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与青岛

2017-03-21 18:52宋文京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弘一法师法师青岛

宋文京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姓李,名文涛,字叔同,别号晚晴老人。原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早年就学于上海南洋公学,擅长书法、绘画、篆刻、诗词。1905年留学日本,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西画,旁及音乐、戏剧,造诣甚深。1910年回国,至上海任刊物编辑,并加入柳亚子发起之南社,继至杭州,在师范学堂任教。1918年出家于杭州虎跑定慧寺,同年受戒于灵隐寺,常往来于嘉兴、上海、温州等地,并潜心著述。1928年入闽,常居厦门南普陀及泉州承天、开元等寺,弘扬南山戒律,创设“南山律学院”,曾莅青岛湛山寺讲律弘法。1942年,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1999年曾被《中国书法》《书法导报》等媒体及专家评为“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之一。

弘一法师生于1880年,于1942年圆寂,享年62岁。1937年,弘一法师曾在青岛生活大约半年,在日寇兵燹将临的非常年月里与青岛有了一段因缘。青岛,建市于19世纪末,因而这座城市成长的轨迹恰与法师的人生历程有许多节奏相合之处,令我辈后学颇多感慨。

1937年5月,弘一法師在福建漳州。青岛湛山寺倓虚法师派梦参书记持函来,请法师前往青岛度夏,安居讲律。

倓虚法师后来回忆道:“二十五年(1936年)秋末,慈舟老法师去北京后,湛山寺没人讲律,我对戒律很注意,乃派梦参师到漳州万石岩把弘老请来。”倓虚法师觉得:“我的意思,把中国(当然外国来的大德也欢迎)南北所有大德,都请到这里来,纵然不能久住,也可以住一个短暂的时期,给大家讲讲开示,以结法缘。因为一位大德有一位大德的境界,禅弟子之中,止不定与那(哪)一位大德有缘;或者一说话、一举动,就把人的道心激励起来。这都是不可思议的事!”在倓虚看来,弘一法师可以称得上是高僧大德了。

接倓虚法师函后,弘一法师欣然赴约,但“约法三章”:到青岛后,一不为人师,二不开欢迎会,三不登报吹嘘。

农历四月初五,弘一法师带着弟子传贯、开仁、圆拙一行从厦门启程,他所有的行李只有被单、帐子、几件补过的衣服和几本律书。初七到上海,叶恭绰等在法宝馆请他午斋,法师唯恐叶先生致电湛山寺迎接,特改乘别的船只。四月十一日(1937年5月20日),弘一法师到达湛山寺。

时在湛山寺修行的一位火头僧在《弘一律师在湛山》一文中回忆:“弘一律师坐的船到了,湛山住持倓虚法师,疾忙带着道俗二众,预先到码头去迎候。寺中剩下的全体大众,都披衣持具分列在山门里两旁,一齐在肃立恭候着。……接着第二位下来的,立时大家的目光一齐射在他身上。他年近40来岁——其实58岁了,细长的身材,穿着身半旧夏布衣裤,外罩夏布海青,脚是光着只穿着草鞋,虽然这时天气还很冷,但他并无一点畏寒的样子……”

弘一法师初到湛山寺,先受大众请讲开示,继而讲戒律。单是第一堂课就准备了七个小时。倓虚法师在《影尘回忆录》中言:“上课不坐讲堂正位,都是在讲堂一旁,另外设一个桌子,这大概是他自谦,觉得自己不堪为人作讲师吧。……因他气力不好,讲课时只讲半个钟头,像唱戏道白一样,一句废词没有。”

弘一法师在湛山寺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

当地的朱子桥将军对办慈善及佛事很热心,对弘老也仰慕多时,欲拜访,弘一法师也乐意,就接见了他。有一天,时任青岛市市长、海军司令的沈鸿烈在湛山寺请朱将军吃饭,朱将军说:“可请弘老一块儿来。”沈市长很是同意。第二天临入席时,弘一法师写来一张字条,是一首偈诗:“昨日曾将今日期,短榻危坐静维思。为僧只合居山谷,国士筵中甚不宜。”

弘一法师此时已出家近20年,他的境界与红尘中人已相去甚远。

但弘一法师又绝非不问世事,他身上有大无畏的精神,有爱国爱教的根本。

1937年,日军大举侵华,青岛成了军事重地,日军兵临城下,形势十分危急。弘一法师致书友人:“青岛或可无战事,惟(唯)商民甚困苦耳。朽人此次居湛山,前已约定至中秋节止。(中秋以前不能食言他往,人将讥为畏葸。)”

又有函曰:“朽人前已决定中秋节乃他往。今若因难离去,将受极大之讥嫌。故虽青岛有大战争,亦不愿退避也。”

这一年中,他写过多张“殉教”字幅,他说:“为护法故,不怕炮弹。”由此可见他的坚毅人格。

到了九月十五以后,青岛的天气渐凉,弘一法师因习惯南方气候,因此决定重返厦门。

在启程临行的前几天,湛山寺众僧又请他作了最后的开示。弘一法师深情地对大家说:“这次说句最恳切、最能了生死的话——”

沉默片刻,他忽然大声说道:

“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弘一法师在青岛讲律的同时,书法仍是他日常的重要事情之一。

有关他此间书法活动的文献记录颇多。

他在刚到青岛寄出的一张明信片上写道:“今晨安抵青岛,诸事顺适,乞勿念。以后五个月内通讯,乞寄青岛湛山寺弘一收。便中,乞寄下‘四尺煮棰单宣纸若干张。命纸店工人对裁开(如下图)卷好,惠施与朽人为感。不宣。五月二十日演音启。”严谨周到的弘一法师特意在明信片画下了纸要纵向裁开的图样,要对方备好宣纸寄给他,用来书写经文和嘉言。

倓虚法师在回忆录中说:“在临走的前几天,给同学每人写一幅‘以戒为师的小中堂,作为纪念,另外还有好些求他写字的,词句都是《华严经》集句,或蕅益大师警训,大概写了也有几百份(幅)。”可惜,今天在青岛很少能碰到弘一法师的法书遗墨。

在青岛期间,法师曾书墨宝的记录还有:5月间,苏州灵岩山请题“印光、真达二老像”手卷,法师为题二偈;7月,手书《殉教》横幅以明志,并题跋语“曩居南闵净峰,不避乡匪之难;今居东齐湛山,复值倭寇之警。为护佛门而舍身命,大义所在,何可辞耶?……”启程返厦门临上船前,以手书《华严经净行品》一卷,赠予梦参法师,以酬谢其半载护法之劳。

由以上史料可见,弘一法师对于书法非常勤勉用功,这时,他的书法已经深具个人面目,清绝人间,脱尽烟火气,同时又有自己结字、用笔、布局的独特洁净感。

弘一法师的一生有两个很大的谜:一是人生并无大的变故却突然皈依山林,一心向佛,而且主修清规最多的律宗;二是曾经是全面的艺术大师,在出家后诸艺放下,却为什么独独保留了书法作为其终身艺事,成为他生命的重要一部分。

其实在1918年出家之时,他也曾把书法和其他艺术都当作身外之物一起放下过,他把许多涉艺物什分别捐给一些机构或者分赠给师友。后来,弘一法师在精严寺研读佛经时,一位陌生的青年慕名向他恳索墨宝,法师已决心抛弃一切艺术旧业,写与不写间,觉得很为难,便与范古农讲起此事。范老居士认为,若能写些佛语,令人喜见,以种净因,也是弘法之事,有何不可?法师觉得言之有理,从此以后,备置文房四宝,也以写字修行弘法、结缘。

如此看来,弘一法师写字更多的是表达对佛的敬畏、对因缘的惜福、对布施者的尊重、对修行者的共勉,书法艺术的意义倒是第二位的。他曾刺舌沥血来书写佛经,后因身体太虚,常常头晕,印光大师劝他爱惜身体才能弘扬佛法,他才少写了。

也恰恰因此,弘一法师的书法是透彻而真诚的,是人书合一的,不是为书法而书法,因而在近现代书法史上独具风范。

弘一法師的挚友夏丏尊先生在《弘一大师永怀录》中评价他: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卒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其行迹如真而幻,不可捉摸,殆所谓游戏人间,为一大事因缘而出世者。现种种身,以种种方便而作佛事,生平不畜徒众,而摄受之范围甚广。

如弘一法师的传奇人生一样,他的书法也可以称之为“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豪华落尽见真淳”。

弘一法师在俗时的字迹可见他的才气和苦功,他曾精研过许多碑帖,动手临习过的就有《石鼓文》《天发神谶碑》《十七帖》《张猛龙碑》《始平公造像》《杨大眼造像记》、黄庭坚《松风阁诗帖》等,这一临写的过程,不仅使他的书法浸染了大量的传统气息,更为日后的变化打下了坚实而丰富的基础,使他具备了更多的艺术思维和发挥空间。

出家后,他的精神境界脱尽尘俗,书风也为之一变,更加走向简约、纯净、和平、清雅、庄严、恬静。读他的字,会让人自然而然地心平气和,沉浸于无上清凉的审美感受,那种既纯熟又率真稚拙的书风,确实已成为弘一法师的旷世绝响。

叶圣陶先生评价弘一法师的书法时,写出许多人内心的感受:“弘一法师近几年来的书法,有人说近于晋人。但是摹仿的哪一家呢?实在指说不出。我不懂书法,然而极欢喜他的字。若问他的字为什么教我欢喜?我只能直觉地回答,因为他蕴藉有味。就全幅看,许多字是互相亲和的,好比一堂温良谦恭的君子人,不亢不卑,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就一个字看,疏处不嫌其疏,密处不嫌其密,只觉得每一画都落在最适当的位置,移动一丝一毫不得。再就一笔一画看,无不教人起充实之感、立体之感。有时有点像小孩子所写的那样天真,但一边是原始的,一边是纯熟的,这分别又显然可见。总括以上的话,就是所谓蕴藉,毫不矜才使气,意境含蓄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

弘一法师与青岛的因缘,不仅以他对佛理的精通,高风懿德,还以他书法的空灵高妙,至今仍影响着许多人。

(责 编 子 君)

猜你喜欢
弘一法师法师青岛
国服法师Davie Wang,物理暴击100%
论如何成为一名法师
与其能辩,不如能容
弘一法师李叔同(上)
因为那是属于你的东西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法师削皮
弘一法师的慈悲心
美丽的青岛
不见悲则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