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两篇

2017-03-14 07:35李曦辰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胡人汉人中原

李曦辰

柔静处下,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静观宠辱,人生哪有一帆风顺;随遇而安,不到最后哪知成败。李白有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更有俗语曰:树欲静而风不止。是以,水在流淌时不择道路,树在摇摆时是随风摇曳,它们都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所以,做人也同样应当如此。正如《楚辞》中的渔父一样,举世皆浊,何不掘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故,做人应当随遇而安。

已故的著名作家丁玲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划为右派,被派到北大荒接受劳动改造。可她从来不抱怨,不反抗,是逆来顺受的随遇而安。遇是不顺,安是不得已。有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这就是中国人所谓的奴性。但是,我却认为不然。试问,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如果不接受,如果不安又能怎么办呢?不管你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罢,你都不能改变什么,那又何必不看开一点,静下来,坚守本心,风雨总会过去,等着就好。

正所谓不如意事常八九,在我们的一生里很难感到几件事情是旁我们顺心的,如意的。但是在大的环境下,我们却又不能改变现状,因为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渺小的。但有一件事,我们是绝对可以改变的,那就是个人的心态。当然,随遇而安是指在无法抵抗或者无法阻拦的情况下随遇而安,它并不是消极的等待,更不是听从命运的摆布。此语出自《老子》之中,老子所倡导的便是无为而治,以柔弱胜刚强,夫守柔曰强,意在谦虚为上,善于顺应环境,因势利导。更通俗一些来说,就是寻求生命的平衡,以静制动。

当今社会,人们总是喜欢把生存和生活做对比,生存就是只满足一个人能活下去这一基本条件,而生活则是有更丰富的物质基础,也有一定的精神上的活动,将自身修养,为人处世,思想情操更加完善。而我则想:在生存的状态下,将自己的精神升华到生活的状态,就是对随遇而安的最好诠释。

绝地反击

东晋十六国——一段被华夏史学家故意遗忘的悲惨历史;冉闵——一位让后人无法正确评价的悲情英雄!数千年后,可有人还记得那顶天立地的英雄?

西晋灭亡,五胡乱华,中原汉人如坠阿鼻地狱:人口锐减,民不聊生。就在汉人将要亡国灭种之机,冉闵站了出来,颁布杀胡令,诛诸胡数百万人,中原一时为之肃清,汉人得以生存。然,两年后,冉闵被鲜卑慕容氏南下所灭,而后被胡人所控制的史学家骂为盖世屠夫,从此盖棺定论,永不得翻身。

冉闵之父冉谵在“乞活军”兵败被俘,与其一同被俘的还有十二岁的冉闵。冉谵铁骨铮铮,决不投降,绝食七日而死。后赵皇帝石勒见其有如此气节,就赦免了冉闵,并将其收为义孙,改姓为石。为后赵四处征讨,立功无数。但他并非是认贼作父,在其发迹后,在其发迹后,灭掉后赵,屠胡百万。

也许有人认为,他就是一个屠夫,但又有谁知道我汉人处境?据史载,在后赵中牟城边有数千具汉人尸骸挂在树上,这些都是汉人百姓因赋税太重自尽于此。而在中牟城中更有后赵胡人随意杀死汉民,并将其尸体堆积在一起,名曰“尸观”,认为这是他们的丰功伟绩。在今人看来,此种暴行令人发指。我不知当时目睹这一切的冉闵的心中所想,只知道他以行动表明了一切:为了完成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荣光的重任,可以忍受一切痛苦和耻辱,虽化身成魔亦在所不惜。‘我若是佛,天下无魔;我若是魔,佛耐我何?‘冉闵——一个我关注已久的名字,以前零零星星读到一点传记,虽然很多人都已忘却这段历史,可我却无法释怀。那是一个阴暗潮湿的年代,一个阴霾恐怖的年代,一个狼烟四起的年代。出生于那个年代,对汉人,对华夏历史来说,都是个悲哀。一个光辉灿烂,被外族称为“华丽”的民族,一个被称为世间中心的国家,落在了野蛮的异族人手中,他们比八国联军更野蛮(后赵胡人吃人),他们跟日本侵略者一样狠辣(当冉闵将其赶出中原时,中原漢人只剩下五百万),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更可怕的是这才是黑暗的开始。冉闵,挽救了这即将倾倒的大厦,汉人终于想起了他们是陈汤,是卫青,是霍去病的后人。随后,中原光复,五胡乱华终结。

然,天妒英才,冉闵称王两年后,慕容恪率军南下,以数十万兵力,组成铁甲连环马,与冉闵麾下两万悍军,十战廉台,后因兵力悬殊,冉闵兵败被杀。一代枭雄,就此陨落。

天乎,天乎,棘子成林;意乎,意乎,灭石者陵……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胡人汉人中原
古代中国人移居朝鲜半岛与日本“汉人”的形成
破山剑
沁园春·赞中原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My Favourite Animal
御中原 画饼充饥
秦人称谓小议
辽代壁画墓汉人出行图浅议——以关山4号墓为例
谈谈唐王朝皇室中的胡人风俗
儒释道思想的融合体 胡人骑羊青瓷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