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他千百度

2017-03-23 21:09李春杰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创作作文情感

李春杰

笔者在农村初中从事语文教学二十余年,苦苦追求作文的创作方法,千万次的追寻,试图寻找一条“捷径”,然而事倍功半。因为创作本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孕育过程,不可投机取巧,更不能“只要葫芦,不要叶子”。创作需要从生活中体验,实践中探索,构思中感悟,情感中升华,直至创作出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逆流而上,寻觅它的方向。

一、寻觅创作源泉

树有根,水有源。生活是初中生创作的生命之源。农村学生见识少,知识面窄,阅读量达不到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创作举步维艰,不是“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而是茶壶里根本就没有饺子可倒,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万万不可误导学生创作只为应付考试和升学需要,而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中采风,寻觅创作的不竭之源。

皈依自然,搜寻素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创作热情。古有郦道元游历名山大川著写《水经注》;今有中学生踏遍青山讴歌山河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指点学生踏青,观赏名山景点,高原湿地,芦苇塘,棒槌峰,石人山。罗圈河因形而名;秃顶山因海拔1156米而名;桦皮山因桦树多而冠名。家乡的土特产、名贵中草药、森林煤矿等,让学生了解现状和资源蕴藏量及破坏程度,并写出调查数据。

深入社会,收集素材,了解风土民情,社会变迁。学生了解到农历三月十六是山神老把頭孙良的生日,这一天放山的人都去深山祭奠。东来乡为什么叫“东来”?学生查找出老子出函谷关而说的“紫气东来”,又从村民那儿了解到是闯关东的人从山东来此定居而取名为——东来。

让学生了解社会的文明史、发展史,知道井冈翠竹,江南一叶,钟山风雨,开国大典;知道四万万同胞建国,六亿神州创业,八亿人民经历,十二亿人的改革。

探究古诗文,积淀文学素养。让学生收集古代文学精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古代名家的作品要求学生熟记二十篇以上,古诗词背诵200~300首,利用谱曲演唱、吟诵记忆、背记竞赛等方法,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厚积薄发,为创作积累点睛之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寻找创作的人性化

鲁迅先生在谈写作时曾说过:写不出来时不要硬写。教师不要强迫学生硬着头皮去写作文,这是人性化的体现。不要布置每天一次小作文,两天一次大作文,逼学生就范,束缚学生手脚。新课标要求七~九年级学年作文14次,就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体现。

要作文,先做人。教师首先要做一个诚实的、真实的、老实的人。体谅学生创作的困难,学生不是“作文机”,每天出产作品;学生不是作家,每天都有好作品问世。学生在没有感触时是很难写出来好作文的,只能是“横眉冷对一张纸,俯首干啃钢笔头”。情急之下,为了完成作业,只有通过仿、拼、抄来应付老师,用假的、空的、编的东西来敷衍考试。

学生只有做到诚实不扯谎,真实不作假,老实不抄袭,扎实有功底,才能写出实实在在的文章,真正做到人文统一。

我们引导学生创作人性化的做法是开放写作,写自己喜闻乐见的事,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写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作文题目灵活选择,不硬性强迫,写日记、写随笔都可以。学生独立完成,避开教师的视线,让学生有自己的创作空间和自由天地。学生感觉一不愁作文,二不怕作文,三不厌作文,苦中找乐,苦中作乐,乐在其中。老老实实做人,轻轻松松作文,不抄袭,不嫁接,情动于心,牵一发而动全身,触发创作灵感,一挥而就,人文天成,潇潇洒洒创作文章。

三、寻求创作的真情实感

初中生创作和考场作文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写出真情实感”。瞎编乱造、无病呻吟、隔靴搔痒的作品,一定写不出真情实感,更无法打动读者和阅卷者。那么,如何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品呢?

首先是故事的真实性。无论是历史的还是现代的,书本上的还是生活中的,收集时必须是真实可靠的,不能矫揉造作,黑白不分,如同把玩橡皮泥。歌手大赛中常用的一句话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给我们的启发是:真实的,才能是感人的。真实就像一张没有抚动的“素琴”,让技艺娴熟的琴师去调动,定会是一曲动人的旋律。“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平淡而真实的生活故事,深藏着无数的珍奇,把这些有血有肉的真实东西写出来,作品的真实情感也就蕴含其中了。

其次是被故事感动,真实地接受,真情地体验,动情地感受,真正去“过把瘾”。作者是第一个被感动的人,写出的作品才能去感动别人。作者自己没有被感动,神情木然,别人读起来便如同嚼蜡,兴味索然,无法被感动。

最后,真情触及情感的火花,情感牵动灵感的创作冲动。学生在不被牵制,不被困扰的情况下,把全部的真情凝聚于笔端,情与心通,心与笔行,笔与文成,当情感与真实交融时,才会有真情实感的作品产生。

编辑 杨 倩

猜你喜欢
创作作文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一墙之隔》创作谈
情感移植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