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失调理论在高职学生日常管理中的应用

2017-03-23 12:12岳晓娜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4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高职

岳晓娜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2)

摘 要:本文从费斯汀格认知失调理论出发,结合当前高职学生日常管理,尝试探讨高职学生日常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对于有效地开展我国的高职教育可能会大有益处。

关键词:认知失调理论;高职;学生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和信息媒介的快速发展,很大一部分高职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不良现象以及学校、教师、家庭或高职学生自身条件的影响,形成了高职学生特有的人格特质和动机过程。另外,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日常管理一直遵循传统的方法,注重应用行为主义理论解决遇到的各种情况,如强化理论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惩罚和鼓励学生,忽略了学生作为个体认知心理的功能,即认知失调理论,也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应用认知失调理论的相关研究,分析探讨其在我国高职学生日常管理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认知失调理论的内涵

认知失调理论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汀格首创的,他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有维持自己的观点或信念一致性的需要,即人都有保持认知一致性的需要。人的认知由诸多基本的认知元素构成的,一个元素即为一个认知,它是一种心理过程,如思想、观念、态度或信念等这些认知元素之间有些是相互独立的,有些是相互关联的,只有在认知元素之间既相关,又不一致的情况下,才会导致不协调,而当个体同时经历两种或多种彼此间不协调的心理过程时,这就是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理论的两大基本假设:第一,作为一种心理上的不适,不协调的存在将推动人们去努力减少不协调,并力求达到协调一致的目的。减少不协调的途径有三:一是改变行为,使主体对行为的认知符合态度的认知;二是改变态度,使主体的态度符合其行为;三是引进新的认知元素来消除不协调感。第二,当失调出现时,除设法减少它以外,人们还可以能动地避开那些很可能使这种不协调增加的情境因素和信息因素。

2.高职学生日常管理中出现的认知失调问题

2.1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不一致之形成的失调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发生着日益深刻的变化,出现了经济成分和利益多元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层化,相应地,也会形成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上的多元化。同时,在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制度建设的滞后,贫富分化、官员腐败、机遇不公、道德滑坡等社会现实情况,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到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当中,形成认知元素,成为大学生认知结构的一部分。如果脱离这些现实的影响要素,忽略这些因素对于大学生认知体系的沉淀,就会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己有认知的失调。

2.2灌输方法与学生认知主体性之间的失调

传统的灌输教育忽略了认知者的主体地位,试图以教育者的外部道德灌输作为主要教育方式。不够注重当前大学生认知体系的特征,不注重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己有认知体系之间的衔接问题,而将受教育者当成了一种被动的、只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容器”,因而容易引发认知失调。

2.3整齐划一的教育方式与学生个性认知体系之间的失调

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活跃,喜欢独立思考,思想解放,个性独立。从微观上来看,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认知体系,也面临着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困惑和问题,有思想意识方面的困惑,有对于社会问题的困惑,有就业、婚恋、人际交往等各不相同的认知困惑和问题。而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习惯于讲“大道理”,不切实际,不能有针对性地消除学生的认知困惑,因而造成了认知失调。

2.4教育方式落后与学生认知系统更新快之间的失调

在网络时代,知识与信息更新很快,善于接受新知识的大学生,其认知系统更新也很快。互联网、搜索引擎、各种论坛、即时通讯软件、博客等都是大学生接受新信息与新知识的渠道,各种新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都可能引发大学生思想的变动与思考。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停留在原来传统的方式上,很难动态地解决网络时代大学生所出现的各种新的认知问题。

3.认知失调理论在高职学生日常管理中的运用

3.1改变行为,使行为认知符合态度认知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加强行为引导,实施经常性管理的手段,使学生各方面素质逐渐提升,进而解决失调引发的冲突例如:當面对学校管理目标与学生自我目标不一致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在现实工作中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引导,使其感受到改变后的行为对其人生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而结合自身特点修订完(善自我培养目标,最终达到行为认知与态度认知的统一;当面对半军事管理的具体落实与学生自我生活安排的不一致时,我们应加强制度执行的刚性,通过强制改变行为让学生体会到有秩序生活对其生活产生的良好影响,对丰富其大学生活带来的促进作用,进而符合其“大学应该丰富多彩”的态度认知。

3.2改变态度,使态度认知符合行为认知

在实际工作中要通过这种方法解决认知失调问题,我们应加强对学生的“经常性教育”。例如当面对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失调问题时,我们应积极加强信息的全面、有效传递,尽可能避免信息截留、与信息理解的偏差,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参与日常活动一定会使其有收获,通过改变态度使其愉悦、主动地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达到积极参与和“必须参与”的一致,消除不协调感。

3.3能动地避开那些很可能使这种不协调增加的情境因素和信息因素

当失调出现时,我们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主动选择认知的手段,来消除不协调因素。例如当面对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差异引发的认知冲突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由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区别进而延伸到“共作环境”与“生活环境”的差异,使大家认识到在工作环境中就要接受特定的行为规范、约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适度按照自身的愿望设计自身行为,区分不同场合使学生能动地避开不协调的情景与信息,消除不协调感。

3.4通过改变认知的重要性来达到减少失调的目的

认知失调的程度是认知要素重要性的功能对个体来说,要素的重要性或价值越大,由此要素引起的失调程度也越高在减少认知失调时,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认知的重要性。例如在日常管理中,为提高执行力我们可适度引入各种“奖惩措施”,使要素的重要性向有利于我们管理的方面进行倾斜,使学生在选择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接受了我们的管理引导,进而达到认知统一。

其实,要解决认知失调问题,上述四个方面的手段都不是孤立的,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根据不同阶段区分不同情况灵活选用。

参考文献

[1]闫峰.从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2]俎文红.认知失调理论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7).

[3]陶蕴芳.认知失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1).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策略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