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特征与民营企业文化特色

2017-03-13 14:55禹海慧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区域文化民营企业

禹海慧

[提要] 优秀的区域文化能够发挥创造能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典型的区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是民营企业文化动力的重要来源。民营企业文化的形成一方面是企业内部成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区域文化不断渗透与共振的结果。

关键词:区域文化;文化动力;民营企业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YBB127)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区域文化特征与民营企业文化动力源泉

收录日期:2017年1月18日

文化动力是指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文化动力观就是对这种推动作用的认识。企业文化动力中所包含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科学与技术文化、精神文化、传统与惯例文化、突破与范式文化、道德与责任文化等。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的文化动力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然而,其本身的动力来源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一、区域文化对区域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现代区域之间的竞争,是不同地域范围内区域间综合实力的角逐,既是其资源、能源、技术、项目等“硬实力”的竞争,更是文化、生态、科技、形象等“软实力”的竞争,其中文化是一个区域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在特定的区域里一点一滴形成的,是当地所特有的,是一个区域的灵魂和内涵,是一个区域品格的象征。看一个区域有没有吸引力,有没有竞争力,它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至关重要。

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各地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不断演变,各個文化群体流派的交流碰撞的深度、广度、频度的不同,以及各地长期以来独特的不对称的文化心理积淀,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不同区域内人们各有千秋而又相对稳定的传统习俗、风土人情、性格特色和心理特征,也创造了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文化成果。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某些地理区域出现了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质,其居民的语言、宗教信仰、艺术形式、生活习惯、道德观念及心理、性格、行为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区域文化就这样产生了。区域文化是区域内形成的思想意识的总和,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了一个地区特定的人文历史境遇,也构成了这个地区基本的人文特色,与其他区域的文化相区别。

制度经济学派认为,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习惯以及意识形态等被称为文化的东西,是影响制度创新和经济体制变革的重要因素。传统文化从风俗习惯到观念系统,从心理到意识,形成了对人际关系、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的独特看法;传统文化所确认的行为规范、社会关系、思想观念在人们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任何制度中都包含着文化内涵,制度的内涵从文化的角度就是以自身的存在包含、象征、实现着人的观念及其所体现的人内心感悟的生存世界和意义。传统文化所表现的习惯和风俗,在制度创新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为制度创新的新资源,把民间流行的风俗习惯演变为有效的制度;二是成为制度创新的“瓶颈”,即它们唯有改变方能建立新制度。一种制度只有与文化相容才能被接受和发展进而发挥作用。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优秀的区域文化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优秀的区域文化能够发挥创造能力,培育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他能决定创业企业经营的理念。许多具有潜在创业优势资源的创业者在优秀区域文化的激励下尝试经营活动和在此激励下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同时,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形成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创新文化决定着企业技术创新的价值取向,是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得以形成和高效运转的环境,是现代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效率和效益的源泉。企业文化的形成一方面是企业内部成员在企业内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区域文化的结果。

区域文化在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同,从以下方面发挥作用:第一,区域文化影响企业文化个性。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是企业的个性。一个企业的文化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地区人文特征、商业特征的缩影。区域文化观念对区域内企业文化的培育、形成、发展都有无形影响;第二,区域文化有利于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消费者的文化渊源决定着企业文化的认同;第三,区域文化有助于企业规避文化风险。企业文化风险的产生“源自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就内部来看,文化风险主要是针对来自不同文化员工的管理风险,即由于不同文化导致的管理风格的差异以及由于不同文化的管理人员之间和员工之间不能建立起协调关系而带来的管理失败的风险。化解企业文化风险,需要文化整合。区域文化能有效建立文化认同,有效缓解文化冲突,消除文化差异。

二、典型区域文化形成的企业文化特色

中国传统的区域文化按地理位置,主要有潮汕文化、徽商文化、晋商文化、湖湘文化、江浙文化等。在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文化,无一不打下当地区域文化的深深烙印。

(一)潮汕文化。潮汕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两个方面的精髓。一是精细。农业的精耕细作、手工业的精雕细刻、商贸的精心经营、饮食的精工制作、艺术的精益求精,无一不与精细有关。在地少人多、孤身下南洋的窘迫下,激发了潮汕人敢闯敢拼的同时,他们还学会了善于谋略、精打细算、精明细致地经营事业,精而不奸,使他们在异国他乡的商业竞争中站稳脚跟、成熟事业;二是乐群。潮汕人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他们乐观、团结、能与人为善,既能团结内部族群,又善于与异族打交道。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迁徙的族群,与其他族群互为影响、碰撞、交汇、融合而发展成的民系。潮汕文化通过移民、商业传播以扩散出去,同时又受到华侨文化的影响,焕发出独特的侨乡色彩。在2016年的“宝万之争”中,据报道,宝能集团得到了来自潮汕商会的正式、或者非正式的支持。

(二)徽商文化。徽商发端于东晋,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以经营盐、典当、茶木为主,是中国历史上十大商帮之一,曾雄踞中国商界达三百年之久,拥有“无徽不成镇”的盛名。徽商文化精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贾而好儒的文化追求。其“晓诗书、通大义、好贤礼士、雅好艺事”的儒商形象,体现了徽商对高文化素质的一种追求,在此追求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方能在商道中运筹帷幄,立于不败之地;二是以义取利的诚信品格。徽商在经营活动中,坚守“财自道生,利缘义取”的信条,以儒术饰贾事,遵行“宁奉法而折阅,不饰智以求赢”。徽商“以义取利”的诚信品格,守信用、重承诺,正是当今社会最为可贵的品质;三是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徽商的创业历程可形象的称之为“徽骆驼”精神,“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焉”,充分地体现了徽商的这种驼商创业文化;四是回报社会的感恩情怀。徽商在致富之后,不忘回报社会,积极捐资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建义仓、修水利、筑道路、兴学校等。

(三)晋商文化。晋商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在明清时期,他们是当时国内势力最大的商帮,在国际贸易中也是实力雄厚的商业集团。他们经营的品种之繁多、商业资本之雄厚、活动区域之广大、在商业界的影响之深远,与犹太商人、威尼斯商人并称为世界三大商人。中国传统商人主要在儒家思想文化影响下从事商业活动,可称作儒商,而晋商则是儒商现象的典型形态。晋商文化及其精神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山西地处黄土高原,自然条件差,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及客观地理环境的影响,造就了晋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二是集群发展的抱团意识。晋商的集群发展是以利缘、地缘、神缘、亲缘、业缘为纽带而形成的抱团意识;三是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晋商在创业过程中,勇于开拓,不怕风险,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他们曾经摆脱地域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弃农经商、背井离乡、走出故里、闯关东、下江南、越戈壁、甚至到国外发展;四是竞合相间的兼容策略。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眼光敏锐,审时度势;积极主动,适机而上;协调关系,增强友谊;既能与人宽容共处、和平共事,又能让利经营、薄利取信。

(四)江浙文化。作为工业化时代一个社会群体所表现出来的特别适应市场化、工业化变革的精神素质,江浙文化实质是一种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基础的自主创新精神。在江浙人的性格中张扬着创新、开拓、不墨守成规的精神或文化因子。正是这些文化因子使浙江、江苏成为制度、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江浙文化核心内容有:一是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勇于创业、善于创业、不断创业及创新创业则是江浙商人的共同本质特征。這种勇于创业的精神,支撑着他们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压力都无所畏,这种善于创业的能力,也源于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硬是在别人不愿做、不敢做、做不到的事业中取得成功;二是勤于思考、灵活应变的竞争意识,强烈的经营谋利动机和敏锐的市场意识,调动了江浙创业者大脑中的每一个神经,他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开动脑筋、勇于探索、挖空心思地捕捉商机,绞尽脑汁地寻找市场空当,乘势而上,乘虚而入;三是学习模仿,小中见大的务实精神;四是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创新冒险精神。

(五)湖湘文化。湖湘文化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化。来源于两种文化的融合:南下的中原文化,在文化重心南移的大背景下,湖南成为以儒学文化为正统的省区,被学者称为“潇湘洙泗”、“荆蛮邹鲁”;唐宋以前的本土文化,包括荆楚文化。这两个渊源分别影响着湖湘文化的两个层面。在思想学术层面,中原的儒学是湖湘文化的来源。从社会心理层面,如湖湘的民风民俗、心理特征等,则主要源于本土文化传统。湖湘文化的精髓主要有:一是心忧天下的精神,具有责任意识。从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到变法图强的谭嗣同、辛亥革命中的湖湘志士,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潇湘大地上一代又一代伟人先贤心忧天下、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以救国图强为理想的伟大精神凝聚成了湖湘文化的核心精髓;二是兼收并蓄的精神,具有开放意识。从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率先打破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思想禁锢,创立了具有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思想光辉的哲学体系,到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主张而成为近代中国对外开放思想的首创者,再到毛泽东率先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三是敢为人先的精神,具有创新意识。湖湘文化中蕴藏着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与敢为天下先的独立创新精神;四是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是传统儒学的一种“入世哲学”,目的就是要改变社会动乱、礼崩乐坏的局面,恢复理想中的社会秩序。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

三、识别民营企业文化构建的动力源泉

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千变万化,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也存在差异,企业的发展历程也完全不相同,企业成员的背景各异,由于复杂的经历、学识、能力等个性因素与市场竞争、社会责任观等共性因素的综合结果,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企业发展的文化有着相似的动力来源,识别这些文化动力来源,有助于企业培育与强化软实力。

(一)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对民营企业管理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百花齐放,如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政”,即民本思想或人本主义,其主要内容包括:和、中庸、仁、富民、德治,教化、正己、礼、正名、义利、信、尚贤等。道家《道德经》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既有“治国”,又有“用兵”;既有宏观调控,又有微观权术,是被称为“君王南面之术”的重要著作。其“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原则,善下的用人思想。老子说:“知人者智”。意思是说:认识人才,发现人才,才称得上有智慧。如何使用人才呢?老子形象地比喻:“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这句话的意思是:江海之所以能成为许多河流所集聚的缘故,是因为它处于低下的好地位。老子把江海比作领导者,把许多河流比作众多的人才,领导者对待人才应该谦下。法家的以法治国的行政管理思想、富国以农的经济管理思想、用人唯贤的人事管理思想。兵家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较之以计而索其情”的索情——信息管理,“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的五事与系统管理文化。孙子曰:“将者,国之辅也”,必须具备智、信、仁、勇、严“五德”,谓之曰领导者的才能素质。其他的流派,谓之曰诸子百家,各有所长。

在诸子百家中,又以儒家思想为首要代表。虽有墨、道、佛、法等思想门类,但仍数儒家的势力最大,儒家思想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最广、最深远。正如梁启超所言:“中华民族之所以存在,因为中国文化存在;而中国文化,离不了儒家。”重视儒家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有助于民营企业识别文化动力。

(二)纯粹的区域文化影响。纯粹的区域文化,就是指传统文化发展在空间上显示出来的基本特征。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离不开这个地区的生产条件、生活条件的制约,受民族、民情、民俗的影响,是建立在这个地区经济基础上的一种上层建筑。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离开了这个地域性就找不到其文化表现。共同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政治地位使得以该区域的人们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属于这个地区所独有的民族文化现象,包括心理状态、历史传统、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因为有共同的节日、有共同的风俗、有共同的民间传说,饮食文化、酒文化、服饰文化、婚姻文化等都体现出这个地区鲜明的特点,以区域文化为特征的人群凝聚力比较强。我国的“同乡会”、“地区商会”、“同学会”等均有典型的区域文化的特征。

例如,海外华人经济学界也称华人族群经济,是伴随着中国人移居海外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形成的。华人族群经济呈现这样一个特点,“带有明显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印迹,如为谋生而移民,经济形式由商贩而向工商实业过渡,企业内部大都实行家族式管理,倾向通过华人网络开展经济活动”。通过华人圈子开展经济活动的倾向,在温州人身上体现地很明显。从历史渊源上看,温州人在信息不畅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向外流动和迁移,凭借的是自身的人际关系链,并且不断地将这一链条加以延伸,在国内形成了一个信息传递、人员动员和援助的网络。到了海外,民间社会关系依然是他们的立身之本,不管是社会文化设计还是行事方式都建立在对亲缘关系(族缘、血緣、地缘)合成的社会关系高度认同的基础上,经济活动当然不例外。因为枕山面海,地理位置相对封闭,温州传统文化中信奉“团结、互助”,对政府依赖依附少,自主自为倾向强烈,于是温州商人不断组建商业联盟作为商人的联系纽带,在运作过程中,成就了温州商人的主要优势。

(三)区域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从地缘的角度与文化的角度,全球各区域文化纵横交错,相互影响与融合,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区域文化的相互渗透,成为企业软实力发展的新的动力来源。以闽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例,闽台两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形成了闽台两地相通的文化、民俗、宗教、语言等。岛内以闽南话为主要语言;岛内信奉的神灵也主要来自大陆,如台湾主祀的509座妈祖,就是传接于莆田妈祖庙和泉州天后宫,以及保生大帝、开漳圣王、关帝也都是大陆的分座。闽台两地共祀的神祇,进一步印证了闽台两地深厚的神缘关系。两地的民俗风情文化相近相似。如台湾歌仔戏就起源于漳州锦歌,与漳州芗剧共为“姐妹戏”。两地传统民居和庙宇的建筑模式、结构、装饰、风格,以及由此体现的风水观念、年节习俗、饮食习惯等十分相似。闽台深厚的文缘构成闽台文化交流强劲的动力。根据祖群英的研究,福建在对台文化交流中正呈现出领域多元化、往来高端化、活动品牌化、交流学术化、机制常态化的特点。

一些研究者通过对日本家族企业文化进行研究,企图能够给我国的民营企业的发展寻找新的动力,结果却发现,日本的部分家族企业正是利用中国的儒家文化作为指导,取得了成功,日本家族企业的文化和伦理道德上都体现了儒家家族主义。因此,区域文化的共振与渗透是民营企业文化动力的重要来源。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锦宏,翟欣.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2008.5.

[2]杨晓英.新视角下的潮汕文化精髓与影响[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3.

[3]陶锐.传承徽商精神的现实意义探讨[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9.

[4]徐继开.晋商文化及其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0.

猜你喜欢
区域文化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区域文化视野下的油画风景表现语言研究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区域文化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论区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可行性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
论民营企业创新的载体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