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智慧及其生成

2017-03-14 19:44许莉钧
职业技术教育 2016年25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

许莉钧

摘 要 工程是运用科技改造自然的对象性活动,不仅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经济属性,内涵包括哲学、知识、伦理、艺术等实践智慧元素。只有在实践教学领域不断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逐渐形成认知、情感、意志和行动相统一的实践智慧与工程素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智慧;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5-0024-04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获取隐藏在各种知识背后的智慧,实践智慧则将各种知识、技能以观念的形式加以内化并作用于人的行为习惯,其在赋予智慧以实践品格的同时,又使实践获得了智慧的内涵。在工程实践领域,实践智慧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在工程设计、产品开发、工作规划、运行决策、项目管理等过程中所持有的深刻洞察、敏锐把握、迅速判断等心智思维品质及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是其步入职业成熟境界的显著标志。

一、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智慧的构成元素

实践智慧源于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又超越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是其人格、学识、能力、经验、工程问题应对等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工程实践智慧是对信息、知识运用和思维能力的系统集成,其构成维度大致可概括为工程哲学、工程知识、工程伦理和工程艺术四个方面。

(一)求智:工程实践智慧的哲学取向

工程哲学是以工程活动及过程的一般规律和作用机制作为自己的研究和分析对象,特别关注工程决策和戰略方面的问题,其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智慧的构成灵魂。作为自然界的人造系统,工程实践本质上是根据某种特定的创制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资源所进行的造物或改变事物性状的集成性活动。这一过程自始至终充满着矛盾与不确定性。为保障工程目标的实现,需要确立以社会辩证法为主导,综合运用自然辩证法、科技辩证法等哲学思维方法,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认清事物的本末、分清现象的源流,辩证唯物地处理好工程对象和工程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若丧失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最一般规律的深刻洞察和理性批判,就很难定义工程中的“自我”价值并进行系统筹划。工程人员要想“从深层次上把握工程的本质内涵并真正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就离不开对工程本身的反思,追寻工程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同时将“对工程的理解与对科学、环境和社会的深刻理解相结合”[1]。一定程度上,哲学是工程实践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失去了作为哲学形态的工程系统观、工程社会观、工程生态观、工程价值观及工程文化观,工程项目就失去了灵魂。从人才培养的本质属性出发,工程哲学贯穿于工程活动始终,具有根本性和指导性的作用,是工程应用型人才所必备的工程智慧和哲学素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充分吸收相关工程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失误教训的基础上,将其置身于真实的工程情境,“从工程实践中探索规律,不断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找到并归纳形成指导工程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

(二)求真:工程实践智慧的知识取向

工程知识是关于改造自然的知识,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智慧的构成质料。工程知识的构成要素包括三个方面:从工程主体角度,指完成工程项目所具备的原理、方法、诀窍、步骤和经验等知识;从工程客体角度,指对所要变革的工程对象的基本性质和特殊性质的知识;从工程主客体关系角度,指工程实践中具体制造、操作或如何利用某种物质手段的知识。工程知识本身具有明言性和默会性的内在属性。明言知识主要以语言和符号(图表)来表达和传递,可以被普遍理解和共享,包括工程原理、程序、产品功能性质等方面的知识,是可以公开传递和长期有效的知识,不依赖特定的工程主体(个人和组织)而存在。而默会知识存在于技术主体的行动中,具有难于言述的性质,类似于电一样的“能”的形式,只有在工作中才能表现出来,如工程技巧、操作技艺、设计灵感、工程图式等,是工程主体(个人和组织)拥有的特殊经验、技巧、技能、诀窍、本事等,附属于特定的工程主体(个人和组织),不能明确传播和阐释。明言知识可以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来获取,而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默会知识则主要在生产一线、工程现场形成,在实际工程情境中,通过解决具体工程问题才能领会。这一过程中,教育者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引导工程应用型人才自己去领悟知识。工程教育更为重要的内涵是传授工程思维方法,而工程学习的本质就是获取隐藏在各种知识背后的智慧。

(三)求善:工程实践智慧的伦理取向

工程伦理是指在工程实践中获得辩护的道德价值,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智慧的构成骨架。工程伦理渗透在工程活动始终,是“考察工程实践活动的价值维度,是以工程活动中的道德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其核心是一种职业伦理和社会精神”[3]。从设计、规划到开发,从新技术的形成到规范标准的制定,从竣工验收到监测维护,每一个环节都关涉到公众安全、健康和福祉等方面的道德与利益问题,因此工程伦理是建构一切工程实践正当性的精神元素。工程伦理的首要目标是维护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在实现正当性与功能性的前提下,达到工程目标的最佳途径。每一项“具体的”工程,既是工程师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展现其在工程行为过程中人性的诉求与外化,甚至展现出工程关联主体的社会责任意识、社会价值眼光和对工程综合效应的道德敏感性。由于这种形而上的工程伦理可以内化为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自我道德需要和行动自觉,使其时刻以伦理道德的视角和原则进行工程决策、工程设计施工和工程项目管理,在各种复杂利益与价值的矛盾中坚守伦理道德原则与规范,避免偏差行为。正确的工程伦理观,以“伦理道德的视角和原则来对待工程活动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能力,是未来工程师最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4]。工程伦理为工程实践提供了防范风险的精神防线,而工程实践不断为工程伦理提出新的命题[5]。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也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教育者帮助其形成正确的合乎社会环境发展的行为选择和价值权衡。工程伦理教育就是要在对工程活动的审视和对工程行为的道德反思过程中,重塑工程建设的社会正义原则,不断提高学生的工程精神境界,使其能够在工程技术教育和工程伦理教育中掌握“做人”与“做事”的学问[6]。

(四)求美:工程实践智慧的艺术取向

工程艺术旨在将审美意识融汇于工程实践,通过塑造工程典型、创造美使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创造既适用又美观的产品,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智慧的构成特性。工程艺术是集功能与艺术于一体、科技与美学相融合,使工程的外观、文化或风格符合审美规律,其是通过美学(如方便性、安全性、舒适性、色彩柔和型及内外和谐等)来表现人们对于生活的理解和内在追求,以艺术的感染力来表达工程形象及其典型美。一方面,艺术与工程相互依存,艺术寓于工程之中,工程显示着艺术美感与高雅,在美的韵律中折射出科学、技術的高超和工程的伟大;另一方面,工程领域和艺术领域又相互贯通,艺术贯穿于工程始终,艺术不是对设计出的东西进行修饰,艺术美感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夹进设计好的工程项目之中的。工程主体在设计、营造、运行工程过程中,通过工程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将客体转变为人类所认为的具有典型和美的工程成果就成为工程活动的重要使命[7]。人们都有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客观世界的渴望,也是工程实践中将人的内在程度投射到客体之中的动力所在。因此,塑造典型和追求美感自然成为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智慧基因,但不通过训练和学习不能获取这种能力。工程艺术是一种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工程应用型人才既要具备技术知识,又要具有艺术修养,能够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工程项目的设计、管理和营销。工程艺术的修养需要的是匠心精神和艺术情怀,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增强学生创新活动的直觉性、随机性、谋略性、个性、典型性和美感性,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以及那种追求完美和极致、孜孜不倦的品质。

二、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智慧的生成路径

从应用型人才实践智慧的构成及特质来看,发展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智慧需要从知、情、意、行等四方面入手。

(一)丰富工程知识

依据人才培养规律和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任何有效的知识都是对事物本质或事物间因果性的揭示,掌握了有效性知识就取得了实践中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丰富工程经验和阅历的基础上,为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智慧的生成奠定基础。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智慧的表象就是对工程项目合理的认识、判断,并采取合适的方式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才智,这就需要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将明言知识与默会知识相结合,逐渐培养专门的技术和特殊的智力,以及从事工程专业的特殊才能。作为明言知识形态的工程理论源于生产一线的实践,是人们对工程对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共同性知识资源,通常可以用精确的函数关系来表示。但在涉及具体的工程实践时,明言知识形态的工程理论无法渗透到工程实践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种情境,实际上也无法做到。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工程思维习惯和工程思维能力大部分是默会知识范畴,是对工程实践“如何做”的回应,是对工程实践深层和完整的认识,是“转识为智”的基础。默会知识很难通过传递—接受方式获得,必须要在学生个体的主动参与下,以自己对明言知识的理解并结合具体的工程情境、案例、策略,通过总结、提炼、升华等整合过程,达到对工程对象的集中认识。因此,应注重在工程实践中积淀学生的工程知识,并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化知识为方法、化知识为德性,最终达至对知识运用的熟练和自主、自由的实践境界。

(二)涵养职业情感

职业情感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对工程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稳定态度体验,反映着工程人的思想境界、道德品格与价值追求。职业情感的培养能帮助学生形成具有导向性的职业心理和行为习惯,是其工程创造的精神支柱和激励力量,支配实践行为向积极方向发展。职业情感是在“先天所传”与“后天习得”共同作用下,个体对于职业的心情心境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对于教育者来说,职业情感是指一种感染、熏陶和同化;对于受教育者来说,职业情感是一种感受、体会和体验。当学生在“典型工业环境中与企业科研人员共同承担、开发项目,实现并感受到社会、经济和生产上的革新,亲历并体验创新的氛围与过程时,就会激发他们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求知欲,激发他们从业的活力与意志,以及对职业责任的坚守和对职业成就的渴望”[8]。职业情感的核心是对社会道义的担当与工程艺术的追求,使工程应用型人才始终渗透着高尚的血液,维护和促进工程职业的正直、荣誉和尊严。通过校内理论与实践教学及校外工程实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遵循共同的工程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并引导这种不断积累的积极情感体验,成为学生成长成才路途中的航标。

(三)锤炼意志品质

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应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善于沟通,才能与他人一起创造工程精品。现代工程往往伴生有复杂性、综合性、社会化特征的系统性问题,工程应用型人才在工程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困难。能否克服困难和清除障碍,在工程不确定性的危机中彰显绝对服从的果敢与韧性,考验其是否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诚信意识。这就需要工程人员摆正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在相互交流和协作中找到平衡点,发挥个人作用。在面对知识与技能缺乏、人财物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时,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通过艰苦努力解决问题。成功的自我体验,可以发掘潜能、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强迎接未来挑战的自信心。从工程教育角度,需要将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有机统一于理论与实践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为基础,经历技术应用的实践过程,满足经济利益、政策法规、社会公德、文化传统的要求,体验综合运用各种技术要素与非技术要素,鼓励学生敢于试错,培养其敢于批判、善于扬弃、勇于创新的意志品质。

(四)积淀工程经验

工程经验是工程实践的派生物,而工程经验的获得时常可以促进、强化工程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学生在真实的工程情境中,通过亲历、理解、体验与感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概括、总结、归纳、提炼和升华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冷静地审视当下工程实践经验的合理性,理性地超越固有的经验思维定向模式,清晰地从习以为常的工程现象中发现问题所在。基于哲学思考的工程经验,可以确立学生慎思、明辩、知变的思维品质;基于伦理思考的工程经验,可以强化学生的责任、公平、安全和风险意识;基于美学思考的工程经验,有助于学生体验和把握简洁、对称、经济等普遍的工程规律。工程应用型人才通过工程实践—反思研究—建构智慧—再次实践的螺旋上升过程,并循环往复,使工程哲学理念、知识技能、伦理操守、艺术表现日臻成熟,个体的工程实践智慧也随之不断提升。这一过程中,教育者要引导学生相互切磋,不断总结、反思工程设计、决策、实施过程及由此产生的结果,注重获取对细节问题的反馈信息。依据反思所形成的经验,可以深刻认识到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这可以用来指导工程应用性人才今后的工程实践行为,使其增长对工程情境的辨别、预见、顿悟、敏锐洞察与机智应对能力,从而提高工程实践的伦理性、科学性与艺术性。

三、结论与展望

工程是一种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创制活动,其涵盖了社会生活的众多微观系统,也必然包含哲学、知识、伦理、艺术等元素。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物化,工程的发展需要由那些具有实践智慧的人来推进和操控。工程实践智慧本质上是对自由和美的追求,是德性与能力的统一,是對融通、和谐、共生的文化诠释,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卓越能力的重要表征。实践智慧必须根植于具体的工程情境,在课程实验、课程项目、假期实习、各种学校及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积累沉淀。从职业素养的视角分析,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智慧是完备的知识结构、丰富的工程经验、积极的职业情感与优秀的意志品质相互整合的产物,也是科学审视和解决工程问题的才智、品质与技艺的完美结合。

参 考 文 献

[1]王章豹,石芳娟.从工程哲学视角看未来工程师的素质——兼谈工科大学生大工程素质的培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7):63-68.

[2]段世霞.哲学视角下的水利工程管理[J]﹒企业经济,2012(8):56-59.

[3]郑文宝.从本质与特征看工程伦理研究的新视角[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92-95.

[4][6]杨怀中.作为素质教育的工程伦理教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10):115-116.

[5]刘朝晖.产学研合作教育下的工程应用型人才能力提升研究[J]﹒亚太教育,2015(33):258-260.

[7]郑好.工程哲学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3:18.

[8]刘朝晖.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具身价值与实施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3):9-11.

On the Practical Wisdom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alents and Its Cultivation

Xu Lijun

Abstract Engineering is a kind of objective activity us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transform nature. It not only has the natural attributes, but also has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It contains practical wisdom elements of knowledge, ethics, philosophy and art, etc. Only the studentsinitiative, autotomy and creativity are motivated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field to gradually develop the practical wisedom and engineering quality, did the high-quality engineering applied talents can be cultivated.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of engineering; practical wisdom; pract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Author Xu Lijun, lecturer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7)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