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综合实践课教师指导有效性策略

2017-03-23 11:29郭正星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4期
关键词:教师指导有效性策略

郭正星

(秦皇岛市海港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河北 秦皇岛 066001)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在不断的发展,教师指导越来科学和规范,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解决。基于此,本文从教师视角入手分析促进教师指导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初中综合实践;教师指导;有效性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其实施和价值的实现最终还是落脚在指导教师身上,指导教师需要加强自身对课程的认识与理解;其次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需掌握必要的指导技能与技巧,同时指导教师还需要规范指导行为和指导过程,评价阶段还要对学生的活动及时合理的评价。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准备阶段的指导策略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万事开头难,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不知去研究什么,不能提出问题。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问题生成能力。同样的学习内容,教师的直接讲授和学生主动提问两种学习方式效果大不相同,实践证明,学生主动提问的学习方式收到的效果更好。因此教师需要创设情境,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发现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要转变原来的通过问答、多媒体等引入方式转为学生学、教师问的引入方式,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在课程导入时,了解学生的兴趣,知识经验,教师摆正自己的角色,给学生要营造一个宽松、平等的氛围,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为学生敢于和能够提出问题创造条件。

创设的情景要适合学生,教师要提前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环境等,从本地的一些现实情况入手,从学生身边事入手。在导入时可以把这些资源做出图片、短片和文字等等,学生看到与自己的息息相关的材料时,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无论问题难易程度如何、是否可行,教师都不能简单阻止和否定,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是需要从这些问题中挑选适合学生研究的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生成活动主题。

2、制定合理的指导方案

教师根据活动主题制定合理的指导方案。方案包括活动的目的、活动的方法、指导方法和过程、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以及对活动的评价。指导方案的制定可以让自己明确指导任务,指导行为也更有计划性、目的性,避免在活动中指导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教师首先需要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其中包含学生的兴趣爱好、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还有熟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确立活动的具体的明确的目标。依据各环节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选择适当方法指导。对于活动过程的指导教师主要是做好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比如活动工具的准备、活动地点和活动时间的安排。如果外出实践活动还需要考虑安排好带队指导老师、学生安全和与外界联系的等,以保证活动顺利的开展。指导方案中还需做好评价方案的预案,并让学生了解评价活动的指标,促使学生的活动更加规范。

教师的指导方案中还需包括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课程的开放性和自主性使的活动中难免遇到各种困难,为了保证活动的进展顺利,教师要依据活动的过程预测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防止活动因此受阻。

教师虽然制定了指导方案,但这是预案,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以及综合性,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所制定的指导方案进行,需要根据活动的进展和实际需要不断的修改、补充和完善。

二、课程实施过程的指导策略

课程实施过程的教师主要对学生的主题生成、小组划分、活动使用的研究方法选择等进行指导。

1、主题生成的指导策略

在学生提出问题是我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把所关心的问题生成活动的主题。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和筛选问题,选择那些可行性的问题进行归纳形成活动的主题。活动主题应该是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现有的知识水平。活动主题难度太低失去意义,太难则打击学生积极性。活动的主题有价值,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有所帮助。其次教师还要考察活动主题所需要的场所、材料等学校或者社区能否提供。最后根据活动主题确立活动的实施方案。

2、活动小组划分的指导策略

许多活动都是以学生小组形式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小组活动进行指导。首先要对分组划分进行指导,合作小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进行分组,在征求学生自愿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形成优势互补的效果,小组成员的能力不能以其学科水平的高低来判断,而更应该重视他们的生活经验,实践动手能力。其次,活动主题确立后还需分为若干小的活动主题,这就成为每个小组学习内容。合作小组可以自主选择和确定自己感兴趣的小的主题,在教师指导下制定活动方案。

3、研究方法选择的指导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中会使用到多种科学研究方法,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分析法、调查法、实验法、访谈法等方法。活动主题不同所使用的方法也不同,教师需要把将活动中所涉及的方法在活动前教会学生,使学生明确这些方法如何以及适用范围,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如何选择这些研究方法,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比如,在想知道调查对象的心理活动时,可以使用访谈法,直接询问对方;也可以使用问卷调查法;只是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举止,然后再加以分析,这就要使用观察法;如果想了解事物之间相互关系时,可以采用实验法。

三、展示与交流阶段的指导策略

活动成果展示与交流是对学生在活动中情感体验的总结,也是对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历程的总结。展示和交流的目的是激励学生继续探索,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主要指导学生选择成果交流形式、引导学生的反思和指导学生的自我评价。

1、鼓励学生采用成果报告形式展示成果

成果报告通常有研究报告和调查报告。这两种形式都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能体现学生更多的能力,前提是教师需要提前指导学生学会这两种报告的写法。

指导学生把活动中的收集到的资料先进行筛选,然后加工,在对加工后的资料归纳,并分析原因,最后形成结论。整理资料能使学生深化对问题的认识,促進学生在问题中发现新问题。也能够使学生掌握整理资料的方法。其中分析主要是指分析活动的过程,分析活动的结果。分析能够引导学生发现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感受自己在活动中的成长。结论的形成和展示能使学生体验研究的快乐。

2、引导学生反思

不仅在这个阶段而且自活动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反思,养成反思的习惯,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在交流阶段引导学生对整个活动过程反思,对活动结果反思。反思活动是如何开展的;活动中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和困难的事;遇到困难时如何解决的。反思活动的收获是什么,从活动中学到了什么,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原因是什么等等。反思的过程也是学生长成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为了能推动学生形成反思的习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反思的内容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在反思时学生可能会提出新问题,教师要抓住机会,鼓励学生深化研究,形成问题链,使之成为下个活动的主题。

参考文献

[1]杨雯.《浅析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指导作用的有效性》[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03.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呼唤教师的有效指导》[J].教育科学研究,2006.08.

猜你喜欢
教师指导有效性策略
解析小学四年级英语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创设现实生活版的初中数学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的策略
论初中英语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指导学生英语预习摭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浅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
论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幼儿园阅读区的创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