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肉鸡场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2017-03-14 06:39牛源王新爱
家禽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养鸡场鸡群消毒

牛源,王新爱

(保定市曲阳县横州镇福秀园小区,河北 保定 073100)

规模化肉鸡场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牛源,王新爱

(保定市曲阳县横州镇福秀园小区,河北 保定 073100)

近年来,随着养殖模式的改变,规模化养鸡场日见增多,集约化养殖结构的改变使得鸡群面临疫病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发病并非单一感染。细菌性疫病多以大肠杆菌病为主,致病性大肠杆菌是鸡大肠杆菌病的病原。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畜禽肠道的正常栖居菌,大多数菌株是没有致病性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机体,比如,在大肠中的大肠杆菌能够将纤维等物质消化掉,同时还能合成维生素B、K供寄主使用,并能有效抑制一些有害微生物。只有很少一部分大肠杆菌是有致病性的。但是当寄主的体质减弱时,内源性污染出现,加之外界环境的影响或应激情况下,改变了其稳定,从而引发疾病。大肠杆菌在分类上属于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在抵抗外界环境时抵抗力中等,使用一般消毒药都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很多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能够有效抑制或杀灭该菌,但是致病株常常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1]。鸡大肠杆菌病主要发生在雏鸡和成年产蛋鸡开产阶段,尤其对高峰产蛋鸡的危害严重,该传染病的发病率为 11%~69%;死亡率为 3.8%~72.9%;致死率为40.2%~90.3%[2]。其血清型较多,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多,加大了防治的难度,几次鸡大肠杆菌病的大爆发给世界养禽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鸡大肠杆菌病越来越引起了各国家政府、研究工作者以及养禽专业户的高度重视。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应该根据药敏试验及地区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

1 研究背景

大肠杆菌病是一类由大肠埃希氏菌(Escherchia Coli)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的一类传染病的总称,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胚胎病。一些大肠杆菌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机体免疫力低下,细菌会侵入肠外组织、器官或血液产生毒性,使其内源环境发生改变,引起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1889年Klein首先发现本病,但令人是失望的时没能分离出病原,自1894年Lingeiar分离出病原之后且详细报道本病后,先后在瑞典、荷兰、法国、匈牙利、保加利亚、美国、前苏联及其他发达国家的养禽业中发现呈蔓延之势。近几年我国的养禽业迅猛发展,特别是集约化、规模化养鸡场的日渐增多,随着养殖数量的增加,一些流行病和大肠杆菌病的感染率也逐步上升,必须加大治理[3]。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包括大肠杆菌肉芽肿、腹膜炎、输卵管炎、脐炎、滑膜炎、眼炎等病型,各种日龄的鸡都能感染本病,幼鸡易感性高,20~45日龄的肉鸡感染和发病最多。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寒冷、气候多变、阴冷潮湿气候条件多发。本病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其次才是消化道。大肠杆菌属于条件性病原菌,恶劣的外界条件、各种应激因素和鸡群密度过大、空气混浊、过冷过热、营养不良、饮水不洁等,都能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本病常与沙门氏菌、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新城疫等并发或继发感染,本病对肉鸡养殖业危害很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养鸡业的迅速发展,该病的流行日趋严重,特别是饲养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不良均极易导致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由于该病在一些鸡场中严重发生,兽医临床上不得不大量应用抗菌药物,导致大肠杆菌耐药菌株不断出现,耐药谱不断扩大,形成恶性循环。同时也加剧了抗菌药物在畜禽体内的残留,给养禽业的持续发展和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4]。因此,结合实际的生产,开展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工作,建立有效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方法和措施,是养禽业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文根据临床实践,结合当地实际养殖情况,综合论述了此病的一些防治方法,希望能给养殖户提供一些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研究方案

此病的血清型较多,不同地区感染的菌株也有所不同,E.coil致病性菌株的致病因子 (或称毒力因子viurlencefactor)主要由该病原体的三个特征所确定:侵袭力(invasiveness)、感染性(infections)和致病性潜力(pathogeniepotential);其致病因素则主要有细菌菌毛、毒素、外膜蛋白(OMP)、铁转运系统以及抗吞噬作用的K抗原等。E.coil为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无芽抱的短杆菌,具有周鞭毛和菌毛。该菌主要有三种抗原类型,即菌体抗原(O抗原)、表面抗原(K抗原)和鞭毛抗原(H抗原)。目前已知E.coil的O抗原有174种,K抗原有103种,H抗原 56种。此外,也有将 H抗原分为 F41、Type-1和Fmsba型[5]。不过,引起鸡发病的众多E. coil的血清型中,以O1、02、078为常见的较强致病力的血清型分离株[6]。

2.1 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多发生于闷热、潮湿、多雨时节,在冬春交替时多以呼吸道型为主,夏季以肠道型多发。因管理水平、环境卫生、防治效果、有无继发其他疫病的影响,该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有较大差异。集约化养鸡场主要疫病得到基本控制的情况下,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有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鸡群主要细菌性疾病之一,应引起重视。由于该病的病原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可以通过种蛋携带病菌垂直,即为此病发生的根源;病鸡和带菌鸡是本病自然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曾报道啮齿动物的粪便中含有致病性大肠杆菌,水源被病鸡和带菌鸡污染而成为鸡群的感染来源。病鸡和带菌鸡的粪便、呼吸道粘液及蛋内和蛋壳表面带有大量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常造成禽舍环境、饲料、饮水用具等的严重污染,这是本病传播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鸡体抵抗外界的水平降低或处于应激状态时,这就会导致在体内的条件性致病大肠杆菌引起内源性自身感染。各种年龄的鸡群均可感染,在雏鸡阶段,多以急性败血性经过,其他阶段或火鸡多以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为主[7]。该病还会成为某些传染病并发或继发性感染疾病。80年代以来,本病不断在我国蔓延,山东、广东、青海、江苏、湖南、吉林、辽宁、北京等我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陆续报道发生过本病,流行范围大,而且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彭德旺、葛兆红、王涛等,1995)。该病对我国养禽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己愈来愈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

2.2 临床症状 脐炎型:主要发生于出壳不久的雏鸡,多见有脐环闭合不全、脐孔周围红肿,并常有皮肤破损、发硬、呈黄色,时间较长者脐孔周围发红或呈紫黑色,后腹部肿大皮薄而发红或呈紫青色,拉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极为腥臭,并将肛门周围羽毛粘连,俗称湖肛。病鸡全身衰竭,闭眼垂翅不原走动,减食或废绝,出壳后最初几天死亡率较高。

急性败血型:主要发生于雏鸡和4月龄以下的青年鸡,尤其是肉仔鸡的发病率最高。常与腹水症、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鼻炎等病混合感染。特征为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病鸡表现:精神萎顿,眼半闭,缩颈呆立,两翅下垂,腹式呼吸,减食或不食;部分病鸡拉灰白色、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有的鸡临死前出现仰头、扭颈等神经症状。病程一般为1~3d,死亡率可达50%~80%。

气囊炎型:常见于5~12周龄的青年鸡。以6~9周龄发病最多。本型常呈继发感染,多因患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非典型新城疫时,鸡体的抗病力下降,而对大肠杆菌的易感性增加,当空气或灰尘中的大肠杆菌被吸入呼吸道而继发本病。

全眼球炎型:一般发生于大肠杆菌败血型的后期,为单侧性或双侧性;病鸡食欲减少或废绝,呆立一隅。病初表现眼结膜潮红、眼脸肿胀,眼前房有浆液性分泌物,眼脸肿胀严重时上下眼帘粘连,随后分泌物形成黄白色干酪样,挤出分泌物后见角膜穿孔,最终失明,因饮水采食困难而衰竭死亡。

肉芽肿型:较为少见,一般发生于肝、盲肠和十二指肠上,肠管肿胀出血,角膜上有土黄色脓肿或肉芽肿结节,约小米至绿豆大不等。肠管粘连不易分离,肝脏上可见局灶性,不规则的黄色坏死区,严重时整叶肝脏都可发生,本型又多与慢性呼吸道病、新城疫等病混合感染。特征为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等,有的则未见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死鸡一般表现体况良好。病鸡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鸡冠发红或暗红,后腹部膨大下垂蹲伏。

滑膜炎型:一般发生于雏鸡和青年鸡,但发病率低,呈少数零星发病。病鸡表现关节肿胀、跛行、走路极为困难,关节腔蓄积由少量黄色粘稠液,滑膜肿胀。这些类型在临床上有时可同时混合出现几种,有时可单独发生(如图1、图2)。

图1 精神沉郁,缩头闭眼,羽毛逆立

图2 关节肿大

2.3 剖检变化 脐炎型主要表现:脐环肿大、皮下有暗红色或黑红色液体。卵黄囊吸收不良,充满黄绿色稀薄液体;胆囊涨满、肝脏肿大,质脆呈土黄色或暗红色,有斑驳状或点状出血。小肠胀气,粘膜充血或点状出血;直肠部扩张呈囊状充满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急性败血型病理变化以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为特征,肝脏肿大或大出血。肠道发炎,肠管粘连,并有淡黄色或橙黄色腹水。气囊炎型多见于胸气囊和腹气囊壁增厚、混浊、囊内常含有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有的病例呈现肺水肿。有时可见气囊炎、心包炎和肝周炎同时发生。肉芽肿型剖检变化为:肠管、腹腔发炎,相互粘连,死亡时间稍长着腹壁、腹膜及肠管变为褐绿色腐败,气味腥臭,在腹腔内有时会看到一些如鸡蛋大小的黄白色干酪物。

气囊壁混浊、厚,呈灰黄色,有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附着;心包膜增厚,附着有大量渗出物,腹腔粘连,心包内积有多量的淡黄色胶冻样物;肝脏肿大、心包积液,心肝等内脏器官表面均覆盖一层乳白色纤维素膜(图3、图4、图5),腹腔内有许多纤维素性渗出物,肠系膜粘连,打开腹腔可闻到一种腥臭味。

图3 心包炎

图4 气囊炎,心包炎

图5 纤维素性肝周炎

2.4 实验室检测

2.4.1 细菌显微镜检查 取采集的心脏、肝脏组织触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见散在的或成对两端钝圆、中等大小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2.4.2 细菌分离培养 从所采得病料中分离到的细菌,在电热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后,在普通营养琼脂(肉汤100ml,琼脂2~3g。直接高压灭菌15磅30min。待琼脂冷至50~60℃倒板)平板上形成圆形中等大小、隆起、光滑、湿润、不透明、边缘整齐、灰白色的小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配制:蛋白陈20h,氯化钠5h、乳糖10h,胆盐5h,琼脂20~25g,蒸馏水1000ml,1%中性红水溶液5ml。将蛋白胨、氯化钠、乳糖、胆盐加入500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将两液趁热混合,调pH值为7.4,过滤分装,高压10磅20min。)上长出中等大小、亮红色或深红色的圆形菌落,呈边沿整齐或隆起,表面光滑湿润,直径为1.5~2.0mm,并向培养基内陷生长。伊红美蓝琼脂:将病料直接接种在麦康凯平板上.置37℃恒温箱培养24h后观察大肠杆菌呈黑色或黑红色带有金属光泽的圆形菌落 (伊红美蓝琼脂成分:营养琼脂100ml,乳糖1g,2%伊红水溶液2ml,0.5%美蓝1ml。)大肠杆菌分解乳糖产酸使pH降低,伊红和美蓝结合成蓝黑色或紫红色化合物。故菌落被染成紫黑色或紫红色。另外伊红和美蓝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生长。

2.4.3 生化试验 分离到的菌株均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大部分能发酵甘露醇、乳糖,部分分离菌株可发酵卫矛醇、棉子糖、木糖以及山梨醇。赖氨酸、鸟氨酸呈阳性,苯丙氨酸呈阴性。分离株均不水解尿素,不利用构滁酸盐,不产生硫化氢,甲基红(IVY 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

2.4.4 药敏试验 依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药物,如喹诺酮类、磺胺类、氯霉素类等抗生素做一些药敏试验。

3 防治措施

由于鸡大肠杆菌的血清型较复杂,影响发病因素较多,细菌对药物易产生耐药性及常发混合感染等,对于鸡大肠杆菌病防治必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通过几年的试验研究与防治实践证明,以下措施有助于控制本病的发生与减少由本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3.1 保证规模化养鸡场的环境清洁

3.1.1 制定人员和物品进出的管理制度和奖罚制度 充分发挥规模化养鸡场消毒室的作用,工作人员、饲料、用具等必须经过消毒室严格消毒之后才能进入,非工作人员、外来畜禽产品是不允许进入养鸡场内。同时,在鸡场内必须严格分开生产区和生活区,凡是在本养鸡场的生产区工作的员工不能接触或参与本养鸡场之外的任何养禽工作,如果这些员工不遵守这些相关的制度,养鸡场有关负责人就可以根据制度给予其严厉惩罚,从而使养鸡场的正常生产得到充分的保证。

3.1.2 严格分开养鸡场内净道和污道 净道是供饲养员、运料车走的,而污道是供鸡场内的产品走的,这些产品有鸡粪、淘汰鸡、鸡蛋等。在养鸡场的上风口建生产区、药品库和储存库,而在下风口建兽医室、粪便发酵池等。

3.1.3 大力推行全进全出制和饲养员一贯制 将同一批次的鸡放到一起养,严禁将不同批次的鸡混养。每将一批鸡转移或出售之后,应该将鸡舍、用具等彻底清洗干净,消毒时用1%~2%的烧碱或火焰消毒,然后每立方米空间用25ml甲醛和25g高锰酸钾熏蒸,在消毒的过程中,注意室温要高于15℃,门窗紧闭的时间应该在48h以上。消毒之后,将该空间空置至少20d,然后才能将下一批鸡放入[8]。在安排饲养员方面,应该尽量保证饲养员队伍的稳定,不要经常更换饲养员,这样才能有效地将交叉感染和应激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3.1.4 做好鸡苗进场前的消毒工作 如果养鸡场从外场引进鸡苗,那么有关负责人就应该首先对产地的疫情和饲养管理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在确定没有垂直传播疾病之后才能够将其引入。鸡苗到达养鸡场之后,不要将其直接放入鸡舍,而应该先在指定的地点进行消毒,将其隔离起来,经过认真观察没有异常情况后才能将其放入鸡舍。在对鸡体进行消毒时可以选用0.3%的过氧乙酸溶液,从而将疾病发生的几率减少到最低限度。

3.2 制定养鸡场恰当正常的防疫消毒工作流程

3.2.1 做好饮用水的配置工作 每天早上在放入饮用水之前,应该将水槽彻底清洗一遍。为了使饮用水中的细菌含量得到有效降低,可在饮用水中加入漂白粉,漂白粉的标准是氯含量为(3~10)×10-6,也可以使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饮水。

3.2.2 做好鸡舍内的除尘和消毒工作 按照一定的周期给鸡舍除尘和消毒。过氧乙酸是最好的带鸡消毒的药物。相关报道显示,用0.3%的过氧乙酸溶液喷雾能够有效减少空气中的大肠杆菌,并降低大肠杆菌的发病率。每升空气中所含的大肠杆菌量可以从原来的596个减少到240个,达到了40.3%的除菌率,发病率也从原来的18%较低到11%[9]。一般情况下,在带鸡喷雾消毒时,应该保证每星期两次;特殊情况下,可以每天 1~2次,夏天时结合防暑降温,能够达到更加良好的效果。冬天时最好是在中午对带鸡进行消毒,在使用过氧乙酸消毒时,应该特别注意,千万不能在鸡群接种活疫苗的当天和前后各1d使用。同时,过氧乙酸特别容易分解,在使用过程中应该现用现配,不能存放太长时间。

3.3 做好免疫,加强药物治疗工作

3.3.1 制备有效菌苗进行免疫接种 由于鸡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各地区、各鸡场致病菌株的血清型均有不同,用此,国内尚无通用的菌苗供应,常发病地区或有条件的鸡场可用从发病鸡分离鉴定的致病菌株,制成灭活氢氧化铝佐剂菌苗免疫鸡群雏鸡在7日龄左右皮下或肌肉注射0.2~0.3ml/只,10d后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水平的测定可用制苗菌株制备的敏化血球,采用IHA试验,测定免疫鸡血清抗体。由于疫苗在我国应用推广有难度,一般的养殖户的养殖条件达不到。所以通过疫苗预防此病还有待进一步考究。通过药物治疗本病就成了首选。

3.3.2 消除应激因素,提高鸡群抗病能力 应尽量减少影响鸡自身抗病力的某些应激因素,如鸡舍温度、湿度、氨气、过度拥挤、通气不良、免疫接种及某些维生素缺乏等。雏鸡在15日龄后应在饲料中增添维生素AD3,含硒维生素E及维生素C,以提高鸡只抗大肠杆菌感染及抗应激能力,必要时可在饮水中补充某些多维素或含电解质多维素制剂。实践证明,上述几种维生素对防治本病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3.3.3 选择有效抗菌药物,减低耐药性 药物防治仍是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在致病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的基础上,选用高度敏感药物用于鸡群,为减少抗药性的产生,避免某一种抗菌药的长期使用。对于以预防为目的或发病早期投药时,可选用主要在肠道发挥作用的新肥325、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对已出现菌血症或病变的鸡群可选用氟哌酸、菌必治或百病清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喹乙醇制剂等,以控制进入实质器官内的大肠杆菌,减少由败血症引起的死亡。3.3.4 控制其它病原体的混合感染 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新城疫、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接种;用敏感药物控制支原体感染及球虫病的发生。如出现混合感染时,可同时应用抗大肠杆菌药物和抗其它病原的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由混合感染而造成的损失。

3.3.5 在治疗规模化养鸡场的发病鸡时,可以使用大肠埃希菌敏感药物 因为大肠埃希菌会不间断地产生耐药性,因此应该积极做药物敏感性试验,从而有效避免用药无效的现象产生。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是:氟哌酸拌料或引水,连续使用5~7 d,每千克的用量是1g;庆大霉素拌料或引水,连续使用5~7d,使用率是0.2%~0.5%[10]。综上所述,规模化养鸡场产生大肠杆菌病是一个极为常见的现象,养鸡场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更多的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有效降低养鸡场的损失,促进养鸡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显著提高。

4 体会

由于本病的病原菌是条件性致病菌,也是机体内的常在菌,做好环境消毒的同时,更要做好免疫工作,提高鸡群整体的抗病能力,增强机体本身的防御能力,减少病原的传播,根据此病的流行特点提前预防,抗生素交叉使用,避免抗药性的出现,降低此病带来的经济损失,为绿色养殖保驾护航。

[1] 沈永恕,吉庆云,马晓海.复方中药“禽痢康”对鸡大肠杆菌病的疗效试验[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9(5).

[2] 恽时锋,潘震寰,郑明球.鸡大肠杆菌病研究进展[J].畜牧与兽医,1998,30(6):277-280.

[3] 齐凤云.滨州地区规模化鸡场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和诊疗措施[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2.

[4] 丁晓阳,刘志实.动物抗菌药物使用及耐药性研究[J].畜禽业,2005(5):34-35.

[5] 刘业兵,高松.禽病原性大肠杆菌 I型菌毛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对分离株的检测 [J].中国兽医学报,2000,20(2):148-151.

[6] 王晶钮.陕西省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学特征和免疫防治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1997,(2):97-101.

[7] 吴春霞,韩莹.鸡大肠杆菌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J].山东畜牧兽医,2013(33):44-45.

[8] 王天卫,李平凡.肉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12(5):29-30.

[9] 戴秀兰,阙广良,梁家攀.鸡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对策[J].湖北畜牧兽医,2009(9):27-28.

[10] 周士悦,王文斌,徐方杲,等.规模养鸡场大肠杆菌病的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12):28-29.

S858.31

C

1673-1085(2017)01-0032-06

2016-12-11

猜你喜欢
养鸡场鸡群消毒
林下养殖鸡群人工免疫失败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引起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一家“智慧”养鸡场De节粮账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外婆家的养鸡场
SPF鸡如何定期监测
邓立海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