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供销社“五位一体”产业精准扶贫模式

2017-03-23 03:26张静
西部大开发 2017年12期
关键词:供销五位一体贫困户

文 / 本刊记者 张静

自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陕西省供销联社积极探索股权投资扶贫新模式,引导农业企业发展特色产业,以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区域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着力创新产业扶贫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得到了中央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中农办的肯定,为促进全省“三变”改革、推动全省产业脱贫全面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几年的脱贫探索实践,形成一个由省供销社带动编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力求让贫困户在全产业链和价值链收益当中获得增收的新思路;一个由供销集团代政府持股,政府+供销+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一个由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型的新尝试;一个由政府、企业、贫困户跳独舞改为跳集体舞,协调融合发展的新途径;一个把产业做大、企业做强、财政增收、农民致富、贫困户脱贫的多赢共享新格局;一个通过各方协调、规模经营、全产业链发展,政府、企业、农民联合攻坚集团作战的新举措;一个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化种养降低成本,确保绿色的土地新革命。

陕西供销企业集团洛南坤元生物科技公司万寿菊基地

陕西供销企业集团合阳富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红提和红薯基地

2015年9月,国家扶贫办正式批准陕西省开展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按照扶贫载体产业化、扶贫资金资本化、扶贫投资法制化、扶贫操作企业化、扶贫措施精准化、扶贫资源社会化的要求,陕西省供销社探索出了“政府(扶贫办)+供销社(供销集团)+金融(保险)+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五位一体”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主要是以资本为纽带,把政府、供销、金融、企业、专业社、贫困户的利益有机联系起来,实现贫困户脱贫增收。

签订“五个协议”,明确各方权责

坚持扶贫资金终极所有权属于贫困户、县级政府代表贫困户委托投资、贫困户享有持续增收权益的原则,签订了“五个协议”。 省供销社与试点县政府签订《精准扶贫县区战略合作协议》; 试点县政府代表贫困户与陕西供销集团签订《委托投资协议》; 供销集团与合作企业或联合社签订《股权投资协议》; 供销集团与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合作企业与贫困户或组成的专业合作社签订《生产合作协议》。通过签订五个协议以契约形式建立政府、供销、金融、企业、贫困户“五位一体”的利益共同体。

遵循“三个特征”,确定优势特色产业

将选准产业作为产业精准扶贫持续推进的基础,根据区域性、市场性、带动性的特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在全省20个试点贫困县区内选择了苹果、葡萄、猕猴桃、核桃、茶叶、魔芋、花椒、食用菌、蔬菜、中药材、乳制品、养鸡、养猪、粮油加工、有机菌肥、观光农业等16类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首选产业。所选产业涉及产品中,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9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5个,梳理摸清了试点县区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为整合趋同性大、关联度高的同类产业组建产业集团,实现优势产业抱团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按照“四个优先”,确定产业龙头企业

陕西供销企业集团京康公司茶叶种植基地

按照“政府推荐优先、产权明晰优先、行业龙头优先、带动农户优先”的原则,确定了产业基础好、企业管理规范、经营收入稳定、带动能力强的26家企业及9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首批试点企业。2017年以来,供销集团对首轮投资程序进行全面梳理完善,利用产业精准扶贫综合贷款,在宁陕县、岚皋县、镇安县、白水县、平利县和佛坪县6个县对产业精准扶贫模式进行复制推广。企业确定后,选择第三方审计评估机构对拟投资企业进行专项审计、评估。研究制定投资计划书,与企业签订股权投资协议,依法依规进行投资。完成股权投资后,健全了“三会一层”法人治理机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现企业流程再造。供销集团作为母公司,在合作企业中股权比例不低于35%,主要承担制定目标任务、规划产业布局、规范企业管理、培育农业品牌、建设营销网络、筹措发展资金、设立专项基金、防控经营风险等职能。试点企业(合作社)作为子公司,主要承担组织基地建设、指导农户生产、生产原料供给、生产加工、产品质量监管等。供销集团派驻董事长、监事会成员及高级管理人员参与企业重大决策活动,把控产业精准扶贫的正确方向。

突出“五个精准”,制定脱贫措施

对象精准,紧紧依靠县镇政府,抓住真实识别贫困、规范建档立卡、电子动态管理、上墙挂图作业四个关键环节,切实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五清”。内容精准,根据贫困户和产业不同特点,实施土地流转脱一批,就业帮扶脱一批,入股合作脱一批、订单生产脱一批,劳务帮扶脱一批等五个一批的脱贫措施。目标精准,将资金重点投向陕南三市深度贫困地区,将项目重点布局深度贫困地区,全力培育壮大深度贫困地区新型经营主体。集团首批投资的35家产业精准扶贫企业,陕南三市占到16家;在产业精准扶贫复制推广阶段,与陕南三市签订整市推进合作协议;在具体工作中,供销集团结合深度贫困地区自然条件、贫困特点和产业特点,动态调整扶持方式和管理模式,找准产业发展与扶贫带动的最佳切入点。考评精准,进一步完善扶贫攻坚考核管理办法,解决好用人导向问题,以严格的考评促进精准扶贫。收益精准,以投入的资金收益,5%返还贫困户;2%作为风险金基金;1%作为品牌推介和营销终端建设基金。每年按照投资额的2%归集风险防控资金,实行专户管理、滚动使用,为试点企业(专业社)建立风险防护网、缓冲带。

建立“五个平台”,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陕西供销集团通过与银行、担保公司、基金公司的有效合作,把自身建成融资平台、担保平台、公示平台、管理平台和合作金融平台。一是全力打造陕西供销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开展供销农村合作金融业务,带动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将金融业务与供销社为农服务有机结合,为扶贫企业提供可持续的全程社会化服务。二是与长安银行签订《关于产业精准扶贫的贷款贴息协议》,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扶贫企业争取金融部门融资支持。三是引入中国供销集团惠农公司、中国人保财险陕西分公司向精准扶贫企业意向投资6个亿,首批已投资5000万元。四是设立供销合作发展基金。建立供销合作发展基金,总规模10亿元,首期募集4亿元,现募集资金已全部到位。对产业精准扶贫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投资1.63亿元。五是重组西安天诚融资担保公司。控股西安天诚融资担保公司,为产业精准扶贫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实施“三产融合”,健全完善营销体系

陕西供销集团按照“瞄准一产、接二连三”的思路,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把打造营销渠道、塑造品牌作为重点,注册“陕西供销、秦味儿”等品牌。实施供销蔬菜直通车、“一县一品·百县百品”工程,规划并在省内外合作共建“陕西特色馆”、“特色产品一条街”等平台。联合45个县级政府签订《携手共建陕西农产品展销工程合作协议》,共同出资打造陕西供销名优特新农产品展销中心。2015年以来,先后举办了眉县猕猴桃、太白高山蔬菜、商洛核桃、延安小米、洛川苹果、汉中茶叶、洋县黑木耳、安康富硒食品、渭南葡萄和韩城大红袍花椒等名优特新农产品专题推介活动百余场。举办或参与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西安国际茶叶博览会、年货大拜年陕西农副产品展销、迎中秋陕西农副产品(泉州、上海、杭州)展销。

陕西供销企业集团延长果业有限公司果农收获苹果

落实“三项机制”,切实加强内部管理

一是紧紧围绕产业精准扶贫,理顺内部机制体制,全面调整部门设置,充实产业扶贫队伍。设立产业扶贫部,负责制定和完善供销社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措施,全面统筹协调集团产业扶贫管理工作;设立企业管理部,着手从规范管理、运行协调和服务增效等三个方面加强对扶贫企业的管理指导;设立风险防控部,以推动落实扶贫企业运营风险动态管理和全面评价体系为目标,筑牢集团资产保值增值、建立集团扶贫投资资本风险防控“防火墙”;设立贸易部,着力拓宽营销市场,努力打通国内外销售渠道;设立国际合作部,开展农业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二是组织开展“中层干部公开竞岗选拔”和“员工双向选择轮岗”,选拔任用了一批年轻员工进入集团管理中层,进一步树立鲜明用人导向,激发了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活力,同时把党员干部和年轻力量集结到脱贫攻坚第一线,加强产业扶贫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强化督促检查。集团先后组织25年督导组开展6次产业精准扶贫督导检查,就扶贫企业带动贫困户具体措施落实情况、企业管理现状、生产经营及产业发展状况、相关协议履行到位情况、生产经营安全工作等方面,以驻企、查阅资料和走访贫困户等多种工作方式相结合,继续督导各扶贫企业扎实有效完成年度扶贫工作各项目标任务。

通过两年来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试点县区贫困人口高度参与区域特色产业,创造新的增收点,增强“造血”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群众安居乐业,生活保障等问题;形成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扶贫新模式,这种模式以资本为纽带,把政府、供销合作社、金融保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扭在了一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有效解决分散分户经营的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问题,提高了农业的整体规模效益。

从脱贫效果来看,一是兑现分红增加投资收入,向1.8845万户贫困户62237人进行分红,户均增收1568元,年人均增收475元。二是发展产业增加生产性收入,11364户,户均增收3679.6元。三是吸纳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企业招收贫困户务工5495人,月均工资2117.1元;季节性招收贫困户用工21203人次,人均收入2541.8元。四是流转土地增加财产性收入,试点企业已流转土地87374.47亩,其中贫困户土地15805亩,涉及贫困户3037户,户均年增收1886.6元。

猜你喜欢
供销五位一体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那些年的供销合作社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脱贫记 贫困户陈福田和何麦换的故事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基于流通视角的区域农产品供销问题分析及服务平台设计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每个人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