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2017-03-14 23:04柯妙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子宫肌瘤剔除术剖宫产术安全性

柯妙芳

【摘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112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56例。两组患者均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缩宫素应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新生儿Apgar分值、术后阴道出血量、恶露干净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可靠,安全性佳,临床可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以此保证患者的生殖健康。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子宫肌瘤剔除术; 效果; 安全性

doi:10.14033/j.cnki.cfmr.2017.4.07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4-0128-02

子宫肌瘤是临床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可能与正常肌层细胞突发性变化、局部生长因子互相作用及性激素水平有关。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妇产科中十分常见,其发生率约占0.3%~7.2% [1-2]。由于多数子宫肌瘤无特异性的症状表现,所以易在妊娠与分娩时被忽视。然而,受肿瘤大小与生长部位的影响,子宫肌瘤给产妇妊娠、分娩与产褥期的生殖健康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直接关系到母婴的健康与安全。目前,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一直是妇产科学者关注且争论的焦点。为了进一步完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56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对其实施了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術,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共计112例。纳入标准:符合第七版《实用妇产科学》中对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证实[2];患者对本次治疗方法与研究内容知情,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其他产科合并症或并发症;合并严重脏器疾病。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原则将11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56例。研究组年龄22~38岁,平均(30.5±5.6)岁;孕周37~42周,平均(39.5±1.3)周;肌瘤部位:浆膜下肌瘤21例,黏膜下肌瘤5例,肌壁间肌瘤30例;肌瘤尺寸3~10 cm,平均(5.2±2.3)cm;其中单发肌瘤30例,多发肌瘤26例。对照组年龄22~37岁,平均(30.3±5.5)岁;孕周37~42周,平均(39.3±1.2)周;肌瘤部位:浆膜下肌瘤22例,黏膜下肌瘤5例,肌壁间肌瘤29例;肌瘤尺寸3~10 cm,平均(5.3±2.2)cm;其中单发肌瘤31例,多发肌瘤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持续硬膜外麻醉的状态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当胎盘与胎儿成功娩出后,向宫体注入20 U催产素,检查无出血后缝合子宫切口。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通过超声观察子宫肌瘤大小、部位,之后确定子宫切口,根据常规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操作,瘤体四周注入20 U催产素,强化子宫收缩,以降低出血量。黏膜下肌瘤应先将肌瘤剔除后,再缝合子宫下段;肌壁间肌瘤与浆膜下肌瘤则先缝合下段切口,针对肌瘤数量多、尺寸大的患者,在瘤体与子宫壁高出的2 cm处做一切口,将膀胱推至肌瘤以下,切开并钝性分离子宫肌瘤包膜。针对宫缩不佳者可给予400 mg米索前列醇塞肛或含服。完成手术后逐层缝合腹腔,术后应用抗生素抗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情况与术后情况。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缩宫素应用量。术后情况包括:新生儿Apgar分值、术后阴道出血量、恶露干净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缩宫素应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两组术后新生儿Apgar分值、术后阴道出血量、恶露干净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子宫肌瘤属于女性生殖系统常见且多发的良性肿瘤,近年来随着该病发生率的不断增高,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概率也随之递增[3]。研究发现,妊娠与子宫肌瘤之间可以相互影响、作用,肌瘤阻塞特点不仅能够影响胎儿活动,使胎儿变形,同时还可以损伤蜕膜组织发育,影响胎盘发育与精卵着床[4]。同时,肌瘤对胎先露部位衔接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易发生胎膜早破;肌瘤于妊娠期间呈现出较软的质地,与四周组织分界不清,所以漏诊情况频发;妊娠期间随着激素水平的增高,肌瘤可出现退行性变、黏液性变与脂肪性变。目前,针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案尚未有统一的意见,笔者认为子宫肌瘤机械性刺激可以增加围生期合并症与难产的发生概率,所以临床应适当扩大剖宫产指征,不可强行采取阴道分娩。

目前,针对剖宫产术中能否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仍存在一定的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剖宫产术中直接剔除肌瘤可以避免二次手术,保证子宫缩复,降低产褥感染概率,减少患者的痛苦[5];而有学者认为,由于剖宫产术中子宫高度充血,同时行子宫剔除术易发生大出血[6]。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缩宫素应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新生儿Apgar分值、术后阴道出血量、恶露干净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虽然剖宫产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延长了手术时间,且增加了术中出血量,但未对术后恢复造成影响,这与部分研究结果相符[7-8]。同时,从循证医学来看,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以避免二次手术给产妇身心带来影响,减少经济负担,同时可以促使子宫复旧,安全可行。

总之,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可靠,安全性佳,临床可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以此保证患者的生殖健康。

参考文献

[1]艾永生,高岩,周羽.剖宫产术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60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15(12):941-942.

[2]陈云芬.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98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4):602-603.

[3]林少梅,杨玮琳,韩凤琼,等.子宫肌瘤剥除术中先行子宫动脉阻断对生育功能及肌瘤复发率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3,32(19):3180-3182.

[4]张秀萍.157例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的临床探讨[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34(9):773-774.

[5]付建红,高湛,翟旭华.预防剖宫产术中剔除子宫肌瘤致产后出血的方法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5):4131-4133.

[6]胥红斌,吴强.剖宫产术中剔除子宫肌瘤117例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2014,14(8):900-902.

[7]谢冬梅.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及疗效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5(4):525-526.

[8]贺英,刘晓娟,路继成,等.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老年患者DDI评分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0(10):2627-2629.

(收稿日期:2016-10-02)

猜你喜欢
子宫肌瘤剔除术剖宫产术安全性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治疗性早产267例临床分析
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分析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宫腔水囊压迫止血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效果评价
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分析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垂体后叶素止血药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