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战略武器发展:迟到大国的捷径?

2017-03-22 20:43赵毅蒲清国
世界知识 2017年3期
关键词:烈火大国大地

赵毅?蒲清国

2016年与2017年相交之际,印度进行了两次战略导弹试验:第一次是2016年12月26日,印度军方成功发射了“烈火—5”洲际导弹,这是该型导弹研制成功以来的第四次试射,据传此次试验后,“烈火—5”将正式列装服役;第二次是2017年1月3日,印度军方发射一枚“烈火—4”远程地地导弹。在世界局势不确定性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印度发射战略导弹会有什么后果?假如拥有了完备的战略武器,印度的“大国抱负”就能得到满足吗?

印度初步具备“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

发展“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是印度的既定国策,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15年的预测,印度目前可能拥有90?110枚核弹头。在掌握了核技术之后,印度加快了其运载工具即战略导弹的发展。根据先近程、后远程、先陆基、后海基的路线,印度正逐步构建起 “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体系。

印度陆基战略导弹共有“大地”和“烈火”两个系列。“大地”系列属于近中程导弹,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主要包括“大地-1”“大地-2”和“大地-3”。其中“大地-1”1994年就列装服役,射程约150公里,一般用于携带常规弹头。“大地-2”于2003年列装印度武装力量,有效射程达到350公里,当年印度官方首次确认这型导弹可携带核弹头。2014年,在印度战略力量司令部主持下,对其进行了三次试射。

由于“大地”系列导弹最远射程仅能达到1000公里,印度渴望拥有射程更远的弹道导弹,因此其又研制成功了“烈火”系列导弹,目前包括“烈火-1”“烈火-2”“烈火-3”“烈火-4”和“烈火-5”。“烈火”系列是印度国防部国防研究与发展局制定的“一体化精确制导项目”的一部分。近几年来,印度频繁举行“烈火”系列导弹发射试验。2013年12月,印度战略力量司令部下令进行了“烈火-2”发射试验,随后对其进行改良,称为“烈火-4”,并于2014年2月进行发射试验。2014年4月,印度军方首次进行了“烈火-1”导弹夜间发射试验。印度研制的“烈火-5”采取移动垂直发射方式,最大射程达到5000公里,2012年4月进行了第一次试验,原计划于2015年入役。目前印度正在发展多导式分弹头导弹技术,目前还不能确定是否要把这项技术运用在“烈火-5”型导弹上。印度官方对2016年12月进行的第四次试射表态谨慎,其具体的参数及报告还有待于观察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正在研制中的“烈火-6”将是多导式分弹头制导,而且射程将超过“烈火-5”。

在陆基战略导弹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印度还大力发展海基战略导弹能力。2009年,第一艘印度自主研制的“歼敌者”级核动力潜艇开始建造,2014年正式下水,目前正在建造第二艘。为核动力潜艇装备的潜射弹道导弹有两种型号,第一种是“大地-3”的潜射型,被命名为“丹努什”,目前已经列入海军服役,技术也比较成熟。2014年11月印度从一艘军舰上进行了一次“丹努什”导弹的发射试验,它具有搭载核弹头的能力,但射程只有350公里,负载能力只能达到500公斤,比较适合于对沿岸和近海目标的攻击。另一种型号“K-15”导弹的射程可达到700公里。2013年1月,印度国防研究发展局在孟加拉湾进行了“K-15”水下发射试验,印度计划未来使每艘核潜艇携带该型导弹的数量达到12枚。与此同时,印度还在研制“K-4”和“K-5”型潜射导弹,其射程将分别达到3500公里和5000公里。

除弹道导弹技术外,印度还在研制亚音速巡航导弹,即“无畏”级巡航导弹,2013年4月印度对其进行了一次试射,但以失败告终。有报道说,印度正在以其为基础,发展可供苏-30M战机发射的能携带核弹头的空基巡航导弹。

印度认为发展战略核能力是实现其

“大国抱负”的捷径

印度自建国以来就立志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印政府始终在践行其大国理念。从冷战结束以来的印度对外战略看,印度规划的“大国之路”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是成为南亚霸主,控制印度洋;第二步是通过“东向战略”来拓展在印太地区的战略空间;第三步是利用自身的优势,东接亚太,西接非洲和欧洲,最终成为世界性大国。

进入21世纪,印度虽然对安全战略进行了调整,将以发展军事力量为主的传统安全战略调整为全方位的综合安全战略,比如倡议发展经济和科技能力以增强国家安全。但是,印度仍把军事力量视为实现大国目标的主要支柱。近年来,印度政府明确强调把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置于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地位,不断加大国防投入。自2014年开始,印度的年度军费开支超过500亿美元,上升到全球第七位,占其当年GDP的2.4%,其也自当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武器购买国。

特別要指出的是,在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印度是除日本之外最大的受益者,谋求“大国地位”的道路更加顺畅,特别是在军力发展方面更是顺风顺水。早在2005年印美两国就签署了《民用核合作协议》,为印度迈入核大国集团直接提供了支持力量。奥巴马执政以后,印美关系快速发展,在经济领域,两国年度贸易额已突破1000亿美元;在多边领域,美国支持印度加入G20、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在防务领域,2010年11月,奥巴马总统访问印度期间宣布取消美国对印度敏感技术出口的某些限制,支持印度分阶段加入“核供应国集团”“导弹及其技术控制机制”“瓦森纳协定”等多边出口控制机制,并签署了美印共同建立全球核能中心的备忘录,这使印度能更加便捷地获取核材料和核技术。随后,印度又与加拿大、日本分别在2013年3月和10月签署了有关核材料双边贸易的协议。从2013年起印度就成为了美国武器的最大购买国,2015年两国签署了《防务合作框架协议》,2016年又签署了《后勤交流协议备忘录》,两国目前正在商讨由印度引进F-16和E/A-18战机生产线的问题。印度把发展军事能力特别是战略核能力当作是实现其“大国抱负”的捷径。印度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的改善为其发展战略能力提供了机遇,这也是印度在近几年来连续进行导弹试射而没有引起国际上激烈反对的原因之一。

印度一味追求战略力量与寻求大国

身份并非完全适宜

国际政治的演变早已超越了单纯以军事寻求霸权的模式,就连美国也认识到了这一点,采取了全面综合战略,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人才等各方面多管齐下。印度过于依赖军事能力,特别是想通过发展战略核能力来实现自己的“大国抱负”,这显得很不合时宜。

一方面,印度的行为激化了本来就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南亚局势。印巴对立是造成南亚局势动荡不安的核心因素,当前南亚地区传统安全威胁居高不下,而以恐怖主义为代表的非传统威胁也日益泛滥,这使得印巴关系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对峙状态。这种情况下,印度的战略导弹试射必然会构成对巴基斯坦的刺激。2017年1月10日,巴政府宣布成功进行了一次潜射导弹试验,该型导弹同样可以携带核弹头。可以说,两国自1998年核试验以来在战略力量方面以牙还牙式的对峙一直持续到了现在。从根本上看,假如印度不能化解南亚地区的紧张态势,要实现“大国抱负”恐怕只能是南柯一梦。

另一方面,战略导弹试验并不一定有助于印度实现其“大国抱负”。军事能力的确是衡量一个国家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上拥有更大的权力,绝不能只依赖军事能力,印度对军事能力的过度追求有违国际政治发展的基本逻辑。2016年以来,世界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一个理性负责的“大国”更应该加倍小心地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在这样的历史关头,很难说印度进行战略导弹试射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举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印度国内一些人把中国看成对手,把抗衡中国当作本国发展战略核能力的借口,这种认识与中印关系的发展势头相悖。冷战结束以来,两国贸易关系与人员交流快速发展。因此,印度国内一些势力炒作“中印对立”的行为是相当恶劣的。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更应该保持“战略定力”,确保中印关系的稳定。

(赵毅为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教授,蒲清国为国防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烈火大国大地
烈火中的小英雄
吐槽大国
烈火中永生
——献给邱少云
多想记住你的脸
烈火仁心
陈树湘:革命的烈火岂能扑灭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裂开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