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就是如此

2017-03-23 16:46夏惠
民主与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套话通讯员常识

夏惠

编者按:

2016年12月,为提升《民主与科学》通讯员的新闻素养,提高文稿质量,加强与通讯员的联系,民主与科学杂志社开办第1期通讯员写作培训班,并组织学员参观国家天文台,聆听“时空弯曲的漩涡和时空穿梭”科普报告,看“嫦娥”探寻月球的立体电影。学员们深有感触。本期选取4篇参加培训班学员写的学习感想和体会,以期达到学习和交流的目的。

2016年12月22日。北京。雾霾刚过,天清气朗。

中国气象局气象影视中心演播大厅里,陈力丹教授正在讲授《新闻写作及新闻理念》。在民主党派机关工作十几年了,写消息几乎成了日常,主委会、全委会、代表大会、社务工作等等,凡有重要会议必写,有重要活动必报道。自以为谙熟了新闻写作的知识和规律。所以,当陈教授讲到新闻写作的六个“W”时,我还不以为然,这不是最基本的知识么?

接着,陈教授讲道:“我们的新闻,带有太强的宣传色彩,套话空话连篇,可能作者自己也说不清楚自己写的东西是何物。新闻写作(特别是消息这种体裁)要求所有的字句都是关于具体事实的叙述,不能是虚的。”听到这儿,我突然感觉被什么东西敲打到了。再接着,陈教授一连举出了好几篇没有事实主体的“新闻”以及充斥着“八股调”“宣传套话”的“报道”。听得我一阵阵汗颜。自己平素里的一些新闻稿件不就是这些“反面典型”的实例吗?而且,更可怕的是,不仅仅自己在新闻写作的过程中远离了事实,而且是已然远离,却浑然不知。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什么呢?舆论导向?思维定势?职业习惯?知识缺乏?……陈教授的讲座让我感到了不安,也讓我警醒,更让我有了新的思考。“虚话套话不是事实”“主观评判不是事实”“新闻不等于宣传”……从某种意义上说,陈教授的讲授只是让我们回归了新闻常识。而往往,我们缺乏的正是常识,或者说我们忽略了常识。事实就是如此,而我们却偏偏要人为地附加更多的东西。

表面看,我们只是写了一篇小小的不真实的消息,而这则“假”消息一旦刊载出来,传播出去,其实它可能同时传递的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一种华而不实的“文风”,一种人云亦云的“陋习”,一种没有新闻价值的媒体“偏见”。这种传播力量是可怕的,其潜移默化的效果也是惊人的,而一旦形成一种集体“无意识”,其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而始作俑者,可能就是你、我、他。

陈教授说,新闻工作首先要对真实负责,新闻工作者应该有“自律”的精神。“责任”意识和“自律”精神,应该是让我们不会远离事实和真相的两个重要的方面。尽管今天的我,只是主编着一份小小的社内期刊,管理着一个小小的内部网站,不时向有限的几个单位发几篇受众范围并不宽泛的新闻稿件,但,从今以后,我将不时地警醒自己,“事实就是如此”“用事实描述事实”。尤其是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我们更应恪守这一点。

康德对启蒙的定义是“人摆脱自身造就的蒙昧”,感谢陈教授为我们上了一堂新闻写作启蒙课。

猜你喜欢
套话通讯员常识
健康常识我知道
健康常识我知道
常识:哪杯更冰凉
理财杂志社2019年度优秀通讯员
“微宣传”体系中通讯员队伍的建设
套路
《上海企业 》编辑部召开通讯员工作会议
2014年浙江高考问题作文诊断(上)
大埔县老促会召开老区通讯员座谈会
我的“套话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