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同护理远程教育模块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7-03-15 10:16君,范
护理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使用者学习者维度

王 君,范 玲

·科研论著·

区域协同护理远程教育模块的应用效果评价

王 君,范 玲

[目的]评价区域协同护理远程教育模块的应用效果,找出改进、完善模块的关键措施,不断完善模块的功能和质量,提高模块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加入盛京医疗联盟护理信息化网络平台的54家医院进行问卷调查,计算模块使用者的满意度,对使用前后评价指标进行检验,根据结果提出远程教育模块的改进意见。[结果]远程教育模块的总体满意度达到88.08%;模块的互动性和兼容性在使用后实际使用感受得分与使用前的重要程度认知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块基本满足了联盟医院护士的培训需求,其互动性和教育资源的多样性需日后完善。

区域协同;信息共享;护理教育;远程教育;满意度

随着临床医学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护理学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社会对护士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从生理、心理到社会,护理工作包含的范畴也在不断地拓宽。护士如果仅仅依靠以往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将无法应对纷繁复杂的临床护理工作,不能胜任自己的岗位。由于诸如经济、护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等一些因素,不同区域、不同层级医院护士的工作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一些基层医院的护理教育资源比较匮乏,护士整体素质水平有待提高。相关研究显示:病死率和医院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会随着护士工作能力的提升而降低,两者呈负相关[1]。综合考虑上述原因,不管是临床护士自身还是医院护理管理者均越来越重视临床护士的职业继续教育。然而,临床护士工作负荷繁重,工作时间安排也比较特殊,往往是采取倒班制;或者因为家庭、经济负担重等原因,他们不便接受传统模式的继续教育课程安排[2]。因此,远程教育逐渐成为临床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的一种理想方式。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比较领先,其远程教育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都优于我国[3]。他们的远程护理继续教育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职业继续教育进行了比较好的融合[4],教学内容也更能适应临床护士的实际继续教育需求[5-6],因此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7-12]。巴西与我国同为发展中国家,其护理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值得瞩目[13-16]。而我国的远程教育虽经历了从函授教育、广播电视大学到如今的以计算机网络平台为基础的网络教育的发展[17],各方面条件仍不甚成熟,教学质量也有待提高[18]。我国的远程护理继续教育大多由高等教育机构承办,注重学历教育而忽视非学历职业继续教育[19],其课程设置仍沿用全日制校园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广泛且缺乏实用性,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临床护士的实际需求[20]。故寻求一种更加契合临床护士继续教育需求的远程教学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从20世纪末期开始,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将推进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重点,并对此做出了积极的探索[21]。我国卫生部在2003年颁布了《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22],明确提出了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工作目标;2005年3月提出了“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模式”[23],为我国区域医疗指明了发展方向。全国范围内相继形成多个区域协同医疗联合体,这些联合体将各自区域内优质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信息资源进行了优化和整合。类似的医疗教育资源整合模式在国外早已相对成熟[24],而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人们逐渐开始在区域协同医疗联合体内进行探索,设立继续教育共享平台。如上海瑞金-卢湾医疗联合体继续医学教育共享平台[25]已经将“网络课堂”列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方式,对医疗联合体内多个级别的医生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也在区域协同医疗平台上开展了远程医学继续教育[26],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作为辽宁省内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协同医疗联合体之一,盛京医疗联盟(Shengjing Medical Union,SJMU)充分利用了盛京医院的优质网络资源,实现了联盟医院之间的医疗资源共享[27]。以此作为基础和保障,我们在联盟医院间开始了护理教育资源共享的探索——在盛京医疗联盟护理信息化网络平台上构建了区别于其他护理教育培训平台的远程教育模块。模块于2013年8月上线,在首批加入盛京医疗联盟的18家医院进行试运行。2014年8月开始正式运行,现已推广到64家联盟医院(含1家平台医院)。从文献检索的结果来看:国内外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构建模块的计算机技术基础、结构设计和功能介绍等方面。国外有部分研究涉及对模块的应用效果评价,但并未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国际上有3个比较著名的网络教育评价标准[28]:E-Learning Certification Standards(在线学习的认证标准)、A Framework for Pedagogical Evaluation of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虚拟学习环境的教育评价框架)、Quality On The Line(在线学习质量)。从设计的初衷、问卷的结构和内容来看,这3个标准比较适用于评价传统的学历远程教育。同时,3个标准各自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条目内容过多、结构复杂、文字表述不易理解、考查内容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等。目前,大多数评价护理远程教育的研究都是利用自制的问卷进行调查,评估工具往往缺乏理论支撑、未经过科学的验证或者有一定的局限性[13,16]。Gibbins等[29]的研究虽然明确了评估工具的内容效度,却没有说明对结构效度的验证。还有一部分研究则是直接通过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去评价护理远程教育的应用效果,如Cook等[10,30]的研究。Lee等[31]的研究中使用了根据用户接受理论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远程教育模块的满意度调查,但并没有对评估工具信度和效度进行说明。2013年,辽宁师范大学的庄辛鑫[32]研制了基于用户满意度的远程学习资源满意度调查工具,该研究对评价工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科学、严谨的验证并得到了比较好的结果,调查条目数量适中,内容也能比较全面地考察远程教育模块的质量,文字表述容易理解,比较适合用来评价区域协同护理远程教育模块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使用基于用户满意度的远程学习资源满意度评价工具评估区域协同护理远程教育模块在各联盟医院的应用效果,以使用者为中心进行考察,从研究结果中找出模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不断完善模块的功能和质量,以提高模块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已经加入盛京医疗联盟网络平台的64家医院中具体负责护理信息化平台工作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模块的应用效果。其中护理部主任3人,副主任7人,护理部干事47人,护士长7人。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选择了基于用户满意度的网络学习资源评价工具[32]来评估护理远程教育模块的应用效果。工具包含学习者期望和质量感知两部分,质量感知部分包含4个维度共18个条目,同时调查使用者在使用模块前对各条目内容的重要程度认知和使用模块后的实际感受。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1.2.2 资料收集方法 研究者于2016年1月通过电子邮件向64家已经加入盛京医疗联盟网络平台的医院联络人发送Word格式调查问卷。在邮件中详细说明问卷调查的目的、填写问卷的具体要求和期望回收问卷的时限,并留下了研究者的联系方式(包括电话和邮箱)。约定2周内共有55家医院填好问卷并返回,回收率为85.9%;其中有效问卷54份,无效问卷1份。9家医院未配合调查,没有按时返回问卷。经研究者亲自数次电话联系得知原因有从未使用过护理远程教育模块(3家)、因更换或维修电脑后无法登录模块(4家)或以其他各种理由推脱、不愿意配合调查(2家)。

1.2.3 统计学处理 回收、整理调查问卷,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形成数据库,双人复核。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条目得分采用描述性分析,使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各维度及总体满意度。将各维度中的条目使用前重要程度认知得分与使用后实际感受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区域协同护理远程教育模块从2013年8月上线试运行,截至2016年1月,共制作并上传培训课程29项,涵盖了各专科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科研、护理人际沟通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依据各联盟医院提供的日常反馈信息进行统计,盛京医疗联盟内各医院已经使用远程教育模块对共计16 387人次的护士进行过培训。使用模块中提供的课后习题进行考核,总体考核合格率达到89.95%。使用基于用户满意度的网络学习资源评价工具评价护理远程教育模块应用效果。

2.1 学习者期望得分 学习者期望由个性化期望、可靠性期望、总体期望3个方面构成,得分最高的一项是可靠性期望(4.70±0.50)分,3个方面期望得分的最大值均为5分,最小值均为3分。标准差均小于1,离散性较小。见表1。

表1 学习者期望得分 分

2.2 质量感知得分 质量感知部分包括内容质量、形式质量、操作质量和技术质量4个维度,共18个条目。本研究一方面调查了使用者在使用远程教育模块之前对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认知,另一方面调查了他们使用模块后的实际感受。

2.2.1 使用模块前重要程度认知得分 学习者在使用远程教育模块前对18个条目的重要程度认知情况见表2。其中内容质量中有用性得分最高,其次是技术质量中安全性和内容质量中的可信度;形式质量的多样性得分最低,分数较低的还有形式质量的识别程度和内容质量中的针对性。

表2 使用模块前重要程度认知得分 分

2.2.2 使用远程教育模块后的实际感受得分 在使用远程教育模块后,使用者对各项评价指标的实际感受得分见表3。均值最高的3项分别是内容质量的可信度、科学性和有用性;均值最低的3项为技术质量的兼容性、操作质量的互动性和便利性。

表3 使用模块后的实际感受得分 分

2.3 远程教育模块使用者满意度 各维度和总体使用者满意度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为:CSI=∑WiXi,公式中CSI为用户满意度指数,Wi指第i个评价指标的权重,Xi为第i个评价指标使用后实际感受均值。因为满分为5分,所以将每个指标的CSI得分除以5,即得到该指标的满意度百分比。总体满意度的计算也使用公式CSI=∑WiXi。计算质量感知总体满意度时,Xi直接使用前面计算出的各维度的CSI值[32]。

2.3.1 内容质量维度满意度及需要改进的指标分析 内容质量维度的用户满意度指数(CSI)值为4.583分,满意度为91.66%。为了明确需要改进的关键指标,使用SPSS16.0软件对内容质量各个条目使用前重要程度认知得分与使用后实际感受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见表4。

表4 内容质量各项指标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2.3.2 形式质量维度满意度及需要改进的指标分析 经计算,形式质量维度的CSI值为4.210,满意度为84.20%,使用SPSS16.0软件对形式质量各个条目使用前重要程度认知得分与使用后实际感受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在形式质量维度中,暂时也没有急需改进的关键指标。见表5。

表5 形式质量满意度各项指标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2.3.3 操作质量维度满意度及需要改进的指标分析 操作质量维度的CSI值为4.038,满意度为80.77%。使用SPSS16.0软件对操作质量各个条目使用前重要程度认知得分与使用后实际感受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在操作质量维度中易用性、便利性和及时性3项指标使用前的重要程度认知与使用后实际感受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使用者在使用模块前对模块互动性的重要程度认知与使用后的实际感受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条目配对差值均值为正值,说明远程教育模块的互动性未能达到使用者的心理预期,需要进行整改。见表6。

表6 操作质量维度满意度各项指标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2.3.4 技术质量维度满意度及需要改进的指标分析 技术质量维度的CSI值为4.138,满意度为82.76%。使用SPSS 16.0软件对技术质量各个条目使用前重要程度认知得分与使用后实际感受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在技术质量方面,安全性和稳定性在使用后实际感受得分和使用前重要程度认知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兼容性的差值均值为正值,表明使用后实际感受得分小于使用前的重要程度认知得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模块的兼容性未能达到使用者的心理预期,可能需要进行改进。见表7。

表7 技术质量满意度各项指标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2.3.5 远程教育模块总体满意度 质量感知部分CSI值取4个维度CSI均值,为4.242。远程教育模块的总体满意度为88.08%,见表8。

表8 远程教育模块总体满意度

3 讨论

有关顾客满意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的文献可追溯到1965年。顾客满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 degree,CSD)是顾客消费后对消费对象和消费过程的一种个性、主观的情感反映,是顾客满意水平的量化指标[33]。基于Fornell等提出的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模型,庄辛鑫[32]认为:影响学习者满意度的因素包括学习者期望与学习者质量感知两方面。其中,学习者期望包括个性化期望、可靠性期望和总体期望;而质量感知则要从内容质量、形式质量、操作质量和技术质量4个维度去考察,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基于用户满意度的网络学习资源的评价模型,并研制出评价工具。该评估工具以学习者为中心,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比较全面地考察了使用者对区域协同护理远程教育模块总体及各维度、特性的质量评价。

3.1 学习者期望分析 学习者期望包括个性化期望、可靠性期望和总体期望,是影响满意度的重要因素。由结果可知,各联盟医院使用者对远程教育平台的各项期望是很高的,其中最突出的是可靠性期望。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联盟中医院层次不一,其中有很多医院缺乏优质的护理继续教育资源,急须科学的、可靠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各联盟医院对盛京医院及其护理团队的认可和信任也赋予了使用者对远程教育模块极高的可靠性期望。使用者在每次使用模块培训后提供给我们的反馈信息都以正面评价为主,也可以证实这一点。由于经济和资源分配不均衡,联盟中各医院层次不一、护士以往所受教育程度差异较大,对远程教育模块的认知、理解和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每一个人作为不同的个体又有其不同的个性,所以联盟医院护理管理者也希望远程教育模块能够满足不同护士的学习需求,这就导致了个性化期望较高。从消费者心理来考虑,在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使用者往往希望自己能够获取全面、系统的学习资源,他们在注重资源内容质量的同时,也会追求资源获取的准确与方便,希望使用网络学习资源时能够更加简捷高效,同时能够与其他学习者和资源提供者进行必要的互动和交流,因此对远程教育模块的总体期望很高。

3.2 质量感知分析

3.2.1 使用模块前重要程度认知分析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使用者在使用区域协同护理远程教育模块前对各维度评价指标重要程度的认知,反映了使用者的心理预期,从而可以知道使用者需要什么、重视什么,还可以帮助我们去分析模块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如使用者认为各个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有用性>安全性>可信度>科学性>时效性>及时性>稳定性>互动性>易用性>便利性>教育性>兼容性>完整性>丰富性>合理性>针对性>识别程度>多样性。说明使用者更加注重模块的内容质量、操作指量和技术质量,即内涵方面的质量。对各联盟医院远程教育模块使用者来说,培训内容的质量、系统的稳定、操作的便利要远远比形式上的丰富多样显得更为重要。也就是说使用者非常看重学习资源的实用性和易用性,重视模块提供的资源是否能对护士的临床工作起到指导作用、是否能满足护士的继续教育需求;相对而言并不太在乎它的表明形式。对远程教育模块针对性的重要性认知得分只有3.91分,这在整个结果中是一个比较低的分数,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32]。这可能与调查者身份有关,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各联盟医院护理管理部门负责护理信息化平台管理工作的人员,他们既是远程教育模块的学习者,也是模块的实际操作者和最直接的使用者,他们可能更希望远程教育平台具有普遍适应性,应该首先能够满足整个医院护士群体的继续教育需求。

3.2.2 使用远程教育模块后实际感受分析 在使用远程教育模块后的实际感受得分中,最高的是内容质量的可信性、科学性和有用性,说明提供的学习资源在内容质量方面得到了联盟医院护理同仁的极大认可。技术质量安全性得分排在第4位,兼容性得分最低。本模块建立在盛京医疗联盟局域网上,各联盟医院借助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网络)技术、使用授权的用户名和密码对模块访问,这样一方面保证了模块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是却使其在兼容性上表现不佳,令人遗憾。

3.3 远程教育模块使用者满意度分析

3.3.1 内容质量维度满意度及需要改进的指标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内容质量方面的使用者满意度最高,达到了91.66%。这个维度中几乎所有的条目在使用后的实际感受中得分都名列前茅。说明提供的远程教育模块在内容质量方面向各联盟医院使用者提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发布的网络课程评价规范(CELTS-22.1)[34]和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31)[35]中明确提出:课程内容应科学严谨,没有思想性、学术性、表述性错误,资料来源可靠,能够适当反映、渗透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应该注重学习资源的教育性和科学性。本研究开发区域协同护理远程教育模块的初衷就是为了满足联盟医院护士的继续教育需求,模块就是为了护士的学习而产生、存在的。因此,内容质量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评价方面,也是影响模块整体满意度的最重要的因素。在这一部分中,使用后可信度的感受得分最高,均值达4.69分,即使针对性得分最低,但是也达到了4.43分。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也表明在这一维度中所有条目均显著超越或达到了学习者的期望。但是我们目前还无法直接得到每个课程的被点播次数,以及使用者对每次课程内容的具体评价情况。下一步的研究将会进一步完善远程教育模块的评价系统以获取更详细的质量反馈信息。

3.3.2 形式质量维度满意度及需要改进的指标分析 在形式质量方面,多样性和合理性两项都是使用后实际感受显著超过使用前预期值的。而识别程度使用后实际感受与使用前预期相比并没有显著差异。整个维度的使用者满意度仅次于内容质量维度,排名第二。但综合前面的结果来分析,使用者在使用前对模块提供的学习资源形式质量维度的重要程度评价不高,得分均在4分以下,可能就是因为这样,在这些方面反而比较容易感到满足。但是,网络课程评价规范(CELTS-22.1)[34]中提出:要适当综合运用文本、图标、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不同的媒体形式来表现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中文字、图形等对象大小合适,颜色对比恰当,具有较高的识别性等要求。也有很多学习者认为: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和完整性对网络学习影响很大[36]。从构建模块的客观结果来看,模块的界面以两种不同饱和度的蓝色作为主色调,给人非常舒适、柔和的视觉感受,同时也保证了清晰的层次感。文字的字体、字号选择也比较恰当。现在的护理远程教育模块由“视频点播”“联盟医院反馈”“教育反馈查询”“课件分享”4个部分构成,结构组成比较单薄。并且在这4部分中,有少部分内容和功能有所重复,需要再进行优化。现有模块提供的培训课程表现形式过于单一,均为授课视频辅以PDF格式的课件。所以考虑进行资源多样性和合理性这两方面的改进也是必要的。

3.3.3 操作质量维度满意度及需要改进的指标分析 网络学习资源的操作质量包括链接、导航等是否简单易用,资源的阅读、下载等是否快捷方便等[32]。联盟医院使用远程教育模块对护士进行培训最直接的目的是提高护士的理论基础与操作技能。护士临床工作繁忙,集中培训时间安排较难,也很有限,因此使用者往往希望学习资源是快速高效的。但是在本研究中,操作质量维度的满意度最低,其中得分最低的是互动性。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该条目使用前的重要程度认知与使用后的实际感受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在操作质量维度中,首先需要整改的地方是增强模块的互动性。我们的远程教育模块在现阶段并没有给学习者提供一个专门的高效互动平台,只是用一个QQ群作为所有联盟医院护理团队的一个交流平台,解决所有联盟医院护理信息化平台及其他问题,并没有对远程教育模块提供针对性的服务。网络课程评价规范(CELTS-22.1)中指出:应提供充分的交互机会,引发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投入和思考[34]。大多数学习者希望在学习中能够及时地反馈学习信息,进行互动式学习交流。他们认为学习中的互动交流会直接影响学习者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学习效果[37]。学习者也可以通过网络人际互动结识新同学以扩大社交圈,进行学习经验的分享,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增强参与网络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业成绩[36]。通过聊天、论坛、电子邮件或课内会面的方式体现对话,可以强调远程教育中人性的特点,建立师生之间的联系,保持学生的兴趣,确保教学的成功,提升学习者对远程教育模块的正面评价[13]。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为远程教育模块建立有效的互动平台是非常必要的。除此之外,在联盟医院填写反馈意见的部分,还可以尽量从后台读取数据,减少需要填写或选择输入信息的项目和删除一些不必要重复的项目,以提高使用模块的便利性。

3.3.4 技术质量维度满意度及需要改进的指标分析 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是保证远程学习的必要条件。在本次调查中,学习者对提供的远程教育模块安全性和稳定性评价较高,但是对其兼容性表现出相对的不满意。本研究使用的评价工具中的兼容性是指使用者在任何网络环境下都能使用远程教育模块[32]。到目前为止,承载远程教育模块的盛京医疗联盟网络平台是建立在局域网上的,各联盟医院只能在指定的电脑上使用授权的用户名和密码,借助虚拟网络技术对模块进行远程访问。目前的情况是:每个医院中这样的电脑数量非常少,甚至可能只有一台。这种情况一方面可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也会引起模块兼容性表现不佳,使联盟医院的护士只能参加集中培训而无法随时随地使用模块进行自我学习。盛京医疗联盟网络平台的系统构架基础是B/S(Browser/Sever,浏览器/服务器)。这是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有很多优点,但是它有一个缺点就是数据传输速度较慢。所以,在各联盟医院提供的日常反馈中可以看到,在使用该模块的过程中偶尔会有网速慢、视频卡顿、无法下载这样的一些情况出现。这是在下一步工作中应该与程序员进行探讨、合作解决的问题。

3.3.5 模块总体满意度分析 区域协同护理远程教育模块的总体满意度达到88.08%,表明各联盟医院使用者对盛京医疗联盟网络平台护理远程教育模块的总体满意度比较高,区域协同护理远程教育模块提供的学习资源能够满足联盟医院使用者进行护士培训的基本需求。大家在使用前就对模块有着比较高的期望,使用后的满意度也较好,但是,使用者对各维度的满意度和各个详细指标的评价参差不齐。除内容质量外,其他3个维度满意度均低于90%。这些为我们进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结果提示需改进的关键指标和模块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应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比如,在模块上建立一个公共论坛,提供给使用者一个和老师、护理同仁互动的平台;增加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模块各部分结构和功能更加合理、完善等。同时,尽量增加从后台读取的数据,减少需要填写或选择输入信息的项目。

4 局限性与不足

本研究中仍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是模块满意度调查对象的选择。我们选择了各家联盟医院护理管理部门负责护理信息化平台工作的人员作为调查对象,他们既是学习者也是实际操作模块者,有代表性,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条件允许,进一步研究可以将参加学习的护士纳入到研究对象的范围中来。其次,盛京医疗联盟中各家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和水平参差不齐,某些基层医院由于信息化水平较低,不具备使用远程教育模块的基本条件,而这一部分可能恰恰是最需要进行教育资源共享的人群。所以,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应该考虑如何扩大护理远程教育模块的应用范围,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辐射作用。

5 结论

盛京医疗联盟网络平台护理远程教育模块实现了区域内优质护理教育资源的整合、共享,为各联盟医院护士提供了一个有针对性、从实际出发的继续教育平台,获得了比较高的使用者满意度。但其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日后进行完善,如建立专门的互动平台、增加学习资源形式的多样性、完善模块的评价系统等。

[1] 徐双燕,王惠琴,兰美娟.远程网络教育系统在基层医院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3,12(9):881-882.

[2] 李睿.云南省区域协同医疗服务学术项目与继续医学教育的相关研究[D].昆明:昆明医科大学,2012:19.

[3] Halaas GW.The rural physician associate program:new directions in education for competency[J].Rural Remote Health,2005,18(3):379-386.

[4] 杨培常.远程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5):775-777.

[5] 汪燕,张振虹,徐琤.中英两国远程护理学历教育比较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10B):2713-2716.

[6] 彭晓玲,王湘,张静平.国内外远程护理教育状况的比较及其发展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4):47-50.

[7] Schmitt MB,Titler MG,Herr KA,etal.Challenges of webbased education in educating nurses about evidence based acute p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older adults[J].J Contin Educ Nurs,2004,35(3):121-127.

[8] Atack L,Rankin J.A descriptive study of registered nurses’experiences with web based learning[J].J Adv Nurs,2002,40(4):457-465.

[9] Wilkinson A,Forbes A,Bloonfield J,etal.An exploration of four webbased open and flexible learning modules in post registration nurse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04,41(4):411-424.

[10] Cook NF,McAloon T,O’Neill P,etal.Impact of a web based interactive simulation game(PULSE)on nursing students’experience and performance in life support training a pilot study[J].Nurse Educ Today,2012,32(6):714-720.

[11] Fernández Alemán JL,Carrillo de Gea JM,Rodríguez Mondéjar JJ.Effects of competitive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versus conventional teaching methods on the acquisition and retention of knowledge in medical surgical nursing students[J].Nurse Educ Today,2011,31(8):866-871.

[12] Kleinpell R,Ely EW,Williams G,etal.Web based resources for critical care education[J].Crit Care Med,2011,39(3):541-553.

[13] Pereira BJ,Mendes IA,Beatriz MJ,etal.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distance learning module on premedication antisepsis for nursing professionals[J].Computers Informatics Nursing,2013,31(11):566-571.

[14] Grossi MG,Kobayashi RM.Building a virtual environment for distance learning:an in-service educational strategy[J].Rev Esc Enferm USP,2013,47(3):756-760.

[15] Fonseca LM,Aredes ND,Leite AM,etal.Evaluation of a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garding clinical evaluation of preterm newborns[J].Rev Latino Am Enfermagem,2013,21(1):363-370.

[16] Freire Laís Machado,Paula Mariane Andreza de,Duarte Elysangela Dittz,etal.Distance education in neonatal nursing scenarios:a systematic review[J].Rev Esc Enferm USP,2015,49(3):508-514.

[17] 陈娜,晏斌.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探究[J].教育观察(上旬),2013,3(2):55-58.

[18] 杨青,曹卫红,郑显兰.远程教育在继续护理学教育中应用的优劣分析及建议[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011-1012.

[19] Peng Ying,Wu Xi,Atkins Salla,etal.Internet based health education in China:a content analysis of websites[J].BMC Medical Eeducation,2014,14(1):16.

[20] 谢茂.我国网络教育学院个性化课程设置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1.

[21] Mooney BL,Boyle AM.10 steps to successful EHR implementation[J].Med Econ,2011,88(9):4-6;8-11.

[22] 万晓文,武媛,石应康.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2,33(7):31-33.

[23] 万晓文,石应康.西部地区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研究——理论基础和模式设计[J].学术论坛,2012,35(1):97-101.

[24] Cadmus RR.A teaching hospital’s responsibility to community hospitals[J].J Med Educ,1966,41(8):780-784.

[25] 谢冰,林婧,蒋莹,等.医疗联合体内继续医学教育共享平台的建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4):497-501.

[26] 翟运开.面向区域医疗协同的可扩展远程医学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6,37(4):90-95.

[27] 高兴.信息网络化区域协同医疗平台建设探索[J].现代医院管理,2013,1(2):12-14.

[28] 关爽.网络教育评价方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13-15.

[29] Gibbins Sharyn,Maddalena Patricia,Yamada Janet,etal.Testing the satisfaction and feasibility of a computer-based teaching module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J].Adv Neonatal Care,2007,7(1):43-49.

[30] 王梅新.网络远程授课对新疆ICU专业护士理论培训的效果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6):432-433.

[31] Lee P,Chen CF,Wan HT,etal.iSlide:a ‘big picture’ interactive telederm-atopathology e-learning system[J].Br J Dermatol,2015,172(3):692-699.

[32] 庄辛鑫.基于用户满意度的网络学习资源评价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1.

[33] 王志兴,李铁治.顾客满意理论综述[J].商场现代化,2009(8):37.

[34]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网络课程评价规范(CELTS-22.1)[S].2002-06-07.

[35]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31)[S]. 2002-12-25.

[36] 李宝敏.远程教育中学习者对网络学习环境需求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3):52-57.

[37] 王立达.远程教育中学习者对网络学习资源需求的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12,11(25):14-17.

(本文编辑范秋霞)

Evaluation on application effect of regional collaborative nursing distance education module

Wang Jun,Fan Ling

(She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Liaoning 110004 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regional collaborative nursing distance education module,find out key measures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module,constantly improve th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the module,and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module.Methods: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for a total of 54 hospitals joined the Shengjing Medical Alliance information network platform,and calculated the satisfaction of user to module.It tested the evaluation index before and after using,mad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of distance education modul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Results: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distance education module had reached 88.08%,the interaction and compatibility of module in the use of actual use of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core and the degree of cognitive experience before us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modules had basically met the training needs of the union hospital nurses,and the interaction and diversity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it needed to be improved in the future.

regional collaboration;information sharing;nursing education;distance education;satisfaction

辽宁省科技厅计划项目,编号:2011415052-2。

王君,护师,硕士研究生,单位: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范玲(通讯作者)单位: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G642.0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08.007

1009-6493(2017)08-0916-08

2016-08-18;

2016-12-20)

引用信息 王君,范玲.区域协同护理远程教育模块的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7,31(8):916-923.

猜你喜欢
使用者学习者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抓拍神器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