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艺术课教师在教学中主导性作用的探讨

2017-03-23 10:16杜旭渤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4期

杜旭渤

(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摘 要:高校公共艺术课教师应在思想上积极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公共艺术教育的本质,正确理解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辩证关系,贯彻落实新的艺术教学原则,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高校公共艺术课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课;主导性作用;艺术教学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理念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这一新的教学理念也给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因此。高校艺术教师应在思想上积极转变观念,正确理解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辩证关系,深入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充分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一、对公共艺术教学中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认识

教师的“主导性”即教师对教学内容、过程、目标整体设计、掌控、驾驭的能力。具体来说,这就要求艺术教师不仅要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还要对课堂教学有艺术设计的链力,有预见发展的能力,有驾驭控制的能力,有随即应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有用艺术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因此,公共艺术课的教师不应以单纯灌输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而是要以教学设计者、组织者、启发者、激励者和示范者的多重角色基于一身,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出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艺术教师发挥主导性作用要有两个前提:一是在高校公共艺术课上,教师始终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而真诚的情感交流:二是公共艺术课要以美怡情,艺术教师不仅要用艺术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还要以美修身,以自身特有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令学生信服。唯有具备以上两个前提,公共艺术教学才可能在实践教学中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

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作为艺术教师不仅要深刻认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还应对学生主体性地位有理性地分析。学生的主体性是以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为表现特征。自主性是人的品格特性,是学生主体性确立的前提。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是学生主体性的必然表现。创造性是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的集中表现,是学生主体性的最高层次。不确定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我们的教育就只能退化成对人进行知识加工的机械生产。落实到高校公共艺术教学中,艺术教师应做到: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艺术个性,培养学生自主感悟艺术的能力;鼓励学生自我表现。积极进行艺术实践;培养学生用艺术的思维理解世界,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在实践中探索发挥公共艺术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艺术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情感教育。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则是要面对非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艺术情感的教育。它不同于其它课程,更侧重于诉诸学生的感性体验和情感世界来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力求通过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使学生个体精神获得审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尚美的情怀。进而促进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因此,对于高校公共艺术教师来说,要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艺术体验,要以情育人,培养学生尚美的情怀。作为艺术教师要想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应遵从以下艺术教学的原则。

首先,要遵从教学有法,贵在得法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公共藝术课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然而作为教师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艺术课堂,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因此,公共艺术教师要结合不同艺术课的特点。根据授课内容、学生的需求,同时也要根据教师自身的性格、条件来选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在教学中应贯彻“教学有法、贵在得法”的教学原则,积极采用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践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方法,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探索具有艺术学科特色、具有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手法,真正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例如在艺术实践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特点。灵活运用实践式教学,结合课程定期举办学生艺术作品展示、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即兴表演、组织学生进行艺术趣味竞赛等活动,以此来调动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艺术感性体验,激发他们的艺术鉴赏与艺术创造力。在艺术鉴赏课上,教师在面对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时,教师可突出人文关怀,结合他们所熟悉的专业文化,逐步深入、扩展,采用互动研讨式教学,立足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去思考艺术、感悟艺术。

其次。要遵从以情育人,寓教于美的原则。作为艺术教师应该明确,教育不只是教会人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于如何培育人。艺术是人情感的外化。而艺术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情感教育,即用艺术滋养、丰富人的内心情感.净化人的心灵。公共艺术教育离不开情感,这既包括师生之间真诚的情感互动,也包括师生面对艺术作品时而获得的情感体验。公共艺术教师要始终以情感为纽带,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善于以自身对艺术的感悟和激情来引导和启发学生,才能达到以情育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美的教育,不仅能让受教育者得到愉悦与享受,更重要的是要让受教育者获得美的启迪。因此,公共艺术教师应在教学中精心艺术化的进行教学设计,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艺术慢慢沁入学生内心,使他们感悟艺术之美。

例如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力,教师可以先选取不同指挥大师演绎的《命运》第一乐章的主题让学生鉴赏,感受伯恩斯坦版的雄浑与大气;感受卡拉扬版的坚毅与果敢;感受斯托科夫斯基版的冷静与执着。随后,教师应让学生自己对作品的不同版本做出评价。启发他们在课下找寻不同时代以命运为主题的艺术作品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时代背景下作者面对命运挑战时所持有的精神共性与艺术表现手法的差异性,从而加深感受并充分理解贝多芬在《命运》交响曲中所表现出的激昂的斗志与坚毅的品格是人在面对命运挑战时永恒追求的精神境界。情与美是艺术的灵魂,公共艺术教育应将美感与情感完美融合,使艺术教育充满生气,用艺术激励学生对生命的热爱。鼓舞他们向上的精神,使他们的生命在艺术中得到自由的释放,感受美的真谛。

参考文献

[1] 丁香.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与应对策略[J]. 文学教育(下). 2016(04).

[2] 宁家晟. 新媒体在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探索[J]. 新媒体研究.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