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情景的创设

2017-03-20 23:40张利纳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思维发展

张利纳

摘 要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经适应不了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寻求且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激活数学课堂的活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情感氛围 思维发展 适度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6-0083-02

课堂教学情境是在课堂教学中,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题目引入的教学活动之中,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且,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导入情境,语言描绘

儿童阶段的小学生注意力难于集中,缺乏持久耐力,数学教师导入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学生才能形成长久的学习兴趣。而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生成有效教学情境,通过情境能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用图片制造一个美妙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产生求知兴趣。“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我们做每件事才能更加投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亦是如此大家都知道,新课程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的自身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化所要讲授的知识到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中去,学生“玩”了,“乐”了,知识得以巩固,能力得到发展,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二、借助媒体,直观展示

多媒体由于在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能力,运用于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在关键处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变抽象的语文知识为直观认识,让学生从生活过渡到语文学习过程中,为知识构建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学习。先让他们观看课件中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动画来拼摆,来探索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他们互相讨论、互相探讨,几分钟后小组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接着大家开始了交流,台上学生讲,台下学生不时地加以补充、提问。同学们在交流中学会了知识,在交流中看到可以用很多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但许多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完成,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使他们深切的感受到集体合作的重要。

三、激发兴趣,体验情境

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大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教师不依靠权威,带着一种怀疑的精神学习,大胆创新与实践.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总结,不断体会,从而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不是所学知识都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如: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坦克、手枪……),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孙悟空、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把学生带来的东西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总结分类的方法。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

生1:我们组整理玩具有:汽车、火车、手枪……

生2:我们组整理图片有:奥特曼、机器人、哪吒……

生3:我们组整理水果有:苹果、梨子、香蕉……

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生既主动地获取知识,又创造出了独特新颖的方法。

四、師生互动,融入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看法或心理感受,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对于学生错误的理解和看法教师要耐心的指导和纠正,而不是轻易的指责。通过和谐关系的建立,教师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从而相互沟通、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教师的亲和力,从而因为喜欢数学教师而喜欢数学这门课,达到利用师生和谐关系来使情境创设得以顺利进行,并为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效果。

总之,情境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出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责任编辑 李 翔)

猜你喜欢
思维发展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