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鳐”诞生记

2017-03-17 17:46郑大壮
航空知识 2017年2期
关键词:空中加油大黄蜂加油机

郑大壮

2016年7月,轰动一时的美国海军“航母起降侦察/打击一体无人机”(即UCLASS项目)被授予正式代号MQ-25A,绰号“刺鳐”(Stingray)。其实早在当年2月1日,就有消息传出ULCASS已经由纯粹的侦察/打击一体变成了为F/A-18“大黄蜂”舰载机提供空中加油兼顾有限的侦察/中继/打击无人空中加油机。为何会有这样大的角色转化,我们还要从“刺鳐”的发展历程说起。

通用原子公司“海上复仇者”该机型也是为了专门竞标美国海军UCLASS项目而生,是在大名鼎鼎的通用原子“捕食者C”无人机(图中机型)基础上衍生的航母起降版本。2011年2月15日,试验机成功完成风洞测试。这款战机的隐身能力要更胜一筹,更适合作为在低威胁空域执行ISR任务的宽频隐身无人作战飞机。

开局:隐身察打一体+空中加油

UCLASS项目旨在打造一款能够完全自主飞行的航母载无人机,使命是为在海上航行的舰队提供情报和打击支援。在经历了是否要成为隐形侦察/打击一体无人机的数次争论后,UCLASS被美国国防部最终定义为“航母起降无人空中加油机”,即CBARS,首要职责是为有人战机提供加油勤务以扩展它们的航程。外界分析,美国国防部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由于当前海军战斗机数量短缺,他们考虑要多购买些F/A-18 “大黄蜂”舰载机,并且还要拿出必要资金用来支持F-35C舰载战斗机的列装、服役和作战能力的提升。

2013年6月,美国海军向诺斯罗普格鲁曼、波音、洛克希德马丁和通用原子4家知名的军火公司发布了征询建议书草案。同年8月14日,授予每家公司各一份价值1 500万美元的研发合同,用于设计无人机机身。

美国海军酝酿UCLASS的初衷(即A方案)是想让其成为能够挂载武器的舰载侦察/打击一体无人作战飞机,原始代号RAQ-25(RA代指侦察与打击),接着定义为MQ-XX(M代指多任务)。UCLASS的首要职能是情报监视与侦察(ISR),机身上要安装第五代有源相控阵雷达和电子-光学/红外多功能传感器以及全景摄像头来探测海上目标,还能携带“杰达姆”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美国海军还暗示,很有可能将UCLASS当作空对空的“飞行导弹库”,在作战时担当F/A-18“大黄蜂”和F-35C的强力僚机,提供战力补充。

接下来是UCLASS的实战应用问题,这里不得不提提美国海军的“海上一体化火力控制和防空作战概念”。这个概念是利用通用数据链将多样化空中作战平台(例如战斗机、预警机)连接起来,实现所有平台之间共享战场空间通用态势感知情报。概念运用范围内的任何1架战机都可以使用其他战机携带传感器所搜集到的情报数据来追踪和打击目标。基于此推断,位于航母上部署的UCLASS在挂载导弹后也可由其他战机来操控。海军官方也客观地认识到UCLASS执行ISR任务配以有限打击能力要比开发远程打击无人机务实得多,UCLASS也可充当空中加油机,这样可以一举多得。

2014年2月18日,美國国会议员福布斯向美国海军部长雷马布斯致信,建议重点攻关UCLASS的空中加油技术、生存能力和机载载荷能力以确保在未来高威胁战场环境下的作战效能。福布斯表示,像UCLASS这种无人机要有宽频隐形性能以躲避敌方陆基一体化防空系统的追击,成功后要用自身携带的武器为陆上和海上作战部队提供后援。此外,空中加油也被美国海军认为是响应远程威胁和在威胁圈之外执行任务时的必备技能。

转折:适度隐身+续航

当A方案进行的如火如荼时,美国海军却突然宣布对UCLASS的整体需求有所降低。A方案原本是一套隐形、舰载式、远程作战的无人机,拥有大载荷,能够在飞行中接受空中加油。更改后的新版本则要求这套系统具备适度的隐形能力,突出强调在低威胁空域内执行ISR任务和对抗程度不高的次要打击任务,不需要接受空中加油,要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可承受能力和续航能力。据美国海军内部人士透露,需求的改变是为了弥补美国海军在持续海基ISR能力方面的短板。

美军联合需求监督委员会在2012年12月18日举行的一次会议期间将A方案修订B方案,他们并不认为B是A的“缩水”版,而是转而考虑将UCLASS的能力范围予以延展,并推进一项对平台作战性能、生存性能和起降基地的评估。也就是说,美国海军需要增加UCLASS的某些“特色”,去除若干原有“臃肿”进而达到中和。B方案指出,UCLASS的续航时间要达到12小时。在有限的航母甲板空间里,机翼的长度将受到极大限制。UCLASS的ISR行动要使用每条长1 100千米的2条飞行轨道或是以1条长2 200千米的飞行轨道以航母为中心飞行。

美国海军认为,首先,适度的隐形能力将大幅降低研制成本,缩短成军周期;其次,初期的大载荷要求内置武器舱能够最多挂载24枚GBU-39小直径航空炸弹,总计2.7吨的弹药。新需求当中的总载荷只有1.36吨,武器重量仅为0.454吨。武器载荷的减少,能够预置出更多空间来装载ISR传感器,这样可以节省燃油,延长续航时间,费用支出也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再次,较之从其他平台起降,航母上受到的限制更少。

B方案一出,美国国会和业界都认为美国海军已经偏离了新型无人机发展的传统路线,因而并不认可B方案并向国防部施压。随即,业界和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以及美国海军重新审视了UCLASS需求草案。该草案原计划于2013年10月公布,但还是因为美国海军的内部争斗而被拖延。对于UCLASS究竟是短期内整合至航母上作为ISR平台,还是从长远角度将其编入到航母的舰载机联队当中,海军内部存在着巨大分歧。与此同时,试图参与该项目的军火公司都是在假定美国海军没有指明任何具有积极意义需求的前提下动用公司资金来拓展在国会能够支持自己的人选。

从2013年6月开始,美国海军对UCLASS的需求就已然明确起来,即从航母上起降提供24小时的全天候ISR覆盖,以最远的航程执行侦察,在中远程的距离发挥有限的打击能力。开支受限是促使这一需求的重要因素。可仅仅不到半年年的时间,美国海军就又变卦了。

再转折:重型

2013年12月,UCLASS概念又出现了戏剧性转折。先前B方案是一个侧重于ISR的平台,而新概念是转变成重型侦察/打击一体飞机,要增加武器和传感器的携带数量,也就是C方案。C方案无人机的计划是总重量为32至36吨,尺寸与F-14“熊猫”舰载机类似,比X-47B稍大,机身长度为21米,长于F/A-18“大黄蜂”,续航时间最长可达14小时。与此同时,美国海军还考虑在C方案中让UCLASS执行其他任务,例如作为空中加油无人机以延长战斗机的航程,在输出9.1吨的油料后仍可最长滞空7.5小时。

得到这个消息后,已经于当年6月获取美国海军征询建议书草案的4家军火公司均对性能更为出众的C方案持反对意见,因为这种要求与他们在进入“初步设计审查”前所谋划的样机大相径庭。按照美国海军的新方案,每架无人机的研制成本将增加3 500万至5 000万美元,甚至达到1亿美元。

2014年4月17日,美国海军部长雷马布斯签署了已经被拖延许久的UCLASS正式版征询建议书。其中谈及到了更多有关UCLASS隐形能力、在高威胁空域里的生存能力以及空中加油能力建设等诸多问题,以及各方在UCLASS上持有的争议和分歧。在正式版征询建议书中,UCLASS变更为C方案。C方案保留了B方案中提到的在低威胁空域持续提供2条ISR飞行路径和有限的打击能力。UCLASS的机身将采用开放式便于升级。作为侦察/打击一体无人机,UCLASS集成了先进的远程传感器技术以跟踪目标,在设计上要预留出更多空间来容纳传感器和弹药以便将来用在高威胁空域里执行任务。

2014年7月,美军联合需求监督委员会发布了一项有关UCLASS项目的审查报告,回应了美国国会对美国海军数次更改配置的强烈批评。国会认为海军的眼光过于狭隘,无法将UCLASS演绎成真正的符合实战要求的理想产品。要求美国海军把UCLASS塑造成具有一定的渗透能力,能够接受空中加油的航母舰载无人机,可在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下执行高强度作战任务,要设计成完全能够融入至航母舰载机联队的作战行动当中。国会一直强调的是综合实力超强的打击型无人机并给予厚望。这份审查报告称,美国海军原本计划增加UCLASS所能携带武器的数量,将隐形能力整合至机体,但这样做会牺牲航程和机动能力,难以实现。

定稿:无人加油机刺鳐

2014年9月,美国海军第3次修改UCLASS概念,也就是D方案。其实早在2006年,美国海军就构想如何才能延长航母舰载机的航程和作战多样性。到了2011年,这种需求演變成为能够在航母上起降的ISR用途无人机,在没有舰载机联队的情况下可用于打击恐怖分子,也就是有限的打击能力。这样的思维一直贯穿于UCLASS项目始终,并在A/B/C方案中得以体现。

D方案是一款专门用于在航母上起降飞行的无人机,由此前在低威胁空域中执行ISR和有限打击任务,扩展至在高威胁濒海沿线执行ISR和有限打击任务,还包含打击敌方水面舰只。美国海军将UCLASS的用途聚焦于ISR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为了防止UCLASS抢走F/A-XX的位置。众所周知,F/A-XX项目是下一代有人多功能舰载机,旨在替代现役F/A-18“大黄蜂”。美军当前还无法利用无人机全面取代有人机,况且对于美国海军来讲,在同一阶段装备和维系F-35C,UCLASS以及F/A-XX三种机型也是不可能实现的。2014年10月18日,美国海军发布一项指南称UCLASS将被编入到E-2预警机联队,意味着其将成为联队的分遣队。

在这之后,D方案成为MQ-25A无人空中加油机“刺鳐”。美国海军在2016财年财政需求上提出,预计UCLASS的首次飞行将在2017年早些时候至2018年中期,部署时间定在2022~2023年。

2016年3月1日,雷马布斯在国会证词中称,F/A-18“大黄蜂”的空中加油职责将由MQ-25取代,将这款经典的多功能舰载机只用于空对空作战。历史上,美国海军的许多款航母舰载机都曾扮演过空中加油机,包括A-3“空中勇士”,A-6“入侵者”和S-3“维京”、F/A-18“大黄蜂”。如果UCLASS的服役之路平坦,那么它将成为首款航母舰载无人加油机。当然,如此专业化的无人加油机对于整个美国军界来说,其意义也是非同寻常。

结语

近年来,美军愈发重视无人机在前沿阵地的部署和应用,大有在航空作战、ISR等领域用无人机取代有人机的态势。执行中空、长航时的无人作战飞机正在由常规到隐形,低速到高速,由低威胁空域到高威胁空域作战转变,其综合性能和可挂载载荷种类也在大幅度提升。“刺鳐”的发展历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美军无人机领域当前所遭遇的困境,那就是技术储备足,前景良好,但项目受财政开支等各种因素影响大,数次更改概念,不确定性因素过多,从开发到列装的周期过长。不过,X-47B、幻影射线、海上幽灵和海上复仇者都是已有机型,各公司推出的终极竞标产品想必也是在各自原有机型基础上设计。究竟花落谁家,我们还将继续关注。

责任编辑:武瑾媛

猜你喜欢
空中加油大黄蜂加油机
美军FA-18E超级大黄蜂
日本首架KC-46A加油机完成首次空中测试
燃油加油机检测中的事故防范
运-20加油机能载多少油
少年儿郎时,谁是你身边的大黄蜂
军人画军机(六)
加油机检定期计量超差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无人机空中加油自主会合导引律研究
无人机空中加油过程中编队飞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