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7-03-23 19:39马冬闫文丽
理论观察 2017年2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培养策略

马冬+闫文丽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紧密。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不但在这一大环境中充当桥梁作用,同时也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关于跨文化交际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结合有关跨文化交际的文献资料分析与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2 — 0171 — 03

就世界而言,现代网络科技的发展不但加速了经济全球化,同时,世界各国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局面,全球在各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就我国国内而言,自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在各个方面都积极参与世界性活动,与世界各国建立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鼓舞了我国各行各业与世界各国交流与合作的信心,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的发展。

在这一大背景下,英语作为世界交流的重要通行证之一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对于能够在恰当的交际场合熟练地应用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激增。另一方面,正如语言学家洪堡特所言“文化和语言不可分离。”〔1〕文化与语言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各国之间交流的重要纽带,多元化的文化传播离不开语言,多元化的文化也体现了世界各国文化的差异性、层次感,并且文化差异带来的严重后果也远远大于语言差异。这些现状都凸显了文化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实现跨文化交际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核心与本质

(一)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

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之前有许多学者就跨文化与交际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跨文化研究学者爱德华·霍尔第一次提出了跨文化传播,他认为跨文化传播旨在研究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是如何进行交流以及研究如何提高跨文化交流技巧,跨文化交流障碍的方法和途径。“交际能力”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的,他认为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某种语言的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包括在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对谁恰当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不但要掌握某种语言知识,更要理解并且熟练地灵活地运用这种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即交际依据于语言,根源于文化。

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提到“所为一家文化,不过是一个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总概括起来,不过三个方面:第一,精神生活方面,如宗教,哲学,科学,艺术等。第二,社会生活方面。第三是物质生活方面,如饮食,起居种种享用,人类对自然界种种求生存的各种是。”〔2〕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共同构成的综合体。

贾玉新认为“有效的跨文化能力至少由基本交际能力系统,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和交际方略能力系统组成。”张红玲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定义为:掌握一定的文化和交际知识,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跨文化环境中,并且在心理上不惧怕,主动,积极,愉快地接受挑战,对不同文化表现出包容和欣赏的态度。”著名语言学家文秋芳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为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其中交际能力由语言能力,语用能力,策略能力组成;跨文化能力由跨文化敏感度,包容性组成。〔3〕

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知识,思维认知以及社会实践达到一定程度的综合,这三个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语言知识即语言符号,包括对语音,词汇以及语法结构的掌握;思维认知主要指交际双方的情感态度,即耐心、灵活性、敏感、洞察力以及跨文化意识,对中西文化的差异性的正确理解;社会实践指的是训练有素的行动力。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将跨文化教学作为重要目标之一有利于拓宽大学英语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发展,即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减少跨文化交际障碍,促进交际双方友好发展;另一方面,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自身的修养和素质的培养,为我国培育跨文化交际的复合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此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但是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同时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

现状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与职责包括了语言知识的传授;语用能力的培养,即文化知识的应用与实际训练。在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能力培养过程中要基于实用性原则,阶段性原则和适合性原则,采用比较,实践,文化讲座,图片展示等多种方式,有意识地导入相关目标语的文化知识,背景材料和语境特征。

然而,现如今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滞后于语言教学,出现了中国传统思维加英语语言符号的教学模式。教師是课堂的主角,并且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教师本身的跨文化意识较弱。学生为了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等应试考试也将学习重点放在了语法知识与词汇记忆上,语用能力较弱。更严重的是,大多数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态度存在偏颇,这对语言的学习运用将会是不小的阻碍。传统教材的编写局限于语言编写,大多数教材重视词汇的学习与阅读能力的提高,对文化部分的介绍与拓展较少。

综上所述,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可概括为:语言能力重于语用能力;课堂教学多于课外教学;理论研究大于实践研究;应试考试多于活动测评;中西文化传输不平衡等。因此,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协调与合作。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与方法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时应在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基础上力求做到中国文化本土化,西方文化多元化,中西文化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技能

大学英语教师在学生习得语言知识以及提升学生交际技能力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注重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一方面,在课堂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例如利用微信开通公众号或利用网络直播来打破时空格局,为学生在课下空余时间传播跨文化知识,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另一方面,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对比法,实物教授法,任务教学法,等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跨文化交际的知识与运用,并且师生都要善于总结在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与启发。此外,教师还可以申请开设与文化相关的选修课程,以小班教学为主,让每一位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展示自我。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定期组织学生观看文化色彩浓厚的英文电影,开展英语演讲比赛,配音比赛以及英语角,让学生体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印象。在活动结束之后,要组织学生就这些内容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树立正确的跨文化观,避免出现文化优胜论的现象。因为“跨文化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帮助学生形成对待世界各民族文化的正确态度和信念”〔4〕,所以学生们既不能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也不能妄自尊大。大学英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们推荐有关中囯文化的英语书籍:李萍的《中国文化背景----民俗风情阅读精选》,丁往道的《中国文化掠影》等,力求做到中国文化本土化。

教师也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教师要有很强的文化意识,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在教授語言的同时也要将自然,文学,科学等融合在一起,培养复合型的外语人才。

创新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创造力,在学习语言结构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善于挖掘学生们潜在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新思维表达的能力。

大学英语教师之间可以形成学习小组,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评价系统。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日常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的进行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5〕评价系统的建立与施行有利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我,在实践中突破自我,取得进步。

(二)高校作为文化圣地要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

各大高校要起到先锋带头作用。首先,要积极组织英语教师定期培训,出国访学,定期举办文化交流会,提升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此外,各大高校还应加强与其他国家高等学府的交流与合作,交换留学生,实现大学国际化的目标。社会实践可以为语言知识以及跨文化意识注入新鲜的活力,为跨文化交际提供真实而有效的平台。社会是双向动态的,举办这些活动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抗压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此外,要加强与各大外企的合作,给予学生们尽可能多的接触异质文化的机会,让学生们在真实的环境中锻炼自己,完善自己的非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材与课程的设置

1.教材设置立体化

对教材中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运用光盘、网址链接等多种形式加以拓宽与介绍,让学生在观看相关视频的过程中加深对西方文化知识的印象。增加学生的小组讨论与表演的内容,适当地让学生赏析、表演其他国家经典文学作品。这些活动内容的设置不但有利于让教材更加立体化,同时也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各国文化中的细微差异的能力以及分析和探讨能力。因为“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制约并不是来自对目的语文化的不了解,而是来自对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之间差异的不了解。”(杨学云 2010:128)〔6〕例如,让学生观看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与中国的著名电影之一《夜宴》,观看完之后让学生们就这两部经典作品的相似之处进行对比,让学生们在实践中立体化地掌握双方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敏感性与洞察力。此外,这些案例分析、情景会话和角色扮演活动的设置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跨文化的兴趣,搞活课堂气氛。

2.教材安排系统化

教材中文化内容的编排要与语言知识点相得益彰,遵循系统性,综合性的原则。

在教材编写中,对词汇以及阅读部分进行引申与拓展。“文化词汇本身载有明确的民族文化信息,并且隐含着深层的民族文化的含义。”〔7〕对含有特殊意义的词汇进行背景知识介绍,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运用这些文化词汇,避免造成用词不当的现象。

3.教材设计特色化

“有关本民族的文化知识能帮助人们理解异族文化”(Lustig&Koester 1999:71)〔8〕,在学习西方优秀文化时,要注重我国本民族文化的学习,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表达我国的优秀文化。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重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建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熟练地运用英语来表达我国的优秀文化,减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失败,同时还能够更好地传播中国优秀文化。

另一方面,学生们要能够运用英语熟练地表达我国的传统文化,例如我国的特色美食,经典传说故事等,中华文化的英译过程无形之中将我国的文化精髓传输到了西方国家,让世界更加客观的了解中国。

(四)学生自身的努力

学生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主要培养对象,在各大高校以及老师的正确指引下要充满信心,在课堂上以及课外交际活动中都要勇于展现自我,在实践中取得进步。学生之间自发的成立交际小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模拟的情景交际训练,共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结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同时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一能力是语言知识,思维认知以及社会实践达到一定程度的综合,并且这三个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需要英语教师,各大高校,学生自身甚至是与各大外企的通力合作与不懈的努力来共同完善。

通过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与教学技能的提高,各大高校加强与相关企业以及西方高等学府的交流与合作,在教材的设置方面努力做到立体化、系统化和特色化,教学的各个环节遵循语言文化基础教学+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模式来凸显教育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性质,以及学生自身的勇于实践,逐步提高自身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与洞察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达到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纵向发展的目标。

〔参 考 文 献〕

〔1〕陈俊森等.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73.

〔2〕梁漱溟. 学术精华录〔M〕.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8:7.

〔3〕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207.

〔4〕张伊娜,外语教育中跨文化教学的重点及其内涵〔J〕.国外外语教学,2000,(03).

〔5〕程俊英,英语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的尝试〔J〕.新课程(初中版),2006,(09):54.

〔6〕杨学云,基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文化导入研究〔M〕,外国语文,2010,(04).

〔7〕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8〕Lustig M W&Koester J,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3rd Ed.) 〔M〕. New York: Addision Westerly Longman, Inc., 1999.

〔责任编辑:杨 赫〕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培养策略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