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时代与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比较

2017-03-22 12:37
长春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教育者传统媒体话语

赵 雪

(东北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长春 130021)

传统媒体时代与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比较

赵 雪

(东北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长春 130021)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不断深入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到如今的主动传播。文章将传统媒体时代与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同框比较,系统阐述了各自的特点及其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前者具有完整性与规范性并重、控制力和公信力凸显的特征,后者表现为碎片化和开放性突出、自由度和个性化并重、多元化和互动性显著的特征。二者既在话语表象上存在差异,又通过环境影响的主体关系的地位变化和优势互补,实现了逻辑上的内在联系。

传统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据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见搜狐公众平台,http://mt.sohu.com/20160316/n440596863.shtml.,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人……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较2014年底增加6303万人。中国网民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分别为67.6%和38.7%;手机上网使用率为90.1%……平板电脑上网使用率为31.5%。自媒体正在超越传统媒体而全面、深刻的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面临新的时代精神状况和社会发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也相应地对自身提出了批判的变革,这直接表现为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转变与发展。

所谓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以现代化、电子化为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媒介时代。而本文所使用的意义上的传统媒体时代,是指相对于自媒体而言的、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作为传播媒介、带有一定的政治价值与意识形态指向性的时代。在这种差别的意义上,可以发现,作为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起到“铸魂育人”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因面向现实的处境不同而产生巨大差异,这种差异集中表现在表达方式的话语体系的不同。传统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具有完整性、规范性和社会主导性等特征,这是自媒体时代所缺失的,而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开放性、多元性和个性化又是传统媒体受到一定的现实因素制约而无法实现的。但新形势下我们应当利用两者的互补性,互相合作,共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

1 传统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特点

1.1 完整性和规范性并重

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作为主要传播媒介的传统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内容呈现出完整性和规范性的特点。这种完整性既表现在过程的连贯上,也表现在内容的整全上;而规范性则不仅指行为的标准,还表现在价值的同一上。

过程的连贯是指传统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主要是在课堂上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讲授,以及课下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获取有关思想政治方面的相关信息。整个过程较为连贯,以大块叙述为主,强调直接的、积极的正面引导。内容的整全性则主要指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课堂讲授内容都是经过严格的筛选,所用案例典型、精确,完整的向学生展示某个理论或事件的前因后果,思维虽然存在着单线的特征,但对于学生来说最具有直接的效力,符合学生特点。而相较于完整性,规范性虽然有着相似的作用特征,但还是有一些区别。

行为的标准指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树立行为上的要求,立德树人,思想引领,而这一点在后面论述自媒体时代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悄然变化。其次,价值的同一性是传统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意识形态的指向性,但相比较于自媒体时代话语主导权的同一性和权威性的缺乏,传统媒体时代这种价值要求的同一就尤为明显。它们的语言文字必须符合主流价值观导向并弘扬主流价值观,维护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具有高度的完整性与规范性。

1.2 控制力和公信力凸显

教育者话语的控制力和公信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一方面,从内在的话语体系生成方式来看,在传统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话语权具有一定的制度保障并且得到大学生的高度认可。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的绝对主动权甚至是“话语霸权”主要来自其稳定可靠的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或教育信息的取舍由于政治的缘故而具有一定的政治指向性,这也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特有规定性的题中之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资源是大学生不太了解或者无法接触到的资源。这就奠定了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绝对优势。另一方面,传统媒体时代大学生的信息来源比较具有局限性,主要来自课堂学习和课后自主阅读书籍、报刊等,因此相当一部分教育资源是学生无法接触到的,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者即思政课教师的观点、言论等在大学生中被视作权威,甚至控制学生们的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绝对的公信力。

籍此,还有必要注意的是,传统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特别凸出的主流价值观教育和权威的公信力是密不可分的。例如1949年6月20日北平新华台首次播出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上的讲话,这在亿万群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人民日报》报道:“新华广播电台转播毛主席在政协筹备会上的讲话录音时,……钢铁厂、洋灰厂的扩音器前拥挤着倾听的职工。”[1]这直接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效果,起到了鼓舞人心、团结一致的作用。而建国初期,广播成为弘扬价值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媒介,在基础条件落后的情况下被大力推广。特别是发展农村有线广播因其能够有效应对受众群体广泛、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成为加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宣传的重要政治任务之一。毛泽东提出“使每个乡和每个合作社都能收听有线广播”[2]的要求,为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和教育提供了有力的载体。

2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特点

2.1 碎片化和开放性突出

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最大特点就是传播速度快捷、信息海量和信息的碎片化属性,自媒体诸如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网络平台上网友发表的状态或对某个社会事件的评论,这些都可以作为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一部分元素,往往缺乏系统性、理论性和完整性,话语体系的碎片化特征显著。相比较于这种状态或评论性质的信息,传统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这一点尤其表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建国伊始,中国革命史、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四大教研室落户于高校,不断改革修正,发展至今天的“两课”教学。这与自媒体时代的碎片化是完全不同的。

与完整性的另一面规范性相对应,自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具有时间、空间和咨询传播的无障碍性和开放性等特征。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开放化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不再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课堂教学,而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信息和资源的共享,网络空间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主阵地之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没有固定化了的规范和模式要求,而是自由开放的空间。从MOOC到微信公众平台,思想引领的轨迹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我们甚至可以说,人有多少种生活方式,就有多少种思想影响的方式。

2.2 自由度和个性化并重

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碎片化还是开放性,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所引发的人的生活方式的变化、行为准则的移居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所以,话语的碎片化和开放性其实是人的自由度得到张扬的一种显现,是认得个性化得到发展的一种成果。

相对于传统媒体时代极强的控制力而言,自媒体时代给予所有人的自由度是相同的。最明显的是在网络媒介中话语权失去了传统的对向,而表现出互动的趋势。青年大学生主体意识逐渐觉醒,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大学生本身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和信息的传播者,可以在符合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发表自己的观点、对某个社会事件作出个性评论或发表独到见解,更有他们对于公信力的一种丧失,每个人对于自己理性判断的相信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公共信任的程度。这也就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自由与个性转换。大学生不再一味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讲授,而是可以在任何时间和空间内发表自己的言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其话语体系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不同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鲜明的特点。

2.3 多元化和互动性显著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打破了原来教育者言论占绝对主导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言论呈现出多元化和丰富性的特征。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个体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是各不相同的,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作为网络群体的一员有权在网络空间发表自己的个性言论、作出独到评价,成为社会价值观的传播者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一部分。

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地位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的地位上升到“主动”传播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方式也由原来的单向传授转变成互动交流、合作共享。学生可以就自己不懂的问题随时通过微博、微信、电子邮件等媒体向老师提问或者直接在网络空间内向其他用户提问以获得解决,师生之间通过网络平台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进行无障碍的及时交流、学习和互动,在互动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 传统媒体与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比较差异

3.1 话语模式差异

传统媒体时代相较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模式之间的差异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双向交流取代单一传授。在传统媒体时代,教育者的课堂讲授或者言论在大学生中占据绝对的权威地位,甚至形成“话语霸权”。在这一阶段,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直处于“接受者”的角色,他们只是单一的接受来自老师或者来自教材、专著、报刊等的教育信息,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平台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也比较单一甚至统一。而进入自媒体时代,海量信息扑面而来,大学生可以接收到的信息远远超过传统媒体时代的数量和类型,更为重要的是,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能够成为网络平台的使用者和信息的发布者,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能够在一定限度内汪洋恣意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张扬自己的个性。大学生不再仅仅被动地、单向地接受教育者或者媒介所“喂食”的新闻,而是同时也可以主动成为话语的传播者。同时以网络为媒介的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还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者之间可以随时随地实现无障碍的互动交流。

3.2 话语方式差异

传统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相较自媒体时代的话语方式而言更加完整、规范,而自媒体时代的话语方式更侧重于主观性和鲜明的个性化。传统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新闻媒体的发布者掌握了话语主导权,语言完整、规范,逻辑思路清晰,理论性较强。而发展到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发布者,人人掌握话语权,这就导致网络信息的主观性和独特性较强。

3.3 主体双方地位差异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两个对象,在传统意义上,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客体也就是大学生也就是教育对象。传统媒体时代,由于信息来源和信息传播的限制,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掌握话语主导权,而大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诚然,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从直观上来看,确实收益的内容较为直接,但是这种机械化、单线的教育没有看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并没有让受众发挥自我意识,形成的不是全面发展的人。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技术的愈发发达使得信息量迅速增大,各种信息、言论五花八门,纷繁复杂。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话语权上的优势也渐渐削弱,大学生不再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言论视作“权威”,而是转而成为海量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他们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随时随地与教育者互动交流,甚至向教育者的“权威”发出质疑和挑战。这种话语方式虽然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张扬个性所导致的价值准则的失范,但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的语境下加以引导,则可以弥补这些不足。这就能够达到主体站在客体角度下实现了主客体的统一,但这种统一又不是无差别的、绝对的统一,而是有意识有能动的、有机的双方统一,实现主体间性。

4 传统媒体与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内在联系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和传统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虽然在话语模式、话语方式和主客体关系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面向现实问题、追随现实的发展而不断叩问自身的科学,并不会产生绝对无关的两种话语模式。我们发展,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由传统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发展而来,是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伴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入的具体运用和不断深化。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这两者并不相互排斥和冲突,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其根本立足点都是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传统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主要由思想政治教育者掌握主导权,而对于受教育者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个人观点和想法并没有一个相对开放、完善的表达渠道,这就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是一种“不堪承受生命之重”的规范。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环境的解放也伴随着精神环境的解放,这种解放恰恰是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多主体和多元化,在一定意义上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这一缺失。但是自媒体时代海量的信息在其来源上带有严重的主观性和多元性,信息发布较为随意,虚拟世界中的人的责任意识分散、担当意识薄弱,并且在其发展过程中信息没有严格的筛选和审查的环节,导致各种负面信息充斥着网络空间,同样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对大学生来说,这是一种“不堪承受生命之轻”的虚无。

而在当下的情形之下,我们还需注意到:尽管自媒体的迅速崛起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的媒介载体,但是直至目前,电视依然是我国大众媒介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更为重要的是,“新媒介的发展及其所引发的变化并没有根本改变大众传播具有的组织化、信息专业化生产和发布的核心特征”[3],所以,在当下甚至日后很长的一个时间段里,二者将长期保持动态平衡中的共存:一方面传统媒介不可抵御和遏制自媒体的发展,另一方面,自媒体也不可能完全占据传统时代的方方面面,一定会为传统保留下部分的空间。这是一种包含着的“扬弃”。而二者的相辅相成,就是力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构建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相互补充和促进:保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意识形态的正确性,以回应自媒体时代的多元价值标准;不失丰富多样、发挥对象的主观能动性的话语方式,以回应传统话语中存在的单一问题。最终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不断完善、发展和创新。

总之,传统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和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并且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完善、发展和创新。

[1] 华北人民欢腾庆祝,工人农民决心以努力生产作为献礼[N].人民日报,1949-06-23.

[2] 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510.

[3] 尹辉.当代大众传播视域下的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5.

责任编辑:张晓辉

Comparison of Discourse System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s between Traditional Media Age and User-operated Media Age

ZHAO Xue

(Research Cent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1,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ser-operated media age,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s has been transformed from a passive acceptance into a positive spread.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on the discourse system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s between traditional media age and user-operation media age, and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ir features as well as their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considering that the former attaches equal importance to both completeness and normalization, and focuses on control and credibility, while the latter shows the features of fragmentation and openness, pays equal attention to degree of freedom and individuation and underlines its diversification and interactivity. Both of them differ from each other on 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and realize their logical internal-connection through the change of status and complement of advantages of subjective relation which is influenced by the environment.

traditional media age; user-operated media age; discours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s

2016-09-02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5bs35)

赵雪(1983-),女,吉林长春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1009-3907(2017)02-0063-04

猜你喜欢
教育者传统媒体话语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