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岐夕翠

2017-03-15 19:53郑俏彤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17年1期
关键词:岐山揭阳海滨

郑俏彤

离开揭阳,来广州已到了第三个年头。每每提及故乡,他人问起玩樂之处,脑海里浮现出的,免不了是黄岐山了。

作为潮汕三大城市之一,揭阳不如潮州之古雅、汕头之繁华,揭阳的黄岐山也不如韩文公祠之静穆庄重,海关钟楼之熙攘喧哗,仅扬名于揭阳小邑。甚至从海拔上看,黄岐山不算是山,只能说是丘陵。然而它也有着自己的自然古朴与熟悉的浓浓乡情,为每一个远离故土的揭阳人所念想和牵挂。

黄岐山原名黄紫山,取黄紫相间,辉煌艳丽之意,后改称黄岐山,具体原因不详,据闻因其山土黄且多歧路,并取凤鸣岐山,文王出世之雅意。或许这是先人对揭阳人才辈出的希冀。虽然,这里也不曾出过周文王式的人物,即便是“潮州七贤”之一的郭之奇等等,也不过是悠悠过客。然,人杰不足以称名,却也有着不失为一处秀丽山水的地灵。

明洪武年间,任揭阳知县的蔡善选定“揭阳八景”,后郭之奇加以纂修,名黄岐山之景为“黄岐夕翠”。

凡山之属,怡人意趣处,正是在这一“翠”字。远山烟云缭绕,若隐若现,而近看时,映入眼帘的正是千古不变的翠绿,却翠得不呆板,不千篇一律,而是有层次,有韵律的,如手巧的潮汕女人穿针引线下的女红。自山脚下,便是满眼的鲜草嫩绿,茵然可爱。拾级而上,抬眼望去,林木葱茏,石径盘曲,黄岐山东西走向的脉络,时断时续,时腾时伏,绵亘十余里,蓝天白云下的青翠辽阔无际。而山顶上,盘虬卧龙的松林为整座山的“翠”画下了一个苍劲的句号,此时的翠是沉淀着墨色的翠,苍茫中一片萧瑟古意,枝丫旁逸斜出,飒飒山风回扫,松针便落满山头。登顶时大多已近黄昏,始知这“黄岐夕翠”之用意,不得不佩服先人的雅趣:若在黄昏时于半山或者山脚看这山色,定无此时的满目金晖。红日西沉,正是游人登顶之时。俯瞰之下,晚照中的黄岐山层林尽染,苍翠中蒙上一抹艳红,更显妩媚,山脚下的水库在夕阳中泛起莹莹的波光。而更远的地方,榕江如彩练萦绕,俯观百鸟归巢,远眺村落依稀,岭南风光,尽收眼底。

山色之外,黄岐山之一奇,更在于山间的山岩嵯峨。岩除山岩之义外,也有石窟、石穴之义,多伴有寺庙甚至古墓。无怪乎黄岐山自南宋起,便有九庵十八岩之称。

崇光岩位于黄岐山西面,虎头岭山腰处,此处巨石参差,锐而有棱,状如雄狮,相互覆盖,石径曲折。依岩而建,有寺庙一座,同名为崇光岩,始建于唐朝,此中多碑刻。而印象较深的,是在崇光岩的西边,有一潜龙洞。依稀记得幼时多在暑假出游,因不胜脚力,经常在此歇息,洞幽深,长数丈,凉风习习,确是清幽避暑的好地方。

山中更有幽翳雅致的飞凤岩及其下的水帘洞、带有神话色彩的童子石等奇观。其中不得不提的,正是竺岗岩。

竺岗岩为天然石洞,巨石覆盖之下,群石环岩,登岩远眺,可一览揭阳全景。然而,此处闻名遐迩,游人如织,却并非仅为这嶙峋怪石的奇景,更是为了故人而来。

史载明代天启年间,浙江进士冯元飈任揭阳知县,扬州美女黄月容随其来到揭阳,协助其勘破疑案,冯令对她喜爱有加。不料冯妻苏氏因妒忌生恨,将月容毒死。冯令为其厚葬于黄岐山,并置田产,筑侣云庵。而后百姓同情月容的悲惨命运,逐渐将其奉为神,侣云庵也扩大为侣云寺。这些故事,由民间口述、郭之奇撰写《月容传》而广为流传。从爷爷那里听来的故事,零零碎碎,已是模糊不清。而今的侣云寺,也已是香火鼎盛之地,冯元飈所铸铜钟的悠悠鸣音,依旧在脑海中回响。

晨钟暮鼓的侣云寺,正是坐落于竺岗岩上。全寺坐北朝南,由一窄小寺门而进是前厅,继而豁然开朗处是一庭院,点缀一小巧种竹亭,精致可爱。由栏杆远眺,揭阳景致尽收眼底。迎面而来的是大雄宝殿,供奉三如来十八罗汉,以及寺庙的主位黄月容神位。东侧的观音阁与西侧的月容殿交相呼应,月容殿内奉一米多高、装饰华丽的泥塑坐像,上方挂一敬录冯元飈《钟铭》书法。寺后便是月容墓,正是冯元飈葬月容夫人之处,亦坐北朝南,周围青山环绕,榕江于墓前横亘而过。寺前苍苍古槐,而今已有八百多年树龄,被后人用铁栏围住,沧桑不改而峥嵘如故,不无令人唏嘘。

而黄岐山的另一奇景,则是崖刻尤其多,有“海滨邹鲁”“黄岐山寿”“黄岐独秀”等二十余处文人墨客留下的摩崖石刻。一路石径向上,沿阶巨石如犬牙差互,四周青树枝叶交相掩映,湿润的苔藓细细密密覆盖于上,差几掩盖住石刻。苍劲的笔锋,艳丽的红漆加以细描,多数已在风吹雨打中转为暗红。个中最为出名的,正是这“海滨邹鲁”四字。“邹鲁”本为孔子的故乡鲁国和孟子的故乡邹国的并称,本义为“俗好儒,备于礼”之地。《庄子·天下篇》载:“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而将“海滨”冠以“邹鲁”之名的,是宋真宗时期陈尧佐,其曾任潮州通判,被召回京师后依旧对潮州念念不忘,闻潮州一王姓子弟科举及第,陈尧佐欣喜地为他写下赠诗《送王生及第归潮阳》,其中“海滨邹鲁是潮阳”句,始将“邹鲁”与“海滨”联结为一。古时的“潮阳”泛指潮汕地区,本为“国角”的蛮荒之地,陈尧佐如此盛赞,可见古时潮汕地区的风气淳朴可拟邹鲁之地。不知何时被哪个文人刻在黄岐山巨石上,每见于此,都不忘曾令那位陈通判念念不忘的古朴风情,其中既有着对故乡过往历史的骄傲与怀念,更是对今人的警醒与期许。

层林尽染、山岩嵯峨、古刹梵音、摩崖石刻……从幼年的蹒跚步伐到长大后的健步如飞,黄岐山的每一处景致都伴随着每个揭阳人长大。

而今,即使身远在异乡,也能依稀在脑海中描摹出山中的每一道曲径,每一条脉络,每一块石头,每一处古寺……即便不如他乡之景,黄岐山或秀丽,或磅礴,或古雅处,自有一番风貌。每每忆起,无不令每一个故乡人向往归去,敞开胸襟,沉溺于这山色,血肉融于乡土之中,化为山中一芥,兴尽,徜徉。

猜你喜欢
岐山揭阳海滨
夏日海滨
揭阳开放大学
“一碗面”里装了多少“经济学”?——岐山VS化隆:产业效益取决于产业“烹饪”
Structural Reliability Analysis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nd Dual Neural Network Direct Integration Method
岐山哨子面
揭阳引韩供水工程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