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古代文学松柏题材与意象的研究

2017-03-23 10:09丁青山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4期
关键词:松柏古代文学题材

丁青山

(郑州财经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多见各种以寓意鲜明的植物为题材的美文。其中包含清高自赏、傲雪凌霜的梅,谦谦君子之风的兰,铮铮傲骨、宁折不弯的竹,简约自然、宁静致远的菊以及傲骨嶙峋、坚韧不老的松柏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饱含良好寓意,映射超然意象供人自鉴自省的优秀题材。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中松柏题材的研究分析,发现其深刻的寓意及人文内涵,理解其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标识性作用和审美价值,为当代文学的发展进步提供深远的认识意义及借鉴参考。

关键词:古代文学;松柏;题材;意象

前言:松柏在我国广阔的地域范围内分布广泛,其实用价值及观赏价值较高,而其深刻的寓意更是深得中国古代文学化的欣赏,从而很早就进入中国古代文学领域。松柏以其良好的审美价值及深刻的比德内涵成为了从古至今各个时代文人的推崇目标及书写对象,以其为题材与意象的作品数量庞大,类型繁多,流传至今。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基于松柏题材与意象的不同时期作品体裁广泛,诗词歌赋面面俱全而且质量较高,流传至今的名家名篇也较多。基于松柏题材的文学作品数量高,质量优,其主要原因在于松柏题材自身的松柏比德、松柏意象、审美特色及文化寓意十分突出,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一、中国古代文学中松柏题材与意象创作的繁盛及原因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自先秦开始,松柏就频繁的出现在诗、词、文、赋等文选作品及文学表现形式中。松柏题材自秦汉诗歌中开始出现后,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唐宋时期达到巅峰,元明清代时期虽然发展趋势有所减缓,但松柏题材的作品也是数量不菲的,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松柏题材与意象在文学创作中的繁盛状况,其历史地位是十分超然的。松柏题材与意象的文学创作繁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松柏在中国历史朝代的领土疆域中分布广泛。松柏的生存能力强,适应环境能力强,对生长环境要求低,同时不同地域的松柏与环境相结合能够产生不同的以松柏为主体的环境美感,所以成了广大文人的首选执笔题材,而松柏与其周身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及自身的突显,更加深了文学创作中对其重点的看中。第二,松柏的应用十分广泛。松柏的用途十分广泛,大到舟车家具,小到入药原材,都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就使松柏天生具有一种与人的亲和性,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和谐感极强,易被人接收,毫无违和感。广泛的应用才能取得广发的关注,使其成为最重要的创作题材。第三,松柏是人的品质、品德的象征。自孔子“岁寒知松柏”开始,松柏比德开始了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漫长旅程。松柏耐寒、常青、坚韧顽强、百折不屈的本性推演出了百折不弯,坚守道义的节操之义,通常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形容乱世下的君子之风。后经魏晋、六朝、唐宋元明等朝代的文学发展,松柏比德的君子之风逐步完善形成标志性的题材,是中华民族理想的人格品质。尤其在唐宋时期,松柏通常是文人表达自身坚定信仰,坚守爱国理念,刚正不阿的形象塑造的原题材,使得松柏比德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意象地位更加稳固,前世的借鉴以及后世的发扬越来越突出。所以,松柏题材与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是呈现一种繁荣昌盛的局面的[1]。

二、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同松柏意象分析

松柏题材经历了中国古代文学漫长的发展过程,累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表现突出的主要有墓地松柏意象、涧底松意象、不老松意象、连理松意象等。

(一)墓地松柏的文学表现

墓地松柏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于表现人生苦短、命运无常,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目的松柏的意象经常用在表达哀思及伤悼之情,至唐代及以后,墓地松柏意象的文学表现基本发展成熟,主要用于表达忧生、哀亡及最重要的咏史怀古等抒情意象。其中忧生之叹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主要表现在与松柏的对比下深思个人的短暂人生,将忧生之短的压抑表达在作品之中,体现了清醒的生命意识,表达了创作者超脱生死,豁达洒脱的生死意识,是成熟的名士之风的表现;悼亡之情主要体现在借墓地松柏意象表达对亲友的思念缅怀之情,既有对亲友清高坚韧风骨的尊敬之感又有对已逝亡魂的悼念之情;咏史怀古是墓地松柏意象对创作者感怀历史情怀的表达,借墓地松柏为媒介,忆古思今,多出现于战乱频繁、朝代更迭周期短的乱世,将墓地松柏与历史人物及古迹相结合,见证时代的变更及社会的疾苦,反思的意义更加深远[2]。

(二)涧底松的文学表现

涧底松意象是借涧底之松来喻己。涧底之松虽然具良材却无人得知,徒具清高立世之风韵却无人赏识。松柏生在涧底,因环境影响笔直耸立,是大材,而涧底的地势地位却影响了大材被人发掘认可,未能实现自身价值,是表达生不逢时马不遇知的遗撼之情。涧底松意象最早出现在晋代左思作品《咏史》其二中,“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感怀之情的抒发是对社会不公平的一种文化反击与呐喊。弱势地位的大材与强势地位的小苗形成鲜明对比,即是对自然现象的平和阐述同时又是对社会现实的暗讽。通过后世文学对涧底松意象的深入发挥,暗讽封建制度对人才的埋没状况,同时表达了自身坚韧不拔、卑而不屈的风骨,用涧底松意象的文学表现揭露社会的不平等弊端。其意象的发展从刚直到超然,从愤世嫉俗到自然乐观,体现了中国古代寒门俊士、蛰伏之才强大的精神力量及广阔的胸怀气魄,是良好品德的外在文学表现。

(三)不老松的文学表现

不老松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乃至當代文学系统中都是对长寿的文学表达,该意象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南山之寿到南山之松再到不老松,不老松意象逐渐的发展并得到普遍的认可与采用。其意象一是以松柏的枝繁叶茂祝福长寿安康,二是以松柏枝叶的新旧更替暗喻祈福福禄无双,子孙延绵。不老松意象的依托是松柏耐寒而后调的品质,是多寿之木,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中被广泛应用,有着深远的文学渊源与丰厚的文化积累。同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不老松经常与梅花,仙鹤相结合运用,形成寓意更强的松鹤意象及松梅意象。松梅意象寓意人年老而有德,德高望重令人敬服;松鹤意象通常用来赞誉年老而超然,老而不惑,睿智的长者之风。不老松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松柏题材与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外在表征及美好寓意,是中国古代文化智慧的结晶,对文化的繁荣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连理松的文学表现

连理松是只松柏在生长过程中根异而干同的自然现象,这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中被文人赋予了祥瑞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连理松被视为“仁木”,常常用来赞誉夫妻恩爱,表达岁寒同心的文化内涵。连理松意象文化累积至今,主要涵盖了机箱嘉瑞的文化寓意、忠贞不移的爱情象征及“随俗婵娟”的禅理解释,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对生活、信仰、哲理以及岁寒同心的道德寓意的思考,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松柏题材表现形式,着重了情感的表达和文化信息的传递。

三、松柏题材与意象对文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松柏题材与意象以其深刻的比德内涵及寓意借鉴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促进了中古古代文学的发展。同时,松柏题材与意象对中国近现代文学、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我们在研究松柏题材与意象是要充分理解其对文化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

(一)审美价值对文学作品的丰富渲染

松柏自身的形象中富有力量感和一种坚韧不拔的悲壮感,是一种易被采用并深刻撰写的文学题材。从松柏的外在表现看,不同地域与不同生长条件下的松柏不尽相同,或笔直耸立或虬曲弯折,枝干苍劲似龙同时瘦骨嶙峋充满沧桑感,带有一种震撼心灵的力度美。松柏题材与意象的审美价值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其生存状态能给作品渲染一种悲壮美,其意象能够使人感受沧桑美、诡谲美及柔情美,能够加强作品的美感、内涵及传颂度,提高作品价值及流传推广意义,使人乐于接受并学习。

(二)认识价值深化作品主题寓意

无论在中国古代文学还是近现代文学作品中,松柏题材都能表现出一种深刻的认识价值形态,这其中包括民族认同感的人格认识、清高坚韧品格的人格认识以及百折不挠的人格认识等。这些认识价值能够使作品的主题表现力更强,表达意思更明确,同时又能起到很好的侧面督促学习借鉴的作用。松柏题材能够很好的表现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优秀民族精神,借助松柏题材及意象的表达能够更深的加深国人的民族思想认同感,并勉励自身培养优秀的民族品格,是一种爱国思想的表达及深化。同时,中国古代文学中松柏是作为全民族理想人格品质的标杆,是民族的优良品质的表现,用于文学作品中能够更好的起到激励与启发的作用[3]。

(三)文化价值推动古、现代文学的发展

松柏以其独特的外在表现及审美、应用价值,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中被反复的应用,在几千年的文化旅程中形成了相当多的文学经典及文学形象,积累了内容丰厚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就是其文化价值的重要表现。墓松意象表达了凄美哀思的文化价值,老松意象表达了人们渴望健康与对待生活百折不屈的愿望,还有更多的松柏意象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这些体现与松柏意象的文化价值经历了历史发展沉淀积累,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及借鉴作用,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在对现代文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结论:在中国古代社会,松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松柏生长能力强,适应环境能力强,分布范围广,而且具有深刻的松柏比德寓意,在中古古代被视为高尚人格和忠贞品格操守的象征,引发了中国古代文学大规模的咏赞并流传至今。松柏题材与意象种类繁多,松柏比德寓意源远流长,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和寓意价值,并且通过中国古代文学长时期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文学地位、文化价值、寓意价值等方面都体现了其独特的重要作用。松柏题材与意象对现代人的文化影响是積极而深远的,在国人的文化思想中占有崇高地位,是民族文化长期发展中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王颖. 中国古代文学松柏题材与意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2]曾萍. 关于我国古代文学松柏题材和意象的分析[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6,03:94-95+99.

[3]于丹丹.中国古代诗歌中“松柏”文学意象的形成、演进及其内涵[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松柏古代文学题材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松柏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Repulsive Effect for Unbound High Energy Particles Along Rotation Axis in Kerr-Taub-NUT Spacetime∗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
太行的松柏九州的樱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