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教吹响“集结号”

2017-03-15 16:21吴炳诚
关键词:布尔津县集结号夜校

吴炳诚

2016年11月22日晚,新疆布尔津县也格孜托别乡吉迭勒村村委会大院里灯火通明,40多名“学生”参加了村里举办的第一期“农牧民夜校”。

为帮助各族群众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掌握生产技术职业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自我造血能力,布尔津县远程中心充分发挥远教站点覆盖面广、师资队伍强、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培训体系完备的优势,以组织党员群众在田间地头、家门口上“夜校”的形式,在全县72个行政村吹响“农牧民夜校”培训的“集结号”。

“夜校”设备哪里来?布尔津县远程中心遵循“以用为本”原则,为村级终端站点配好配强远教设备,力争达到“一套投影、一台电脑、一条宽带、一套音响,桌椅齐全”的标准。为确保每一所“农牧民夜校”都有一套运转正常的视频课件收视系统、一套满足正常教学活动需要的教学用具和一批开展文体活动必需的设施装备,县远程中心制定完善了《远程教育站点障碍报修机制》,对全县72个行政村站点设备进行普查,及时维修、维护问题站点、设备21处,并督促驻县电信、移动部门对28个村宽带完成改造升级。

师资队伍哪里找?在迭勒村第一期的“农牧民夜校”上,县委党校的讲师为村民领学了十八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还为村民讲读新疆三史,让大家对新疆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第一次走进夜校的村民叶尔波拉提感觉很新鲜:“冬天我们基本上闲着,现在大家多了一个交流接触的机会,不仅生活内容丰富了,还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我们都很高兴。”为解决师资问题,县远程中心从已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党校讲师、草根宣讲员、“田秀才”、“土专家”和致富带头人等组成的远教专家辅导员队伍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夜校讲师”267名,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农牧民夜校师资库。

授课模式咋安排?阔克达拉村的村民杨瑞华在“夜校”观看了文献纪录片《筑梦之路》后有感而发:“夜校学习对我们普通党员来说受益太大了,这部纪录片让我们对祖国的历史、党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更深地感受到我们党的伟大。”县远程中心以覆盖县、乡、村的三级网络资源库为平台,以各驻村工作队和站点操作员、村“两委”为抓手,结合群众需求就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生产养殖、生态保护、乡风文明、健康卫生等内容,精心编排设计“夜校”课程表。如每周一三五的“规定动作”与二四六的“自选推荐”插花式搭配教学模式,受到各族农牧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拓展教学向谁学?村民努尔巴哈提参观了“夜校”观摩点后,深受触动,他告诉身边的朋友:“今天这堂课我是搞明白为啥自己养牛赚不到钱了。养土牛4年才出栏,一头牛卖5000多,4年飼料投入也差不多花这么多钱。人家养良种牛,当年引进当年出栏,下头牛娃子就是几千。”“回去我把家里的土牛都卖掉,开春先引进5头褐牛试试。技术咱不愁,不懂可以找‘夜校的专家。”村里的养牛大户叶尔兰在旁边也搭腔说。为确保各族农牧民群众学有所用、用有所成,县远程中心把远教示范基地作为“夜校”的观摩点。现场观摩、现场讲解,答疑解惑、互动讨论,几次下来学员们已经能自主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技能了。

监督管理靠什么?依照远教教学培训体系建立以村党支部为核心、“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长兼任校长、村站点管理员具体负责的“农牧民夜校”组织体系,确保“夜校”日常工作有序开展。制定年度教学计划和月度教学安排,建立培训信息预告和学时管理制度,对每次的学习情况实行台账纪实管理。成立助学督导小组,建立动态“夜校教学数据库”,对“夜校”教师的人员安排、授课内容、学生人数、授课场次、意见反馈等情况进行登记,并结合实际随时随机展开监督指导。

(作者单位:新疆布尔津县委组织部远程中心)

猜你喜欢
布尔津县集结号夜校
小心那些上夜校的年轻人
柯桥成校创新+品牌培育“共富夜校”发展核
推进布尔津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探索
冲乎尔“雪树银花”童话镇
建设“指尖微课堂” 促进农牧民夜校教育上台阶
吹响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的“集结号”
新疆布尔津县 幻彩山湖美
“集结号”升级脱贫攻坚战
海归“集结号”
夜校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