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三针、舌三针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

2017-03-23 22:20童晓南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三针失语症康复训练

童晓南

脑卒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1]。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死亡率逐渐下降,但多数患者可伴有各种功能障碍,其中尤以语言障碍较为常见。有研究报道显示,约有70%~75%的脑卒中患者可出现语言障碍[2]。脑卒中失语症是指患者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大脑语言功能区及联系纤维损伤,导致语言表达或理解能力障碍,具体临床表现为“听、说、读、写”各方面障碍[3]。失语症对脑卒中患者生活各个方面造成极大影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如何改善失语症患者语言障碍、恢复其语言能力,对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研究表明,在传统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三针疗法,对脑卒中后失语者具有较好的疗效[4],三针疗法是每次取穴三处的新型针刺疗法,它简单、易学、实用有效。我院近年来采用三针疗法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失语症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①符合2010年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的脑卒中诊断标准[5];②患者均采用头颅MRI或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脑梗死或脑出血;③经《汉语失语检查法》检查后确定为失语症[6];④既往无语言功能障碍病史。排除标准为:①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②合并精神类疾病,认知功能低下;③由其他原因如脑部肿瘤等引起的失语症。本研究开始前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并与按照上述标准纳入的84例患者本人或家属签订了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包含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61.8±6.2)岁,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2.4±0.6)月,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评级0级2例、1级12例、2级14例、3级10例、4级4例、5级0例;对照组包含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61.0±5.7)岁,病程1~5个月,平均病程(2.1±0.5)月,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评级0级1例、1级11例、2级15例、3级11例、4级4例、5级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失语症等级等基线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性较高。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本研究特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方面,两组患者均使用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康复训练方法为Schuell刺激法,训练内容包括理解、命名、复述、阅读以及书写[7]。每天进行一次治疗,持续时长1 h,治疗5天后休息2天,治疗总时长4周。观察组患者在语言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颞三针、舌三针进行中医治疗。针刺方法:嘱患者取仰卧位,首先对针刺部位常规消毒,选用1寸及1.5寸毫针,以捻针法进针,15°~20°角平刺进针,先捻转后提插,留针30 min。每天于康复训练前治疗1次,先进行颞三针治疗(颞三针以头侧颞部耳尖直上入发际2寸为第一针,以此为中点向旁各开一寸为第二针和第三针);后进行舌三针治疗(舌三针以上廉泉穴为第一针,以此为中点向旁各开0.8寸为第二针和第三针),按照患者其他症状常规配穴。治疗5天后休息2天,两组均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语言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与比较。①临床疗效[8]:参考《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判断,分为治愈(功能评分提高超过90%,失语严重程度好转2级以上)、显效(功能评分提高60%~90%,失语严重程度好转2级)、有效(功能评分提高30%~60%,失语严重程度好转1级)以及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②语言功能评分:采用《汉语失语检查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进行评价,检查指标与训练指标相同,包含理解、命名、复述、阅读以及书写五方面内容,分数越高语言功能越好。③生活质量:使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定,该量表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精力、躯体疼痛8个维度的内容,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9.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疗效评价为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方法为卡方检验;语言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为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方法为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方法为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69.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患者语言功能比较

对两组患者语言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语言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语言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语言功能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理解 命名 复述 阅读 书写 总分观察组 治疗前 158.94±65.78 18.16±5.33 24.16±11.03 41.56±20.63 11.53±5.64 255.76±102.3(n=42) 治疗后 193.05±82.61*# 35.47±9.08*# 38.49±12.37*# 72.84±31.88*# 24.62±8.80*# 365.14±130.84*#对照组 治疗前 160.21±67.44 17.94±4.92 23.97±10.42 42.09±18.72 11.66±5.80 254.92±113.8(n=42) 治疗后 178.42±80.04* 28.39±7.78* 30.90±11.28* 60.17±27.40* 19.03±6.73* 324.61±132.73*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具有高并发率以及高致残率的临床常见疾病,约有1/3脑卒中患者可发生失语症。目前,针对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治疗多以药物、康复训练或中医治疗为主。《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指出,集中强制性语言训练对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9]。外国研究报道多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采用语言康复训练,使其重新掌握语言能力,也获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10]。然而更多国内报道显示,采用中医进行治疗往往效果更佳[11]。

中医认为,脑卒中后失语症与内外因素促使阴阳失调、脏腑气偏等存在一定关系,而头乃诸阳之会,因此对头部进行针刺,可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改善全身功能的功效,有利于语言功能恢复[12]。本研究观察组患者使用颞三针、舌三针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其中颞三针、舌三针是靳三针疗法的经验取穴。颞三针是以针刺刺激大脑语言中枢反射区,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神经细胞兴奋性及细胞营养供应,促进大脑皮层相关区域的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舌三针是通过针刺刺激舌根部的末梢神经反射,增强对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增加神经纤维数量,重建损伤的语言活动神经通路。二者配合使用,一方面对局部神经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对神经中枢产生刺激,共同发挥促进语言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13]。

本研究使用颞三针、舌三针配合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该结果证实,采用颞三针、舌三针配合治疗可对神经进行有效刺激,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对患者语言功能方面按照理解、命名、复述、阅读、书写5方面进行评价,两组完成治疗5方面均有所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并且以观察组评分升高更为显著,证明观察组患者语言功能各方面均得到了更好的恢复。最后,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也获得了更为显著的提高。有研究报道显示,失语症患者可能存在严重心理负担,导致负性心理的产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4]。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其治疗方法更加符合患者生理与心理方面的实际需求,对于改善其预后效果更佳。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生理机能 生理职能 情感职能 一般健康状况 精神健康 社会功能 精力 躯体疼痛观察组 治疗前 47.62±21.93 26.73±11.22 32.65±14.52 52.10±13.39 56.53±18.90 49.32±13.26 42.38±16.19 62.42±23.06(n=42) 治疗后 59.71±23.74*# 47.21±16.75*# 59.82±19.36*# 68.47±15.64*# 70.94±17.65*# 63.30±15.61*# 56.74±19.66*# 76.54±27.71*#对照组 治疗前 48.05±20.61 27.05±13.26 31.98±15.73 51.73±14.02 55.96±16.43 48.09±14.11 41.90±15.74 61.95±22.84(n=42) 治疗后 53.08±21.95* 38.46±14.17* 45.68±16.08* 59.30±12.87* 63.47±16.81* 57.52±15.42* 49.62±16.87* 68.44±25.05*

颞三针位于神经血管极为丰富的头颞部,对于针刺相对敏感。研究报道显示,颞三针可刺激头部经络之气,恢复脑部供血。杨海涛等使用颞三针、挛三针和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5]。李季等使用舌三针结合言语康复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或单纯康复治疗组[16]。参考前人文献对于三针治疗的可能机制进行讨论,笔者认为大致包括如下3点:①针对“皮层-丘脑-皮层”系统形成有效刺激,促进传导系统保持平衡,重建语言活动神经环路;②刺激脑部血液循环,恢复充足供血量,挽救损伤脑组织;③刺激受损脑细胞周围的正常脑细胞代偿性活动增加,对语言中枢功能低下的细胞进行补充。通过三针治疗进行有效刺激,辅以有效的语言功能训练,为患者成功治疗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颞三针、舌三针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疗效良好,利于患者语言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张彬,侯宇峰.脑卒中患者失语症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5):1435-1436.

[2]朱建华,霍依,陈燕.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6):181-182.

[3]黄芳.脑卒中失语症的康复治疗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6):465-467.

[4]韩德雄,张莺.靳三针疗法结合言语训练对中风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6):771-776.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3):67-73.

[6]高素荣,赵似兰.汉语失语检查法标准化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6(3):125-128.

[7]丘鸿凯,刘志华,林飞燕,等.氟西汀联合Schuell刺激法语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9):43-44.

[8]吴宏,许光,曾科学.言语训练配合太极针法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6,11(7):1323-1326.

[9]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等.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01-318.

[10]Hamilton RH.Neuroplasticity in the language system:Reorganization in post-stroke aphasia and in neuromodulation interventions[J].Restor Neurol Neurosci,2016,34(4):467-471.

[11]孙玉焕,郑永然.中西医结合治疗失语症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3):89-91.

[12]王桂碧.针刺结合现代康复医学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7):733-736.

[13]贺君,庄礼兴,林涵.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多因素分析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2):6-9.

[14]陈伟,王安黎,郭大芬,等.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情绪调查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6):2465-2466.

[15]杨海涛,庄礼兴,刘悦.颞三针、挛三针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32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32(4):48-51.

[16]李季,胡卡明,杨玲,等.针刺结合言语康复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9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5,56(4):300-303.

猜你喜欢
三针失语症康复训练
失语症
智三针介导JNK信号通路对体外循环大鼠的脑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失语症常用评价方法及其信效度概况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颈三针合肩三穴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现当代文学不承认古体诗词与文化失语症之关系
黑河市爱辉区 注入“三针”强效提升党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