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水平的理论框架

2017-03-23 18:22杨亚辉邓园园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4期

杨亚辉+邓园园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6)

摘 要:社会保障水平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社会保障水平的发展不能脱离经济发展和生活的需要。本文对社会保障水平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研究,分别从社会保障水平的涵义、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理论和社会保障水平曲线发展理论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曲线发展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抵御风险、降低风险损失、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上升。因此,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防范风险和保障民生的必要途径。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对社会保障水平进行必要的研究。研究过程中,首先要对社会保障水平的理论框架进行必要的研究。本文分别从社会保障水平的涵义、适度水平理论和曲线发展理论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2社会保障水平的涵义

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反映了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社会保障具有的份额和现实的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是一个相对范畴,相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程度而言的。社会保障水平也是一个质与量相统一的范畴。从量上讲,社会保障水平有“高”、“低”之分。从质上讲,社会保障水平有“适度”、“不适度”之分。

3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理论

从理论上讲,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是一个区间概念,即存在一个由上下限值构成的适度区间,已有学者提出的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测定模型为:S=Sa/W·W/G=Q·H其中:S为社会保障水平;Sa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W代表工资收入总额;G代表国内生产总值GDP;Q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又称社会保障负担系数;H代表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又称劳动生产要素投入分配比例系数。

a.关于H的适度水平问题:

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系数H本身也有一个“度”的界限和范围。它的比重系数过低,则劳动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总产值未实现应有的合理分配,劳动者及被抚养人口的生活不能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提高,从而影响劳动人口的投入和生产积极性。它的比重系数过高,则资本生产要素投入所应得到的利润分配被挤占了,从而影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依据柯布-道格拉斯总量生产函数,可以把劳动生产要素比重系数的“度”界定为0.75。

b.关于Q的适度水平问题:

社会保障支出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支出组成。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生育保险。因此:Q=O+Z+E+J+M其中:O为养老金支出占工资收入的比重;Z为失业保险金支出占工资收入的比重;E为医疗保险金支出占工资收入的比重;J为工伤生育保险金支出占工资收入的比重;M为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助支出占工资收入的比重。

(1)O的合理界限:

GDP由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创造,工资收入总额代表劳动要素创造的部分。这部分价值应该分配给劳动人口和抚养人口(包括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从公平的角度出发,三部分人口的分配比例应与各自的人口比例一致。这样,老年人口分配的部分最大应为Oa(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鉴于社会保障应坚持“保障与激励一致”的原则,老年人获得的养老金收入不应与在职领导者的工资收入相等,一般应占他们最多获得工资收入总额的60%。(实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西方国家,在职职工要交纳所得税、社会保障税等,约占全部收入的30%。税后纯收入为70%左右,因此,把养老金替代率确定为60%是比较合适的)。这样,有:O=Oa×C其中:C为养老金替代率。

(2)Z的合理界限:

工资总额中应分配给失业人口的部分,最大不应超过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鉴于“保障与激励”统一的原则,国际惯例只发给失业者半年的工资,因此有Z=0.5×D×F其中:D代表现实失业率;F代表经济活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按照国际经验和中国已采取的保障政策,失业保险支出比重系数“Z”一般在1%-1.5%左右。

(3)其它界限:

根据国内外经验和保障法规,医疗保险费用支出占工资收入的比例为10%—12%;“J”一般在0.016%-1.5%左右,下限选0.016%为宜;社会福利优抚支出比重系数一般在1%-1.5%左右,下限选1%为宜。

4社会保障水平曲线发展理论

穆怀中教授在分析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模式和保障水平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两个假设:第一,社会保障水平有个“度”的界限。第二,社会保障水平的发展轨迹不是无限的直线上升,而是一个适度性发展的倒置U型曲线。依据老年人口比重、贫困人口比重、国家经济实力等因素,从理论上论证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不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一直上升,而是先上升较快,达到一定高度后开始放慢增长速度,持续一段时间后,逐渐回落。实证分析显示,社会保障水平上升最快时期是在人均GDP4000-10000美元阶段,超过10000美元后,增长速度开始放慢,超过20000美元后,社会保障水平在波动中开始回落。表明社会保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利于劳动保护并推进经济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如果保障水平超过适度上限,就会导致财政和企业负担加重,对经济健康发展形成制约。可见,社会保障及其支出水平的确立,应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检测尺度,也必须以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5结语

对社会保障水平的理论框架的研究有助于为研究社會保障水平提供理论支撑。在当下,研究社会保障水平的相关问题有助于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推动社会保障进一步发展,改善公民基本生活和实现公民平等享有社会保障权的内在要求,对于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穆怀中,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J],经济研究,1997,(2):56-63

[2]穆怀中,中国社会保障水平研究[J],人口研究,1997,(1):48-57

[3]穆怀中,社会保障水平发展曲线研究[J],人口研究,2003,(2):22-28

作者简介:

杨亚辉(1989-),男,汉族,山西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邓园园(1991-),女,汉族,山西运城人,山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