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体系构建

2017-03-15 18:06曾祥进王海晖
电脑与电信 2017年3期
关键词:学分环节大学生

曾祥进 王海晖

(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体系构建

曾祥进 王海晖

(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针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通过现状分析,给出了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研究内容及其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其次,阐述了实践体系构建改革的方法,并给出了体系建设的目标。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能力;实践体系

1 新形势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现状分析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发展,各国高度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当前严峻的就业环境压力下,各高校以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对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上了重点议事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个人发展,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针对上述课题,各高校纷纷进行积极探索,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如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特点加大实践环节和优化培养方案;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比重;加强课外科技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加大创新实践活动的奖励力度;有的高校还设立了大学生科研基金和创新学分,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为学生配备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指导教师等。

2 目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武汉工程大学是一所典型的地方工科院校,是具有信息行业背景的工科高校,始终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服务对象,其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创办于2005年,于2006年开始招生。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学校坚持面向“工程”,突出“创新”,以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为培养目标。目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2.1 教学培养方案设置问题

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与实施问题,包括: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贯穿大学四年的实践教学环节的问题,以及各个环节需完成的内容、达到的目标和实施方案的问题;如何解决对传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的问题,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培养;如何在整合、发挥现有实验条件和科研条件的基础上,制定面向大学生的实验室开放、使用条例,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如何规范各项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要求和实施方式,以及如何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并能高效、有序、规范地组织和完成任务的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面向科研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而不是简单地理解为完成学业任务。

2.2 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问题

在涉及到的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采用哪些措施和途径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问题;需采用新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以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需解决学生如何组建研究团队,由“单兵作战”向“团队协作”方式转变的问题;需解决“分散管理”与“集中管理”之间矛盾的问题;如何加强学术交流、营造学术氛围的问题;如何创造条件,使学生多出成果、快出成果的问题;对在各类科技活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成果,或在其它方面取得成果的学生如何给予或认定创新学分的问题;创新学分如何冲抵部分选修课程学分的问题。

3 计算机类专业的建设思路

针对上述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改进。

3.1 明确专业定位

目前,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学科内涵宽泛化、分支相对独立化的特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逐渐形成了智能计算、机器人控制、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四个专业方向。普通高校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到底要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是研究型、工程型还是应用型人才,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定位要根据国家、地区、社会需求和发展现状,学校及专业的性质和条件,以及不同服务对象等明确本专业的合理定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要与时俱进。

3.2 改革教学内容,调整教学培养方案

本科生的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需要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支撑,并应成为一个系统。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包含了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和毕业设计,还有大学生各类设计竞赛或者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项目。制定或修订与实践教学体系配套的管理文件和实施细则,以及实验室、研究室开放细则,使之适应于新的教学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的实验条件和科研条件,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外部条件。适量削减课堂教学学时数,增加实验教学学时数(将大幅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总周数。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进教材、进教案、进实验。取消以辅助课程教学为目的的课程设计,代之以进行综合训练为目的的综合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毕业设计、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实践环节,都必须进行师生双向选择,并要求学生撰写相关报告(论文),在公开场合进行答辩,并安排部分学生参与评分,促进相互交流。

3.3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大学二年级开始组建若干个科研团队(每个团队4~5人),本年级学生全部参加,并实行动态管理。一个团队由1-2名教师负责,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进行课外科技活动和科研训练工作。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门的训练。采取集中训练与分散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就一些最基本的科研方法、科研手段采取“科研训练”的方式集中进行培训;将各个科研团队以“科研实习”的方式进入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直接参与项目的研究。定期举办讲座、交流会、报告会等形式,由专家和学生自己进行报告,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各团队之间、团队内部的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设立大学生创新学分,对在各类科技活动和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成果的学生给予创新学分。学生获得学位必须获得一定的创新学分,超过的创新学分还可以冲抵部分选修课程的学分。

4 实践体系建设的目标

构建一个以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将科学地设置贯穿大学四年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内和课外实验、各项实训、各项实习、各项综合设计、科研训练、科研实习、毕业设计,以及课外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等),并围绕科研能力培养这个中心来设置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和实施方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制定针对研究对象的培养方案,将这一实践教学体系纳入培养方案中加以实施。制定与实践教学体系配套的管理文件和实施细则,规范各项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要求和实施方式,不仅使教师能高效、有序、规范地组织和完成各项教学工作,而且实现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提出一种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以解决目前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不重视、分散的、自发的、无组织的、不系统的现状。在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其组织方式和管理体制等多方面提出实施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以一个专业的全体学生为对象,通过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现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语言表达、探索精神、自主学习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通过科研训练、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等方式,使学生能更多地了解社会的需求,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和创业能力。

[1]王海晖,谭云松,伍庆华,等.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5):143-145.

[2]王海晖,熊凡.校企联合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模式探索和实践[J].电脑与电信,2008(7):106-107.

[3]谢克昌.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3):1-5.

[4]张彦铎,王海晖,刘昌辉.地方工科院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J].学科专业建设,2009(11):38-42.

[5]李志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4):37-38.

The Practical System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Ability Training of College Student Majored in Intellig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eng Xiangjin Wang Haihui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han 430205,Hubei)

Aiming at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students majored in intellig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this paper proposes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the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its problems and challenges;then it expounds the system reform method,and proposes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goal.

intellig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ialty;innovation ability;practice system

G642

A

1008-6609(2017)03-0031-02

曾祥进(1977-),男,湖北仙桃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机器人控制,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武汉工程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K 201476;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猜你喜欢
学分环节大学生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学分美食
大学生之歌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