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

2017-03-14 10:09张晔
科技视界 2016年27期
关键词:写作手法海明威

张晔

【摘 要】《在异乡》(In Another Country,1927)是海明威描写战争经历的一个著名的短篇小说,本文从写作手法的视角入手,从讽刺手法和克制陈述((understatement)手法、句式结构、词汇特点、重复法等方面对《在异乡》进行分析。

【关键词】海明威;《在异乡》;写作手法

《在异乡》(In Another Country,1927)是海明威描写战争经历的一个著名的短篇小说,通过这个短篇,可以了解研究海明威关于战争和死亡的主题。它涉及了作者众多创作主题中的一个—nada(西班牙语,意为“死亡、空虚、虚无”),以及身在异乡的孤独感觉。并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者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态度的彻底转变和他对这场人类有史以來空前浩劫的极度僧恶。

这个短篇小说的题目有多重的含义。首先,对于讲述故事的年轻美国士兵来说,他离亲别友、远离故土、来到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意大利前线,就是身在异乡的异客。其次,米兰城,以及远离战场的这家后方医院,对于受伤的意大利士兵而言,也是身在异乡。从象征的意义上来说,身受重伤,整天与死亡打交道的伤兵们与那些过着无忧无虑、平安幸福生活的市民们相比,也是身在异乡。从广义上看,对那些精神家园失落的“迷惘的一代”来说,昔日美好的理想早已灰飞烟灭,新的精神家园又无处可觅,他们感到彷徨无助、孤独寂寞、精神无处寄托,全然不知自己身在何处,这种自觉危机,这种孤独感觉不正是由于在异国他乡漂泊而造成的吗?

海明威采用不同的写作手法来体现小说主人公身处异地、孤独难捱的境况。

1 讽刺手法和克制陈述((understatement)手法

海明威通过描述死去的动物,通过描写战争留下的伤痕,同时使用讽刺手法和克制陈述((understatement)手法来表现这种身在异乡,被人疏远的孤独感觉。

试以第一段为例:

秋天,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米兰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卷毛上,寒风吹起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吊着;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舞着。这是一个凛冽的秋天,风从山岗上吹来。

萧索的秋风、言简意赅的表述给读者带来阵阵寒意。悬挂的猎物象征着死亡,这一幕凄凉的场景暗示着战争给人类带来空前灾难,无数人的生命,犹如猎物,遭到杀戮,成了战争的牺牲品。为整个故事的发展奠定了死亡、空虚,孤独的基调。

在这个短篇中,主题是由战争体现的。这场毫无意义的可恶的战争使故事中所有的人物都受了伤。战争使他们进一步接近了终极的nada-死亡和空虚。正如故事讲述人说的,战争之无意义是因为受伤既无尊严,也没有荣誉。只因为受伤是个“意外事故”,这种意外事故有什么道德价值可言呢?作家通过描写战争留下的伤痕,进而揭露战争的无意义。上战场前最喜欢足球运动的美国士兵,在战争中膝关节受伤,小腿僵直。而作为意大利最杰出的剑术家的少校,手部严重受伤,萎缩的如同小孩的手,手指僵硬。那个没有鼻子的小伙子,“从军校径直到前线,一小时后便负了伤”。作家在讲述这些时,竭尽讽刺之能事,将战争的残酷表露无遗。

更具有讽刺意味的却是,少校并不相信人是勇敢的。美国士兵在提及自己的奖状时,“我便拿出奖状给他们看,上面尽是些冠冕堂皇的词语,诸如FRATELLANZA,ABNEGAZIONE,等等。但是,透过这些辞令,可以看出真正的涵义:我的受奖仅仅由于我是个美国人。”“然而,自从看过奖状上的评语后,他们不再把我当成知心人了,”。正因为这个原因,病友们便对他另眼相看,不再视作知心朋友。而失去了鼻子的小伙子,也因为没有获得勋章,受到了冷遇。纵然如此,同样的受伤经历还是让这些伤员在面对外人时感到“息息相通”。即使是在战争中失去事业、妻子的少校也不相信战争中的人们是真正地勇敢。他们只能是不幸的牺牲者和受害者。故事讲述人按海明威的创作准则讲述,他远离故乡,不被人理解,被人孤立的感受跃然纸上。战争如此残酷,伤痛却成为维系人际关系的唯一纽带,冷嘲热讽的字里行间,人心的孤独依稀可见。

作家还使用了克制陈述的间接表达方式来表现人心的孤独,世事的虚无。

柯华的姑娘们很有爱国心。我发现,在意大利最爱国的是咖啡馆的姑娘—我想,她们现在还是爱国的。

作家在描写获得三枚勋章的意大利突击队上尉时,只是轻描淡写道“在前线待过好久,九死一生,故而有些超然物外。”读者可以感受到战争的无情和上尉有别于常人的貌似超然,实际上甚为孤独的内心感受。

文中,描述少校在谈及痛苦时,有这样的表述

他站在那儿,咬着下嘴唇。“忘掉痛苦,”他说,“难哪!”

寥寥几个字,却有着太多的含义,面对巨大的痛苦,连语言都显得苍白。这样简洁的表达,更发人深省。

2 采用不同的句式结构

海明威善用短句,短小精悍、平铺直叙,于无声处见惊雷。《在异乡》 中,海明威穿插复杂长句。以下段为例:

然而,每当我们穿过城里的“禁区”,到柯华咖啡馆去时,或在黑夜中并肩而行,酒店里灯光闪烁、歌声不绝之际,或者,当人行道上男男女女熙来攘往,我们不得不推开众人,挤到街上去的时候,便感到由于某种类似的遭遇而息息相通,这是那些讨厌我们的人无法理解的。

灯光摇曳的酒店、不绝于耳的歌声、熙熙攘攘的人群,与在黑暗中并肩前行的伤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不仅仅是文体的需要。在繁华的盛景之下,伤兵的孤寂越发明显。在这毫无意义的战争中,他们的身体被摧毁,生活被打乱,疾病与苦闷相随,难以排遣。

文中偶尔穿插的复杂句,使得故事更为跌宕起伏,更具有艺术感召力,直击读者内心深处,引起共鸣。

3 词汇特点

海明威不喜用深奥的大词。他娴熟地使用英语中的基本词汇,准确地表情达意。《在异乡》也不例外。小说中大篇幅使用具体名词,用以表示具体的人和事物,同时也运用了几个抽象名词;文中的动词大多为动态动词,同时借助强调运动和活动的副词,进而强调突出人物的动作和神态,使得描述更加惟妙惟肖,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形容词的准确使用,使得故事主题更加鲜明,在渲染故事气氛、描绘人物形象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文中有几处出现了意大利词汇,为作品增添了异国色彩 ,故事更具真实感。如文中有这样的描述:

那里的人恨我们这些军官。我们走过时。一家酒店里有人喊叫:“Abasso gli ufficiali!”

“Abasso gli ufficiali!”意为“打倒军官!”在异国他乡,因为虚无的战争,伤兵遭受人们的咒骂。面对社会的嘲讽,他们内心的孤苦可窥一斑。

4 使用重复法,突出主题

在《在异乡》中,海明威采用了重复法,即在叙述中,将某些词、短语、句子进行重复或略有变化的重复,旨在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这些词、短语和句子的重复使用,能加强读者的印象,对于强化主题和和了解主人公的感受至关重要。故事这样开始:

深秋,战争仍在继续进行,不过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

之后,文中又出现了类似的表述:

我们谁都不知道战事将如何发展,只知道仗还在打,一直在打,不过,我们再也不用上前线了。

这样重复的手法给读者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突出伤兵对战争的厌恶,“再也不用”短短四个字的重复使用,表现出他们终于离开前线的释然。战争的伤害不言而喻。

又如,少校对话中重复出现“肯定会失掉”。寥寥几字,将少校内心的痛苦表达出来。大哀不言痛,一切尽在不言中。少校内心的怅惘和无助跃然纸上。

海明威喜用含蓄的表达,采用“冰山原则”。顾名思义,“冰山原则”是指在叙述时只出现“八分之一” 的显性部分,而将“八分之七” 隐于水下。引发读者思考,透过表面现象深挖内在的涵义,领会文章主旨。

《在异乡》 的写作充分诠释了海明威的 “冰山原则”,使读者了解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心理活动,突出他们内心孤寂、反对战争这一主题。

《在异乡》中,海明威通过这样的写作手法,想要告诉人们,在这个荒诞的世界上,人没有自己的家园,只能在异乡漂泊: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等待着命运的裁决。这样的状况下,人唯有孤独,别无选择。

【参考文献】

[1]胡天赋.现代荒原上的空虚和死亡——海明威《在异乡》的主题[J].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2]陈红.海明威《在异乡》的叙事艺术和文体风格[J].廣西社会科学,2005(11).

[责任编辑:田吉捷]

猜你喜欢
写作手法海明威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名言
海明威:《雨中的猫》
重温海明威
论《在地铁车站》中的“意象”
《黄雀记》写作手法及当代启示
浅谈以教材为依托进行高中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