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初中语文微课程之现状

2017-03-23 11:28马晓飞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4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初中语文语文

马晓飞

(秦皇岛市海港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河北 秦皇岛 066001)

摘 要:随着多媒体技术发展,“微课程”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应运而生。分析了初中语文微课程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探讨了影响当前初中语文微课程发展的因素,以期为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课程

语文学科特有的性质,要求教育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微课程的灵活自由,趣味活泼的特点,在平衡语文课程资源和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上有着一定的作用,再加上目前,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微课程应用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提供了可能。

一、初中语文微课程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必要性

(1)平衡语文课资源

政治、经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东西部地区教育的严重失衡,已是不争的事实。东部地区常常是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纵观中国语文课程改革进程,每一次创新改革都由东部地区引领。中国微课程的兴起也从东部开始。

借助语文微课程资源平台,西部地区可以共享东部地区的优质教学资源。从微课网、华东师大慕课中必、九龙微课学习中心这三个样本资源平台可以看出,这些微课程资源平台都有一定的优秀师资力量做支撑,平台中的语文微课程,几乎都出自于髙级语文教师或优秀语文教师,更甚者,平台中的一些语文微课程是微课大赛的获奖教學视频或优秀教学视频。西部地区在微课平台中共享中东部地区的优质教学资源,能有效的提高西部地区语文课程发展,平衡语文课程资源。

(2)更新教与学的方式

作为在线课程以及未来教学资源发展的新形式与新趋势,微课程正受到教育研究者与教师们的关注。微课程在时间上的紧凑性,课程目标上的明确性,知识主题上的突出性,要求设计语文微课程的教师,不仅要细化课程为各个相互独立的知识点,而且,要注重细化知识点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这“整体——细化——整合”的思维,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语文微课程作为完整的课程,既可重复的使用微课程,又能通过微课程实现不同地区间教师的相互学习,沟通交流和进步,还可以通过微课程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进度,准确的调整教学。语文微课程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使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加强,教师对课程的反思和总结以及对整个语文课程的了解加深。

2、可能性

(1)教育理念的转变

在课程上,教育部门鼓励学校根据各自特点自行开发学校课程,发展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课程资源。校本课程的发展打破传统必修课一统天下的局面。它为学校办出个性化特色注入了活力、扩宽了渠道,为培养创新型学生提供了可能和阵地。课程理念的转变,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一缕清风。

在教学上,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的学习积极引导和帮助。近年来,在各级教育业务部门和学校的重视下,教师进行着各种提升专业素养课程的培训。通过培训,教师拓宽了知识面,更新了知识结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教育部门和学校也积极的引导、协助,稳妥的推进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

在学习上,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微谋程的出现,让学生的学习不止局限于课堂和教师,学生可根据自身个性特点,自主的设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参与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学习中,形成乐于探究、自主合作、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精神,发展合作、创新的风格。

(2)信息技术的支持

在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浪潮的影响下,我国对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加强了重视力度。“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明确要求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有效指导。《规划》强调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建立在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基础之上,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重点进行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我国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多必将成为趋势。

作为一个完全依托于网络技术的新型课程,随着全民运用信息网络的越来越普及,远程学习、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也将会越来越普及。在将来,微课程必将会成为一种新型的教与学方式。

二、影响当前初中语文微课程发展的因素

在国内,微课程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国内的研究也处在前沿阶段,对于微裸程的设计与应用还是一种探索阶段。微课程在国内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阻碍因素。

1、“学生为主体”成为形式

经过多年的语文课程改革,终于形成了新的语文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明确强调在学习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标提倡要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目的在于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自主探究、开拓创新的精神,突出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和自主性。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当然,中学生生活积累和经验有限,思维水平还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换;由抽象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转换的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往往带有片面性、表面性、两极性、主观性等一些不成熟的特征,这些特征反映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往往会导致学习中的一知半解、固执己见、非此及彼等现象的产生,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常常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思维和感受以及情感和价值观。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和思维己沦为应试考试的奴隶。

2、语文教育标准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教学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授知识内容,还应该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维度这二维教学目标的落实。而现在的语文教育却多数只重在知识的传授,一定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三维教学目标中最主要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本无法落实。

语文教材中“理解与探究”或“综合性学习”里的开放性问题,教师几乎不讲,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以中考或高考为指向,力图培养标准化的答题工具。标准化的培养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和逻辑局限于所谓的标准模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3、学业负担限制发展

据了解,学生从小学便开始上各种类型的培优班和兴趣班。初中生处在智力和生理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人生的和学业发展的关键期,培优和兴趣班更是上的不易乐乎。沉重的升学压力,削尖脑袋的往名校挤的激倩,使学习的正真目的被掩盖。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校课堂成为讲堂而非学堂,学生在学校中,如器皿般一味的装知识,而非学习知识。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高考压力的限制下,语文学习中繁琐的测试练习,繁多的课后作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劳役。高压下,学生如何能培养出创新意识,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精神,过重的学业已经严重的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的学习重点偏向于应试考试的分数,缺乏时间和精力接触网络和新型教学模式,更是缺乏对新领域探索的好奇心和执着。在分数第一位的观念下,家长更是担心学生会因为网络的开放性而让孩子沉迷于虚拟世界,耽误学习。这些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微课程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在非正式学习中的应用和普及。

参考文献

[1]杨书览.《“翻转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7.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初中语文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