, 且作《王仲瞿墓志》(《颐道堂文钞》卷八), 又有《书王仲瞿传后》(《颐道堂文钞》卷二), 重惜王有才无命。

18.郭麐。 京师所得友。 陈《唐栖舟中读频伽灵芬馆诗即效其体》(《颐道堂诗选》卷六)有句“忆昔辇下别”, 可知之。 集中屡及其人其诗。

19.翁方纲。 京师所得友。 见《都门五君诗·翁方纲》。 集中屡称其学问。

20.戴敦元。 或为陈文述父执。 据《州府君行状》记, 文述父尝言文述子裴之习作为戴所褒奖, 而以“老辈”呼戴。 戴亦舒位相识, 见舒《戴金谿比部去年于发榜日枉顾适仆他出未遇寻南下经岁实未尝奉答也风便附诗自讼》(《瓶水斋诗集》卷十一)。

21.刘嗣绾。 未能考知订交时段。 然《寒夜怀人诗》怀之, 《留别吴门》(《颐道堂诗选》卷二十二)言其为“友”。 刘亦舒位友, 舒有《刘醇甫编修招集万柳堂同乐元淑沈文起两孝廉作》(《瓶水斋诗集》卷十四)。

22.吴嵩梁。 京师所得友。 见《自箴诗》。 集中屡称其诗。

23.李鼎元。 京师所得友。 文述嘉庆三年(1798)随阮元首次入都, 五年即随阮元赴浙。 见《清史列传》陈本传。 鼎元嘉庆四年使琉球, 文述有组诗《送赵介山殿撰文楷李墨庄中翰鼎元奉使册封琉球国王》(《颐道堂外集》卷三), 则两人当于嘉庆四年相识于京师。 鼎元亦舒位友, 舒《江上怀人诗》及之。

24.钱枚。 京师所得友。 枚为嘉庆四年进士, 余生皆在京师为官。 见钱林《文献征存录》卷七。 陈四年始入京, 故知之。 集中屡称其诗。

25.钱杜。 京师所得友。 见《钱叔美松壶画赘序》(《颐道堂文钞》卷一)。 集中屡称其诗。 舒位《江上怀人诗》亦及之。

26.王芑孙。 京师所得友。 芑孙嘉庆七年始出京师, 文述四年、 六年两赴京师, 至嘉庆十年方离京, 故知之。 集中屡及之。

综上, 前51位诗人中, 至少26人为陈亲友。 尤其是如邵颿、 萧抡、 姚椿、 严学淦、 周为汉、 许宗彦等人, 诗名实未甚著于当时, 以常理计, 似不应于“诗坛点将录”中居如此高位。 而此数人无一例外, 皆陈亲戚、 师友。 又据上文考索, 《乾嘉诗坛点将录》中与陈直接有关者64人, 再加以诗名太盛、 主持风雅者, 假定陈为作者, 则《乾嘉诗坛点将录》中至少一半人物能与此假设符合。 而余者中尚有不少乃单以舒位之因而入选者。 又重以“玉炉三涧雪”之化名为陈习用及蓝居中、 檴园二氏之辞这两条最原始材料, 陈文述为此《乾嘉诗坛点将录》作者之一, 与舒位共同编排《乾嘉诗坛点将录》之说, 当可成立。

二、 成书时间考

关于此书成书时间, 周文静有简明而可信的考证。 笔者于其所得之上, 尝试再推进一步。 兹先引其文如下:“檴园先生题词:‘沈袁毕赵竞沦亡, 后起舒陈感自伤’, 诗句中暗含《点将录》创作时间。 诗中所提四人, 赵翼下世最晚, 即嘉庆十九年(1814)。 舒位于嘉庆乙亥年十月由真州(今扬州仪征)归苏州, 奔母丧, 哀毁过度, 卒于嘉庆乙亥除夕(1816)。 舒位乙亥十月奔母丧, 必不得饮酒取乐之情, 因此, 《点将录》所作当在嘉庆十九年(1814)至嘉庆二十年(1815)十月前。”

此两年中, 舒位往来江淮间, 据王乐《舒位年谱》嘉庆十九、 二十年两条, 其与陈文述及“二三名士”为诗酒会者有两次, 其一为嘉庆十九年八月廿六日, 此次与宴者有钱杜, 而萧抡不至。 其二为嘉庆二十年八月至十月间“与萧抡、 彭兆荪及陈裴之集于陈文述桂叶书堂”。 故疑《乾嘉诗坛点将录》当成于此两次宴饮之一。 又据王乐《舒位年谱》, 舒位自嘉庆十九年岁暮起, 即属巴光诰兄弟为其校勘诗稿; 二十年春手订诗集, 编成清本, 乞诸名士作序; 且十九年暮至第二次宴饮前, 频繁为周有声、 宋翔凤、 陈文述、 屠倬、 陈裴之、 汪端、 洪亮吉、 黄景仁等人诗集题诗, 可以看出一则舒位欲对前半生(时年五十岁)所存诗作一整理; 二则其于当时诗人之集所阅渐多, 尤其短期内频繁品题, 此皆有可能成为激发其编《乾嘉诗坛点将录》的内在因素。 故笔者推测, 《乾嘉诗坛点将录》之成当在嘉庆二十年八月至十月间的桂叶书堂聚会上。 而此次人数也正与“二三名士”之言契合。 若舒、 陈外仅有钱杜, 则与蓝氏言不谐矣。

由上文考索, 得结论如下:嘉庆二十年八月至十月间, 舒位、 陈文述、 彭兆荪、 萧抡及文述子裴之聚于文述苏州别业桂叶书堂, 酒宴谈笑间生编《乾嘉诗坛点将录》之想, 遂以交游广泛之陈文述为主草拟名单, 余者商讨删补, 排定为此, 最后乃由才情纵横之舒位撰写赞语, 《乾嘉诗坛点将录》草稿成矣。

[1] 杨逢彬,何守中.双梅阁景闇丛书[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1998.

[2] 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前言[M]∥王培军.光宣诗坛点将录笺证. 北京:中华书局, 2008.

[3] 张寅彭.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与清末民国旧体诗坛[M]∥章培恒.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论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4] 叶廷绾.舒铁云古文乐府[M]//鸥陂渔话:卷一.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5] 刘永祥. 关于《乾嘉诗坛点将录》作者[N].东方早报,2011-11-20.

[6] 周文静.《乾嘉诗坛点将录》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 2013.

[7] 舒位.瓶水斋诗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8] 陈文述.颐道堂全集[M].清嘉庆十二年刻本道光增修本.

[责任编辑 湛贵成]

Textual Study on Author and Completion Time of theProminentPoetsinQianlongandJiaqingPeriod

HUANG Shuo

(Schoolofliterature,ShanghaiUniversity,Shanghai200072,China)

Chen Wenshu is one of the major authors ofProminentPoetsinQianlongandJiaqingPeriod, According toShuWei’syearbook, it is deducted that the completion time ofProminentPoetsinQianlongandJiaqingPeriodwas between August and October of Jiaqing 20th.

Prominent Poets in Qianlong and Jiaqing Period; Shu wei; Chen wenshu; author analysis; book completion time

2016-03-29

黄硕(1988—), 男, 湖北洪湖人, 博士研究生。

I222.7

A

1009-4970(2017)06-004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