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运用探析

2017-03-22 21:29杨华武星星
克拉玛依学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运行问题自媒体时代发展对策

杨华+武星星

摘要:针对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运用存在的内容和形式设计中缺乏“吸睛指数”、正效能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形式搭载内容的吸引力,加强“微阵地”建设和“微领袖”的培养,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管理体系。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微载体”;运行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G20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7.01.12

所谓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是指一种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相承接的,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并兼具语言载体和行动载体特征的,利用QQ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贴吧、人人网以及各种微小说、微电影、微公益、微视频等微媒介传播和传导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使受教育者在这种即时性、互动性和渗透性的传播过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高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以载体为基本渠道,以传导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为中心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网络终端、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载体正在逐步让位于自媒体时代的“微载体”。然而,在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信息素养较低的背景下,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应用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为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发展对策提出了挑战。

一、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定义及特点

要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了解和认识,首先必须对这种“微载体”所产生和发展的环境——自媒体时代进行了解。综合学界对自媒体时代的阐述和研究以及当前大众网民对互联网使用的习惯,笔者认为,所谓自媒体时代就是指以网络客户端账户个人传播为主体,通过各种社交网络客户端、移动终端以及推送信息端,向不特定的社会大众或者特定的个人、群体传播各种信息的媒介时代。在这种媒介时代中,人人都是新闻源头,事事可成新闻焦点。这种自媒体时代是“互联网+”时代的典型特征,它突破了传统的仅限于接受和浏览式的网络限制,转向以个人表达为主、多方互动的“互动场”的发展方向。

为顺应和适应自媒体时代草根式、无阻碍式、多元化、碎片化的沟通特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应运而生。

1.“微载体”的载体内容生动形象且具有碎片化

“微载体”的主要平台包括各种社交网站及客户端,而这些社交网站与客户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内容广而杂,既有专业知识,也包括大众娱乐,还涉及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此外,发布内容的形式呈现多样化的态势,包括文字、图文、图片、视频、链接等多种形式,因而这种载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如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等形式相比,形式更加多样且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微载体”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不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能对每一个教育模块或内容进行系统分析,而是更加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变得越来越碎片化了,而内容的碎片化又必然导致学习和浏览时间的碎片化。

2.“微载体”及时高效、传播速度快

自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在信息的发布、收集、反馈等环节有着传统载体无可比拟的便捷性和时效性。特别是每个客户端的账户每天都可以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趣事和见闻以简短的讯息分享,这种分享的裂变效应极大地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性和时效性,当然,这种动态性和时效性也给思想政治教育者及时分析和处理信息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3.“微载体”参与度高且形成“互动场”

“微载体“极大地解放了信息传播的渠道,每个人都是新闻的发布者,又是新闻的接收者,因此,这种载体形式在信息傳播的“去权威化”上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这种“去权威化”的信息传播必然导致高参与度的出现,进而为“互动场”的形成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二、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运用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西安市五所高校分别进行思想政治课抽样观察及对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学生随机抽样访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在发挥其领军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1.“微载体”的内容和形式设计缺乏“吸睛指数”

当前,高校的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关注度低,原因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搭载的内容枯燥乏味、新兴词汇和网络语言使用频率很低,且搭载内容的形式虽然多样但却不能紧跟时代特点,不能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和敏感话题进行匹配、构建和设计。原因主要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训练,其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如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微载体”的运用上表现出情感上不愿用、行动中不敢用抑或是运用过程中不擅用的抵触和畏惧心理。因此,虽然高校已不可避免地置身于自媒体时代,但思政课的课堂上却表现出学生“课上睡觉玩手机,课余追剧打游戏”的怪象。而思政课教师这种心理出现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思维观念的保守和落后,虽然高校科研、教学任务繁重,但怕麻烦、想省事才是这种心理产生的根源。

2.“微载体”的正效能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

随着各种自媒体移动终端的普及,一方面,社会上发生的热点、重点事件可以不加审核就快速地发布出来,这对于思想政治受教育者来说,每天可能会面临大量正面和负面的碎片化信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随之变得复杂化和碎片化;另一方面,在抽样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在内容的传播过程中常常夹杂着各种无用的垃圾信息和非主流的社会思潮,对此,高校的控制力和法律法规的监管却相对薄弱,受教育者被这些垃圾信息占用大量时间甚至被各种极端、错误思潮误导的现象普遍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五所高校大学生中,自身理想信念不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认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甚至极端个人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流行。因此,面对五花八门的信息,缺位的监管和控制力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舆论环境。此外,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媒介素养、信息素养的参差不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还只是局限于课堂讨论、发布通知等浅层次,而当面对诸如违法乱纪等重大现实问题和国家重要会议、重大新闻等重大事件时,高校教师却未能及时、充分利用“微载体”澄清事实或发出主流声音。因此,当面对文化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复杂的大学生群体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载体”并没有充分发挥其正效能,对学生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价值判断趋于功利化、价值选择趋于矛盾化现状的改善并没有发挥其真正优势。

3.“微载体”具有非集中控制性且管理体系不完善

“微载体”的逐渐普及使得每个“微客户端”的使用者就是自媒体的存在者。在高校中,大学生利用“微载体”使接收和发布信息一体化,然而这种统一却在无形中导致高校对大学生“微载体”利用的非集中控制性。这种非集中控制性使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发布和反馈的信息难以甄别,思想政治教育者无法真正了解受教育者的接受状态和真正需求,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降低,因而,“微载体”的非集中控制性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教育过程的掌握难度增加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管体系,分层级管理平台尚处于起步阶段,学校、家长、企业在“微载体”信息的接收和处理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等的现象。这不利于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科学管理体系。此外,管理过程中的责任不明确、“微载体”对各种广告垃圾信息的过滤不及时、出现问题时预警机制不能发挥作用等问题比较严重。

三、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运用建议对策

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

“微载体”形式的创新和搭载内容吸引力的提升关键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高校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专门的“微载体”网络技能和信息素养的培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载体”进一步丰富日常教育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在思想认识上积极主动地接纳和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载体”进行信息理论的传递,因为自媒体时代的一大特征便是“话语平等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学会“角色换位”,要经常性地以学生的视角出发,浏览学生喜爱的门户网站,要经常性地体验学生身边的自媒体,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热捧的网络词汇、时尚语言。思想教育工作者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角色互换和角色体验,才能从根本上主动抛开信口拈来的官话、套话,从而不断创新、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内容和形式,积极探索“微载体”与传统载体的结合使用方式,发挥新旧载体的合力。

2.加强“微阵地”建设和“微领袖”的培养

如前所述,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正效能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这一问题,只有把握住“数据链+生命线”的底线原则,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微阵地”建设和“微领袖”的培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具体说来,一方面,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发展契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微电影、微公益等的话语主导权和正能量主动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按照“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原则,运用新语态传递思想正能量,适时将真理、真相、真情的力量植入、融入视觉语言,用新語态传送好思想、传播正能量。与此同时,要保证在重大事件的看法中观点明确、旗帜鲜明,在涉及大是大非原则问题上不缺位、不失语,从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微阵地”建设。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该注重有针对性地对“微领袖”培养,要经过线下谈话等方式选拔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且能弘扬正气的优秀学生担任微信公众平台、微博、论坛、BBS等各类终端的“版主”或“博主”,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成为具备“喉舌”和“舆论先锋”的主流文化和正能量平台。

3.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栽体”的管理体系

信息网络化要坚持“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对“微载体”来说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自媒体时代高校应对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加强传播信息管理,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不良信息传播的防范工作,努力构建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创建“微载体”线上沟通和线下教育相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致力于将“微载体”打造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新平台、新空间和新阵地。同时,要注重校际合作,通过对西安市五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考察,笔者发现校与校之间并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搭载内容进行资源共享,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校际联盟尚处于空白状态。因此,组建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全国性互动交流平台或把思想政治教育各校特色活动和课程用“微载体”链接起来,则是今后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管理体系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要努力搭建家校、校企沟通、协作、交流的“微载体”分层级管理平台,提高信息的融合性和对等性,消除因信息不对等带来的管理上的混乱。

总之,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运用,只有创新“微载体”形式和提升搭载内容的吸引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微阵地”建设和“微领袖”的培养,建立健全覆盖横向、贯通纵向的“微载体”管理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教育效果,并推动其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运行问题自媒体时代发展对策
城镇天然气管道安全运行问题研究
自媒体时代的公安微博和公安微信发展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广播的发展现状
自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模式分析与创新
自媒体时代电台编辑角色的定位及其转变分析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渣油加氢装置运行问题与解决办法
航电枢纽水轮发电机组运行中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