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伤椎植骨置钉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2017-03-14 17:18冯进益芮钢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脊柱骨折临床疗效

冯进益 芮钢

【摘要】 目的:观察伤椎置钉在重度脊柱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脊柱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传统伤椎邻椎固定(单纯4钉),观察组采用常规置钉+伤椎植骨置钉手术内固定(5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术前、术后1周时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植骨置钉可以减少术后恢复高度丢失及后凸畸形,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脊柱骨折; 椎弓根螺钉; 临床疗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7.4.016 文獻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4-0030-03

脊柱骨折是常见的骨科疾病,多以男性青壮年为主。脊柱骨折多由间接外力引起,主要是指冲击性外力传至胸腰段发生骨折,只有少数由直接外力引起[1]。脊柱骨折者通常情况下会伴有压痛及局限性肿胀,严重者会伤及脊髓,甚至形成截瘫,危及生命。目前,临床上对于脊柱骨折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且多选择4钉固定,该固定方法虽然能满足手术需要,但是患者术后畸形、断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近年来,有学者报道后路手术内固定(5钉)在脊柱骨折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不错。该治疗方法能加强内固定的稳定性,提高骨折复位效果,减少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及后凸畸形角度加大,但病例数量较少,缺乏远期疗效观察。为了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5钉)在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脊柱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脊柱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纳入标准:(1)胸腰段脊柱单椎体骨折;(2)伤椎一侧或两侧椎弓根基本完整;(3)无明显骨质疏松;(4)无其它部位合并伤。对照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2~35岁,平均(26.30±3.62)岁,体重52.0~85.5 kg,平均(68.49±4.15)kg;观察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1~36岁,平均(27.34±1.98)岁,体重53.0~84.6 kg,平均(67.24±3.17)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行全身麻醉,待麻醉生效后,在胸部、腹部放置软垫,保证其胸腹部空置,完成体位复位。以损伤部位作为手术切口中心,充分暴露损伤椎及上、下椎板和小关节突,在C臂X线透视下确定损伤椎体,并于上下相邻椎体植入椎弓根螺钉、装棒、复位及固定。根据术前CT评价突入椎管骨块占椎管直径百分比及术前是否伴有神经损伤症状决定是否行椎板减压。

对照组采用传统伤椎邻椎固定(单纯4钉)治疗方法:在患者上下正常相邻椎体内置钉。

观察组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5钉)治疗方法:除了在伤椎椎弓根完整双侧相邻上、下椎内置入椎弓根螺钉,伤椎椎弓根螺钉通道完成骨折的复位,攻丝后在电钻套筒内置入椎弓根通道,向椎体内置入小松质骨,保证压缩部位能恢复原始高度,经伤椎置入比上、下椎体椎弓根螺钉短1 cm的螺钉,采用置钉器向腹侧轻挤压伤椎矫正后突,放置连接棒,锁定伤椎螺钉。X线下检查椎弓根螺钉位置的正确情况。待满意后向后移位椎体,完成上缘骨块复位,后凸矫正,脊柱序列恢复满意后固定椎弓根钉棒系统[2]。

手术完成后,逐层关闭切口,并消毒,防止感染。两组术前0.5 h使用抗生素,术后1~2 d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根据引流量情况1~2 d拔出伤口引流管。麻醉苏醒后开始进行主动或被动双下肢功能锻炼预防深静脉血栓及神经根粘连。术后4周佩戴支具逐渐下地,并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随至12个月拍摄X光线再次进行检查,观察伤椎骨折愈合、高度访丢失及内固定相关情况。

1.3 观察指标

(1)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前缘高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相邻上下椎体高度平均值×100%);(2)术后满意度评分,根据局部疼痛评分及工作状态恢复情况;(3)术后感染、螺钉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比较

术前、术后1周时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比较

术后1年,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88.34±7.5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9±6.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3,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2个月,均无切口感染、椎弓根螺钉松动或断裂,无或加重神经损伤表现。

3 讨论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建筑施工及交通事故频频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脊柱骨科中,脊柱骨折是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者多以青壮年男性为主[3]。脊柱发生骨折,患者会伴有明显疼痛感,严重者会伤及脊髓,引发不同程度的截瘫。因此,对脊柱骨折患者做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4-5]。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应运而生[6-7]。此种方法解决了传统常规治疗方法的缺陷,能显著提高治愈有效率,加快患者康复,越来越受到患者及医生的青睐。后路4枚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上下椎体广泛应用于治疗胸腰椎骨折。随着临床大宗病例随访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伤椎椎体高度丢失和后凸畸形等并发症明显增多[8]。结合相关报道该手术方式存在以下不足:(1)悬挂效应,易产生后凸畸形,增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的概率;(2)四边形效应,侧向不稳定,无抗旋转能力,不利于伤椎周围软组织修复;(3)内固定应力集中,且不利于骨折脱位复位[9]。随之应运而生后路内固定中伤椎是否置钉来弥补上述不足,临床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其花费较高、手术时间延长,对伤椎椎弓根不完整、伤椎矢状位劈裂时置钉困难且难以恢复椎体有效高度,6钉固定强度大是否会加速邻近节段退变尚不清楚[9]。结合临床实际,大部分患者常伴有一侧椎弓根断裂置钉困难,双侧置钉强度大,故选择单侧置钉同传统4钉进行随访比较术后疗效。本组病例中两种固定方式对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的恢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至1年时,由于4钉组伤椎未进行植骨存在“蛋壳效应”,发生了复位丢失现象;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同术后1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经伤椎固定组术后丢失程度较小,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同术后1周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文献[9]报道相一致。另外在术后满意度调查发现经伤椎固定组较对照组满意度高,可能与前者矫正术中植骨融合避免了术后负重活动时伤椎椎体高度丢失有关;还可能与对照组术中为获得满意复位过渡撑开造成前纵韧带及相邻椎间盘损伤迁延不愈造成长期疼痛相关。但是传统4钉组具有操作步骤相对简单、耗时短、费用少等优点。对于双侧椎弓根均受损置钉困难病例、椎体骨折合并矢状面劈裂患者可选择单纯4钉固定。

综上所述,伤椎植骨置钉可以减少术后恢复高度丢失及后凸畸形,提高患者满意度。是否因强度增加,加快邻近节段退变有待进一步临床随访证实。且其有一定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应结合骨折分型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林春玲,蓝柳红,麦慧英,等.腰椎骨折后路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0):1369-1370.

[2]杨安栋,陈秀民,孟庆民,等.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2015,35(4):69-70.

[3]张峰.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6):3741-3742.

[4]张艳婷.35例脊柱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6):819-820.

[5]马迅,薛晨晖,关晓明,等.上颈椎损伤的手术方式选择及其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15,35(5):556-564.

[6]伊力哈爾·沙迪克.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脊柱骨折老年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522-4523.

[7]田伟,韩骁,何达,等.导航辅助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对照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2):1061-1066.

[8]金才益,曾忠友,徐阿炳,等.胸腰椎骨折单纯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的远期结果[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2,12(5):397-398.

[9]曾忠友,张建乔,金才益,等.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2,28(2):149-154.

(收稿日期:2016-10-16)

猜你喜欢
脊柱骨折临床疗效
经皮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效果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方法治疗脊柱骨折伴硬脊膜损伤术后脑脊液漏的效果观察
脊柱骨折应用放射平片与CT的临床诊断价值对照
后路手术内固定对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价值及效果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