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满荆楚行动”的重大战略意义

2017-03-15 23:02彭行荣
绿色科技 2016年22期
关键词:绿色经济生态文明

彭行荣

摘要:指出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传统林业产业的发展进入了转型发展的阶段。阐述了生态文明的起源、发展及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展示的重要意义。结合五大发展理念的实践,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林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以期为打造湖北现代林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经济;生态文明;林业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2-0158-03

1引言

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中国林业的地位、功能及发展战略正发生根本性变化。秉承建设“两个湖北”的战略发展理念,湖北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施“绿满荆楚行动”。行动高举生态文明建设大旗,以绿色为主基调,凸出“绿色崛起”,以“扩绿、提质、增效”为着力点,推动绿色发展。“绿满荆楚行动”的实施,必将对湖北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

在人类思想学术史上,生态文明作为一个理论概念,是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政治学教授伊琳·费切尔于1978年在《论人类的生存环境》中提出的。1995年,美国学者罗伊·莫里森在其著作《生态民主》一书中明确用生态文明来表示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式。他指出,生态文明是一种正在形成和发展的又一个高级文明形式。他设想存在于22世纪的生态文明是以民主、生态平衡与社会和谐作为三大支柱。生态文明概念一经产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指导着人们寻求对于当今所面临诸多生态问题的解决之道、超越之路。

中国的生态文明之路是从环境问题的治理开始的。环境问题是经济问题,是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必然也是文明问题。1972年,中国政府派代表团参加了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这也是中国重返联合国舞台之后派代表团参加的第一个国际多边会议。1973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首次启动了中国环境保护的进程。从环境问题治理入手,中国共产党以其特有的政治智慧,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艰苦探索,在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阐述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明确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建设生态文明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意识、治国理念,也因而成为国家发展的根本方针和基本国策。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指出,要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成效,在发展中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按照这一指示要求,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指导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三维”纲要,这就是“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同时也提出了建设“两个湖北”的发展战略。“绿满荆楚行动”的实施,正是为了呼应这一大的战略背景、大的时代趋势。

《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绿满荆楚行动的决定》开宗明义地指出要“树立绿色决定生死的理念”,“着力构建森林生态安全体系”,“要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以生态效益为优先目标,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根本保障”等五大原则,明确提出了“绿满荆楚行動”三年的总目标。省林业厅党组为全面落实“绿满荆楚行动”计划,向全省发出了“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奋力实现三年绿色全覆盖”的口号,采取了百名干部下乡督办、跨地区交叉检查、对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进行问责追责等有力措施,确保行动推进力度大、造林效果好。通过两年的“绿满荆楚行动”,造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开始显现。两年的实践表明,“绿满荆楚行动”承载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犹如宣传队,向全省人民宣传了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方针,宣传了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湖北的总战略,宣传了省林业厅党组三年实现绿色全覆盖的总决心。

3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行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新的视野确立了当前和以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丰富与完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认识把握发展规律实现了新的飞跃,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解答现实问题达到了新境界。

“绿满荆楚行动”的根本宗旨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概括起来,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3.1坚持创新引领

首先它极大地创新参与形式。“绿满荆楚行动”作为一个重大的生态工程、“湖北的第一建设”,不仅是一个部门、某个区域参与,行动实施的广度与深度给全社会参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正如《决定》所说,全省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氛围。其次是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了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互促进的造林绿化新格局。广泛吸纳市场主体工商资本造林,强化多元投入机制;建立健全造管结合的管护机制,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建立造林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等。各地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引领、因地制宜,紧紧围绕“谁来造林?造什么林?怎么造林?”等问题,探索出诸多行之有效的新办法和新机制。

3.2坚持生态优先

“绿满荆楚行动”以绿满荆楚为前提,以绿美荆楚为依托,以绿富荆楚为归属,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以生态效益为优先目标,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根本保障,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典范工程。“绿满荆楚行动”的成功实施,将初步形成山区森林生态屏障体系、水源地森林生态防护体系、通道景观生态网络体系、城乡人居生态保障体系、林业绿色生态产业体系等六大森林生态安全体系,有效提升生态承载能力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行动的实施吹响了湖北生态革命的进军号角,为全面建成美丽湖北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坚持协调联动

政府科学引导与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的联动,形成强大社会氛围;造林绿化与资源管护相协调,形成造管一体的良性机制;科教兴林与改革活林的协调联动,强化国土绿化的科技支撑和改革推动。而最为基本的协调联动是“突出工作重点,统筹推进七大工程”。以绿满荆楚工程行动为主线,打通各项工程之间的分隔,集合使用资金,在大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使各项工程同步向前推进。

3.4坚持富民为本

“绿满荆楚行动”具有深远影响的核心准则是坚持“绿满荆楚、绿美荆楚、绿富荆楚”的统一。这一统一性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大理念。以绿色全覆盖为出发点,铸造荆楚大美;以荆楚大地秀美的绿水青山为母体,孕育造福人民的金山银山。治国有常,利民为本。“绿满荆楚行动”正是牢牢把握这一惠民理念,使“绿满荆楚行动”成为了惠民工程、富民工程,从而也使“绿满荆楚行动”成为荆楚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民心工程。

3.5坚持开放包容

“绿满荆楚行动”的实施面向社会所有力量、个人和团体,面向各类不同性质的资本开放,因此得以成为真正意义的社会行动。不论是谁,以任何方式服务来投资造林,都是在为绿水青山添枝加叶,就是为金山银山添砖加瓦。因此,行动的进度快、效果好、影响大。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行动是理念的诠释。“绿满荆楚行动”以其创造性的实践,有力地诠释着五大发展理念。在“绿满荆楚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一定要树立全局意识、规律意识、理念和实践统一的意识。做到因地制宜,坚持标准和初心,力度不减,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创新不止,不断开拓湖北林业发展的新局面。

4推进林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

“绿满荆楚行动”是一个集中一切社会力量、广泛动员的社会行动进程,但同时从更本质的意义上讲又是一个社会再生产过程。在“绿满荆楚行动”实施进程中,所有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投入,均表现为人力资本、物资资本及货币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入和聚集。这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投资引致经济增长。

“绿满荆楚行动”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性投资,其引致经济增长的形式表述为“一提双增”。一提就是提质,就是提高森林质量,强化绿色支撑。但这种质不是单纯的质,而是以质为帅,量质兼取,是质与量的高度的统一。双增就是“增绿”和“增效”。“增绿”主要说明了森林资源总量扩张的总目标,这也是我省林业扩大再生产的首要任务,只有在这一总量任务实现的条件下,提质才具有完整经济和生态学意义。“增效”就是增加森林的比较效益,加快培育森林产业。生态是林业发展之本,产业是林业发展之基,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拓展林业的多种功能,充分释放林业的致富潜能。

“一提双增”既是“绿满荆楚行动”这一战略性投资预期的经济目标,也是投资导致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而伴随这一结果的一个更深刻的变化是林业产业内部结构的變化及其由此而导致的林业产业供给结构的优化。

首先,随着“绿满荆楚行动”及其整合的七大工程的连续实施,推动林业产业持续增长及结构调整的动能持续增强,包括“六大体系”在内的林业产业空间布局逐步形成。而与此相伴生的,是以森林资源功能区分为特征的林业内部产业结构的演进不断深化。这种深化是对社会发展及需求结构变化的反应,因而是符合产业结构演进趋势的,是林业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其次,随着国有林场改革、推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有序推进林地流转等一大批林业产业扶持、调整、振兴及政府规制政策的实行,林业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趋势不断得到了强化、优化。同时,林业产业产品的供给结构逐步“软化”,即由原来以提供木材等“硬”产品为主向提供环境、生态、旅游、景观等“软”产品为主。林业产业呈现基地化、集群化及规模化趋势,产品生产过程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而导致的资源配置优化效应、经济增长加速效应、产业竞争力提高效应等初步呈现。

第三,20世纪70年代以后,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实证研究表明,这些国家的第一次产业,无论是劳动力还是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下降趋势开始减缓;第二次产业的相对比重特别是传统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在逐步下降;第三次产业则显示出了强劲的上升趋势,其比重已占到了整个国民经济的1/2以上,一个被称之为“经济服务化”的时代已悄然来临。关于产业结构从工业化演进到服务化的必然性,可以从人类需求变化的角度去理解。根据需求收入弹性法则,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市场提供产品重点从农产品到制造业产品,再转向非物质产品。从而产业结构也就显示出从农产品为主的农业经济到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再演进到以服务产品为主的服务经济的演化趋势。林业产业结构演进及供给结构变化中,生态产品、景观产品、森林旅游产品等的增加正是林业经济服务化的基本表现,因而是符合世界产业结构发展规律的。

因此,“绿满荆楚行动”遵循林业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加大要素的投入力度,实施积极的林业产业扶持政策,在推动林业产业总量增长的前提下,不断推进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两年来的实践表明,“绿满荆楚行动”这一战略性投资是卓有成效的:一是建成了一批生态林,增强了生态支撑;二是建成了一批绿色产业基地,助推了山区全面小康建设;三是建成了绿色通道,美化了城乡景观;四是建成了一批绿色示范乡村,改善了人居环境。而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的产业布局,为加快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打开了空间。在林业产业下一步的发展中,应注意两点:第一,按地域适时适地的选择主导性产业。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乃是一部门的成长的过程。主导产业,也称之为主导增长产业,是指那些能够迅速吸收创新成果,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着广泛影响,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并由此而获得较高和持续发展速度的产业。主导产业选择标准有很多,对林业部门有两个比较合适:其一是收入弹性标准,即选择产业的收入弹性较高的产业作为主导增长产业。随着经济发展及国民收入的增长,在未来产业结构中,该产业可以创造出比较大的市场需求。其二是劳动内容标准,即应选择能提供更多更安全舒适和稳定劳动岗位的产业进行优先发展。第二,在产业成长初期,保持一定追加投资力度和与之相匹配的财政、金融、技术及直接规制等产业扶植政策,实施非平衡发展模式。

5结语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今天,我国传统林业产业不可避免地进入转型发展的阵痛期。“绿满荆楚行动”使湖北省现代林业发展向前迈出了决定性的一大步。要主动适应“工业4.0时代”和“互联网+”带来的挑战,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科技进步和自我创新推动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要实施品牌战略,着力培育龙头产业和产业集团,带动林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全力打造湖北现代林业。

参考文献:

[1]贾治邦.论生态文明[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2]周生贤.中国林业历史性转变[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3]周振华.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4]杨公朴.现代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绿色经济生态文明
国外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发展绿色经济的实践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绿色经济发展问题探析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日本发展绿色经济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