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计与研究

2017-03-23 19:06尹伊婷彭飞张玮靓关禄凡仇稳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4期

尹伊婷+彭飞+张玮靓+关禄凡+仇稳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摘 要:目前我国老龄化程度已经步入快速老龄化阶段,而我国养老设施存在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标准不规范、服务功能不完善的问题,存在大型养老院人满为患、小规模照料设施无人问津的不平衡现象。大量日间缺乏照料的高龄老人、半失能老人,家里无子女供养或是丧偶的孤寡老人无法安享晚年,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需要相关机构提供完善的、有针对性的服务,满足其生活、交往和安全健康的需要,加快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能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目前的养老压力。

本文立足社区老年人照料中心的建设展开研究,整理了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以大连地区为研究地域,选择了几家典型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实地调研,有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引起了我们重视,并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角度总结了老年人的各方面需求,归纳出现有养老机构的短板进行重点调整规划设计。

关键词:社区养老设施;日间护理;半失能老人;孤寡老人

一、绪论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社区老年人日间料理中心。作为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养老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主要服务对象是社区内居住的需要接受照顾的孤寡、半失能老人,主要功能是为其提供社区内的日间照顾服务,包括生活照料、日常护理和康复、精神慰藉、安全看护等服务。

1.2研究背景

1.2.1目前老龄化趋势以及大连地区养老需求分析

据大连市全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669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05.7万人,占总人口的15.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54个百分点,老年人口呈递增趋势,平均每年新增的老龄人口超3万人。全市家庭户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家庭户为69.8万户,占全市总家庭户的30%;独居老人达到30.6万户,占老龄人口家庭户的43.9%;其中单身独居老人为11.3万户,占老龄家庭户的16.2%;只有一对老夫妇的户为19.3万户,占老龄人口家庭户的27.7%。

分析数据并调研得出大连地区养老需求特征主要有养老服务需求总量日益增大、养老需求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加快专业化、特色化、残疾人和失能患者的照护等需求。

1.2.2养老模式和目前日间料理建筑现状

实地调研及案例调查发现,环境简陋、设施功能单一的问题普遍存在在现有的大多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中,多数日间照料中心仅能提供餐饮及休息,仅仅满足老人们最基本的需要,少有提供医疗及健康护理服务、注重老年人心理需求的机构,而当下老年人最急需的服务便是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同时设立急救系统、锻炼区域,扩大老年人交流、行走区域也十分有必要。

1.3研究意义

针对目前国内社区老年人照料中心的不足,非常有必要构建一整套完善的服务体系及运营机制来建进行建设与管理,而我国现今日间照料中心相应的建设规范还不完善,并且缺乏成熟范例,迫切需要丰富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养老的设计途径。

1.4国内外相关养老设施现状综述

1.4.1国外养老设施研究现状

英国首先提出“社区照顾”这一理念。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的老年人照料方式,社区照顾中心的护工主要是老人的家庭成员、好友、志愿者以及有专业护理经验的职工,让老人既可以享受熟悉的家庭的温暖,又可以得到专业的照料,让他们能够积极融入社会生活。在日本,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为我们所借鉴。例如日本富山市某日间照料中心,其可借鉴的特点有:进行动静分区、老人活动空间敞开化设置、辅助服务空间集中布置等。

1.4.2国内养老设施研究现状

国内在社区养老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社区养老中心,但大多存在服务区域过小、服务设施简陋、服务功能单一、标准不规范等问题,针对日间缺乏照料的高龄老人、失能老人进行相应的设计服务则更为缺乏,因此社区养老中心的建设程度较为缓慢,人们对于社区日间养老模式的普遍接受度也不高。

二、老年人需求及特点

2.1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特点

2.1.1老年人的生理需要

这是老年人最基本、最强烈的需要,主要包括衣食住行等活动。由于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而导致人体机能退化,在行走、交流及各种活动中均可能产生反应不及时,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比如遇到需要快速反应的事件时,容易由于自己的动作缓慢、情绪不稳定而产生紧张感和恐惧感而导致危险的发生;各种疾病的并发症影响以及身体机能衰退也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诸多麻烦。患病、失能老人则更需要生理上的医疗关注和心理上的关怀,更需要富有针对性的照料方式。

2.1.2老年人的心理需要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各方面老化,导致行为活动灵敏程度上不如年轻人,容易产生落寞感、无力感、甚至恐惧感。年纪的增长使老年人愈加注重尊严,需要得到别人的关心、社会的认可,渴望得到亲人好友的守望相助,以便建立自己的自信、威望,渴望在暮年也能实现自我价值,并不是对社会无用的人,需要获得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

三、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构建及空间设计模式

3.1出入空间设计模式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出入口、门厅是最能给老年人以积极的第一印象的区域。老人在陌生的环境下容易陷入焦躁的心理状态,一个舒适的出入口会给人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安抚老年人心中的焦虑和疑惑,使他们感到安全可靠。由于老年人视觉、听觉、记忆力的衰退,在出入口空间设计上,应着重使其具有吸引力,加强其可辨识度。例如使用粉色、黄色等富有亲和力的色彩,指示灯牌应使用大号字体,方便寻找。

3.2日常交流活动空间设计模式

日常交流是老年人必不可少的活动,能有效扩大老人的社交圈,活动老人的大脑,激发他们对于生活的热情。日常交流活动的场所体验包括:个人活动(如阅读、休息、锻炼);人际交流活动(喝茶、聊天、下棋);(4)群体活动(如文娱晚会)。所需的空间模式包括个人活动区、聊天室、棋牌室,锻炼区、以及多样且联系的活动空间。

3.3医疗康复空间设计模式

根据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群体差异性,不同情况的老人应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并设计不同功能的医疗康复区域,比如针对生活尚能自理的老人设置大型锻炼场所,这也提供了更多社交的机会;还需特别为病症严重的、失能老年人提供多个小型医疗空间(如诊疗室)。医疗康复训练的空间在设计时要给足采光通风,选用坚固耐磨的地板,照明方式温和,以便老人找到最舒適的训练方式。

结论

本论文围绕着“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计”这一课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通过整理国内外相关的案例经验,了解了该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现状;以大连为研究地域,对现有养老机构展开实地调研,对养老设施存在的现状问题进行了总结,将老年人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需求进行了归纳。借鉴国外日间照料中心的先驱性研究和案例,结合我国国情与现状,提出了我国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设计要点。作为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

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以及老年人对服务设施的需求,本论文提出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设计要点:从服务群体(半失能、孤寡老人)的行为需求和他们的生理、心理特征出发,进行同理心思考,切实为该空间下的使用者解决问题,提出了使用者的行为、需求与空间模式对应的设计模式,主要研究空间有出入口空间设计、医疗康复空间设计等。旨在“以人为本”,从人本的角度创造对老年人有积极意义的场所。

参考文献:

[1]王年新.《大连市人口老龄化发展状况分析》辽宁经济统计2012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