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氮磺吡啶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2017-03-23 11:08李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0期
关键词:吡啶溃疡性沙拉

李莉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慢性肠黏膜炎症, 其发病原因不明, 目前多考虑与遗传、感染、免疫、肠道菌群失调、饮食等因素有关。病变主要累及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 呈连续性分布, 受累肠道以直肠、乙状结肠多见,常始自左半结肠, 也可遍及整个结肠。按病程经过分为4型: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急性爆发型[1-3]。多数起病缓慢, 少数起病急, 偶见急性爆发起病。临床表现与病程、病变范围、病型有关, 以反复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为主要表现, 急性发作期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常合并有肠外表现, 如结膜炎、口腔溃疡、关节肿痛、皮肤肿块、骨质疏松、贫血、肝脏疾病等, 如发生在儿童, 常影响生长发育。病情轻重不等、病程长, 常反复发作, 治愈难度大。本院采用柳氮磺吡啶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3年1月~2015年5月间共收治溃疡性结肠炎38例, 其中男20例, 女18例, 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40.5岁。所选患者均完善电子结肠镜检查, 肠镜下见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溃疡, 病灶呈连续性分布,病情轻重不等。并取病变肠黏膜行病理检查, 见急性炎性细胞浸润, 根据以上依据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如肝肾功能、血常规、大便常规及潜血实验、凝血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等, 若发现肝肾功能损伤、白细胞减少者则予以排除。其中病灶累及乙状结肠、直肠者18例,累及左半结肠者9例, 右半结肠炎症4例, 全结肠炎症7例。临床类型:初发型20例, 慢性复发型11例, 慢性持续型7例。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19例。治疗组男10例,女9例;年龄19.5~60.0岁, 平均年龄39.75岁。对照组男10例,女9例;年龄18.5~63.0岁, 平均年龄39.2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口服美沙拉嗪0.5 g, 4次/d, 疗程6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晚保留灌肠1次, 连续6周。方法:0.9%氯化钠注射液150 ml加柳氮磺吡啶3.0 g, 待药物溶匀后用输液器一端连接配制好药物的输液瓶, 关闭调节夹,另一端去除静脉穿刺针后插入患者肛门约5 cm(患者侧卧位),打开调节夹, 以每分钟30滴的速度将药物缓慢滴入肛门。灌肠后嘱患者卧床30 min, 若无便意尽量将药液保留在肠腔内。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复发情况, 以及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疗效标准如下, 显效:治疗6周后, 腹痛好转、大便次数正常, 无粘液脓血便, 体温正常, 贫血患者血红蛋白未持续下降或较前改善, 复查肠镜显示结肠黏膜轻微充血水肿, 未见糜烂、溃疡。有效:治疗6周后, 腹痛有所好转、大便次数稍有减少,粘液脓血便稍有改善, 伴发热者体温正常, 贫血患者血红蛋白未持续下降, 复查肠镜显示结肠黏膜充血水肿较治疗前减轻, 溃疡面积较治疗前变浅或缩小。无效:治疗6周后, 腹痛无明显好转, 腹泻次数及粘液脓血便改善不明显, 患者仍有发热、贫血无改善, 复查肠镜显示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无好转, 部分患者病灶较前扩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治疗6周后, 治疗组显效率73.68%明显优于对照组36.8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复发情况 两组患者均坚持服药, 服药时间最少6个月, 最长达18个月, 根据病情减量服用美沙拉嗪。停药后治疗组有2例患者复发, 复发率为10.53%;对照组有5例复发,复发率为26.32%;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患者均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 未现肝肾功能损伤、白细胞减少者。治疗组有1例(5.26%)出现红色皮疹、皮肤瘙痒、脱屑, 考虑过敏反应, 停用柳氮磺吡啶灌肠后皮疹消退。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 病程长, 常反复发作, 临床治愈比较困难。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包括[4-10]:①一般治疗: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营养、低纤维、少刺激、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食品卫生, 避免肠道感染诱发或加重本病;宜少食多餐, 补充多种维生素, 不吃凉拌食物;禁止食用辛辣、油腻食品, 并戒烟戒酒。急性发作期卧床休息。②药物治疗:a.氨基水杨酸制剂:目前常用药有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奥沙拉嗪, 适用于轻中型、重型经激素治疗已缓解者。氨基水杨酸制剂口服后经肠道细菌分解为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 其中5-氨基水杨酸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成分, 滞留在肠内与肠上皮接触而发挥抗炎作用。磺胺吡啶是载体分子, 副作用大, 常见副作用包括肝肾功能损伤、过敏反应、粒细胞缺乏等, 因柳氮磺吡啶容易发生上述副作用, 故临床常用美沙拉嗪, 美沙拉嗪是缓释剂型, 在胃肠道释放呈时间依赖性, 从十二指肠开始一直到结肠, 美沙拉嗪在结肠内药物浓度均明显高于小肠内药物浓度, 疗效优于柳氮磺吡啶, 但价格高。美沙拉嗪主要适用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期和缓解期的治疗。特别适用于对柳氮磺吡啶不能耐受或过敏的患者。起始量为0.5 g, 4次/d, 6~8周后根据症状酌情减量。b.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暴发型和急性发作期, 尤其是暴发型患者疗效显著。临床常采用静脉滴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 起始用量为25~50 U/d;氢化可的松的用量为200~300 mg/d, 或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琥珀酸钠)40~80 mg/d, 疗程一般为10~14 d, 病情控制后可逐渐减量维持。糖皮质激素容易引起钠水潴留、血糖升高、骨髓抑制、应激性溃疡等, 使用时应同时加奥美拉唑等胃黏膜保护剂预防应激性溃疡发生, 水肿明显时可加用利尿剂。c.免疫抑制剂: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或对糖皮质激素产生依赖的患者, 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临床常用的有6-巯基嘌呤、硫唑嘌呤, 该类药物选择性地作用于T淋巴细胞, 起效缓慢, 通常在用药3~6个月后出现疗效, 但副作用较大, 容易发生骨髓抑制。6-巯基嘌呤的用量为1.5 mg/(kg·d), 分次口服;硫唑嘌呤1.5~2.5 mg/(kg·d),分次口服, 疗程约1年。d.肠道菌群调节剂及肠黏膜保护剂:双歧杆菌、谷氨酰胺等, 通过调节肠道菌群, 促进肠黏膜修复而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病灶。e.抗生素:合并肠道细菌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 以静脉给药为主, 如替硝唑注射液、诺氟沙星注射液等。③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包括:a.内科治疗疗效不显著或无效者、长期反复发作者、患者营养状态差、丧失劳动力者, 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者。b.长期反复发作致结肠纤维瘢痕狭窄造成肠道梗阻或失去功能而持续腹泻者。c.发生癌变或病检提示非典型增生者。d.溃疡性结肠炎暴发性发作经4~5 d内科治疗无改善者, 中毒性巨结肠经短时间(2~3 d)内科治疗无效者。e.出现急性并发症者, 如结肠穿孔、大量便血。f.肠外并发症严重者, 如关节炎进行性加重者。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应根据病变的部位、病变程度、疾病分型选择治疗方案, 活动期患者以积极控制肠道炎症及缓解症状为主要目标, 缓解期应继续维持原治疗方案, 巩固疗效,预防复发为主要目标;远段结肠炎可采用局部治疗, 广泛性结肠炎或有肠外症状者则以常规药物治疗为主。直肠型溃疡性炎症治疗原则和方法与远段结肠炎相同, 局部治疗更为重要, 优于口服用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所选口服药物也有所不同, 轻症患者首选口服氨基水杨酸类药物, 重症的患者使用皮质激素, 若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可选用免疫抑制剂。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的疗效取决于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 本文采用经直肠给药增加了肠道局部的药物浓度, 药物直接作用于炎症黏膜, 抑制引起炎症的前列腺素合成和炎症介质白三烯的形成, 对肠壁炎症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对发炎的肠壁结缔组织效果尤佳, 从而对肠黏膜的炎症起显著抑制作用, 提高了疗效, 避免了对胃肠黏膜的损伤, 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疗效显著, 避免疾病进一步恶化, 避免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发生肠粘连、肠梗阻、术口愈合不良等,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痛苦。

本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美沙拉嗪口服联合柳氮磺吡啶灌肠的治疗组显效率(73.68%)明显优于仅给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的对照组(36.8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治疗组有2例患者复发, 复发率为10.53%;对照组有5例复发,复发率为26.32%;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1例(5.26%)出现红色皮疹、皮肤瘙痒、脱屑, 考虑过敏反应, 停用柳氮磺吡啶灌肠后皮疹消退。说明柳氮磺吡啶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少。该治疗方法简单易掌握, 疗效佳,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千娥.柳氮磺胺吡啶口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 33(22):1902-1904.

[2] 钟英强, 朱兆华, 幸连春.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活检黏膜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分级及其与疾病程度的关系.中华消化杂志,2003, 23(7):414-417.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中华消化杂志, 2001, 21(4):236.

[4] 叶任高.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06-407.

[5] 屈冬冬, 金世禄.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10(3):1501-1502.

[6] 庞智, 李宁, 丁海燕, 等.益生菌联合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6,28(1):41-46.

[7] 王赛, 周国华.氨基水杨酸类联合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维持治疗进展.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5(4):463-466.

[8] 郑小娟, 郑海燕, 罗灵和, 等.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6(3):212-214.

[9] 杨荣梅.地塞米松联合柳氮磺吡啶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黑龙江医药, 2015(2):342-343.

[10] 张劲松.柳氮磺吡啶灌肠联合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35):60-61.

猜你喜欢
吡啶溃疡性沙拉
岭南山竹子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能力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氯代吡啶发展潜力巨大
蔬菜沙拉
2—氯吡啶的合成及应用
咪唑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展
杰米的碎蔬菜沙拉
健脾燥湿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