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汉风 石上史诗

2017-03-14 16:45朱华
文物天地 2017年1期
关键词:沂南前室汉墓

朱华

在山东众多汉画像石墓葬中,有一座曾经两度被发掘的墓葬,那就是坐落在沂南县北寨村的“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目前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汉画像石墓。1957年孙作云先生发表专文对此进行过介绍。1994年沂南北寨汉墓博物馆在原址建成,对外开放,众多研究画像石专家和美术爱好者慕名而来。为更好深入研究、普及汉代画像艺术知识,2015年山东博物馆出版了《沂南北寨画像》一书,这是汉代画像石首次以线绘的形式展现出来,填补了我国汉代画像石研究之空白,因此具有重要意义。

一、沂南北寨汉墓的墓室结构

墓葬坐北朝南,墓道后端与墓门连接处有一个平面,上面铺设有砖。墓道东西两端砌有挡土墙,现已倒塌。

墓室分前、中、后三主室,还有东西侧室(东三室,西两室),墓室的东北角还设有厕所。墓室长8.7、宽7.55、高3.12米,整个墓室材料均为石料,共计280块,各室地面也是用打磨平整的石材,但发现一个件难以解释的现象,就是后室及各侧室地面比前室、中室高出0.29米,留给人们很多的遐想。墓室带有画像石材42块,达73幅,画像面积达44.2平方米。面积之大、内容之丰富、刻画之精美,在同类汉墓中是罕见的。这些画像分别安置在墓门、前中后墓室内壁、中心立柱和隔梁等处。

墓门中间的立柱把墓门一分为二,墓顶是抹角结构的藻井。室与室之间相互连通,墓室前有停车场,可以停放多辆马车。跨过门槛进入前室,前室相当于院落,前室中间有八角形石柱支撑,顶部用石条构成方形重叠的抹角结构藻井,既美观又大方。从前室进入相当于客厅中室,两侧是厢房,用于仆人居住和车马停放。墓室东北角有一个和今天差不多的现代化厕所,可见汉代时期就已达到一定文明程度。后室即是安放棺木的地方。墓室封顶的石块结合相当紧凑,所有石料都按一定尺寸预制,然后安装成整个墓室,充分反映当时先进建筑技术和劳动人民聪明才智。

二、沂南北寨汉墓丰富精彩的内容

整个墓室的画像主要分布在墓门、前中后室的内壁和中室立柱上及横梁上,东西两侧室则未见画像,可以看出,不同位置装饰着内容各异的画像。墓门门楣上横梁是一幅胡汉交战图(图一A,B),画像中间有一座桥,桥下有人划船、打鱼等生活场景,而桥上是胡汉交战的场景,仿佛象征墓主人坐着战车指挥战斗保护百姓安居乐业,威武的将军率领千军万马打败侵略者。芝加哥大学巫鸿先生认为汉画的内容是“特殊历史现象和象征主义的解释”,还有人认为具有特定的背景和历史事件,这个历史背景和事件应该是指汉朝和匈奴之间近百年的战争关系。信立祥先生认为“生活在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被认为是‘胡人,使人联想到守卫幽冥两界之界河桥的冥军是由胡人组成,这就是图中桥上胡人军队和墓主人汉人军队激战的原因,墓主人在地下世界仍然和生前一样拥有强大的势力打破冥界的严格限制,随时可以接受子孙后代的祭祀”。

墓门两侧和立柱上各有一幅画像,西立柱(图二)上面有一只踏着神兽的翼虎,翼虎下西王母坐在山形座上,西王母两旁有捣药的玉兔;中立柱上的画像(图三A,B)是上有一口衔长剑的蹶张,中间有羽人托着一只虎,虎下是张开大嘴前肢开胯的翼虎;东支柱(图四)画像上刻一仙人左右怀抱人首蛇躯的伏羲女娲,下面东王公端坐,两旁有羽人捣药。西王公和东王母常出现在汉画像石中,且居于画像的重要位置,捣药兔、蟾蜍、羽人以他们为尊组成次生图像,这三幅画像以东王公和西王母为组合形成一个结构层次分明、独立的画像,中间羽人与神灵异兽嬉戏,羽人伴随在东王公西王母旁,其职能是向凡人提供长生之术所需的仙药,反映汉人“羽化登仙”、“灵魂升仙”的观念。《论衡·无形第七》曰:“图仙人之形,体生毛,臂变翼,行于云则年增矣,千岁不死”。诠释出古人羽化成仙的封建迷信思想。

前室贯穿于东、西、南三壁横額的是一幅场面庞大的吊唁图(图五A,B),吊唁祭祀是乡间最重要的礼仪,墓葬特别渲染了吊唁的场面和活动。首先是官员们的祭拜,在前室东西两壁安排有两组吊唁活动,一是进入庭院的吊唁,14位官员分成6排,并携带着小祠堂模型鱼贯而入;一是在祠堂前进行悼念活动,22位官吏们在丰盛的祭品前,或跪伏在地,或躬身施礼,听凭主祭者对死者的悼念致辞。其次是南壁祠堂周边的礼拜活动,众多亲友们或驾着车,或牵着羊,捎带着酒、食和成口袋的粮食,来到祠堂进行吊唁祭祀,祠堂两边大路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各种礼品沿途摆放。

由此可见,墓主的地位有何等显赫。另外前室东西北三面墙壁和中心立柱又安排了33幅纯粹辟邪的画像,其中既有和墓门一样的“蹶张、怪神”,也有能够辟邪的“青龙、白虎”等“四神”图像,还有中立柱上的武器库和捧盾图,有意用此来表现死者的身份,这些都是主题画的从属画。

画像内容最为丰富精彩的为中室,四壁和横额内容多于人物有关,东壁上横额(图六A,B)有乐舞百戏图,众伎艺人表演飞剑跳丸、走绳、车马戏、七盘舞,配以敲击钟、磬、笙、鼓、琴等乐器吹奏,可见墓主人生前怎一个享乐了得;南壁上横额(图七)有生活气息浓厚的丰厚享宴图,雕刻有粮仓、满载粮食的牛车,主人督促奴仆装粮入库,另有厨房师傅杀猪、宰羊、酿酒、切菜、烧灶等,反映出墓主人显赫的社会地位;西、北壁上横额(图八A,B)展现的长幅人物车马出行图雕刻的尤为精妙,描绘出墓主人其官宦身份和地位。画境中,众多亲朋奴仆在宅院前恭迎车骑队伍,从宅院建筑形式和车骑队后方没有送者,可知墓主人应该是刚出游归来;这些画面应是墓主人生前生活的一个缩影。

另外,在横额下四壁(图九A,B)上设置有18幅37个历史和传说人物,画像人物榜题“仓颉、齐桓公、卫姬、苏武”等人物姓名12处28个字,其中,既有司空见惯的反映忠义思想的“周公辅成王”“苏武留胡节不亏”“荆轲刺秦王”和“蔺相如完璧归赵”等人物故事,也有褒扬礼贤下士品德的“孔子见老子”、隐居山林的高士如“仓颉”等古圣先贤榜样,还有批判鞭挞昏君如“晋灵公加害赵盾”的场面。荆轲刺秦王在汉代是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从中室客厅再往后就是主人的寝室,左右两间,中间虽有间隔,但相互间可以自由往来。安排在这里的画像,除墓室最深处的辟邪题材外,主要是有关墓主起居生活的内容(图十)。画面中刻有家居、酒杯、兵器和端着洗漱用品的仆人以及捧着镜匣的侍女,一只狗正在弓着身子捕捉浑身战栗老鼠的场面,形象逼真,生活气息浓厚。整个墓室画像思想明确,各室主题也是内在联系而不单独孤立,这样安排更深化主人万年永固的精神和长眠墓葬的寄寓。

三、沂南北寨汉墓

均衡饱满的构图

构图,在古代又称为“经营位置”“章法”“布局”,被认为是“画之总要”,构图过程又是一个绘画的诸技法因素构成的过程。沂南汉墓石刻壁画也是如此,所涉及各种形式法则,主要继承传统的平面散点和分层布局法则,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散点布局方式,其焦点不止一个:有纵向升降展开的高远法;有横低展开的平远法;还有远近距离展开的深远法。如沂南汉墓前室南壁上横额、中室南壁上横额东段和中室南壁上横额西段(图十一)均表现墓主人庄园生活,采用鸟瞰散点透视的办法,使画面井然有序,富有层次感。在中室西壁上横额,中室北壁上横额东段、西段(图十二)图中车马出行时的盛大气势时,采用多视点组合的方法:单独表现一辆车、一匹马时采用平视散点透视;用正视横列的方法表现出车马的位置,较好解决大队车马的纵深,这种透视法强化了画像石的装饰性、增强其画面的美感。

此外,还遵循分层分布的格局,按上下层次安排形象,左右关系获得空间。沂南北寨汉墓中室画面简洁,内容清晰,整幅画面采用连续的形式,这是中国早期连环画的一种表现形式。

沂南北寨汉墓构图巧妙恰当地运用变化统一的形式美规律,布局多而满,但富于变化的局部又服从于整体统一的结构,相互交错,前后呼应,主次分明。如中前室南壁上橫额、中室东壁上横额。又如后室靠南壁的承过梁的隔墙的东面、后室靠北壁的承过梁的隔墙的东面,其不仅运用多层分割,就是一个分层内,画面也是满的,运用飞翔的小鸟、飞动的气云纹或空白处填补一个小人物,打破了画面的宁静,使空间运动起来,画面虽然饱满均衡,但满而不乱,多而不散。

四、沂南北寨汉墓力量感和夸张精炼的造型

汉代石刻壁画造型显著特点是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线是人类最为古老的造型语言,线条的形态、组织、结构和形式美感是线艺术最基本的表现等征,线条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简练性,便利性和直接性,所以人类最早的造型行为选择其线的语言形式。如在前室西壁南段、北段中(图十三),苍龙腾空而起,昂头摆尾,身体呈一条弯曲的长线,仿佛一曲音乐徐徐缓缓,悠然自然。

汉代艺人通过对自然的感悟,摆脱其自然物象正常比例的束缚,达到超越自然而又可以从图像造型中找到自然物象的原形,有些雕刻造型神韵无穷,精彩无比。引起中外艺术家的倾慕、追求与探讨。沂南北寨汉墓中人物的夸张变形画像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墓中墓门中支柱、前室过梁西壁、后室过梁东壁、西壁中的“羽人”,羽化成仙。羽人是汉人丰富的想象与夸张变形的结晶,富有浪漫色彩。

总之,无论是线刻还是剪影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不拘泥于形似而注重传神,同时运用变形和夸张的手法,抓住事物最精彩的瞬间,用寥寥几笔勾勒出其内在的神韵,凸显其浪漫主义气质,使之散发出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沂南北寨汉墓中,可以随处能感觉到“力量”的存在,这种力量表现在运动形象的刻画上。在前室北壁正中一段位置(图十四)其神圣如虎而立,头顶上竖立着三根箭的弩弓,手持短刀,足持短剑,短刀、短剑与上竖的箭两力相背,力感十分劲健。前室东壁北段中人物胸部呈椭圆形粗而壮,两脚细而小,整个身体重力下冲,而双脚踏的弓却向上与身体形成强烈的对冲力,充满蓄势待发的力量。

五、沂南北寨汉墓艺术的写意特征

写意,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讲究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要求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故名。

在沂南北寨汉墓中,重新找到对“写意”的自信。汉代石刻壁画无论是立意、造型还是艺术创作表现手法,可以说是在“形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情”与“意”的表达,追求“意象”。艺术作品中创作者将自己的思想与激情融于作品之中,更具浪漫气质与情怀。

汉代石刻壁画吸取我国民族绘画特点,在雕刻基础上,充分运用中国画以线造型特点,以及采用中国写意画造型中不求外形肖似而在于内在精神、本质的体现,追求“不似之似”的创作形式,更好地体现雕刻者的创作意念与审美情趣。如中室东壁上横额中为表现舞者幽美飘逸的舞姿,艺术家把舞技的腰身刻画的纤如细线;为了显示飞剑跳丸、戴竿之战人的彪悍,把人物的双肩和胸膛描绘的异常粗壮。

又如,前室过梁和八角擎天柱上的散斗、拱与蜀柱的东面、西面(图十五)和中室过梁图和八角擎天柱上的散斗、拱与两旁双龙的东面、西面的动物造型中,雕刻者精心构思,整体人手,巧妙运用多种雕刻语言,并融合中国民族绘画特点,力求外形轮廓的清晰,突出特征,刀法洗练,概括、单纯、奔放,集中表现动物庄重雄强,强化内在精神的体现,充分体现汉代人那种鲜明个性和对“意”充分夸张的表露。

六、小结

沂南北寨汉墓画像内容题材丰富,构图新颖别致,雕刻技法多样,为研究我国汉代历史提供了难得资料,特别是其建筑以气魄雄伟、结构严谨见长,表现出汉代建筑艺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车马出行图”作为高一教科书《中国历史》的封面,“丰收宴享图”中收租部分,曾以“豪强地主田庄的粮仓”为题被编入初中《中国历史》教材。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艺术品投资》《探索·发现》和山东电视台《收藏天下》栏目等都曾摄制、播放过沂南北寨汉墓的专题片,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币,其中1/3盎司圆形金质纪念币第一枚上的“马术”图案,选材于北寨一号汉墓的“乐舞百戏”。这些最可贵的图像资料,也是沂南北寨汉墓之所以为世人所啧啧称道的地方。可以说,跨入沂南北寨汉墓,就仿佛步入两千年前的汉代,走进了我们祖先的世界。

猜你喜欢
沂南前室汉墓
大云山汉墓发掘记
建筑首层扩大前室防排烟设计探讨
沂南北寨——大型画像石汉墓
沂南县休闲渔业发展简析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对于一类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的影响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防烟系统设计
1940年4月郭沫若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汉墓
沂南汉画像石墓“神人手持何物”考
沂南汉画像石墓“童子佛像”辨
《马王堆汉墓帛书[叁]》释文补正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