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的扬州智慧旅游建设实践研究

2017-03-16 03:12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扬州景区互联网+

仇 明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扬州 225009)

“互联网+”下的扬州智慧旅游建设实践研究

仇 明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扬州 225009)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旅游业的二次转型,智慧旅游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智慧旅游能够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分析了扬州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和不足,从政府层面、社会层面、技术层面等提出了促进“互联网+”下扬州智慧旅游的建议和对策。

智慧旅游;物联网;智能化建设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经济下行的压力越来越大,各级政府急需扩大内需。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能够对经济产业结构起到很好的调整和优化作用。旅游业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增加就业、稳定增长、创业创新的优先发展产业。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以及旅游行业散客数量不断增加等形势的发展变化,整个旅游产业都面临着二次转型升级的需求。各旅游城市在“智慧旅游”概念的引导下,大力革新旅游业,以转型升级为目标,不仅从观念转化了旅游业发展的思路,更在行动上规划了旅游城市、调整旅游行业、发展新旅游业态、牵领旅游各主体实施实体项目工程。“智慧旅游”正在不断地改变着传统旅游业的服务模式,成为提升游客体验以及旅游服务质量的主要措施。

1 扬州智慧旅游的现状

早在2012年4月,扬州就已经将智慧旅游建设规划定位为“1533工程”,包括1个智慧旅游云平台,5大核心应用,3个管理系统和3个示范项目。[1]近年来扬州的旅游公共信息平台开始建设,逐步完善,旅游咨询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政务网上网站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基本普及,而且在不断丰富内容和服务功能。2013年“寻美扬州”app上线,供广大市民游客免费下载,以获得更便捷的“移动式”旅游资讯服务。2015年全国智慧旅游景区评比中,扬州的瘦西湖拔得头筹。目前扬州正在不断探索基于“城市即旅游、景区即城市”的全域旅游升级之路,引入“互联网+”,打造一站式O2O旅游平台,开启智慧旅游的新发展。

“十三五”期间,扬州明确提出要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态,加快建设宜游城市,打造旅游强市。[2]在此期间,扬州将继续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对景区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智能化管理,对游客喜好需求、景区服务情况进行全面、动态跟踪感知。

2 扬州智慧旅游的不足

目前,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还处于从网络化向集成化发展的阶段,经过几年的发展,扬州的智慧旅游建设成效明显,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2.1 “智慧旅游”的多元复杂性影响了发展速度

旅游业是一个具有较长产业链、大综合类的产业,所涉及的服务很多,综合性是由其内在的各旅游产品的复杂性和关联性所决定的。所以相应的智慧旅游建设也涉及众多部门和相关企业,涉及到游客、旅游企业和行业监管部门以及其它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其中涉及到的应用技术也很多,比如终端显示技术、感知技术、网络传输技术、云计算技术等,这些都影响着扬州智慧旅游建设的发展速度。

2.2 旅游企业对“智慧旅游”建设意义的认识不够,建设动力不足

目前,在扬州的各旅游行业中,对“智慧旅游”有清醒的认识,但能通过信息化手段和技术积极拓展旅游业务,扩大营销范围、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管理效率的企业不多,主要是一些实力较强和富有创新理念的旅游企业,他们的旅游服务水平较高,企业成本规模合适,敢于尝试新兴的技术,对于旅游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掌握准确,具备开展智慧旅游建设的内在需求。

而目前在扬州的旅游行业中,中小型的旅游企业所占的份额较大,对于它们而言,现行的经营模式、营销手段、管理方法已经基本满足其固有的市场需求,再加之对智慧旅游建设的重要性和旅游市场发展方向认识不清,企业规模较小、资金不足、建设经营成本等因素,从而使得这些企业对于开展智慧旅游建设没有足够的动力。

2.3 政府对于智慧旅游的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

在理念上,需要政府对智慧旅游的发展优势和前景进行不断的宣传,使各旅游企业都能统一思想认识,产生建设需求;在组织部署上,现有的建设模式还是以旅游部门为牵头和主要推进部门,但是智慧旅游建设涉及面较广需要其他各个相关行政部门的参与,共同实施;在建设规划中,现还处于试点阶段,虽然已经通过部分项目的建设产生了经济效益和引领作用,但是智慧旅游的整体建设部署和框架还未形成。智慧旅游的建设涉及到很多社会公共基础服务资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行政部门、旅游企业、信息企业共同完成,由于各方经济利益和立场角度不同,这就需要政府进行整体规划、统一引导、统筹安排。

2.4 散客的针对性不强,整体服务质量不高

近年来,随着对于建设智慧旅游重视程度的提升,扬州智慧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条件得到很好的改善,政府花巨资改善旅游接待服务条件。这些投资为旅游服务硬件的改善和提高提供了资金保障。但是游客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散客针对性不足,大部分接待服务主要是针对团队旅游者而按统一规制建设的,没有充分考虑到散客市场需求的差异化,比如针对日益增多的自驾旅游者所提供的服务还很不足:乡村道路的建设、汽车所能到达景区深度、加油站、维修站、停车场的布局、以及相配套的餐饮、购物、道路标识、汽车援助中心的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严重的不足。

3 扬州智慧旅游发展措施和建议

3.1 政府层面

3.1.1 将智慧旅游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

各级财政要逐步增加智慧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将智慧旅游设施的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和地方发展规划,这意味着政府对旅游产业的属性认识将向公共服务性质的方向转化。旅游产业具有较强的公共属性,每个旅游业态与行业主管部门都是高质量旅游公共服务环境的缔造者,落实到智慧旅游建设中,就要加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比如景区、饭店,旅行社、交通等主流业态,都是旅游服务的终端环节,都直接面向游客提供服务,因此引导智慧旅游的建设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转化,实现旅游业态共性支撑内容与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集成,将是智慧旅游建设的重点。

3.1.2 在政策制定、机制保护、人才培养方面提供相应的保障

(1)政策保障

智慧旅游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为保证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的连续性和长远发展,政策机制保障必不可少。为规范和引导扬州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出台政府层面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和规范。要以服务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为根本,整合各个旅游要素,服务游客的全旅游过程。立足城市自身特点,统筹规划、统一设计全市范围内的智慧建设工作。

(2)人才保障

推动智慧旅游服务建设,人才是关键。培育一批具有旅游管理、信息技术、旅游外语等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队伍,才能为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提供不竭动力。智慧旅游服务体系的人才保障表现在:充分利用智慧城市的人才保障体系,多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和覆盖范围,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相关的旅游企业、研究机构不断创新发展,积极合作交流,不断提升企业开发新技术、运用新技术的能力。

3.1.3 将智慧旅游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旅游的发展需要智慧城市的基础环境,因为旅游是涉及到城市全方位的整体性服务。智慧旅游则离不开智慧城市所提供的各项公共性服务,其发展水平依赖智慧城市的发展成果,而且这些城市的公共基础性服务投资巨大、涉及面广、需要各行政部门统一部署、整体规划,仅仅依靠旅游部门很难推进,所以智慧旅游应该充分利用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避免重复建设。智慧旅游应当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在公共交通、安全保障、意外医疗、工商执法、环境保护等方面,旅游主管部门很难独立采取行动,需要智慧城市的其他各部门进行协作。

3.1.4 打破各旅游行业中各业态壁垒,实现标准统一、资源共享

智慧旅游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旅游产业中业态众多。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业所涉及的各个行业都各自建立了多种信息化体系。这种各自为政的信息化建设导致不同行业的信息化体系都处于相对独立状态,而整个旅游服务流程所涉及的各行业信息不能统筹安排、资源共享,从而产生了信息孤岛,造成了资源浪费。如果从降低智慧旅游建设总体投入成本的角度出发,通过“统一标准、资源共享”来规范旅游业中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从而实现以建设内容的最大化利用,是智慧旅游建设难点。

3.1.5 积极发挥智慧旅游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

智慧旅游的建设要积极的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推进智慧旅游与第一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强乡镇旅游景点的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扎实推进智慧旅游与第二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引导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提高重要旅游装备的国产化比重;加快推进智慧旅游与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旅游新业态。充分发挥智慧旅游在实现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过程中的承上启下作用。

3.2 社会层面

3.2.1 以市场为导向,恰当运用现代技术

智慧旅游建设中所涉及的技术运用应该遵从市场需求,更多的为终端消费者服务,不主张运用复杂、高端、繁琐的技术,要更加侧重于智慧旅游建设的公共服务性,智慧旅游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时要肯定物联网、移动通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构成智慧旅游建设的核心力量,应充分挖掘技术能力,同时需找准顾客的需求点。

3.2.2 加快智慧旅游标准化建设工作

对于国内许多城市来说,智慧旅游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国家旅游部门对智慧旅游的建设也只是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标准化的制定还有所欠缺,扬州应当抓紧在智慧旅游建设方面制定标准,引领行业建设。如果没有智慧旅游的建设标准,那么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很难把握合理的工程建设依据,很容易造成资金的浪费,而且智慧旅游建设涉及的技术和设备众多,需要统一的标准来实现各系统和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智慧旅游的标准体系分为移动终端、目的地网站、虚拟旅游、智慧旅行、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游营销、云服务平台、应急指挥平台等九大标准体系。扬州可在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做出标准,在全国起引领作用。

3.2.3 加快推动智慧旅游建设的市场化程度

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是有限的,单纯依靠政府投入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智能化旅游需求。所以智慧旅游建设要依托市场的力量解决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外资民营资本参与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动力也越来越强。对外资民营资本的限制性政策会越来越少,将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一是加快国有旅游企业的资源整合力度,大力扶持中小微旅游企业发展,建立一批资本形式多样,在地区和行业都有较高影响力的知名旅游企业。二是改变市场准入机制,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参与,不断创新旅游新业态。

3.2.4 均衡发展、提升品质

目前扬州的智慧旅游建设还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城乡之间旅游公共服务的发展资金更多向城市倾斜,对于乡镇的旅游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对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不单纯是追求数量的增长,而且在类型上要求更为多元化,在品质上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以游客满意为宗旨的旅游业发展思想指引下,必须要求旅游公共服务的发展要将重心放在服务品质提升层面,推动旅游公共服务从数量增长向品质提升转变,实现更多的国民参与,更好的品质分享。

3.3 技术层面

智慧旅游的建设离不开各种最新的信息化技术,它是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旅游服务、营销和管理理念,充分配置和整合人、旅游物理资源、信息和资金等旅游产业资源,服务于广大市民、相关旅游企业和政府,形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系统。

3.3.1 拓展网站的服务功能,提升宣传营销的作用

旅游目的地门户网站是基于区域层面上的旅游网站,网站将代表区域范围内所有的旅游管理部门、景区、相关企业,以旅游所在地品牌作为营销主体加入到整个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目的地网站应该能够很好的为旅游管理机构、目的地旅游企业、电子商务运营商、游客服务。旅游目的地网站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景区服务、交通住宿、旅游信息预定服务、投诉、救援、保险等方面的功能,如图1所示。目前扬州的各知名景点都已经建设了自己的网站,比如瘦西湖、大明寺、个园等,这些景点的网站也都实现了景点展示、信息发布、导航展示、门票预定等功能,但是功能还显得比较单一,而且各个景点网站各自宣传没有互相链接,没有形成抱团效应。扬州目前的门户网站是扬州旅游网站,里面有扬州游食购行宿娱等方面内容的介绍,但是没有加上对各个景点、酒店、旅游社、商场、娱乐中心的网络链接,没有发挥门户网站流量的导入作用。旅游门户网站可以融入电子商务、电子营销等方面的内容,使得游客通过该门户网站就可以规划路线、查找景点、预定餐饮住宿、查询交通天气等一站式服务,从而能够满足游客全方位的需求,如果能在此基础上运用大数据技术来实现访问流量统计和游客流量预测就更好了。

图1 旅游目的地网站主要服务功能

3.3.2 加强智能移动终端应用的开发,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成为继宽带技术后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力。各旅游景区都可以通过手机APP软件来宣传自己拓展自己的业务。在这一方面扬州已经成功开发出“扬州瘦西湖”、“寻美扬州”等APP软件,极大地方便了旅游者的使用。“寻美扬州”可以方便游客寻找附近的加油站、厕所、饭店等功能;“扬州瘦西湖”有电子订票、实时语音导览等功能,扬州其他的景点也可以开发出相应的APP。

3.3.3 不断提升智慧景区的级别,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在2015年的全国智慧景区评比中,扬州的瘦西湖景点名列榜首。智慧景区的建设内容很多,其目的在于建设一个数据共享、网络覆盖、管理与服务融合的智能化管理体系,其综合性强、实现的功能多。比如扬州瘦西湖就已经采用了电子门票,在售票、验票、查询、汇总等环节大大缩短了时间,而且通过物联网的信息采集能够对部分旅游区域进行游客数量设定,如果超过一定的数量,就可以进行预警,有利于景区的负载均衡。并且通过4G通信技术实现了高清视频动态监控、景区监控、游船定位、LBS(基于位置的服务)等,方便了游客的出行。

智慧景区的建设内容很多,主要包括:

(1)景区智能安防:现在的景区大多都已经建立起了红外报警、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对景区实现全方位的监控,但是很多景区还缺少视频分析系统,比如入侵检测、人脸识别、拥挤度检测等,特别是对景区重点区域人数统计、人群控制和边界防范措施等都还没做到位。

(2)景区环境监测:其包括容量监测和环境监测,通过容量监测可以对景区的承受能力有所控制,从而利用价格和管理手段和及时发布的客流信息将游客引向未饱和的景区,从而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对景区的空气、噪声、污水和动植物监测。

(3)景区能源管理:主要是提高景区照明、空调、通风、供水的运行能效,提高效率,从而实现低碳生活。主要包括智能路灯、用电监管、太阳能应用、用水监管、灌溉系统。

(4)景区票务管理:现在很多景区都已经采用了电子门票,它通过RFID技术可以让游客快速通过,而且还是实现餐饮游玩等一卡通服务,而且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实现智能门禁、电子导游、人员定位、疏导、人员救援等。

3.3.4 加快数据共享,全力打造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在各项智慧旅游应用不断成熟和智慧城市建设日趋完善后,必须全力打造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首先这是旅游法所规定的旅游主管部门所必须承担的旅游公共服务职能,其次这是智慧旅游应用成熟后各平台紧密联系、数据联动的必然结果。特别是随着云计算在智慧旅游中越来越普遍,通过其自身强大的功能能够快速的处理相关的大量信息,从而实现了对旅游行业信息的统一处理,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可能。

[1] 新华网[EB/OL]http://news.xinhuanet.com/info/2014-05/26/c_133361887.htm.

[2] 人民网[EB/OL]http://js.people.com.cn/n/2015/0709/c360311-25520904.html.

Study on Practice of Yangzhou’s SmartTourism Construction Based “Internet Plus”

QIU Ming

(Jiangsu Yangzhou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of Commerce, Yangzhou 225009,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second transformation of tourism, intelligent tourism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Smart tourism can increase employment,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shortages of intelligent tourism in Yangzhou are analyzed, and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government level, social level and technical level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Yangzhou's intelligent tourism based on “Internet plus”.

Smart tourism; internet;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2016-10-12

仇 明(1981-),男,江苏扬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

F592.3

A

1673-0496(2017)01-0043-04

10.14079/j.cnki.cn42-1745/tv.2017.01.014

猜你喜欢
扬州景区互联网+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摘牌』
“摘牌”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某景区留念
扬州的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